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古代爱情>吾家阿囡> 吾家阿囡 第173节

吾家阿囡 第173节

  “那你就不用费心了。我们世子爷已经吩咐过了,让针线房好好替你做几身像样的衣裳。”晚晴笑道。
  “都是绸子的?”李小囡随口问了句。
  “那当然。连绸子都不是怎么像样?”晚晴给了李小囡半个白眼。
  “你说,这细布能不能做出比绸子好看的衣裳?”李小囡又拎起那条裙子。
  “能肯定能。这细布不像绸子光亮,有点儿寺绫的味儿,讲究清雅的就喜欢这份不奢华。可这个不奢华不能是真正的不奢华,得是顶尖儿的奢华才行,那就得在针线上下功夫了。我不喜欢这种不奢华。”晚晴撇了撇嘴。
  “你能不能帮我弄一身这样的衣裳?”李小囡看着晚晴问道。
  “你喜欢这种?你不是这样的人啊!费劲得很,真犯不着,我告诉你,还是绸子好!”晚晴语重心长。
  “我知道,我是为了我的细布生意。”李小囡叹气。
  收上来的细布增量很快,卖出去的细布数量还跟去年差不多,大阿姐和尹嫂子上火的不得了,她更上火。
  “噢!”晚晴恍然悟了,“那得动用针线房了,针线房一年到头忙得很,我可指使不了针线房,这事儿你得找我们世子爷。”
  “你们世子爷今天回来吗?”李小囡折起那身衣裳。
  “应该吧,不是我该知道的。”晚晴摊手。
  “去你们家等着,正好我要看书。”李小囡包起那身衣裳。
  “那赶紧走!昨天船娘捞了一筐老藕,都是七孔藕,王嫂子说做糯米藕最好!”晚晴笑道。
  第261章 聪明人
  天快黑了,顾砚还没回别业,李小囡只好留了封信。
  顾砚回来,看完李小囡的信,笑起来。
  他真是喜欢她这些小心思,让他意外惊讶之余,又心神松缓了一点点,她的聪明让她比他以为的更强大一些,他可以稍稍把心放下一些,不用过于担心她。
  顾砚出了一会儿神,让人叫了晚晴进来,将李小囡的事交待给她。
  晚晴垂手应了,正要退出,顾砚又吩咐道:“你去挑些细布,给我也准备些细布衣裳。”
  晚晴一个怔神,赶紧应是。
  哎呦,她家世子爷对阿囡可真是另眼相看,怪不得那妮子说起世子爷,总带着一股子嘚瑟味儿。
  ……………………
  进了二月,很快就到了县试的时候。
  倪如石户籍在吴县,提前了一天,从昆山县高村集赶到吴县,住进客栈。
  客栈里住了很多考试的童生,寅正前后,客栈里就有了动静。
  倪如石起来,洗漱好,仔细清点了一遍考篮,提着篮子出来客栈就看到了邵先生。
  倪如石忙紧走几步,笑道:“先生怎么来了?在等我?”
  “有点不放心,在家里坐着也不安生,还是过来看看吧,早饭吃了吗?”邵先生笑问道。
  “我一向一天两顿饭,带了吃食。”倪如石将篮子提起些。
  “还早呢,吃几口热饭。”邵先生推着倪如石又进了客栈,吩咐伙计送一份八宝饭。
  “八宝饭最顶饿,又不会肚子胀,早上没多喝水吧?”邵先生关切道。
  “没有。先生放心。”
  “嗯。吃好你自己过去,我就不送你了。平心静气好好考,必定是有人看着的。”邵先生含糊了最后一句。
  倪如石低低嗯了一声。
  他明白这个有人看着是什么意思,不光今天,也许在那位周先生找到他家里之前,别业那边就有人暗中看着他了。
  “别多想,一切都在命数里,平常心。”邵先生有些絮叨。
  他比倪如石想的更多,也就更紧张这场考试。
  “放心考,没人帮你,可也不会有人欺负你,咱们这样的,能有一个不被欺负,就是幸运之极了。”
  “我懂。”倪如石低低道:“这些年,我和阿娘连不被欺负都不敢奢想,只盼着有条活路,能活下去。”
  “唉,我知道。不说了,你赶紧吃点。”邵先生意识到自己话多了,忙示意倪如石。
  客栈都是行家,一份八宝饭也就几口,倪如石吃完,辞了邵先生出来,往县学过去。
  邵先生站在客栈门口,看着倪如石走远了,转身进了客栈,要了壶茶,摆在靠街的窗旁,拿出本书捏着,眼睛看着书,心里却是思绪纷飞。
  他极擅长格致,策论上见识肯定不差,可惜全无文采,磕磕绊绊考了个秀才出来,再往上就不敢奢望了,可他又是个极想做事的,就托人找了份幕僚的事儿。
  跟着东主做了两任县令,东主升迁府尹的路上,他父亲病重,急忙辞了东主回乡,到家当月父亲病故,守孝三年,东主早已经另请了幕僚。
  他只好另找事儿,找了将近一年,没找到合适的事儿,家里将要坐吃山空,他只好先接了洪家的聘请。
  洪振业结亲李家时,他寄希望于洪振业,心底却有些黯然,洪振业资质实在有限,后来洪振业弃了科举之路,没想到倪如石突兀而来。
  邵先生翻了页书。
  他悄悄问过左先生,左先生说倪如石头角峥嵘,未来不可限量,可左先生越是说的好,他着心里就越是患得患失。
  比如这会儿,以倪如石的文章学问,考过这童子试轻轻松松,可他这颗心却一直高高提着,总是想不好的事儿。
  唉,这人哪,真不能想的太多,无欲才能刚啊!
