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古代爱情>吾家阿囡> 吾家阿囡 第222节

吾家阿囡 第222节

  几个管事退出上房,睿亲王转头看向顾砚,“真没什么事?”
  “你这是要把宗亲一家一家的过一遍?”顾砚没答睿亲王的话,拿起一本册子飞快的翻看着。
  “嗯,早就该理一理了,好好理一遍就能清净个十年八年。”睿亲王微笑道。
  “十年八年?”顾砚将册子扔到案子上。
  “十年八年已经很不错了。”睿亲王仔细打量着儿子。
  顾砚迎着父亲的打量,沉默片刻道:“海税司的事比我预想的顺利,可另一头,江南地方上的重重积弊,儿子和周先生等人想到现在,商量到现在,一筹莫展。”
  睿亲王舒了口气,露出笑容,“你能一筹莫展就很好。”
  “很好?”顾砚斜瞥着父亲。
  “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和你现在这样,总觉得怎么能一筹莫展呢?肯定是有办法的,那个时候,先皇也是这么想。
  “没有办法,能做的,就是像我一家一家清理顾氏宗族这样,一点一点的清理。唉,都是这么过来的。”睿亲王苦笑道。
  “天下这么大,怎么清理?”顾砚皱眉道。
  “慢慢清理。”睿亲王答了句,“我曾经问过南召的乌先生,乌先生打了个比方:譬如一间大厨房,开始的时候,厨房是新的,只有几个人炒菜做饭,看厨房的一眼就能看的明明白白,大家就都很守规矩,使用之后,灶台擦的干干净净,地面扫的干干净净,木柴摆放的整整齐齐,就像历代开国的时候。
  “慢慢的,炒菜的人越来越多,看厨房的看不过来了也懈怠了,灶台开始积灰,地面越来越脏,木柴到处都是,厨房里越来越乱,几乎无法使用,最后,火星溅出来,烧了厨房。”
  顾砚听的脸色阴沉。
  “乌先生说他们山上的大厨房就是这样,他能做的,就是空闲的时候就去打扫厨房。”睿亲王拍了拍顾砚。
  顾砚沉默片刻道:“那就从江南开始打扫,我这就进宫觐见皇上。”
  “嗯,去吧。耐住性子,这是没办法的事。”睿亲王缓声道。
  顾砚’嗯’了一声,站起来往外走。
  第322章 江南
  李小囡知道顾砚要回江南的时候,旨意都下来了。
  李小囡顿时急出一身热汗,原地转了两圈,燥汗下去就淡定了。
  他肯定是要带着她一起回江南,所以才没提前告诉她,惊喜么。
  当天,顾砚很晚才回,进屋看到李小囡和晚晴头抵头趴在炕几上,用力咳了一声,晚晴一个激灵,急忙下炕站直,碎步往后挪。
  “差不多了,你明天一早赶紧去。”李小囡放下笔,把厚厚一叠纸递给晚晴。
  “这是什么。”顾砚伸手截下。
  “要带回去的伴手礼。”李小囡欠身从顾砚手里夺过,递给晚晴,晚晴接过,小心的绕过顾砚,低眉顺眼往外走。
  “我这是公务,没法带你。”顾砚斜瞥着李小囡。
  “你要是没法带我,肯定早就告诉我了,咱们什么时候走?还是坐船吗?我想走一趟那条大官道。”李小囡两只眼睛亮闪闪。
  “是阿娘不同意。”顾砚换了个说法。
  “阿娘今天说了一下午了,什么我不能甩手不管啦,什么你性子燥啦,切!”李小囡给了顾砚一个白眼。
  “还是坐船舒服,我走官道,你坐船。”顾砚有几分悻悻然。
  “我跟你一起走官道!你的差使有任期吗?咱们要在江南呆几年?我三姐姐怎么办?还有,刘静亭今天过来了,说想跟咱们一起回江南,说那个东西在江南更有用,我也这么觉得,你看呢?”李小囡问了一连串的事儿。
