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但棉娘更多的是担忧。
  北戎国增兵,边境压力会徒增,这是早就想到了的,所以倒在其次。
  她担忧的重点是,三皇子居然也要去边境。
  数年前,三皇子去了边境,太子被他暗算死了。
  这次,轮到她夫君在边境,会不会再次发生类似的事情?
  虽然三郎不是主帅,但也是镇守一方的主将了,三皇子若是把主意打到他头上,一点不意外。
  老爷子心里同样有此担忧。
  也颇为不满。
  老皇帝皇位坐久了,放松了警惕,一个贪污恤银的人还能领兵打仗?
  将士们上了战场,死便死了,这是无可奈何之事,可家人该得的补偿却被贪墨,生活没有着落,他们心里会怎样想?
  战场上,要求绝对服从命令,可将士们怎么可能甘心听命于这种人?
  人心不齐,能打胜仗吗?
  “阿爷,我也想去北边!”
  棉娘坚定道。
  左思右想,只有她亲自去一趟,才能消除心中的不安。
  这种事,想写封信去提示三郎一下都不能,万一被其他人看到,那盛家可要倒大霉了。而且私信这东西,不知什么时候能送到,也不能保证百分百送到。
  盛老爷子吃了一惊,不由重复了一遍,
  “你要去北边?”
  其他人也诧异地看向她,这太突然了。
  棉娘叹口气,
  “前太子死于三皇子的阴谋算计,大郎三郎四郎还不知情,战场上稍有不慎,那就是丢命的事,我怎么能放任不管?唯有亲自去,才能把事情说清楚,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老爷子皱眉:
  “我们可以派其他人前去的。”
  棉娘却坚持要去,别人她不放心。
  老爷子一声喟叹,
  “你嫁进盛家,是三郎的福气,也是盛家的福气啊!”
  一般女子,谁愿意去边关?谁有这个勇气?
  不管是那些日思夜盼丈夫归来的闺中女子,还是那些在地里艰难讨生活的村妇,有几个能做到?
  这是为了家人,就算觉得不妥,老爷子劝了一次无果后,也就同意了。
  既然决定了,那就得开始准备了。
  首先是人手,去往边关,路上肯定不平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人手自然是多多益善。但人多了后,耗费也大,而且家里也需要有人留守。
  商议过后,棉娘决定带五十名铁卫过去,再加上游方元和盛竹,还有叼蝉,就差不多了。
  三皇子一走,盛家的危险也会随之降低很多,留五十名铁卫足够了。
  三妹吵嚷着也要去,被老爷子喝止了,这可是去前线,不是开玩笑。
  二郎也想去,被棉娘劝住了,家里也需要人。
  五郎其实也想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有志文人都向往的,奈何他年纪实在小了点儿,历练的目的地也不大合适。
  还有一件事也很重要,那就是颜宝斋,棉娘走后需要人接手,她打算将其暂时交给微月打理。
  颜宝斋早就步入正轨了,卖的商品也不多,基本不用费什么心思,主要是应付那些贵夫人,那才是重点。微月出身于翰林之家,这些事情小时候耳濡目染,知道该怎么做。
  她现在只教五郎和童学,嗯,还有三妹,已经教得差不多了,可以做点别的事。颜宝斋的生意关系到大家的生活,非常重要,微月应下了。
  还有就是路上吃的喝的睡的,都要准备。
  棉娘打算将她父亲和兄长们送的大马车拉过去,既能装粮食,还能用来休息,一举两得。
  拉车就用马骡,长途奔波,骡子的耐力要比马好,适应能力也比马强,就是比不上马儿高大上,不过反正她不讲究排面,这就无所谓了。
  大马车很大,加上粮食的话,一头马骡拉着可能有些吃力,那就用两头,她追求的是通过性,速度倒在其次。
  棉娘是打算跟在援军的后面,这样就不用耗费太多精力探路了,也不影响大军。大军士卒基本上是用两条腿走路的,能快到哪里去?
  ……
  宋兴宁这几天都很难受。
  自从无意咽下一口那种特别发酵之物后,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他都感觉难受。
  心理上的就不用说了,一个男人都流泪了,其痛苦不言而喻。
  肚腹那里,总感觉得到一股烧灼劲,似乎有一个异常邪恶丑陋的怪物蹲在里面,时不时翻腾一阵子。
  搞得他胸闷气喘的程度更加严重了。
  好在皇子府上有常驻的大夫,看病挺方便,大夫能力也还行,将他的这些毛病压制住不少,症状大大缓解。
  这就是投靠三皇子的好处啊!