  ………………………………
  县试放榜那天,王府别业请了位格致大家,要在杭城学宫公开讲授格致的大红告示和县榜贴到了一起。
  那张大红告示上罗列的讲授内容,恰恰就是下一场府试要考的几本书。
  这张大红告示立刻就压过县榜,成为大家的议论焦点。
  毕竟,诗文容易格致难,要找个真正懂格致的先生更是难上加难,现在这张告示,这个机会,对那些穷家子弟,简直比瞌睡送枕头更加体贴。
  倪如石毫无意外的通过了县试,和邵先生一起看着那张告示。
  “李家四娘子擅长格致,这事儿你知道吗?”邵先生问倪如石。
  “想到了。”倪如石神情踌躇。
  “有什么不便说?”邵先生明了的问了句。
  “不是不便,是,对先生不大恭敬。”倪如石有些尴尬。
  “你说来听听,我不是小气的人。”邵先生笑道。
  “是。指点我找先生学习格致那人说:您在格致上虽说不是十分精通,教导我却是足够了,说是四娘子的话,我就想着,四娘子既然能这么说,在格致上大约比先生略强。”倪如石尽可能的委婉。
  邵先生笑起来,“这只怕是实话,听说……”
  邵先生推着倪如石从人群中出来,离其他人足够远了,才压着声音道:“世子爷和四娘子初识,就是起于格致,说是世子爷向四娘子请教格致。”
  “这讲学的?”倪如石也压着声音,看了眼那张告示的方向,后面的话没说下去。
  “只怕就是那位四娘子。咱们也去听听,明天一早就走。”邵先生笑道。
  这场讲学真要是那位四娘子,他一定要好好听听,看看这位四娘子是不是真比他更精通格致。
  ………………………………
  平江府衙。
  王推官对着那份告示,琢磨了好一会儿,拿着告示去找刘府尹。
  “府尊,你看到这个了吧?”王推官将告示递到刘府尹面前。
  “看到了,刚刚还在和曹先生说这个。”刘府尹点头。
  这么大的事,他怎么可能不知道。
  “府尊,我琢磨着,这个事儿,会不会是从官媒苗婆子那件事上起来的?”王推官手指点着告示,下意识的压着声音道。
  “你接着说。”刘府尹拿过一只杯子,给王推官倒了杯茶。
  “苗婆子往世子爷身上糊的这把屎。”王推官一声干笑,“说不得辩不得,确实憋气的很,这个,只怕就是摆出事实,破了那个什么幼女的混账话。”
  “曹先生也是这么说,我也这么觉得。”刘府尹笑道。
  “那我就放心了。”王推官舒了口气,“那苗婆子这案子,是不是赶紧判下去?从重是必定的,别的还有什么能做的?咱们总不能一点表示没有吧?可这个表示,怎么表示?”
  “我看这样,”刘府尹一脸笑,“咱们也来个摆事实,把苗婆子给吴家谋的三桩亲事,都使了什么手段,用了什么话术,仔仔细细说明白,至于黄主薄家这门亲事,别多说,就一句过犹不及坏了名声就行了。”
  “妙啊!”王推官抚掌赞叹,“吴家那三桩亲事里一个要紧的人都没有,就一个平衙头,也就是安抚几句,那就这样,我这就去写。”
  “就在这儿写,让曹先生也过来看着,这是大事。”刘府尹示意王推官。
  第262章 为了生意
  雨亭赶车,车上坐着李金珠和尹嫂子,跟在一队十几辆装满细布的大车最后,赶往杭州城。
  “唉,说起来,这细布生意做到现在,还是只赚吆喝不赚铜钿。”尹嫂子一声叹气。
  阿囡说她穿上细布衣裳在杭州城讲学,肯定能带起一波人买细布,她也这么觉得,年年时兴这个时兴那个,都是这么人学人学出来的。
  原本,她以为这一回肯定能赚回本钱了,阿囡又说得让别家也出点细布,阿囡这么说,金珠就赞成,唉,算了算了,眼光要放长远!
  “阿囡不是说了,赚钱的时候在后头。”雨亭笑道。
  “我瞧着吧,阿囡就不像是个会做生意能赚钱的。”尹嫂子委宛的抱怨了句。
  “都是跟着咱们才做的细布生意,再说,阿囡说的对,细布生意真要做起来,得大家一起,咱们一家独木难支。”李金珠笑道。
  “放心,不用劝我。”尹嫂子笑起来,“我这个人是挺爱铜钿的,可我也没那么爱铜钿,我要是只看着铜钿,当年也不会嫁进他们老张家!”
  尹嫂子一声长叹。
  当年她之所以答应了张家这门亲事,就是因为她舅姑上门求亲时那话里话外的意思是:张大脾气好没本事,以后他们张家的生意就由她打理。
  唉,嫁过来才回过味儿,第一人家全是话里话外的暗示,一句瓷实话儿都没讲过,二是这个张家,是她跟张大的张家,不是他们张家祖传的张家家业!
  “你看的是这份当家做主。”李金珠笑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