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家阿囡 第15节
“不要吓着她,秀才公不会计较这些,你接着说,别怕。”黄县尊笑容更加温和,态度更加和蔼。
“青天大老爷啊!”妇人磕了个头,“他!”
妇人不敢再叫学栋的名儿,曲着手指,小心的点了点李学栋。
“三婶子讲他不吉利,他一家门都不吉利,我们一个村子都要被他祸害,三婶子扎了个小人儿,写着他的八字,天天扎天天扎,还让我们一起扎,三婶子讲,他……”
“李学福和李学寿把李家小囡打得晕死过去,这事儿,你知不知道?”黄县尊打断了妇人的话。
“知道知道!我们一个村都知道!喔哟!淌着好些血,喔哟,吓死个人,都讲活不成了,都没气儿了,后头又活了。三婶子讲,不吉利。
“他那个妹妹好吃懒做,成天对着树叶子草根子掉眼泪,讲的话听都听不懂,他那个妹妹是个傻子!她们……”
“李秀才父亲的丧事,你去帮忙没有?”黄县尊再次打断了妇人的话。
“去了去了,我们一个村都去了!那一回,就那一回!三堂叔大方得很,那是真大方,从来没那么大方过,现杀了两头猪,还有一只羊,我们一个村的人吃了三天猪肉饭!羊肉我们没吃着,三堂叔讲要敬神,三堂叔身上天天都有羊肉味儿,香得很!香了得有一个多月!啧!三堂叔抠得很,就这桩事体办得阔气,喔哟,阔气得不得了!三堂叔……”
“李金珠退亲的事,你知不知道?”黄县尊熟练的截断妇人的话。
“知道知道!这事体哪能不知道!他大阿姐定亲那家,跟我婆妹婆家弟媳妇娘家一个村,是户好人家,他大阿姐能干得很,那家后头娶的那个媳妇,可不如他大阿姐,三堂叔都是为了他大阿姐好,那户人家可是好人家,那家伢儿生得又好看,他……”
“你三堂叔家那牛,是他们两家合养的?”黄县尊问道。
“买小牛的铜钿,是他们两家一家一半,后头那牛,都是他阿爹养着,他阿爹可是能干!那牛养得好得很!他阿爹还会砌墙,他阿爹一死,他就可怜来,他阿爹能干得很!他阿爹……”
“好了,带她下去吧。”黄县尊挥手示意。
一个衙役用水火棍碰了碰妇人,示意她下去。
妇人正说到兴头上,”青天大老爷,还有好多事体我还没讲来,还有好多事体……”
“退回去!”衙头一瞪眼,妇人吓得头一缩,赶紧往回缩。
“这事儿,你怎么看?”黄县尊再次转身问族长李文纲。
“小民……”李文纲一声小民之后,就卡住了,呆了一瞬,猛然一个转身,一把扯过离他不远的李文喜,先甩了一个漏风巴掌,“那是你一个娘的弟弟,你讲!这是怎么回事?你来讲!你讲啊!”
李文喜听到他弟弟李文才那张告发状时,怒火冲天,他知道自己弟弟不懂事,可不懂事到这份上,他实在没想到。
接着,李学栋的控诉浇灭了李文喜满腔的怒火,把他浇了个透心凉。
李学栋讲的,肯定都是真的,他知道自己弟弟是个什么样儿,可他一直以为这个弟弟下作归下作,好在胆子小,可没想到他现在连胆子都长出来了。
再到李学寿那句打死他天天吃肉,李文喜只觉得两条腿都在发抖。
被李文纲一把揪上前,一个巴掌打的李文喜恍过了神,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不停的磕头。
黄县尊看着不停磕头的李文喜,端起杯子,垂着眼抿了几口茶,放下杯子,目光扫过众人,缓声道:“李文才所告发李秀才替考一事,所言替考之人。”
黄县尊指了指一直瑟缩在二阿姐身后的李小囡。
“大家都看到了。两人一男一女,一大一小,李文才所言替考,十分可笑。
“李文才疑心替考,理由是这小阿囡聪明,写的诗极有灵气。李秀才县试、府试和院试的墨卷,本官都一一看过,李秀才见识出众文章严谨,论理极有力度,可那诗,也就是不错韵而已,算不上灵气。是这样吧?”
