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家阿囡 第233节
“你们忙你们的,是我没让他们通传。看的怎么样了?”顾砚问道。
周沈年看了眼潘世易,先答话道:“泛泛而谈十之八九,在下觉得有几分可看的只有这些。“
周沈年指了指他那张椅子旁边小几上薄薄一摞作业。
“我这边也是如此。”潘世易欠身答道。
这些作业中,他看吏治,周沈年看治学风闻。
“嗯,你们接着看。”顾砚示意两人,走到周沈年身边,从小几上拿起那叠作业,坐到旁边翻看。
看完周沈年这边,石滾递上潘世易那边一小摞,顾砚翻完,站起来,从长案上那些作业中随手拿起几篇翻看,接着转到靠墙的长案边,随手拿着翻看。
……………………
扬州。
李小囡对着从仓库最里边翻出来的一辆多锭纺车,笑容绽放,原来已经有了这种纺车,那后面的就容易了。
“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不用?”李小囡回头问道。
跟在刘静亭侧后的苏管事下意识的看向刘静亭。
一个月前,苏管事还是苏东家,这家纱线坊自他曾祖父创立,传到他手里时,已经是勉力支撑了,他兢兢业业的支撑了将近二十年,辛苦是辛苦极了,就是不赚钱,灰心之下,就托中人转让,刘静亭接了下来,还托在苏东家手里打理,苏东家就成了苏管事。
自从由东家成了管事,苏管事再也不操心赚钱亏钱的事,只管管好纱线坊内大大小小的事务,这些都是他熟极了的,一颗心再也不用紧绷着天天忧愁,吃饭也香甜了,睡觉也睡沉了,也就一个月,就胖了好几斤。
“问你话呢。”刘静亭示意苏管事答话。
“是是是,用起来不划算,也用不着。”苏管事答道。
这东西他就没见用过,从他父亲手里,不是,应该是从他祖父手里,就堆在这间仓库里了吧。
“为什么不划算?”李小囡接着问道。
苏管事再次看向刘静亭。
他不知道这个看起来十分贵气的小妮子是谁,更不知道刘东家带这个小妮子来干嘛,她问的话他一点儿都不想答,不划算就是不划算,哪有什么为什么?
“这是东家,你好好答话。”刘静亭道。
苏管事惊的眼睛都瞪圆了,这是东家?
“为什么不划算?”李小囡又问了一遍。
“早多少年就不用了,不光咱们家,这扬州城没有哪家用这个。”苏管事也不知道为什么不划算,总之就是不划算呗。
“你买了几家纱线坊?”李小囡问刘静亭。
“现在为止,一共买了七家。”刘静亭答道。
“都有这种纺车,都没用?”李小囡问道。
“还不清楚。”刘静亭答道。
他压根没想到去仓库查看,也没想到还有这种很不一样的纺车。
“你挑几个人带晚晴去看看。”李小囡道:“咱们去看弹花。要是各家都有都没用的话,我觉得应该是弹花这一道工序没能跟上。”
“是。”刘静亭欠身应是,先挑了人带晚晴去看另外六家纱线坊,自己则陪着李小囡去弹花作坊。
……………………
杭城贡院。
周沈年突然站起来笑道:“世子爷,你看看这篇。”
顾砚接过,仔细看了一遍。
这篇作业,确切的说是一篇牢骚,这位学子发牢骚说学里评等不看学问只看你有没有拜入某人门下,拜入门下再论入门长短、是登堂还是入室。
“你怎么看?”顾砚看向周沈年。
“要是能找个合适的人,和这些学生好好聊一聊,顺着线索,应该很快就能理清楚这中间的脉络。”周沈年道。
“嗯,从舅舅那里挑几个人。”顾砚笑道。
……………………
平江城。
第二天清早,王缺西和巧织外婆一个去了李家看李金珠在不在家,一个去了尹嫂子家巷子口看了看。
李金珠没在家,尹嫂子刚巧在家,前一天晚上刚刚回来。
王缺西蹲在门口,听巧织娘儿三个商量来商量去。
“她爹,咱就先去一趟尹掌柜家,先求求尹掌柜,你说呢?”巧织阿娘问王缺西。
“嗯。”王缺西点头,“我去套车。”
“我陪巧织去,你就别去了。”巧织外婆站起来。
“好,我送你们上车。”巧织阿娘上前去扶巧织。
“我没事,你扶着外婆。”巧织神情晦暗。
她昨天难受了一夜,就没怎么睡着,可她却一个字也不想说自己的难受。
王缺西赶着车,停在巷子口,扶下巧织外婆,巧织跟着下车,扶着外婆往尹嫂子家过去。
尹嫂子昨天回来的晚,早上起来的也晚,刚刚吃了早饭,抱出昨天带回来的一堆账,拿出算盘,听到大门外传进来的声音有些耳熟,忙站起来去开门。
“巧织啊。”尹嫂子见是巧织,犹豫了下,还是开门让进,“进来说话吧。”
尹嫂子让着巧织外婆和巧织坐下,倒了茶端上两碟点心,笑道:“不是说你怀了身子?几个月了?怀了身子怎么还这么远到这儿来?”
