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要陆大少爷没救人,证据藏身之处就再没有人知道了。
陆大少爷知道自己父亲含冤与李知州有关,所以才潜伏到知州府上,潜伏那些天,陆大少爷在边关留下的伤复发,李小少爷见他胳膊疼,让管事给陆大少爷请大夫。
就这点善意,在李知州一家被人灭口时,陆大少爷于心不忍,出手救下了李小少爷。
后来李小少爷知道陆大少爷是要为陆宣抚使翻案,证据能帮到他,也能让卸磨杀驴,杀他一家的人绳之以法,就将证据交给了陆大少爷。
难怪大哥只见几面,就觉得以陆宣抚使的为人,不会做官匪勾结之事,在宁老王爷跟前帮陆宣抚使说话了,能教出放下仇恨,救仇人之子的儿子,绝不屑于做那些肮赃之事,也难怪二哥自己差点回不了京,认祖归宗第二天,就迫不及待要去乾州找证据替陆家翻案。
江老爷在朝中官职不算高,但因为是靖阳王的表兄,也没人敢轻视,这样一个人,突然锒铛入狱,满朝文武都震惊了,都在猜江老爷到底犯了什么案子,事先一点风声没听到,突然就入狱了,江老爷犯案,是不是与靖阳王有关。
猜测纷纭,不过这些猜测在知道江老爷入狱,有靖阳王世子的功劳后,都觉得和靖阳王府无关。
大义灭亲这个词之所以能成为赞美之词,正是因为能做到的人少之又少,靖阳王府满门荣耀和风光几乎身系靖阳王一人,要靖阳王倒了,靖阳王府也就不复存在了。
齐王和昌平侯也大为震惊,萧桓不是离京去找自己坠崖失踪的弟弟去了吗,怎么跑去乾州了?!
乾州知府和安西将军被杀,竟然还能叫他们找到证据,而且是铁证。
昌平侯气的眼前发黑,几乎站不住。
他们和乾州官匪勾结案,就只有江老爷这一道屏障了,一旦江老爷受不住酷刑,招供出他们来,就全完了!
江侧妃赶去江家,江老爷已经被抓进刑部死牢了,官兵把守江家,不许进,更不许出。
江侧妃进不去江家,又赶去刑部,也没能进刑部死牢,奔波了一通,最后只能回靖阳王府。
江侧妃找王爷,但王爷没见她,气的江侧妃来了沉香轩。
来的时候,刚好沈棠出门,一句话没把已经在气头上的江侧妃活活气死,“江侧妃这是崴脚好了,来给我赔礼的?”
赔礼?!
她想活剐了沈棠和谢归墨的心都有。
江侧妃冷道,“江家是王爷的外祖家,你们兄妹到底是何居心,拿一些子虚乌有的罪证,祸害江家!”
张嘴就是江家是王爷的外祖家,也难怪齐王和昌平侯要把江老爷推在前面,要查江老爷,得过靖阳王这一关。
但齐王和昌平侯决计不会想到,查江老爷的是她这个靖阳王世子妃的大哥,证据是谢归墨这个靖阳王世子亲自呈的。
这案子,满朝文武谁都能查,唯独王爷不行。
难道要说自己儿子污蔑江家吗?
把江老爷捞出来,把自己儿子送进去吗?
连证据不足,还有待查证的话,王爷都说不出口。
再者官匪勾结,诬赖贤良这事,王爷不会包庇,也包庇不了,江老爷自己选的路,只能自己承担后果。
沈棠有孕在身,懒得和江侧妃争辩,安静的看她狗急跳墙挺好的。
但王妃看不下去,走过来,呵斥道,“你当朝廷和皇上都是吃素的吗,子虚乌有的证据也能把江老爷送刑部死牢去,江家对王爷有恩,你去找王爷救江老爷就是,来沉香轩撒野做什么?!”
要是王爷见她,她也不会来沉香轩。
江侧妃气到浑身颤抖,王妃怕她伤到沈棠,“送侧妃回去,再不走,我叫人把你拖回去。”
第348章
抄家
王妃是话说出口就会做到的人,做不到的事,她不会说。
一个屋檐下住了这么多年,江侧妃又怎么不知道王妃的性子,再者就算王妃不会,还有谢归墨呢。
江侧妃是咬着牙走的。
看着江侧妃愤恨离开的样子,王妃都头疼,本来府里乱七八糟的事就不少,江家一入狱,江侧妃肯定把墨儿棠儿记恨上。
这事王妃不是很了解,但多少知道个大概,宁王世子是为被贬的乾州陆宣抚使翻案,才把江老爷牵扯进去的,陆宣抚使对平远侯府有恩,宁王世子帮忙洗刷冤屈,不可能因为江家就不管了。
王妃上台阶,沈棠唤道,“母妃……”
王妃心底叹息,“以后在府里要更小心了。”
沈棠点头。
谢归墨从书房回屋,王妃问他,“江家是怎么回事?”
