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家阿囡 第164节
“看他的文章学问,一个秀才是能考出来的,等他考出秀才再说亲,要是他耐得住,再有运势扶助,一科考出秋闱,再要说亲,和现在这些人家相比,天地之别。
“你哥哥的亲事就定的太早了。”
“我哥哥的亲事好得很!”李小囡先怼回去,随即叹气,“他这样心气太高的,往上走一步,肯定就想攀更高的枝,我……”
“还有比睿亲王府更高的枝吗?”顾砚打断李小囡的话,一脸惊讶的问道。
李小囡瞪着顾砚,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攀上你,就是攀上我。”顾砚曲起手指敲着桌面,“你要站高一些,眼光放远。心高是好事,志向远大才能有所作为,都像你哥哥那样,三餐吃饱心满意足,朝廷……我是说,你们姐弟几个,至少得有个有心有胆,能撑起来的人,不能只靠着你一个人。”
第247章 直接问
顾砚要赶回临海镇看正在进行中的丝绸定货,吃了中午饭,李小囡就和晚晴一辆车,回到平江城家里时,院子中间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竹筐,还没收拾好。
李小囡自己拖了把小椅子,坐在廊下,看着院子里的忙碌,找了片刻,扬声问道:“二阿姐呢?”
“去作坊了,明天就开工了,你二阿姐不放心,过去看看。”梅姐扬声答道。
李小囡心里生出股说不出的感觉,托着腮盘算。
她们家里,三阿姐最容易探话,二阿姐话少心眼多,是最难探到话的那个,她又忙成这样,想找个说话的机会都不容易。
这事儿又是时不待我,唉,看来只能直接问了。
怎么问呢?
这桩事儿,就算她私底下问清楚了,真要做点什么,肯定得大阿姐先点了头,那不如先跟大阿姐说说,让大阿姐去问二阿姐。
三阿姐说过,大阿姐和二阿姐无话不说。
李小囡打定主意,走到正将一竹筐腊肠一根根晾出来的大阿姐李金珠身边。
“大阿姐,我有话跟你说。”
“你说吧。”李金珠弯腰又拿出一串腊肠。
“得悄悄的说。”李小囡压低声音。
“嗯?”李金珠转头看了眼一脸笑的李小囡,晾好手里的腊肠,在一把干菜上蹭着手上的油,问李小囡,“到哪儿说?”
“这里这里,这里就行。”李小囡推着大阿姐坐到廊下,拉着小竹椅挪了挪,靠近大阿姐。
“大阿姐,我说你听着,别出声,绷紧脸。”
李金珠无语的好了一声。
“最开始吧,是我那一把墨头不见了。”李小囡从墨头说起。
李金珠点头,这事她知道。
“……就这样,这墨头就找到了。”李小囡尽量简单的说了墨头的事。
“你让世子爷给你查几块墨头这样的小事?”李金珠不敢置信的看着李小囡。
“嗯?”李小囡一个怔神,她大阿姐这个方向不对,偏了!
“大阿姐,这墨头是二阿姐拿走了,我问的时候,她闷头不响,难得大阿姐知道怎么回事了?”李小囡把她大阿姐往正路上拽。
“你跟世子爷……”
“大阿姐,咱们先说二阿姐的事,二阿姐的事要紧……”
“我和你二阿姐最不放心的就是你!”
“先说二阿姐,等你听完了就知道了,我比二阿姐好多了。”李小囡用力往回拽话题。
“你说!”
“我今天去看那个倪如石了,大阿姐你先听我说完!你别瞪眼,你稳住!”
李金珠深吸了口气,“你说!”
“那个倪如石长得可好看了,也就比世子爷差了一点点,世子爷说他聪明,有定力能吃苦,算是个人才。你得问问二阿姐是不是看上这个倪如石了,要是看上了,那个。”
李小囡一脸干笑看着她大阿姐,“你看,还是二阿姐那个那个,是吧。”
第二天,李小囡起来的时候,二阿姐已经走了,大阿姐坐着廊下,纳着鞋底,等李小囡起来。
李小囡洗漱好,梅姐把给她留的两个小包子,一碗粥和一碟子蒸腊肠端过来,李金珠拿了梳子,坐到李小囡身后,一边给她梳头,一边说话。
“我问过你二阿姐了。她说没什么意思,就是看着倪大娘母子不容易,跟咱们那时候差不多,想着那些墨头你也用不着,就拿给他们用了。”
“那二阿姐怎么一声不响?”李小囡拧头问道。
“别乱动。”李金珠用梳子敲了下李小囡,顿了顿才接着道:
“我瞧你二阿姐那意思,唉,你二阿姐讲:倪大郎是个有才的,心气也高,她说倪大娘和她说过媒婆上门提亲的事儿,说倪大郎讲,要是成了亲,一年两年再有了孩子,他就只能把心思花在赚钱养家上,就没法专心读书考试了。
“倪大郎说他考到三十岁,要是三十岁还不能进学,他就死了心,能娶个什么样的,就娶个什么样的,往后赚钱养家,好好过日子。
“你二阿姐讲,要是倪大郎到三十岁没考上,这门亲事也许能提一提,可她觉得倪大郎肯定能考上,倪大郎成了秀才公,她配不上,咱们家也配不上。你二阿姐讲她从来没敢多想过。”
李小囡似是而非的嗯了一声。
二阿姐这不是没想过,而是前前后后都想遍了。
“大阿姐要去看看那个倪大郎吗?倪大郎真的好看极了,个子很高,很挺拔,很精神。”李小囡拧头笑问。
“别乱动。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我看他干嘛?”李金珠在李小囡头上轻拍了下。
“世子觉得他挺好。”李小囡笑道。
“雨亭说世子爷对你好得很?”李金珠下意识的落低了声音。
李小囡没说话。
“雨亭说,阿武一直觉得世子爷收下她,肯定有大用,说去年冬天,她们碰到世子爷身边那位石滾石爷,阿武就问了石爷,说是。”
李金珠顿了顿。
“说是石爷说,世子爷收下阿武,就是看她是女儿家,跟在你身边方便。”
李小囡嗯了一声。
“你就不能跟大阿姐多说一句?”李金珠拧着眉,在李小囡头上拍了下。
“就是能说到一起的好朋友。像世子这样的人,很讲究能说的来。像他那样的贵人,想找个能说话的人极难。”李小囡垂眼道。
“阿囡,你二阿姐真没多想,咱们家现在就好的不能再好了,你可别再多想,你要是为了家里委屈了自己,你二阿姐就是嫁给二郎神,她也过得不舒心。”李金珠一字一句,郑重交代。
“大阿姐放心,大阿姐还不知道我么,我从来不委屈自己。”李小囡忙笑道。
“梳好了。我跟雨亭去华亭县走一趟,该去收布了,你要是出门,让阿武陪着你,别骑马了,近了就走过去,远了叫辆车。”
李金珠给李小囡梳好头,絮絮叨叨交代了几句,拎起包着干粮的布兜子,叫上雨亭出了门。
李小囡在院子里转了几圈,决定去郭巷镇看看她的织工学堂。
第248章 都是算计
苗媒婆看中了平江织造司黄主簿家这门亲事,颠过来翻过去的想法子,想到过了正月十五,还是毫无头绪,苗媒婆急的一嘴角的泡。
再不赶紧想出办法,等过了年,黄家往李家一走,这样好的一门亲事,必定当场就定下来了!
