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三郎一挑眉,“他来了这里,还想活着回去?”
  棉娘吃了一惊,低声道:
  “你想杀了他?”
  三郎轻笑,
  “杀不杀的,到时再说,我既然知道了这些情况,那理所当然要报复回去,这很公平吧。他若是没撑住,那就怨他命不好。若是撑住了,我再想办法就是了。总之不管怎样,他活该命绝于此!”
  棉娘有些愣怔,这,会不会引起老皇帝的震怒呢?
  “就算你做得天衣无缝,可如果老皇帝迁怒于你们这些将军呢?”
  三郎嗤笑,
  “迁怒于我们这些人?治我们的罪?那谁来帮他守边疆?你多虑了,战场上死人太正常不过了,他是皇子,也终归是人,为何能例外?好了,不说他这个扫兴之人了,五郎和三妹如今怎样?说来我听听吧。”
  棉娘便把两人的近况说给他听,五郎刻苦读书,很是本分,三妹就很跳脱,不大爱读书,反倒喜欢搬弄拳脚。
  三郎一边听一边洗漱。
  “他们两个,路子走反了啊!他俩换一换就好了,如今这世道,上马能提枪,才更有机会活命,才能更好的保家卫国。”
  棉娘微笑,
  “五郎的武艺也不差的。”
  三郎洗漱好,将毛巾一丢,搓着手过来,
  “不说这些了,为夫也要看家书了。”
  棉娘疑惑道:
  “你没有家书啊?老爷子没给你写,全部由我转述了。”
  三郎嘴角挑起,
  “怎么没有?你就是我的家书啊!我得好好翻看。”
  棉娘腾的一下,瞬间红了脸。
  这家伙,简直是丢文人的脸啊!好好的词,被他整成了流氓之语。
  棉娘的脸皮还没有他厚,不知如何回应,整个身躯已经被他抱起。
  这一夜,三郎将属于自己的家书,翻看了一遍又一遍。
  第二天早上,棉娘的腰肢酸痛,三郎却生龙活虎的又出去忙了。
  哎,姐这体力还是不行啊!
  也幸亏她这两年坚持锻炼,不然她这本家书要被这家伙翻散架了。
  这一天,她们开始启程,赶往沧水之东。
  路上走得确实艰难,水道分叉太多,迂回曲折,还没法直接乘船抵达,中间还有乱石山,速度没法快起来。
  棉娘让铁卫们也加入一起行军,顺便学些技巧,不一定要他们上战场,但关键时刻能应急也是好的。
  三郎也特意将他们安排在最前面的位置,还找来在当地征战多年的将官,一边走一边讲解。
  自家人就是好用!
  第246章
  对他太好了
  三皇子这次行动很迅速,大军过了沧水后,他已经选好了自己的驻扎地,铁坎城。
  只是分配队伍的时候,出了点问题。
  骆元帅想着,三皇子守铁坎城,总不能就让他的三千骑兵去扛,得分派些军队给他。
  但是,在场的将官没一个吭声,就有点小尴尬。
  还是骆元帅亲自点了几部人马,派往铁坎城,才让三皇子下了台。
  这些人马也就是三皇子以前的部下,包括京城来的援兵右屯卫的一部分,和数年前跟随过三皇子的一些将士。
  这些人马加起来,总共是一万六千人左右。
  盛寒山则有二万六千人。
  这比三皇子整整多出了一万人,让三皇子的脸色相当难看。
  他问道:
  “骆元帅,这么点人守城,太少了吧?”
  骆元帅回:
  “三殿下,援兵就这么多,没办法。我这边的敌人可没减少,是不能调走太多的。你们只需要守城,这些人马应该够了。”
  三皇子又问:
  “那同样是守城,本宫比盛寒山少了一万人,你就是这样分派的吗?”
  盛寒山不等骆帅回答,接口道:
  “三殿下,你应该亲自去看过了,铁坎城比洛潽城更坚固,而洛潽城防御设施短缺,更容易遭到北戎的攻击。你想想,北戎国会优先攻击哪一个?肯定是洛潽城无疑啊!他们长途奔袭,太需要一场胜利来巩固军心了,那必定会攻打难度低的,你说是不是?”
  这话,三皇子没法反驳,因为他确实亲眼看过了。
  而且盛寒山的推测也非常有道理,就连宋兴宁,也觉得没毛病。想一想,他若是长途奔袭,那累得要死了,肯定会优先攻打容易的啊!