“江老爷要识时务,主动供出背后主谋,父王帮着求情,或许能判个抄家流放。”
供出背后主谋,还要判抄家流放……
这罪犯的是有多大。
王妃心底有数了,多的也没再问,问了问沈棠和肚子里孩子的情况。
沈棠道,“我没什么事,母妃,明儿我打算去宁王府一趟……”
王妃笑道,“算日子,已经满三个月了,不会轻易动胎气,出门小心些无妨。”
沈棠连连点头,“多谢母妃。”
王妃没有多待,就走了。
王妃离开,人还没出屋子,沈棠耳畔就多了道炙热的气息,“已经满三个月了……”
沈棠耳朵痒麻麻的,知道这厮在想什么,她飞快的走开几步。
入夜后,沈棠还没露出困意,丫鬟就很上道的把热水准备好了,之前世子爷晚上还冲凉,自打冲凉被老夫人知道,塞了两个丫鬟过来后,这些日子世子爷连凉水都不冲了,多好的世子爷啊,现在世子妃又能同房了,当然要懂事一点儿了。
丫鬟把热水准备好,沈棠就起身沐浴了,这边刚泡完澡,谢归墨就从书房回来了,将沈棠打横抱起。
夜色无边。
缱绻温柔。
……
翌日,沈棠醒来,已经是日上三竿了。
怀了身孕后,容易饿,不过是晚起了小半个时辰,肚子就有些咕咕叫。
洗漱完,丫鬟将早饭端进屋,不见谢归墨进来,沈棠问道,“世子爷呢?”
银杏看向秋桐,“你没告诉世子妃,皇上一早把世子爷叫进宫去了?”
秋桐道,“我以为你说了。”
沈棠,“……”
两丫鬟你以为我说了,我以为你说了,愣是一个没告诉。
不过皇上找谢归墨是常有之事,没什么好诧异的,沈棠坐下吃饭。
才吃了一个金丝春卷,外面四儿进来,高兴道,“世子妃,皇上早朝上下旨将陆宣抚使无罪释放,查抄之物尽数归还陆家,还将陆宣抚使调进京任职,并官升一级,陆大少爷虽然借假死金蝉脱壳,但他查案有功,皇上赦免了他潜逃之罪,宁老王爷保举,皇上恩准陆大少爷进巡城司,任巡城司副司……”
陆宣抚使一家无辜受冤,流放边关吃了一年多的苦头,好在苦尽甘来,以后进京任职,有父亲和宁老王爷扶持,陆宣抚使定能青云直上。
陆家留在京都,二哥也能常去陆家走动,不然要回乾州,二哥心底肯定想陆家众人。
这样的安排是最好的。
不过让沈棠高兴的还是后面,四儿说的是,“大少爷带回京的账册,刑部尚书查了一晚上,确定属实,皇上在早朝上,下旨查抄江家,查抄的人这会儿估计都到江家了。”
乾州官匪勾结多年,打劫过往货船不知道多少回,乾州官员分不到多少东西,大部分还是送进京了。
江老爷作为中间人,过手的钱财足有几十万两,只有抄家,才能找出赃物。
查抄的东西和账册能对上个七七八八,那这案子到江老爷这里就能了了,可要差距巨大,必定要追查赃款去处,审出背后主谋。
早朝上,齐王和豫王争着接手这个案子,要协同刑部查案,豫王以被害的乾州知州是昌平侯保举的,以齐王和昌平侯的关系,理应避嫌,皇上就把这案子交给豫王了。
这案子,文武百官心底多少都有数,十有八九和齐王昌平侯脱不开干系,齐王党的人都有些战战兢兢。
一旦江老爷没扛住,招供了,或者从江府搜出什么证据,齐王就完了。
覆巢之下无完卵,齐王一倒,他们这些跟着齐王的还能有什么好下场,尤其是齐王的心腹,明着和豫王做过对的,更是觉得要大祸临头。
明明以前齐王更得势啊,怎么后来突然就急转直下了呢,现在弃暗投明也晚了,只能一条路走到黑了。
吃过早饭,沈棠就带着银杏秋桐出府,等到大门口,马车已经等候在那儿了。
谢归墨没空陪她去宁王府,又不放心,只能多派暗卫跟着。
陈山负责赶马车。
阵仗大的,沈棠都有些不好意思出门了。
侍卫在前面开路,马车四平八稳的到了宁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