嗯,得先把这事儿截到自己手里,先截下来再慢慢想办法。
苗媒婆打定主意,买了二斤果子,直奔张媒婆家。
平江织造司一带归张媒婆管。
张媒婆让进苗媒婆,笑道:“曹家掂量好了?”
“曹家这门亲事包在我身上,只听你的,你说怎么样,你放心,我指定就把曹家扭成什么样。”苗媒婆将两包点心塞到张媒婆怀里,笑道。
“哟!”张媒婆提溜起两包果子,看了看,撇嘴看向苗媒婆,“这是有事儿求着我了?”
“阿妹这心眼就是好使!”苗媒婆一脸笑,“咱们几十年的老交情了,我就直说,黄主簿家大郎的亲事,能不能交给我?女家先提,这也是常有的事。”
“这可不好办。”张媒婆似笑非笑的斜着苗媒婆,”第一条,黄家正正经经的官宦人家,可不是能由着咱们说怎么着就怎么着的。第二条,黄家瞧中的是府学北边的李秀才家,那儿可不归你管。”
“咱们姐妹这交情,你跟我说这些面子话,可没什么意思。”苗媒婆往张媒婆斜回去。“那黄家再怎么也是外地人,在咱们平江城无亲无故,再说,一个从八品!”
苗媒婆哼了一声,“至于李家,住是住到府学北边去了,可她们家户册不在咱们平江城,李秀才算是归在府学,府学怎么不归我管?”
“那倒也是。”张媒婆撇着嘴,可也只能应一句也是。
围着府学的一圈儿官媒都算是管得着府学的官媒,强行说起来,连她都能管得着府学提亲婚书的事儿。
“事儿要是成了,男方的媒人还是你,你放心,我必定让黄家拿几匹最上等的绸子谢你。”苗媒婆挨近张媒婆,笑道。
“又是吴家姐儿?”张媒婆明了的问道。
“我们四姐儿,多好的小娘子!打着灯笼也难找。”苗媒婆说起吴家姐儿,顿时打心眼里笑出来。
“你跟这吴家到底有什么渊源,这么多年挖心掏肺的待吴家。”张媒婆一脸纳闷。
“我就是看着那几个姐儿好!当初,我头一回看我们大姐儿,唉!”
苗媒婆满足的一声长叹,“我们大姐儿那长相,那性子,说话办事,每一丝儿都落在我心上,我是打心眼里把我们大姐儿当成我自己亲生的,我一直说,我家那几个姐儿有两个娘,我没能生她们,那我就得把我闺女托起来,托出去!
“不瞒你说,不光是搁我眼里,咱们实打实,有一句说一句,我这几个闺女,就是进宫当娘娘,那都是绰绰有余!天底下就没有我这几个闺女再好的女儿家了!”
张媒婆斜瞥着苗媒婆,嘴角往下撇成了八字。
“为了我家闺女,我这条命都能舍出去,这事儿,你可不能不帮。”苗媒婆看着张媒婆,“咱们两家你来我往的时候还长着呢,犯不着得罪人打堵墙,你说是不是?”
“哟,瞧你这话说的。”张媒婆哼了一声,“狠话都说上了,我可不怕你,这墙堵着我,难道不堵你?不过,黄家这门亲事搁不搁我手里,我又不在乎,你要你就去办,只一样,你可不能替我得罪了人,再怎么外地人,那也是个官儿。”
“阿妹放宽心!咱们几十年的交情,我办事儿多稳妥,你还不知道?你就等着捧一堆绸子乐呵吧!我走了,回头闲了咱们姐俩儿再好好说话。”苗媒婆连说带笑的出了门。
………………………………
李小囡和阿武一人一匹马,不紧不慢的从郭巷镇看到昆山县,从城南的织工学堂看到城北,刚在学堂门口下了马,就看到那位年青的刘当家披着件靛蓝素绸面薄绵斗篷,和旁边的中年人说笑着,从学堂里出来。
李小囡惊讶的看着刘当家,他到这儿来干什么?
李小囡看到刘当家,刘当家也看到了李小囡,急忙紧走几步,拱手见礼,“李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