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古代爱情>吾家阿囡> 吾家阿囡 第151节

吾家阿囡 第151节

  “那得赶紧!”禇行老先站了起来。
  卫行老紧跟着站起来,冯行老扶了把吴行老,四个人匆匆出了茶坊。
  转过街口,冯行老顿住步,小心的往后面看了看,一个箭步,往另一边巷子拐进去,直奔于承福家。
  世子爷背后站着太子爷,世子爷那样的身份地步儿,除非造反,要不然,再怎么也是未来的亲王爷,太子爷更是异日的皇上,于承福这一头,搭上肯定比不搭的好,悄悄的搭一把,也没人知道。
  ………………………………
  秀州城。
  何瑞铭站在虹喜茶坊门口,客客气气的让进秀州城丝绸行诸位行老。
  六位行老到齐了,何瑞铭吩咐伙计重新沏了茶,上了点心,拱手笑道:“诸位都是繁忙之人,我就不多客套了。”
  六位行老有的垂着眼皮抿茶,有的斜瞥了何瑞铭一眼。
  他们的织坊早就停工了,还有什么好繁忙的?要忙是他何少掌柜忙,他们都闲得很呢!
  “何家是睿亲王府门下之人,想来大家都是知道的。”何瑞铭接着笑道。
  这一回,六位行老整整齐齐的垂眼抿茶。
  “在下这趟过来,先是奉了我们世子爷的令,再是领了家父的吩咐。家父奉我们世子爷的令,已经代江南丝绸总行邀请海外商客赶赴临海镇,商量明年丝绸买卖的事儿。”
  这一回,六位行老齐齐瞪向何瑞铭。
  他们怎么敢代他们江南丝绸总行发号施令?!
  何瑞铭笑起来,“我们世子爷的意思,丝绸出海全由江南丝绸总行一家统总,不大好,可要是像最早时人人可谈,一片混乱,也不大好,我们世子爷的意思,今年以及往后丝绸往海外买卖的事儿,由各府各县丝绸行各自商谈买卖。”
  六位行老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再看向何瑞铭,没说话。
  “后面几句是家父的交待。”何瑞铭冲六位行老微微欠身,“家父讲:江南织坊停工,佯装转卖织工,停收秋蚕茧,这是自毁阵角,外头不知道多少大商号正紧盯着咱们江南的织坊,伺机要取而代之。
  “家父还让在下提醒诸位,万万不可困守在家,一味等着上头的吩咐,诸位要时时留心,比如留意秋蚕茧是否有人大量收购。”
  何瑞铭的话戛然而止。
  六位行老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世子爷将此次海外客商到来之事,交到了何家老号手里,何家老号人手有限,家父请诸位多体谅,客商大约在下个月中到月底之间抵达,具体时候,请诸位留心,到时候自行过去临海镇。
  “噢,我们世子爷交待在下,一定要请诸位随意,去可,不去亦可。”何瑞铭接着笑说了几句,示意坐在他旁边的周沈年,“我没事了,周先生还有几句话。”
  “今日幸会。”周沈年团团拱手,“在下周沈年,在世子爷身边参赞公务。这趟来,是想问问诸位:若是没有江南丝绸总行的抽成摊派,以后没有了江南丝绸总行,诸位的丝绸运抵临海镇码头,按实计数之后所增税银,是亏空,还是富余?亏空多少?富余多少?”
  六位行老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紧挨着周沈年的计行老迟疑问道:“周先生问这些要做什么?”
