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古代爱情>吾家阿囡> 吾家阿囡 第186节

吾家阿囡 第186节

  “阿娘要是没打算让她进门,她丢人不丢人的,跟咱们不相干,是不是?”顾砃试探了句。
  “你瞧你这话说的,阿娘要是能做的了弟弟的主,还能有今天这样的事儿?”顾大奶奶再次横了妹妹一眼。
  “阿娘,她去抄经的用意明摆着的,咱们不能不管。”顾大奶奶看向尉王妃,“咱们要是不管,就有人当咱们是默许,弟弟肯定要推波助澜,大相国寺那个抄经小院很快就能热闹的挤不进去!”
  “大姐姐说得对,这事真不能不管。”顾砃忙接了句。
  “我也知道该管,可怎么管?让人传话给她?她要是接了话倒手撂给你弟弟,怎么办?”尉王妃烦恼的头疼。
  “明着传话肯定不行,我有个主意。”顾砃站起来,坐到尉王妃身边,压低声音道:“我问过,大相国寺抄经的地方小的很,两间屋加一起也就能容二三十人,咱们挑些会写字的婆子丫头,赶在她前头,把抄经的位儿全占了。不是为了让她没地方抄经,是为了让建乐城各家看到咱们的意思,别会错了意!”
  “这主意?”尉王妃斜着二女儿,一脸嫌弃。
  “这主意跟抄经那位倒是挺登对。”顾大奶奶也嫌弃的撇着嘴。
  “那你出个好主意!”顾砃不客气的把大姐姐的嫌弃怼了回去。
  “也行,对她这样的人,咱们也不用太讲究。”顾大奶奶看着尉王妃道。
  尉王妃拧着眉,犹豫片刻,叹气道:“是不能不管,唉,也只能这样了。这人,你们两个挑些人,从咱们府上挑人,你弟弟要是闹起来……”
  “阿娘就是太惯着弟弟了。”顾砃接了句。
  “别说这么没用的。这事儿要悄悄的。唉,真丢人!”顾大奶奶站起来,“我先回去了,阿娘想开些。”
  “阿娘千万别生气,弟弟淘气也不是一天两天了。”顾砃跟着站起来。
  “去吧去吧。”尉王妃烦恼的挥着手。
  ……………………
  史大娘子远在城外,清修之人人手不足,知道李小囡抄经的事,已经是李小囡第三次去抄经那天下午了,信儿是潘世卉潘九娘子带过来的。
  潘九娘子眉飞色舞的说着她怎么一大早出门去上香,怎么打发婆子去看李小囡,怎么碰巧看到了大热闹,自己怎么忍住了没亲自过去看李小囡没地方抄经的热闹,以及怎么碰巧认出来某个婆子是顾大奶奶的陪房。
  史大娘子垂着眼,慢条斯理的焙茶,碾茶,沏茶,看起来云淡风轻不问世事。
  “你听没听我说啊?”潘九娘子泄气的看着淡然漠然的史大娘子。
  “听到了。”史大娘子微笑,“渴了吧,喝茶。”
  “李姑娘要嫁给世子了!”潘九娘子提高声音。
  “我知道,李姑娘来过了。”史大娘子垂眼抿茶。
  “那你……唉,你能怎么样呢,你都出家了。”潘九娘子从看热闹的兴奋中清醒过来。
  “你的亲事议定了没有?”史大娘子语调清清淡淡的岔开了话题。
  “还没有,阿娘挑剔得很,说我傻,得挑个小郎君对我好的,门风要好,舅姑要好,什么都要好,我今天去大相国寺就是为了这个上香的,求佛菩萨保佑。”
  说到这个话题,潘九娘子雨打了一般蔫下来。
  史大娘子看着她没说话。
  潘九娘子见史大娘子始终一副淡漠模样,站起来,“我走了。”
  “不送。”史大娘子微笑颔首。
  潘九娘子走出两步,站在,转回身,看着微笑看着她的史大娘子,眼泪出来了,“大姐姐,你跟从前越来越不一样了,你现在这个样子,我很难过。”
  “从前不是真我,现在,我很好。你保重自己。”史大娘子淡然依旧。
  潘九娘子仿佛不认识一般看着微笑的史大娘子,下意识的往后退了两步,转身走了。
  看着潘九娘子出来垂花门,史大娘子脸色阴郁下来,放下杯子,往后挪了挪,后背靠着墙,看着眉眼低垂的观音菩萨。
  玉兰送走潘九娘子,急步回来,看到混身阴郁的史大娘子,忙往史大娘子身后塞了个靠垫,
  “姑娘躺着歇一歇吧,你这几夜都没睡好。”
  “我不是为了这桩婚姻,更不是为了世子。”史大娘子像是和玉兰说,又像是自言自语。
  “嗯。”玉兰担忧的看着她家姑娘。
  “我很难过。”史大娘子声音极低。
  “我知道。”玉兰声音哽咽,“姑娘不能这样憋闷着,姑娘……”
  “我也想说,和谁说呢?谁能陪我说说话儿呢?我的话你听不懂。”
  “李姑娘呢?”玉兰小心的建议道。
  史大娘子呆了片刻,喃喃道:“让我想想。”
  第277章 得寸进尺
  顾砚早朝后留在太子宫里议事,直到傍晚才从宫里出来,石滾迎上前说了大相国寺抄经小院被人占满的事儿。
  “看清楚了?”顾砚确认了句。
  “看得清清楚楚,都是大姑奶奶和二姑奶奶的陪房。”石滾小心的答道。
  顾砚捻着手指,片刻,轻哼了一声,吩咐道:“去买些新鲜样的点心果子,多买些。石滾回去一趟,把我昨天挑的那几本书取来。我去看看李姑娘。”
  “是。”石滾应了一声,问了句,“要是王妃问起世子爷……”
  顾砚一眼横过去,石滾下意识的往后退了一步,“小的糊涂,小的这就去!”
