第34章

  五叔这段时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
  包括夫子。
  天天夸他五叔。
  可是,五叔的字写得实在难看,于是今天夫子把他与他五叔的字拉出来对比,点名表扬他。
  让五叔跟他学学练字。
  童学充满了愉快,他终于有地方是比得过五叔的了。
  回家之后,今天的伙食又好,吃得开心。
  最后,桌子上还有两个馒头没有吃完。
  祝氏悄悄地在桌子底下,朝他踢脚。
  示意他出声,把两个馒头要下来,让说他,他晚上要温习功课,饿了再吃。
  童学以前被他娘家祝氏一踢,就会配合她。
  要多余的吃的,带回屋里去。
  最后,都被祝氏拿回娘家了。
  现在,他长大了一些,又上学堂学了知识,还有家里人的态度,他终于明白过来,他娘祝氏做的有些不对。
  所以,不大配合了。
  任由祝氏在桌子下面怎么踢他的脚,他自巍然不动。
  还是盛二婶子提议道,“五郎,童学,你们俩晚上读书,又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这剩下的两个馒头,你们俩一人一个,拿回去晚上饿了吃。”
  童学还没有说话,祝氏就站了起来。
  去接了,“多谢二婶儿,我们童学这孩子好学,每天晚上读到半夜三更,最近他说他不如他五叔聪明,一定要多花点时间才行,学得更晚了。”
  ……
  盛五郎道,“我不要,我晚上吃得饱,都给童学吧,我晚上只读一小会儿就睡了。”
  这下,盛童学难堪极了。
  祝氏也不推辞,她不嫌多。
  把两个馒头都笑盈盈地收下了。
  回到了住处。
  童学就不高兴了,与祝氏一句话也不说,径直去看书了。
  直到妹妹童霜缠着祝氏问,“娘亲,昨天的糖葫芦呢?霜霜还想吃……”
  童学竖起耳朵。
  昨天她们二姑去赶集,给他们俩带回来了两串糖葫芦,祝氏说,小孩子吃多了糖会牙疼,只给了他们一串两兄妹分了。
  还应该有一串。
  结果,就听见祝氏道,“霜霜乖,糖葫芦没有了,给你们姥爷姥姥她们拿过去了,让他们两老也尝尝新,做人要讲孝道,不能光我们自己享福不管老人家,你们姥爷姥姥他们最喜欢我们霜霜了,以后,学学与霜霜你们长大之后,一定要孝顺你们姥爷姥姥知道吗?”
  盛童霜年纪小,没有自己的思考能力。
  她只知道没有糖葫芦吃了,委屈得哦了一声。
  盛童学眉头拧成川。
  他开口道,“娘,您是不是又要把今天的馒头藏起来,给姥爷姥姥她们送去?”
  祝氏有些赫然,“童学,你怎么如此说话?难道给你姥爷姥姥她们送去不应该吗?他们把我养大成人,没有他们怎么会有我?没有我怎么会有你们?咱们在盛家吃好的喝好的,你们姥爷姥姥在家里,挨饿受冻的,你忍心吗?做人不能不孝顺啊!”
  盛童学道,“你给他们送回去,就是他们自己吃了吗?他们还不是要给两个游手好闲的舅舅吃了?”
  祝氏眼眶一红,她没想到儿子会这么说。
  “我孝敬爹娘是我该做的事情,你们是我生的,就合该与我一同孝敬长辈,没有我哪有你们俩?再说了,你们姥爷姥姥对你们多好啊!今天我回去,你姥姥还让我给你们俩带了一把自家地里种出来的南瓜子,她们自己在家里不吃都给你们俩留着,你们就不知道感恩吗?”
  说着,拿出来一把南瓜子。
  并不怎么香。
  也不知道放了多久,都嗝了。
  只有祝氏拿着当宝贝。
  盛童学语调轻了一些。
  “我也没说孝敬姥爷他们不好,就是姥爷他们过得不好,并不是因为娘亲,而是舅舅他们,一二十岁的人了,年纪轻轻的为什么不能养活他们自己?不说进山打猎了,就是进山砍柴卖,也能有点收入,不至于把日子过成这样……”
  他年纪小,可是天生少年老成。
  与盛五郎大大咧咧的性子不一样。
  好多事情,他不说,并不代表他不懂。
  他四岁就启蒙就去上学堂了,如今上了两年多了,已经读了不少书了。
  从书学到了不少的道理。
  祝氏抹泪,“我也不知道你们舅舅不成器,好吃懒做,游学好闲,可是,我们又有什么法子呢,娘与他们说过一百遍,他们不听,你姥爷姥姥他们也跟着着急,也没有用,但总不能因为你舅舅他们不成器,就不管老人家了吧!”