  “世子爷打算重新梳理厘定海税司诸项税率,从丝绸开始。”周沈年笑道。
  “除了江南丝绸总行,地方上也有些承担,世子爷打算一体免除吗?”计行老旁边的行老问道。
  “这些帐目繁杂,只怕一句两句话说不清楚,周先生可否容小人仔细核算?”再一个行老小意问道。
  “自然要仔细核算,不急,诸位细细核算好,让人送到平江城外王府别业即可。”周沈年爽朗笑道。
  第230章 墙头之上
  收到李文梁的信儿时,于承福已经感觉到了抢收秋蚕茧的气氛,接了信儿,立刻就和他妻弟一起,挑了十来个能干的伙计,立刻起程,赶往其它各州县收购秋蚕茧。
  李文梁递了话给李金珠、李玉珠,以及其它奔波在两浙路各地办织工学堂、赊织机收细布的诸人,甚至正忙着收订织机的洪家诸人,要是碰到蚕农,顺便收一收秋蚕茧。
  各州县的织坊因为停了工,反倒更有闲空儿伸长脖子竖着耳朵打听这信儿那信儿,外地有人跑到他们地面上收秋蚕茧这事儿最多隔一天,就是人尽皆知了。
  不管江南丝绸行发过什么样的话,都抵不过秋蚕茧被别人抢收这事儿吓人,各家织坊明面上按兵不动,暗地里一个比一个行动快速,家家都忙着收起了秋蚕茧。
  从织坊停工那天起,蒋漕司就行文到各州县,嘱各州县留心蚕农生计,万一秋蚕茧无人收要,要赶紧上报。
  秋蚕上簇之后,各地的报文陆续上来,十天之后,漕司衙门收到了厚厚一摞各州县关于秋蚕茧的禀文。
  蒋漕司最得用的幕僚葛先生抱着厚厚一摞禀文,进了漕司衙门正屋。
  “都齐了?”蒋漕司放下笔,看向葛先生。
  “齐了,可真是!”葛先生放下那一厚摞禀文,拿起最上面两页汇总,递给蒋漕司,“东翁看看。”
  看着蒋漕司仔细看完,葛先生道:“从禀文上看,收秋蚕茧最早是从平江府开始的,也就十来天,就全动起来了,咱们两浙路是这样,大约整个江南都是如此。”
  蒋漕司嗯了一声,手指点着几家标红的州县,“这些地方还是溢价收购。你怎么看?”蒋漕司看向葛先生。
  “这是世子爷的手段。”葛先生答的极其干脆肯定。
  蒋漕司沉默片刻,叹了口气,“幸亏听了你的话,给太子爷递了那封折子。”
  太子爷驻跸杭城王府别业的时候,葛先生建议他就织坊停工的事儿,在太子爷那儿报备一二,他就写了份密折给太子爷,说了织坊停工也许和京城有关的事儿。现在看起来,真是明智之举。
  “你好好写封信,这事儿得跟庞相公说一声。”蒋漕司沉吟片刻,吩咐葛先生。
  葛先生点头应了,正要说话,外面小厮扬声禀报:“老爷,有位周先生请见。”
  “什么周先生?”蒋漕司皱起眉头,这一句通传没头没脑。
  小厮听到问话,掀帘进屋,往前多走了两步,双手捧上张帖子道:“这是那位周先生的拜帖,他说老爷您看了就知道了。”
  蒋漕司接过漆封严谨的拜帖,挑开,扫了一眼,立刻示意小厮,“请进来。”
  小厮垂手退出,蒋漕司看向葛先生道:“从平江城来的,说是在世子爷身边参赞。”
  葛先生瞪大了眼。
  “你到那后面躲躲,听听话音儿。”蒋漕司示意葛先生。
  葛先生站起来,躲到了旁边的茶水间。
  周沈年跟着小厮进来,冲蒋漕司长揖见礼。
  蒋漕司微微欠身还了礼,笑着示意,“周先生请坐,周先生是从平江城专程赶过来的?”