  “你三姐姐怎么办咱们管不了,不过,她们一家还是留在这儿更好。刘静亭,明天我问问他再说。我走官道不是坐车,是跑马,你肯定跟不上。”顾砚捏着李小囡的耳垂提了提。
  “你跑你的马,我坐我的车。”李小囡心情好极了。
  “还是坐船吧,我先赶过去,悄悄查清楚。坐船的话,就说咱们赶行程,船不靠岸,就是靠岸也即停即走,我在不在船上很容易掩饰住。
  “要是坐车,不停不歇太快了,你也受不了,要是停下,必定要住进驿站,地方官员请见,我总不能一个都不见。”顾砚商量道。
  “好吧。”李小囡有些失望,但这点儿失望和她就要回到平江城比起来,就太微不足道了。
  隔天,李小囡给尉王妃请了安就回来了,她要看着收拾东西。
  回到自己院里,李小囡站在廊下发了愁。
  三姐姐最好别回去这事,最好当面跟三姐姐说一句,可要是她过去,那动静就太大了,一堆的人围着也不好说话,要是让三姐姐过来吧,三姐姐先要去給王妃请安,也是一堆的人一堆礼数,一样不方便。
  李小囡正在盘算,看到沈嬷嬷绕过垂花门下的插屏进来,心里微微一动。
  王妃指派了沈嬷嬷跟她南下,昨天她问过顾砚,顾砚说沈嬷嬷可以倚重,不如……
  李小囡沿着游廊迎上沈嬷嬷,微微颔首,“烦劳嬷嬷了。”
  “大奶奶这么客气可当不起。”沈嬷嬷急忙屈膝下去。
  “嬷嬷是世子爷的奶嬷嬷,是半个长辈呢,嬷嬷,我有件为难的事,你给指点指点?”李小囡笑道。
  “大奶奶只管说,指点不敢当,但凡知道的,必定知无不言。”沈嬷嬷欠身笑道。
  “我想跟我三阿姐说几句话,可我过去她过来都不大方便,你看?”李小囡压低声音,直截了当问道。
  “这容易。”沈嬷嬷笑起来,也压低声音,“大奶奶要南下,衣服总要多准备些,咱们府里针线上必定赶不及,要不,大奶奶去秀曼织坊看看?”
  “好!”李小囡急忙点头。
  “三姨奶奶那边,我找个人走一趟,大奶奶现在就过去?”沈嬷嬷接着道。
  “嗯嗯,就现在。多谢嬷嬷!嬷嬷能陪我一起南下真是太好了。”李小囡想屈膝,忍住了。
  她要是屈膝下去,沈嬷嬷肯定就要跪下了。
  李小囡刚刚在秀曼织坊雅间坐下,李银珠就到了。
  “你要回平江府了?”看到李小囡,李银珠劈头就问道。
  李小囡点头,有几分心虚的紧前两步,挽着李银珠,推着她坐下,“你怎么知道的?”
  “是大堂婶说的,大堂婶还说我跟你姐夫不能回去,说是大堂伯说的。”李银珠语气急促。
  “洪老爷怎么说?”李小囡问道。
  “我没见到他,你姐夫一大早就出门了,那时候还不知道你要回去了,我从大堂婶家刚回去就过来了。”李银珠眼巴巴看着李小囡。
  “世子说你们最好留在这里。”李小囡迎着李银珠的目光,心一横就直说了。
  “他……”李银珠用力咽下后面的’凭什么’,噎了口气道:“我做梦都想回去,你姐夫也是,在平江城多好。”
  李银珠一句话没说完,眼泪下来了。
  “我回去也就是一阵子,肯定很快就回来了,再回来,肯定就长长久久在这里了。”李小囡只好空洞的展望未来。
  “我没事,来前,大阿姐就说过,以后就长长久久的在这里安家了,以后她来看咱们,我本来……我没事,我就是想大阿姐。”李银珠用力眨着眼,眼泪却越眨越多。
  “等我回来的时候,把大阿姐带过来好不好?”李小囡挽着李银珠岔话。
  “你说带来就能带来?算了,本来也没想过能回去,你回去就得住到王府别庄了吧?”李银珠一边用帕子抹脸,一边换话题。
  “嗯,就是不知道是平江城,还是杭城,都有别业。”李小囡叹了口气。