黄县尊看向高先生问道。
“对对对!学栋经义时文格致都极好,只在诗赋上头,实在没什么灵气。”高先生急忙欠身答话。
“此份告发空穴来风,照理,当杖二十,枷号十日。”黄县尊顿了顿,看向李文纲,“可这份告发状背后,是谋财害命,欺压同族,这可不是他李文才一个人的事,这是因为你们李氏族里门风败坏,对子侄全无管教,才会生出这样的恶毒之事!”
黄县尊声色俱厉。
“本官以为,此案之罪魁祸首,不是李文才,当受责罚的,也不是李文才,而是尔等族长族老!”
黄县尊抓起惊堂木,啪的拍在桌子上。
李文纲扑通一声跪到了地上,站在他身后的族老们紧跟跪倒,周围看热闹的李氏族人,呼啦啦跪成一片。
李学栋也吓的一下子窜了起来。
顾砚颇为赞赏的看着黄显周。
李氏族中门风败坏,确实是阿囡一家受尽欺负的根源。这个黄显周,至少明理。
第23章 小族长
黄县尊冷着脸,端起杯子,抿了几口茶,咣的放下杯子,看向李文纲,冷声问道:“李文纲,你族中李文才一家大小所作所为,你一无所知是吧?”
“李文才在小李庄,小的……”李文纲一额头冷汗。
“那我再问你,李秀才这趟高中,你想到了,还是没想到?”黄县尊接着问道。
“想,没,没想到。”李文纲结结巴巴道。
“李秀才一门孤儿,三姐一妹,只有他一个男丁,他今年才只有十七岁,还是个孩子,我问你,李秀才这趟远赴杭城,你们族中,谁陪他去的?”黄县尊看着李文纲。
李文纲抬头看了眼黄县尊,张了张嘴,却没能说出话来。
他哪知道啊!他是接到喜报,才知道李学栋高中了。
“那李秀才四月府试,又是谁陪他去的平江城?”黄县尊提高了声音,明显极不高兴。
李文纲俯身下去,头几乎挨地。
“那我再问你,李秀才二月里考过了县试,这事儿,你知不知道?”
“知道知道!”李文纲急忙直起上半身,不停的点头。
这事儿他真知道。
“什么时候知道的?怎么知道的?”黄县尊声调和缓下来。
“就是他刚考过县试没两天,他大阿姐用小车子推着他过来,就在祠堂,就在那里,我们几个都在,他说他县试考了第三,说要去考府试,来要铜钿……”
李文纲的话戛然而止。
李学栋和他阿姐来要铜钿,他们可是一个子儿也没给。
“嗯,找你要钱,之后呢,你接着说。”黄县尊斜瞥着李文纲,端起了杯子。
“那个,县试这个,小的族里,县试上考了头名的都有过,后头都没考出来,这几年,小的族里也不宽裕,小的,这不是小的一个人,是大家,这是大家的意思,是他们!他们都说,族里穷,还是等学栋考出秀才,等……”
迎着黄县尊冷冷的斜瞥,李文纲越说越含糊。
“嗯,我都听明白了。”黄县尊将杯子重重拍在桌子上,抬手指着跪了满地的诸人,“你们呢?可都听明白了?
“你们李家这位族长,李文才谋害同族,纵子孙行凶,吞人家产,他一无所知,你们族里的读书种子,李秀才这样的神童,他不闻不问,还要难为,要让人家先考出秀才。唉!”
黄县尊一声长叹,手指点着李文纲,看向众人道:“这样的族长,你们李氏一族门风败坏,子弟无成,也就不奇怪了。”
黄县尊连叹了几口气,手指划了一圈,“你们李家共分几房?各房各家的当家人都来了没有?来了就站出来。
“我问你们,你们是要让这样的人接着当族长,接着祸害你们李氏一族,直到把你们满族满门祸害至死呢,还是要革弊除害,重振家声?”
