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三皇子闷声回,
  “确实没有,只有银票和银子几百两。”
  几百两银,对普通百姓来说,是很大一笔数字,但在官宦家中,那根本不值一提。
  老皇帝叹道:
  “盛将军当真是清贫如水呀!”
  三皇子更郁闷了。
  盛老爷子道:
  “陛下,微臣不是来诉苦的,微臣不怕吃苦,却不愿蒙受不白之冤,更不愿受辱。”
  老皇帝点头,
  “盛将军拱卫京城,劳苦功高,朕岂会让你受辱。永焱,事是你挑起来的,你务必要让盛家满意!”
  三皇子的面皮快要皱成苦瓜了,叫苦道:
  “父皇,五千两白银实在太多,儿臣,儿臣实在拿不出来啊!况且,儿臣死了三十几个人,损失也很大呀!”
  杜夫人冷声道:
  “你死了三十几个人,跟我们有关系吗?”
  老皇帝问了一句,
  “三十几个,怎么死的?死在何处?”
  三皇子踌躇道:“是一夜之间,全部被人杀了。死在,死在洗衣巷。”
  老皇帝挑眉,
  “三十几个人,不呆在府中,夜里跑去洗衣巷?”
  “是,是儿臣有事让他们去的。”
  三皇子不想回答这个问题,这要说开来,就要扯到前太子头上去了,那是他最不愿意的,所以含糊回了一句。
  老皇帝寻思开来,老三只怕是有理亏的地方。
  盛老爷子以前是拥护前太子的,与三皇子多半不对付,可他现在刚起复归来,有那个能力杀掉老三的三十多人吗?不说别的,光雇人要花的银子,盛家只怕都出不起。
  要说嫌疑,老五的嫌疑都比盛家大。
  “永焱,你府上死了三十几个人,也不能就此认定是盛家做的,而且你也查过了,并没找到证据。你无理在先,还是得赔礼道歉。”
  三皇子抓起了头发。
  盛老爷子道:
  “陛下,银子是小事,但京兆尹毫无凭据,毫无理由,便给了殿下搜捕令,这是阿谀逢迎,以权谋私,这种人,怎配主理京城的政务?请陛下明察。”
  三皇子一惊,表示反对,
  “父皇,京兆尹所处位置非常重要,岂能轻易降罪?”
  盛老爷子气愤道:
  “位置重要,就可以随便查抄大臣的家吗?那岂不是堪比陛下的权力了?”
  三皇子脸色大变,
  “你,你不要满口胡言!我说过了,那不是查抄!”
  盛老爷子躬身道:
  “陛下,老臣已年迈,受此大辱,无颜立足,大不了告老还乡。可京兆尹如此行事,朝中众臣岂不人人自危?若是不加惩罚,今后人人都要担心家中突然被查,那还有心思上朝吗?还有心思为陛下出谋划策,分忧卫国吗?”
  杜夫人也开口助阵,
  “陛下,这京兆尹分明是想祸乱朝纲,必须严惩啊!”
  两人说话有些夸大,但确有其道理,而且今日若不处置,明日必定有许多臣子上奏弹劾。老皇帝当即下旨,罢免京兆尹其职,同时令三皇子赔偿盛家一千两白银。
  “你也有错,理当受罚,不然规矩何在?三日之内,你务必将银两凑齐,亲自送到盛家府上,以堵悠悠之口,也算为父皇分忧了。”
  老皇帝最后道。
  五千两确实太多,这不过是杜夫人随口一说的。
  盛老爷子也没想这么多,以盛家目前的实力,三皇子是不可能赔出五千两的。
  棉娘全程无言,就是个透明人,这里没她说话的份。
  但她敢肯定,这个京兆尹就是三皇子的人,老爷子不争银子,却要把这人拿下去,算是给了三皇子一记暗刀。
  京兆尹这个职位,在大元国是从三品。说它高吧,京城三品以上的官员多了去了,显不出什么来。而且京城属于天子脚下,很多事情都是皇上说了算。
  说它低吧,它也绝对不低,京畿地区的行政事务都归他管,而天子脚下的事情又最多,又最敏感,所以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岗位。
  对于这个结果,三人都很满意,唯有三皇子不高兴,这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嘛!