  第46章
  报恩?
  “你姥姥说,你们舅舅也许是还没有醒事,到了年纪肯定会醒事的,咱们不管别人,只管自己,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尽自己该尽的孝道。”
  ……
  然后,祝氏又想起自己小时候,家里如何少吃缺穿的。
  家里姐姐那么多,没有吃的。
  祝母最疼她,把吃的留给她,把其它姐姐们都卖了,都换成了吃的,唯独留下了她一个人。
  “你们不知道,你们没挨过饿,不知道挨饿的滋味,看见土都想抓起来吃几嘴,真没有吃的了,你们姥爷也要把我卖了,我几个姐姐们卖给人伢子了,就再也没有见过面,我哭得厉害,是你们姥姥将我护住了,你们姥姥说,哪怕把她卖了,也不能卖我……”
  “所以,你们还有娘我,我才能生下你们,要不然,我现在也不知道流落到何方了,也不知道能不能活到现在呢。”
  讲到动情处,祝氏哭得满脸都是泪。
  童学沉默了。
  童霜不知所措,去摸娘亲脸上的眼泪。
  “娘,不哭。霜霜把糖葫芦给姥姥吃,不生气,下次也给姥姥吃。”
  祝氏将小闺女搂入怀里。
  眼泪更是流得汹涌。
  童学心疼娘亲,又觉得哪里还是不好,可是不听娘亲的话,娘亲又哭得凶,姥爷姥姥也确实很可怜。
  他小小年纪,把眉头皱得紧紧的。
  ***
  几天之后,盛二婶的病情就好转多了。
  她的人,肉眼可见的精神了许多。
  以前,因为常年累月的身体病痛缠身,心绪烦乱造成的面容悲苦,法令纹深,嘴巴下耸。
  现在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嘴角上扬,眼角带笑了。
  全盛家人都知道盛二婶的病情好转,一方面是棉娘给她用草药治的,另一方面她跟着林微月念平安经念的原因。
  说实话,全家人最高兴的还是要数盛二郎。
  他的媳妇,帮助他的娘亲治病了。
  婆媳关系不好,他夹在中间这几年,没少受气。
  现在婆媳关系好了,他就轻松多了,为两头都高兴。
  盛老爷子对棉娘与林微月都进行了表扬,还给棉娘找了几本医书出来,送给她,棉娘其实不大识字,只有一半的字认识,有一半的不认识。
  但是这不是问题,林微月会啊!
  一一教给她,不懂就可以问她。
  可把棉娘高兴坏了。
  她以前认得那些字,大都是关于只认识药材,草药的字,现在有林微月在,啥也不愁了。
  没事就去书房里与林微月一起看书。
  林微月在书房里教孩子们识字的时候,棉娘没事也可以一块儿去旁听学习。
  日子很是和谐。
  过了几日,棉娘一本医书就差不多全能看懂了,她可以自个儿在屋里学习了实践了。
  毕竟书房里,孩子们一起在那哪里识字,有些吵嚷。
  她看完一段书,默默地背记了下,抬头。
  她发现桌子上面,有一只死虫子。
  是这个季节里,到处都是的蝉虫。
  蹲在枝头上,叫知了知了不停的那种。
  她奇怪,她窗户是打开的,难不成是外面风吹起进来的一只死虫子?
  没在意。
  她继续看书。
  不一会儿,一抬头,又多了几只蝉虫的尸体。
  风不大啊!
  怎么一下子吹好几只蝉虫进来?
  再说了,这些蝉虫也好像没有死绝,还在蹬脚蹬腿呢。
  她故意继续看书,实际,余光瞄着窗外。
  结果,她就发现了一只鬼鬼祟祟的猫,叼一只蝉虫,悄声细步地跳上窗台,又悄悄地把它嘴里的蝉虫,放到了棉娘的面前。
  “原来是你干的!”
  棉娘抬头。
  将它抓了一个正着。
  小猫崽吓了一跳。
  这小猫正是她上前救的那只。
  上次脏得看不清颜色,并且伤得重,皮毛被血迹打湿了。
  这么些天,看起来是恢复了,就是走路还有些一瘸一拐的样子。
  皮毛颜色也能看清了。
  是一只非常漂亮的长毛金三花,有黑,金,白,三种颜色。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