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家阿囡 第137节
一行人重新调整了车辆马匹,李小囡坐到了晚晴带来的那辆车上,那是她来往别业常用的车。
李文儒把车系在王府那辆货车后面,解下头健骡骑着,王雨亭不用赶车,也骑了马。
李小囡探出车窗,看着她这支庞大招眼的队伍,只想叹气。
第209章 停工了
人多了确实力量大。
一行人进了常熟县,跟着晚晴的四个长随之一早就先走一步,这会儿已经找好了一家客栈,包下了一个小院。
安顿下来,晚晴从箱笼里拎出一本江南织坊名册,放到李小囡面前。
这本名册还附带地图,哪家织坊在哪里,标注的清楚明白,地图虽说简陋,可看个大致位置足够了。
晚晴和李小囡对着带图的名册,商量了几句话,就安排妥当了:四个长随外加李文儒、阿武六个人,每人分上一家两家,明天上午先去这些织坊查看一遍。
王雨亭伸头问晚饭怎么吃。
不等李小囡说话,晚晴抢先道:“我们都是领了差使出来的,我们府里的规矩,吃住行都有份例,要不……”
“既然有份例,那就你们吃你们的,我们吃我们的。”李小囡打断了晚晴的话。
再怎么,晚晴带着这些人过来是给她帮忙的,她不花钱不管饭白用也就算了,再要蹭饭就太过份了,再说也不是她一个人,阿武和雨亭饭量都不小。
“咱们借厨房自己做,蒸锅米饭,上面铺几片腊肉,再炒个鸡蛋酱。”李小囡和雨亭道。
腊肉、米、鸡蛋和酱都是她们从家里带过来的,就在车上。
“我也自己吃吧,累了一天了,想喝口酒解解乏。”李文儒急忙笑道。
啧,这姐妹几个都太会过日子了,这伙食要是一天两天他就忍了,可这一趟走下来一个月都是少的,天天咸菜腊肉他可没法忍。
“那行吧。”李小囡一脸干笑。
她也想吃好喝好,可大阿姐按天算着给的盘缠。当然啦,大阿姐已经考虑到她嘴巴馋好享受,在大阿姐自己和二阿姐的标准上,已经多加了三成的铜钿了。
李文儒正要站起来让掌柜炒几个菜,抬眼就撞上阿武瞪过去的目光,怔了一瞬,随即醒悟,忙笑着邀请道:“阿武也累了吧,咱俩喝两杯?”
李文儒话音还没落,阿武已经点头应好,看向李小囡嘿笑道:“我跟李二爷喝两杯。你跟雨亭……”
阿武的手指从李小囡点到王雨亭,嘿嘿笑了几声。
“我知道你笑什么,你笑我做饭不好吃,炖猪食是吧?”王雨亭立刻接话道。
李小囡看着迫不及待的表示她做饭就是炖猪食的王雨亭,叹了口气。
“你跟我一起吃饭吧,我是二等,份例菜多,我一个人根本吃不了,在别业的时候,我们院里两个小丫头一直跟着吃我的份例菜呢,那两个小丫头都比你饭量大。”晚晴捅了捅李小囡,压低声音道。
“对对对,你饭量小得很,我饭量也不大,我跟阿武凑一凑,阿武省几口就够我吃了。”雨亭急忙接话。
“好吧好吧,你拿十个鸡蛋过去,给大家添个菜。”李小囡叹了口气,冲王雨亭挥手道。
她当年也因为食堂太难吃辞职换过工作呢,再说,梅姐腌的腊肉齁咸,确实难吃。
第二天上午,也就一个来时辰,出去打听几家织坊的诸人就都回来了。
常熟县一共十一家织坊,其中七家是总号在杭城等地的大织坊的分号,这七家织坊中,李小囡知道的有两家:
江南丝绸总行朱会长家的祥云坊,和平江丝绸行施会长家的瑞福坊。
这两家织坊的当家人,这会儿都在临海镇的军营里关押着,施会长的案情她不知道,朱会长手上的人命肯定不只一条。
“这七家说是大前天还跟原来一样,前天中午前后突然停了,昨天今天都没上工,另外四家小织坊一向是看着这七家,这七家停了工,四家小织坊昨天起就没再开工。
“怎么突然停了?临海镇的案子有什么信儿了?”李文儒看着李小囡,下意识的压低了声音。
李小囡眉头微蹙,没答李文儒的问话,反问了句,“七家一起停的?”
