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沈棠道,“母妃是要去镇国公府?那我和母妃一起去。”
安暖救了她二哥,她理应道谢的,再者她是谢归墨的表姐,也该常来常往。
王妃道,“也好,去镇国公府之前,你先陪母妃上街一趟。”
沈棠陪王妃上街,一口气买了上百盆花,但凡看着顺眼的,一律买下。
花圃坊用了好几驾马车才拉到镇国公府,镇国公府小厮都有些点懵。
云嬷嬷笑道,“还愣着做什么,还不赶紧招呼人,把花都搬进府。”
小厮回过神来,赶紧叫丫鬟小厮出来搬花卉。
“这些花娇嫩,仔细些,别刮伤花了。”
搬花自有丫鬟小厮,沈棠和王妃进府,直接进内院。
走到花园,就见安大太太和安暖过来。
上回见安大太太,她一身素裳,气色也差,今儿头上戴了两支白玉簪子,穿着也有了几分色彩,整个人就像是枯木有了生机,精神了许多。
沈棠还是第一次见安暖,她眉眼像极了安大太太,身上有一种宁静的气息,观之可亲。
见到沈棠,安暖笑道,“这就是表弟才过门的世子妃?”
沈棠福身给安暖行礼,“多谢表姐救下我二哥,还把他带回京,我们兄妹才得以骨肉团聚。”
安暖倒有些歉意道,“回京这一路,我也没多问一句,我要知道他是你二哥,怎么也该等他伤好些再上路的……”
沈棠摇头,“不知我二哥的身份,就出手相助,更显难能可贵。”
毕竟她二哥是被人追杀坠崖的,安暖救她二哥,是冒着招惹杀身之祸的风险救的,沈棠岂能不感激?
安大太太笑道,“一家人,就别这么见外了。”
女儿回京了,安大太太脸上多了不少笑容。
见那边丫鬟小厮将花搬过来,安大太太惭愧道,“方才我还和暖儿说起,让下人买些花回府,你就把花买回来了,比我这个亲娘还要上心。”
王妃笑道,“暖儿虽然不是我生的,但在我心里,和我亲生的也没差别。”
丫鬟小厮搬花卉,花园乱的很,就去安大太太住的院子了。
嗯。
安暖回京,还留在镇国公府养胎,安大太太搬回自己院子去住了,镇国公府地方大,佛堂偏远,搬回去方便安大太太照顾女儿。
王妃问了问安暖的情况,“动胎气可好了?”
安暖道,“太医今早还来看过,已经没事了。”
她只是轻微动胎气,本就没有大碍,又服了两天的药,就更没事了。
安暖没事,王妃就放心了。
只是王妃所期望的事,不能如愿,多少有些失望。
安大太太倒看的很开,“这事我本就不抱什么期望的,先寻着吧,能寻到太老爷的兄弟族人,过继一个承袭爵位最好,要是真寻不到,暖儿膝下又不止一个儿子,就过继一个回来,就算不过继也没什么,荣华富贵,终究不过是过眼云烟。”
这么多年,安大太太连生死都看淡了,何况只是镇国公府的爵位了。
悔教夫婿觅封侯。
镇国公府曾经权倾朝野又如何,人没了,就什么都没了。
若是可以,安大太太一点也不希望将来外孙儿上战场,简简单单,做个富贵闲人挺好的。
第327章
置办
镇国公府只有安大太太和安暖,平常霍大少爷都在巡城司当差,沈绥不便亲自上门道谢,便由四太太送谢礼来的。
沈棠今儿来,带了一套首饰,还有不少补品,安暖道,“这太见外了。”
她救人只是举手之劳而已。
沈棠道,“和你对我二哥的救命之恩比,这些根本不算什么。”
安暖只好收下了。
这会儿时辰不早了,王妃和沈棠就留在镇国公府吃的午饭。
自打安暖出嫁后,安大太太就吃素,虽然搬出佛堂了,但一时间还改不了吃食上养成的习惯。
四个人,做了十道菜,六道荤的,四道素的。
有说有笑到王妃和安大太太鼻子酸涩,哽咽好半晌都没说话。
镇国公府已经太久没有欢声笑语了,这个曾经充满欢笑的地方,王妃怕回来,安大太太则是想离开都走不掉,只能苦苦煎熬。
说到这事,安大太太就想谢谢谢归墨,若不是他让豫王举荐,将霍大少爷召回京,安暖不会跟着回来,甚至再晚个十天半个月,查出有身孕,霍大将军霍大太太都不会让安暖颠簸回京。
一进京就查出有了身孕,在孩子生下来之前,都不会再回古州了,孩子年纪小,霍大将军霍大太太肯定也敢让孩子跋涉回去,他们进京看孩子的可能还要大一些。
也就是安暖至少会在她身边陪她两年。
安大太太怎么能不高兴呢?