  唯有老皇帝的最后一句话,让他稍稍得到了一些安慰。
  三皇子走了,事情算是结束了,杜夫人却拉着棉娘,不走。
  盛老爷子本来也打算走的,可看到此景,就也没走。
  “夫人还有事?”老皇帝纳闷。
  杜夫人抹起了眼泪,
  “我这苦命的女儿啊,前半辈子无人照应,好不容易活到现在,刚到京城,却被人抄家,差点丢了半条命去!陛下,妾身实在是愧疚难当,却又没什么本事,每每想起,我这心里就难受的紧,呜呜呜……”
  老皇帝尴尬了。
  杜夫人这话看似在自责,实际上是在埋怨他这个皇帝啊!
  “咳咳,夫人,棉娘当年失踪,朕也算失职,理应补偿。不知夫人有何要求?”
  杜夫人心下一喜,面上却不显,
  “陛下,妾身别无所求,要求也不高……”
  听到这里,老皇帝心里咯噔一下,要求不高,该不会又来个五千两吧?
  “只请陛下能够保住棉娘的性命,不要像今天这般,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想反抗都无力。陛下,这要求不过分吧?”杜夫人继续说完。
  老皇帝松了一口气,这要求的确不过分,无论如何,棉娘确实不能再出事了。
  便点头道:
  “嗯,这是应该的。不过,今天是个意外,棉娘如今来了京城,性命应该是安全的,夫人不必过于担心。”
  杜夫人却不这么认为,
  第195章
  娘来安排
  “陛下,意外这种事可说不准,不然怎么叫意外?别的不说,棉娘至少已经在京城经历过两次意外了,其中一次还是在皇宫里,所幸棉娘运气好,活到了今天。可是陛下,人哪有一辈子走好运的?若是再来一次,棉娘很可能就真没命了啊!”
  这……
  老皇帝一时沉默了。
  盛老爷子虽然有些不懂杜夫人想做什么,但他看得出来,这是要为棉娘争取好处。于是便又上前来,施礼道:
  “陛下,当年的事,确有蹊跷,虽然当时没有查出什么来,但应该是有人针对杜元帅,甚至欲对陛下不利。如今虽然过去多年,贼子却没找到,保不齐他会故技重施,先对棉娘下手!”
  杜元帅的女儿在宫中走失,在当年是件大事,他也是知道的。只不过他万万想不到的是,这个女儿竟然成了自家孙媳妇,这还是他不久前匆匆赶回家,听家里人说的。
  老皇帝微微点头,这个推测,在当年几乎是共识,虽然现在他的皇位坐稳了,但保不齐暗中的黑手再次离间他与杜元帅的关系。
  杜元帅已经心有不满了,西边平定多年,他却一直没有回京。若是他的女儿再一次出事,那就不是不满了,只怕要怨恨上了。
  现在北边不稳,西边更不能出事。
  一想及此,老皇帝悚然而惊,这件事,好像是他过于轻视了?
  “夫人和老将军所言有理,但不知你们想要如何呢?朕派人专门保护她?”
  杜夫人不依,
  “陛下,如果像今天这般,您派的人能保护得了吗?”
  老皇帝看向她,
  “那以夫人的意思?”
  杜夫人这才露出真想法,
  “陛下,要想保住棉娘,必须让人有所顾忌,恳请陛下赐予她一个封号,这样才能震慑住那些心怀不轨的宵小之徒。”
  赐封号,老皇帝略思索一会,也就同意了。不过在何等封号上面,两人又争执了一会,盛老爷子也在一旁掺和,最后定了县主。
  大元国对于女子的封号有很多,比如公主、王姬、翁主、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亭主,等等。
  三人心满意足的告退。
  杜夫人回了一趟自家府中,装了一车礼物,再次赶往盛家。
  盛老爷子及其他众人,对于棉娘的身世都是颇为好奇,没想到其来历如此不凡,众人围坐一起,一直聊到掌灯时分。
  当然,主要是杜夫人问,棉娘答。
  在宫中走失的时候,棉娘才一岁多点,根本是懵懂无知,也不知道当时究竟是个什么情况,不免有些遗憾。
  后来她记事了,只知道一直跟着阮氏在,她们走了很远的路,流浪过很多地方,最后才在七里镇落了脚。
  经历的苦难,确实是实打实的,棉娘挑了一些讲出来,语气平静,杜夫人却听得直抹鼻子。
  “那阮氏是咱们的大恩人呐!棉娘,你现在不方便,娘派人去好好感谢她们!”
  棉娘的表情却微妙起来,连说这事容后再谈。
  杜夫人有些诧异,但也没继续往这上面说。
  其间,老皇帝派了太监来下旨,正式宣告封阮棉娘为昭安县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