  如果他在贡院死读书,到头来就算考上进士,能有官做吗?还不是要跟别人一样,眼巴巴的干等着,等哪天有好运落在自己头上?
  而现在,他作为皇子的幕僚,早早就威风上了,说话比一些官吏都好使,没看那马商人,现在见到他就一脸谄媚的笑?
  刚还给他送来了一笔银子,孝敬他。
  有权有钱,这日子过得才叫滋润啊!当然,要是身上没有这些闹心毛病,就更好了。
  第230章
  我心里难受哇
  就在这时,门子来报,说有人找他,来人称是他义父。
  义父?
  老混子薛二竟然来了?
  宋兴宁有些讶异,这老混蛋,居然活着跑到京城里来了,运气属实不错。
  他有心不见,但如果薛二在外面乱说一些话,对他影响不好,便让人进来了。
  薛二是带着他的痴儿家宝来的。不带不行,一个痴傻没法独立生活。
  薛二一见他,便立刻大笑,
  “哈哈!吾儿真是人中龙凤啊!我就说你要发达的,果不其然,这刚中举,就做了三殿下的入幕之宾,旁人谁能做到?哈哈!”
  宋兴宁心里一阵腻歪,你特么能不能不要把吾儿吾儿的挂在嘴边?
  不就是靠你生活了一段时间吗?
  看看人家马商人,银子大把的给,还能教他不少社会经验,人家都没说要给自己当爹!
  太没眼见力了!
  但这是他义父,这是推脱不了的事实,他只有压下怨气,给他们看座,上茶,上点心,随口敷衍道:
  “只是侥幸得三殿下垂青而已,可是也不轻松啊,时不时会遇上危险,个中苦楚,难以言说。”
  薛二有些惊讶,低声道:
  “做了三殿下的人,还会有危险?”
  宋兴宁也压低声音,
  “三殿下位尊权重,一般人自然不敢招惹。可是你想想,能跟三殿下作对的人,自然也不是善茬,所以怎么可能没有危险呢?常人眼中的皇子风光无比,可他们也有他们的烦恼啊!”
  薛二点头,
  “这确实,做了皇帝只怕都有烦恼。对了,怎么不见我老嫂子和成凤呢?”
  宋兴宁长叹口气,
  “我在京城等了好久,左等不来,右等不来,后来再派人去一路打听,才得知她们在路上遇上贼人,遭难了,都没能到京城来。可怜我的老母亲,幸苦了一辈子,还有成凤她,刚要享福的时候,却遭逢横祸……”
  说着,他哽咽起来,用手去抹眼睛,但抹不出眼泪,只好转过头去,装作垂泪的样子。
  薛二震惊了,
  “她们都没了?这,这可真是,唉!都是苦命人啊!但愿她们来世投个好胎。”
  他本来没文化,与两人也没什么感情,只能把大家挂在嘴边的这种套话说两句,这已经很可以了。
  宋兴宁自然也没对他的话作什么指望,也不希望他问个不休,这事一问一答,也就过去了。
  可谁知家宝并没有老实坐下,而是绕到了后面,看着他问,
  “哥,你一个劲地擦眼睛做什么?痒吗?”
  宋兴宁差点一脚踹过去。
  “老弟,你别管,我是,心里难受,心里难受哇!点心端来了,你不去吃点心?”
  家宝抬头一看,果然一个丫环端着一盘果子,一盘糕点,放到了桌子上。
  家宝欢呼一声,跑过去了。
  薛二却有了另一番心思。
  刚开始他没注意,现在经家宝一打岔,他才发觉,宋兴宁的态度很有问题。
  真要痛苦,怎么会干抹眼睛不出泪?
  还有,他们见面后,宋兴宁义父都没叫一声,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此子,果然很有可能是个薄情寡义之人呐!
  以前他们两口子吵架的时候,张成凤就曾这样骂过他,看来没骂错。
  以前在七里镇的时候,宋兴宁对他可是非常客气的。
  现在发达了,好像就不愿意认他了,根本没有那种异乡遇亲人的喜悦。
  想到这里,薛二脸上的笑意也淡了下来,问道:
  “兴宁呐,你现在进了这等门户,想必认识的贵人也不少,不知我那大哥的事,有没有眉目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