“我问的那两家是前天中午,你们呢?”李文儒回头看向阿武和几个长随。
“我看的那两家是小织坊,昨天停的。”阿武胳膊抱在胸前,紧拧着眉,一脸严肃。
几个长随答了句,七家大织坊都是前天中午前后停的工,四家小织坊从昨天起陆续停工,十家家织坊今天都没开工。
“织工呢?回家了?”李小囡接着问道。
“好像都在织坊。我回来的路上有家牙行,就进去问了问,说是没有织工托过去,一个都没有。”李文儒答话道。
“这两天才刚停工,都在等信儿呢,这会儿肯定不会卖织工,织工最难买。”晚晴接话道。
李小囡嗯了一声,晚晴这话说得对,前天停工的话,还没到卖织工的时候。
“你们去看看各家织工在做什么,悄悄儿的,能找到织工问问最好,问问管事怎么跟他们说的,这么闲着给不给工钱什么的。”李小囡看着李文儒和几个长随道。
阿武也跟着答应一声,转身往外走时,被李小囡一把拉住,“你动静太大,别去了。”
“你这个人……”阿武瞪着李小囡。
“你跟雨亭去逛一圈,看看城里有几家丝绸行,几家布庄,问问生意怎么样。”李小囡打断阿武的话,招手叫雨亭。
看着两人出去,晚晴站起来坐到李小囡旁边,伸头看着李小囡的脸色,“没事儿吧?”
“怎么没事儿!这七家织坊,总号在平江城一家,在杭城两家,在扬州两家,在越州一家,在丹阳一家,怎么赶在同一天停了工?”李小囡伸头往前,脸几乎怼到晚晴脸上。
“对啊!为什么?”晚晴一脸惊奇。
“我再问你,织坊跟织坊,是关系挺好,同气连枝,还是同行是冤家?”李小囡没好气的白了眼晚晴。
“平时肯定是冤家,可这会儿,他们肯定得同气连枝对付我们世子爷吧?”晚晴欠起屁股,挨到李小囡耳边道。
“肯定是因为这个,他们要同气连枝搞事儿!就商量好了一起停工!你快写信,把这事告诉你们世子爷。”李小囡一下一下拍着晚晴。
“那咱们呢?”晚晴急忙站起来,欠身拿过砚台,倒水研墨,“在这儿等着?”
“在这儿等有什么用?等他们打听回来,咱们立刻就走,去吴江县看看,要真是各处都停了,再都是前天昨天停的,唉,要么一个织工也买不到,要么织工就太多了,根本买不完。”
李小囡坐到晚晴旁边,叹着气看她写信。
第210章 攻防
吃过中午饭,一行人就起程赶往吴江县,傍晚赶到吴江县,第二天中午前后,就从吴江县又赶到嘉兴县。
嘉兴是大县,又是养蚕出茧子的地方,县里总计有四十六家织坊,江南但凡有点儿名气的丝绸商号,在嘉兴都有织坊。
这些织坊无一例外,全部停工了。
和常熟县、吴江县一样,先是十来家最大的丝绸商号所属的织坊最先停工,比常熟和吴江县早了一天,其余几十家小织坊跟着这十来家大织坊,隔天,或是隔了两天,都停了工。
李小囡坐在廊下,转头打量着四周。
他们照例包了一间小院,这是家很大的客栈,这一片小院连着小院,前面两层楼的大堂离他们这座小院至少隔了三四个院子。
从大堂二楼看不到她这里,小院四圈儿全是房子,只要不扯着嗓子吵架,在院子里说话,外面肯定听不到。
“二堂叔。”李小囡提高声音喊了句。
李文儒正跟阿武说闲话,忙应声起来。
李小囡打量着书生气息浓郁的二堂叔,大堂叔说二堂叔很有见识,也许能商量商量。
李文儒上了台阶,李小囡站起来,拉了把椅子放在旁边。
李文儒坐下,看着闷闷不乐的李小囡,没等他说话,李小囡先口道:“二堂叔,这三个县的织坊一起停了工,怎么这么巧?”