  就算不是长途奔袭,那先打容易攻下的城,也会是将军们的最优选择。
  至于守城兵力各有多少,敌人又不知道。
  而且兵力多一点,在这种情况下起不了决定性因素,北戎兵一向不惧大元兵多的。
  所以,盛寒山的话一点毛病也没有。
  盛寒山见对方没有反驳,继续道:
  “到那时候,如果他们的攻势太凌厉,为了避其锋芒,说不定本将还会暂退到铁坎城,集中兵力防御的。而且为了应对这一可能,本将会将洛潽城的一半以上粮草,运往铁坎城,以做好与北戎长期周旋的准备。这样,三殿下是不是可以放心了?”
  三皇子有些不可置信,
  “你此话当真?”
  盛寒山毫不迟疑的点头,
  “当然是真,骆元帅当面,还有诸多同僚在此,我岂能信口胡说?你是皇子,若在边关出了意外,且不说皇上会雷霆震怒,就说我们的大军,士气将会一落千丈,这是非常不利的,本将是为大局着想。”
  这一下,三皇子彻底放了心。
  打仗最重要的就是粮草,没有之一,只要他有了足够的粮草,凭仗坚城,就算龟守不出,敌人又能奈他如何?
  就凭这一点,他就可以放心了。
  北戎的骑兵是厉害,但他们攻城的水平却很稀松,这他是知道的。
  他甚至怀疑,盛寒山对他太好了,好的有点不正常,他们不是敌对关系吗?为什么待他如此之好?
  其实不光是他,其他将领也是颇多不解。
  这是真的要帮三皇子吗?
  只是圣旨有说,盛寒山可以便宜行事,该怎样打仗,他自然有他的安排,旁人不好多嘴。
  就连棉娘,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不过她没吭一声。
  最后骆元帅勉励盛寒山和三皇子,两人要合力同心,共同御敌,如果战事不利,他那边想要救援恐怕都来不及,所以两人要尽量配合。他还特别告诫三皇子,希望他以大局为重,不可冲动行事,云云。
  话说得很委婉,但意思很明确,洛水之东的战事,是要以盛寒山为主的,你三皇子不要耍殿下的臭脾气。
  三皇子一副臭脸,但他现在的确没有资格主领一方,所以只能默不作声。
  商议好后,各方就开始行动起来。
  铁坎城确实要坚固一些,城内本来就有四千人驻扎,三皇子到了后,就有两万余人了,这让三皇子更为放心。
  盛寒山也并没说假话,在做好部署后,就开始向铁坎城转移粮草。一车又一车的粮草,众人都看见了,三皇子自然也看见了。
  这让他格外安心。
  盛家三郎还是不错的,有格局,够大气!
  随大军过来的,还有一批后勤辅助人员,这其中就包括了被流放至此的薛大薛光棍。
  薛二在宋兴宁的帮助下,很快找到了薛大。
  兄弟见面,抱头痛哭。
  各自诉说自己的苦难。
  薛大被金门县令周迁流放至此后,有了一个专门的职业:为军队倒夜香。
  什么活儿最脏最累?
  这个活儿无疑可以争个第一位。
  大军一天产生的夜香,那是不用多说,简直是倒之不尽,倾之不绝!
  薛大每天累得要死要活,自尽的念头都曾有过。他以前在金门县的时候,日子是何等的逍遥风光?
  薛二也是满腹心思。
  宋兴宁说他儿子是被盛家刺杀的,可他一直存有怀疑。后来他私下找了仵作验尸,得知家宝是被飞刀杀死的,这让他的疑心更重。
  因为飞刀杀人,那必定是在暗中冷不防射过来的,那样的话,因混乱而误杀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刺客不会这么没准头,明明是射杀宋兴宁的,却扔到了自己儿子身上?这么差劲的手法还配当刺客?
  宋兴宁必定说了假话。
  为什么说假话?
  那肯定是心里有鬼撒!
  很可能就是宋兴宁害死了自己儿子,所以编了一套说辞来哄骗自己。
  但当时他没说出来,因为就算再怀疑,他也拿宋兴宁没办法,还得求着对方带他来这里。
  还有,当初他收姓宋的为义子,不计成本的养活宋兴宁一家,结果这家伙发达了,立刻就翻脸不认人了,若是他不够机灵还要继续当这个义父,他很怀疑姓宋的会给他来个大逆不道,买凶轼父。
  他后来可是听说了一些小道消息,张成凤很可能就是宋兴宁设计害死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