  “从平江城过来,却不是专程。”周沈年落了座,再次欠身谢了蒋漕司,笑答道。
  “噢?”蒋漕司扬起眉,用一声高挑的噢字,代替了不好直问的问话。
  “王府差长驻临海镇的何老管事出面,邀请海外客商到临海镇,要在年前议定明年的丝绸生意,在下陪同何老管事长子何祥生往各州县丝绸行传话,路过杭城,请见漕司。”周沈年欠身答话。
  “噢!”蒋漕司这一声噢里满透着意外。
  他没想到周沈年没有客套,直接就说了这么一番要紧的话,更没想到世子爷竟然要邀请海外客商,这是彻彻底底的釜底抽薪了。
  周沈年端起茶杯,垂眼抿起了茶。
  “旧年里,何祥生和他父亲何老掌柜来杭城时,我见过两三回,真是虎父无犬子啊。”
  蒋漕司借着客套话,缓和着那份意外。
  “周先生和何祥生这一路如何?各州县丝绸行可还好?”蒋漕司语调随意的笑问道。
  “比预想得好。”周沈年放下杯子,笑容舒畅,“从临海镇启程前,何老掌柜很是忧心,毕竟,江南丝绸总行执掌江南丝绸业几十年,早就根深蒂固,漕司也知道,何老掌柜是个极谨慎的人。”
  周沈年说着,笑起来。
  “都应了要去?定在几月?”蒋漕司紧跟问了句。
  “还真没有答应的,一个都没有。”周沈年捋着胡须笑,“不过,到时候必定一家不少,都得赶到临海镇。”
  周沈年的话顿住,微微欠身往前,笑道:“您看这秋蚕茧,都抢上了。”
  蒋漕司跟着笑起来,“那倒也是。定在了几月?”
  “这要看各家海商什么时候能到临海镇,最快也要腊月初了。”周沈年笑应了句,接着道:“织坊事关民生,临行前,世子爷嘱咐在下:路过杭城时,过来跟漕司禀一声,托漕司的福,织坊虽说停工,总算没出什么大乱子。”
  “不敢当,这都是托了世子爷的福,世子爷心怀江南,运筹得当。”蒋漕司急忙奉承回去。
  托他的福这句话,他可不敢接。
  “在下就不多打扰漕司了。”周沈年站起来,拱手告辞。
  “多谢周先生拨冗而来,我送先生。”蒋漕司站起来,将周沈年送出屋,被周沈年坚定无比的拦住,站在门口,目送周沈年出了二门。
  蒋漕司转身回屋,看着从茶水房出来的葛先生,皱眉问道:“你怎么看?”
  “这是世子爷的善意。”葛先生答道。
  “嗯。”蒋漕司嗯了一声,随即一声长叹,“这样的善意,不好消受啊。”
  “世子爷今非昔比啊。”葛先生轻轻的啧了一声。
  “嗯,从他到杭城,从杭城到平江府,直到现在,步步为营,确实今非昔比!”蒋漕司跟着啧了一声。
  葛先生声音压得极低,“从前的世子爷,比庞大公子略差,如今的世子爷,可比庞大公子强太多了,我瞧着,世子爷这份老辣,只怕比庞相公不差什么,东翁要好好思量思量了。”
  葛先生最后一句拖慢了语调,意味深长。
  蒋漕司紧拧着眉,半晌,嗯了一声。
  庞相公已经老了,庞家下一代的佼佼者庞大公子比其父差之千里,世子爷才不过二十出头,又跟太子爷亲如兄弟……
  他是要好好思量思量,他们蒋家是不是该换座靠山了。
  第231章 一了百了
  平江城东的宅子里。
  朱老太爷脸色铁青,朱老太爷的儿子朱九爷坐在朱老太爷身侧,正压着声音说话。
  “……牙行的织工,最便宜的一个,也要一百两。
  “收秋蚕茧的事儿,我上门问了几家,个个赌咒发誓死不承认,证据甩到脸上也敢咬着不认。收秋蚕茧的织坊太多,几乎是家家都在收,阿爹您看?”
  朱老太爷慢慢吐了口气,缓和着心里的忿怒。
  这些织坊鼠目寸光,只能看到鼻尖上的蝇头小利!
  “这些,”朱老太爷吸了口气,咬着牙,“先不提。冬天的海商会才是大事!没想到何承泽这老东西这么卖力!”
  “海商一向是跟咱们做生意来往,何家?”朱九爷小心的表示着自己的疑惑。
  他阿爹正满腔怒火。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