“巧?哪有这样的巧事!肯定是商量好的。”李文儒啧了一声。
“商量好了停工有什么好处?”李小囡看着李文儒。
“世子爷肯定不会跟你说这个。”李文儒嘿笑一声,压低了声音,“临海镇藏龙卧虎!自从世子爷血洗了临海镇……”
“啊?”李小囡被血洗这俩字吓着了。
“这是个比方,不是真的血洗。你想想,世子爷拿人这份快准狠,一网下去收尽了江南丝绸行的大大小小和海税司的人,他们做丝绸生意的人都讲,江南丝绸行上上下下,指定要被世子爷血洗一遍了!”
李文儒再啧了一声。
“他们丝绸行里的人讲世子爷这趟血洗,是为了要改规矩,像那位老睿亲王一样,别的且不说,就算是把码头上两趟并一趟这事儿改过来,就这一件事,就得让丝绸行吃不了兜着走,就这一件,那就是金山银海!
“我跟你讲,断人财路如杀父。这话不对!”
李文儒嘴角往下扯。
“阿囡哪,二叔跟你讲,杀父跟断人财路可没法比,那易牙为了富贵,连儿子都能上笼蒸了,要是恒公想吃肉老有嚼劲儿的,易牙肯定杀了他爹,再把他娘当个添头!
“人最爱的肯定是自己的孩子,不是他爹娘,这是人的天性,孩子都能蒸了埋了,爹娘就更不在话下了。
“这些人连自己孩子都能杀了,就是为了富贵二字,杀父不算什么,断人财路阻人前程这事儿才是真正的不死不休,啧!”
李小囡无语的看着她二堂叔,她二堂叔这话很对,可他也太能跑题了吧!
“你这意思是说,他们商量好了停工是因为世子要断他们的财路?”李小囡将话题拽回来。
“对!这事儿有过一回,老睿亲王那时候,织坊统一五成税,那些原本交两成三成税的织坊,就一起停了工。唉。”李文儒这一声叹气的味儿跟他的啧差不多。
“管用了吗?”李小囡明知故问。
“当然没管用,可那时候跟现在不一样。那时候,有的织坊交五成,有的交两成三成,丝绸行里因为这个,成天吵,那些交两成三成的织坊停工的时候,交五成的织坊就一哄而上,把他们给抢了分了。嘿!”
“还是有不少织工没活干了。”李小囡道。
“那个时候,还有不少织工是没有身契的,想来来,想走走,她们没活干是因为她们不愿意卖身,现在的织工个个都背着身契呢。”
李小囡低低嗯了一声,“那二堂叔觉得,这一趟停工会怎么样?”
“那可难讲。得看世子爷肯不肯让步了。世子爷的脾气,你能看出来不?”李文儒压低声音问了句。
李小囡摇头,“二堂叔,照你这么讲,他们停工是为了跟世子爷较劲儿,那这场较劲儿分出胜负之前,他们停工归停工,却不会往外转卖织工,是不是?”
“对对对!你心眼转得真快。”李文儒扬起眉毛。
“不转卖织工,他们也不会给织工发工钱,他们让织工饿肚子,再让织工去闹事。”李小囡接着道。
李文儒呆了一瞬,随即不停的点头,“对对对,肯定是这样!”
“二堂叔,你觉得,咱们要是放出话儿,有多少织工咱们全收了,会不会有人跟咱们抢着收织工?”李小囡接着道。
“肯定有!世子爷对你不一般这事儿,临海镇,还有平江城几乎无人不知,也有好些人知道世子爷向你请教过格致,跟你朋友相交什么的,早就有人跟在咱们后面,咱们做什么生意,他们就跟着做什么生意。”李文儒点头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