  出了东华门,顾砚上了马,又指着一个小厮吩咐道:“你先过去,和李姑娘,还有李文梁说一声。”
  “是。”小厮答应一声,催着马跑起来。
  顾砚勒着马,看着小厮跑远了,才松了缰绳,不紧不慢的往前。
  建乐城不是平江城,这会儿也不是从前,礼数上的事他得留意不能错了。比如,他现在去李家是见李文梁,顺便和李姑娘说几句话。
  走到半路,迎着一副荷花担子,前后两筐满满的盛开半开待开的荷花,这份粉嫩清新扑的顾砚笑起来,忙用马鞭指着荷花担子吩咐道:“问他卖不卖。”
  小厮急忙扬声问了。
  挑着荷花的农人连声应着卖卖卖,小心的放下担子。
  “都买了,连筐一起买,多赏他一两银子。”顾砚俯身闻了闻高高挑起的一朵荷花。
  一个长随下了马,干脆多给了一把大钱,把扁担也买下,接过挑起。
  两筐荷花挑进院门时,李小囡和雨亭一坐一站,正认真的围观晚晴和宫里出来的供奉者争论礼节问题。
  顾砚一脚踏进来,先看到双手叉腰的晚晴,再看向后背板直和晚晴对峙的两个供奉,顿时沉了脸,“在姑娘面前怎么敢吵成这样!”
  “没事没事!”李小囡急忙跳起来,“我们这是学问之辩,礼是大学问,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嘛。”
  “学问之辩?她有学问?”顾砚指着晚晴。
  “这荷花真好看!”李小囡岔开话题。
  “辩什么呢?”顾砚看向跪在地上的两个供奉。
  “你说要来,她们觉得我该跪着迎,晚晴说我是你的先生,没听说先生给学生下跪的,她们就说这个那个,你看,是学问之辩吧。”李小囡抢在两个供奉之前答道,转身冲两个供奉挥手,“你们回去吧。”
  “下去吧。”顾砚跟着李小囡后面吩咐了句,两个供奉这才站起来,低头垂手退出去。
  “不必跟她们计较。”顾砚指了指消失在月亮门后的两个供奉。
  “有晚晴呢,不用我跟她们计较。”李小囡蹲在荷花筐边,抽出几支荷花看到筐底的莲蓬,眉开眼笑的拿出一个,举给顾砚看。“你吃过鲜莲子吗?”
  “我不吃这种东西。”顾砚嫌弃的看着那只莲蓬。“你能知道让晚晴处理那些供奉的事,我就放心多了。”
  “你不是说不能过来?怎么过来了?出什么事了?”李小囡把莲蓬放回去。
  “你早上没找到抄经的地方?”顾砚反问了句。
  “因为这个来的?”
  “占了地方的那些人都是我大姐姐和二姐姐的陪房。”顾砚一边说着,一边挑了朵荷花递给李小囡。
  “我知道,晚晴认出来了。这算是赔礼?”李小囡接过荷花,用荷花指着荷花筐和堆放在走廊上的提盒和点心匣子。
  “来看看你,赔礼……”
  应该让大姐姐和二姐姐赔礼的话,顾砚没敢说出口,他三个姐姐都不是他能指挥得了的。
  “不用赔礼。从大相国寺回来,我就想:为什么要把地方都占上不让我去抄经?是因为我去抄经这一招用的好,直击重点了?
  “可是,我跟王妃不是敌人对吧?王妃是要考察我,不是要打败我对不对?晚晴说王妃是个堂堂正正的讲究人,那就是我去抄经这事做的不好,把地方占了是提醒我不要再去抄经了,是这样吧?”李小囡看着顾砚问道。
  顾砚听的笑起来,“抄经这事,确实不是很合适。我阿娘确实很讲究,可我大姐姐和二姐姐,特别是二姐姐,鬼心思多得很,跟你差不多。”
  李小囡听到’跟你差不多’,斜瞥着顾砚。
  “这一阵子还好吧?风土饮食还习惯吗?”顾砚微微弯腰,看着李小囡问道。
  “挺好,建乐城什么都有。”李小囡往后退了一步。
  顾砚仔细看过,见李小囡神情气色都好,放下心,笑问道:“下一步怎么打算?”
  “还没想好,不是不知道怎么办,是不知道是不是合适。我一个外来之人,对这里一无所知,纲常学问这些还勉强能应付,人情世故的深浅就没办法了。”李小囡一口气说完,长长叹了口气。
  能理直气壮的说出她是个外来者的感觉真好。
  “你这口气叹的……”顾砚啧了一声。
  她这叹气听起来满足得很,嘴角还有抿不住的笑。
  “好!我来安排!”顾砚也笑出来。
  “我不是那个意思。”李小囡赶紧解释。
  “我来安排也要你能应付得下来,你刚才说了,你初来乍到,又出身穷苦,只应付下来就极不容易了。何况。”
  顾砚的话顿住,看了一圈,落低声音,接着道:“东溪那边事关朝政,更不能让你去面对。”
  “好。”李小囡点头。
  顾砚有一丝意外的看着李小囡,李小囡笑着摊手,“我确实不知深浅。”
  “那些供奉,”顾砚示意后院,“不必理会,也不必现在就让她们走,以后再说。出门时阿武姐妹两个一定要跟随侍候。”
  李小囡点头。
  “这几本是王府那两位先祖的折子和太宗的回复抄本,你看好了我让石滾过来拿回去。我走了。”顾砚指着石滾怀里的包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