一切都那么的刚刚好,好像冥冥之中老天爷在庇佑镇国公府,在向着她一般。
这种感觉让她沉寂了十几年的心又活了过来。
一顿饭吃了大半个时辰才歇,又小坐了会儿,王妃就要回靖阳王府了。
安暖道,“姑母以后有空常回来。”
王妃红着眼睛道,“会的,姑母一定常回来。”
没让安大太太相送,更没让安暖送,王妃带着沈棠离开。
路过花园时,处处生机盎然,明明只是多了百来盆花卉,整个花园,甚至整个镇国公府的精神面貌就全然变了,一扫颓态。
王妃从花园往大门口走,路过回廊时,吩咐云嬷嬷道,“让人买几只鹦鹉画眉鸟送来,挂在回廊上。”
“这边添几个灯笼……”
“那处修一下,再从庄子上挑几个可靠的丫鬟小厮进府,那边莲池放些锦鲤,再放一对鸳鸯,要有白鹤,买几只送进府……”
王妃从花园到大门口,几乎就没停歇。
吩咐到最后,声音哽咽不成调。
沈棠仿佛看到了曾经的镇国公府,这应该是王妃记忆里的样子。
王妃很想恢复镇国公府往昔的热闹,可是这些东西能恢复,镇国公和两位兄长再回不来了。
出府时,沈棠唤道,“母妃……”
王妃摇头,“母妃没事。”
沈棠不敢想,要叫王妃知道,镇国公和两位老爷当年是被人给算计,才战死沙场的,得疯成什么样子。
难怪王爷怕王妃知道,连谢归墨都瞒着了。
坐上马车,沈棠和王妃打道回府。
那些王妃让安置的东西,很快就都送进镇国公府了,霍大少爷从巡城司放班回来,都恍惚以为自己进错府邸了。
……
马车在靖阳王府大门前停下。
沈棠下马车后,扶王妃下来。
两人进府,丫鬟就上来道,“刚刚宫里传来消息,说是要举办金秋宴,到时候让文武百官携家眷入宫赴宴……”
金秋宴。
宫里每年都举办的,为庆祝丰收。
虽然叙州常州干旱,但大齐地域辽阔,有十九州,除了叙州常州,其他州郡不说风调雨顺,至少没那么差。
再者宫里也是要举办些宴会,君臣同乐,金秋宴不过是个借口,不办金秋宴,也会有别的名头。
这事王妃没放在心上,沈棠也没有,但丫鬟后面说的事,两人眉头都皱了起来。
丫鬟道,“老夫人准许府里的姑娘一人做一套裙裳,外加二百两银子买首饰,四姑娘也有份。”
一套裙裳,两百两银子不算什么,但四房已经分出府了,就不该还这样牵牵扯扯的。
更重要的是,王府掌中馈的是王妃,这些事就算不让王妃决定,至少也该和王妃商议一下,最起码也该当着王妃的面说,王妃人都不在府里,老夫人就做了安排,这王府内宅到底谁说了算?
王妃也不喜老夫人这种暗戳戳争权的行为,道,“老夫人掏腰包给府里的姑娘做裙裳,让绣房上心些。”
一句话直接把权给夺了回来。
王妃不是奈何不了她们,只是不喜为这些小事惹出不必要的麻烦,王府家大业大,让府里的姑娘们穿的漂漂亮亮的,无非多花些银子的事,王府花的起,只是绝子药的事,始终是根刺卡在那里,尤其安暖出嫁几年才怀上身孕,王妃担心沈棠也被祸害,迟迟怀不上孩子。
王妃知道沈棠和谢归墨想做什么,她这个母妃总不能拖他们后腿。
王妃说了这话,绣房就该知道,老夫人不送银子或者绸缎去,这裙裳就不能做。
进了内院,王妃回牡丹院,沈棠回沉香轩。
回屋喝了盏茶,外面四儿就进来,咧嘴笑道,“世子妃,二表姑娘定亲了,您猜许给谁了?”
姜梨定亲了?
姜梨确实到了许人的年纪,再加上秋闱过后,姜家名声大躁,想求娶的人肯定不少,亲事定下很正常,但事先没听到一点风声,直接就告诉她定亲了,还真把沈棠给怔住了。
京都世家子弟那么多,她哪里能猜的出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