“自然是要重振家声,请县尊指点。”旺字房的族老李士宽急忙直起上身,扬声答道。
“你们都是这个意思?”黄县尊挨个看过各房当家人。
各房当家人迎着黄县尊的目光,赶紧点头。
“要重振家声,你们一定要另选族长族老,我看,就现在吧,先推个族长出来,再由族长领着你们议定办法,重选族老,本官就担点儿责任,给你们做个证人。”黄县尊声音缓和下来。
“小人觉得,我们秀才公该做我们族长。”满字房的一个中年人冲黄县尊欠了欠身,冲李学栋拱了拱手,扬声道。
李学栋两只眼睛瞪的溜圆,两只手摆的风车一般,“啊?我?不不不!我不行!不行不行!”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读书人的本份,李秀才可不能只顾独善自身,你的族人,是你的依仗,也是你的责任。”黄县尊看着李学栋,语调温和,神情却郑重严肃。
“是。”李学栋被黄县尊这一顶大帽子扣下来,哪还敢再摆手,这话说的他只能应一个是字。
可他哪有本事当这个族长,他连家长都没当过!
他很害怕。
“你们族中,虽说有李文才这样的枯枝,有李文纲这样愚昧不明之人,可也有不少明理有智,善良守份之人,这些族老,并不全是愚昧不明,你这个族长,先要学会识人用人。”黄县尊温声教导李学栋。
李金珠站在旁边,瞪着李学栋不停的眨眼,李学栋下意识的看着他大阿姐,呆了一瞬,福至心灵,颤声道:“学生,学生常听,听,听长辈讲,旺字房的堂翁翁是个极明理的,先生也讲过,讲旺字房的堂翁翁极明理极难得,那个……”
宽老太爷站在诸族老中间,微微垂着头,露出丝丝笑意。
他们这位秀才公,聪明得很呢,就是年纪小了点儿,以前又没人教导,这会儿仓促之下,还能如此反应,往后必定能成就大器,这是他们李家的福份,更是他们旺字房的福份。
“大堂伯确实明理公正,我们满字房的人最服气的就是大堂伯!”刚才说话的满字房中年人扬声道。
“对对对!这十里八乡,谁不讲大伯人好!”三堂叔李文华也赶紧帮腔。
周围响起一片附和声。
“哪位是?”黄县尊微微欠身,打量着站成一团的诸族老。
“小的李士宽。”李士宽忙站出来一步,向黄县尊欠身见礼。
“你就不要推辞了,李秀才一来年纪小,二来,李秀才最要紧的事是专心念书,我看,族中大事由他作主,至于日常繁琐杂务,你就替你侄孙多担待些,以便让他专心读书,这也是利家利族的事儿。”黄县尊看着李士宽笑道。
“是。谨领县尊吩咐。”李士宽毕恭毕敬的答道。
“你们必定要重新议定办法,推举族老,只怕还要重写族规,这些都是细功夫,本官就不一直跟着看着了,推选好族老,重新修好族规,让李秀才写个贴子给我看看。”黄县尊看着李士宽,接着笑道。
李士宽忙欠身答应。
第24章 审结
“这桩案子,本官这里还有两件小事需审明了结。”黄县尊拍了下惊堂木,四周安静下来。
“李文才和李秀才两家的户贴,带过来没有?嗯,既然拿来了,看看那头牛写在谁家户贴里。”黄县尊示意书办。
书办忙抖出户贴,举起来转了一圈,扬声道:“据户贴所记,耕牛一头,乃李秀才一家所有!”
“你是小李庄里正,这些户贴上,每一张都有你的手印画押,想来,这牛是你家的还是李秀才家的,户贴上所载必定不错,这些年的牛税,也是李秀才家缴纳。
“耕牛一事,本官判定如下:耕牛一头,连同小牛,乃李秀才家所有,李文才号称和李秀才家共养耕牛共计……”
黄县尊看向书办,书办急忙欠身答道:“五年。”
“此五年,因李秀才家也在使用耕牛,就以李文才赁李秀才家耕牛两年半计,之后总计……”
黄县尊再次看向书办,书办赶紧再答:“三年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