  李银珠挪了挪,对着李小囡看了片刻,一声长叹。
  她长到现在,过得最开心的日子是刚成了亲住在平江城那一阵子,吃得好穿的好,想见大阿姐二阿姐和阿囡抬脚就能去。
  现在,她和阿囡住在一个城里,想见一面也难得很。
  李小囡和李银珠说着二阿姐到哪儿了,大堂婶的抱怨等等闲话,说了一个来时辰,才依依不舍的各自回去。
  十天后,李小囡跟着顾砚,天不亮就起来,祭了路神水神,赶着吉时上了船,长长的船队从南水门启程,赶往江南。
  第323章 人生地不熟
  睿亲王府的船队出了南水门,当天夜里,顾砚就下了船,带着周沈年、潘世易等人,在护卫长随的拱卫下,急行军赶往江南。
  随着船队沿途采买打点的,除了王府的管事们,还有刘静亭。
  刘静亭是得了周沈年指点的,时不常一身华服,被一群小厮长随团团围着,听到声音看不清人的指指点点的吩咐那盆花不错,给世子妃送过去,那份点心看起来也不错,也许世子妃爱吃……
  采买的管事们不停的说着上头说了行程紧,船一靠岸,采买的食材物品必须立刻装船,一丝儿不等,只要晚了,那就不要了,可那长长的船队是从不靠岸多停留,可那船走的慢慢悠悠、四平八稳,是真不快啊。
  好像说是世子妃有点儿晕船,世子爷心疼世子妃,严令行船必须稳,必须稳么,那就只能慢慢的走了。
  阿武是个坐不住的,在船上呆了两天,看着行程实在是慢慢悠悠,就和晚晴说要上岸逛逛,晚晴问了李小囡,李小囡手一挥:想逛随意,让雨亭和她一起去,但天黑前得回来。
  阿武逛了几天,逛了一肚皮八卦,都是关于那位世子爷怎么宠那位世子妃,离宠到失心疯差不多远了。
  晚晴从阿武和雨亭那里听了八卦,和李小囡嘀嘀咕咕。
  “……我说这宠不宠的话太难听了,这是大奶奶给世子爷背黑锅呢。
  “沈嬷嬷就说我胡说,说世子爷真要是在船上,指定也得让慢慢走,别累着大奶奶。
  “我说世子爷才不会呢,别说大奶奶从来不晕船,就算晕船晕的天天吐,世子爷肯定说多吐几回就没事了,说不定还得说他当年在水军历练什么什么的。
  “沈嬷嬷就说我跟这些话跟她说说就算了,可不能跟大奶奶说,我说这话就是大奶奶说的,我说大奶奶还说从眼前看史书,那些什么妖女误国谁知道怎么回事。
  “沈嬷嬷就往我头上打了一巴掌,说这话大奶奶能说,我不能说。
  “我当然知道我不能说,我哪敢说世子爷的闲话,我不就是说给她听的么,你给世子爷背了黑锅,这锅不能不背,可也得背的明明白白。”
  “就是啊,唉,这船走的太慢了。”李小囡一声长叹。
  她恨不能一步迈进平江城。
  ……………………
  盐官县和所有的江南城镇一样水网密布,这给顾砚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在盐官县这样的小地方,像顾砚这样长相气势,身边又跟着一群同样高大健壮护卫,实在太显眼了,水网密布就可以坐船了,坐在狭长的小船上,两边垂着纱帘,看外面一览无余,从外面往里就什么都看不到了。
  顾砚刚进了盐官县境,就下马换上了小船,前后七八条船相互呼应,先往盐官县丝绸行会长范升安家去看看。
  小船由运河转入一条支流,两边水田一块连着一块,农人在田头地脚忙碌。远远的,一阵节奏分明的歌声传过来,歌声中间夹杂着一声声的嗨嗨嗷。
  “这是号子。”周沈年笑道。
  “倒是挺好听,他们唱的什么?”潘世易没有在江南任职过,十分好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