“您知道我撤差的事儿么?”巧织干脆直接问道。
“知道,你怀了身子,是没法子再操心行里的事,都是操心的累活儿。”尹嫂子笑道。
“外子,还有我公公,都能帮我,从我怀了身子,就没用我操过心,行里的事比我打理的时候妥当多了,尹掌柜,我知道我怀了身子这事没跟东家说是我不对,可我也没耽误差使,您说是不是?”巧织一口气道。
尹嫂子脸上的笑容淡下来,“巧织,这不是耽没耽误差使的事儿,这差使是派给你的,那就得你顶着,你要是像现在这样怀了身子,顶不下来,那就该把差使交还回来,我们另外派人,这差使又不是你家房子田地产业,那能由着你想转手给谁就转手给谁?”
“我没转手,我外子,我公公,我们都是一家人!从前也是我外婆,我阿娘,我阿爹帮着我打理差使的。”巧织辩解道。
“你嫁的这样好,你婆家可是华亭县数一数二的人家,这样的人家可没有让女眷抛头露面打理像我们布行这样的贱业的理儿,你那几个妯娌都没有抛头露面的是不是?照理说,这差使从你定了亲就该撤了,你这身份太高了,不合适了。”尹嫂子掉转话头笑道。
“她嫂子,巧织这差使要紧得很。”巧织外婆苦笑道。
尹嫂子微微斜瞥看着巧织外婆,片刻,叹了口气,“巧织外婆,你是个明白人,巧织这婆家,是看中了你们巧织,还是看中了这差使?”
巧织紧紧抿着嘴,巧织外婆嘴唇动了动,却没说出话。
“回去吧。”尹嫂子轻轻拍了拍巧织的肩膀。
“我不回去,我怎么回去?”巧织梗咽道:“求不回差使,我就跪死在东家门口。”
“巧织。”尹嫂子神情严肃,“我跟你讲,第一,你跪死,你外婆,你父母都跪死,也没用;
“第二,你先听我讲!你回去,跟你家翁说,世子爷和世子妃这会儿可都在平江城呢,你婆家为什么娶你,打的什么主意,连我这样的都看的一清二楚,他以为能瞒的过世子爷世子妃么?世子妃多聪明的人呢!
“你跟你家翁讲,他那点小心思大家都明明白白的,他要是逼死了你,让他想想后果,再多讲一句,那知县都能灭门呢。
“你回去吧,把这话好好说给你家翁听!”
尹嫂子站起来。
巧织脸色苍白,还要再说什么,巧织外婆拉住她,扶着尹嫂子的手站起来谢道:“多谢您指点,多谢您。巧织,咱回吧。”
第341章 大事
进了京城,带着两台轧花机和李文儒的王府护卫们分成两路,一路带着一台轧花机和顾砚的折子进宫请见,一路带着另一台轧花机和李文儒直奔睿亲王府。
皇上刚刚散朝,听说平江别业有急折递进,立刻宣进。
三个心腹护卫,一个捧着顾砚的折子递上去,两个抬着裹的严严实实的轧花机等在殿门口。
折子很长,皇上看完,立刻示意把轧花机抬进来。
两个护卫将轧花机抬进殿内,解开,垂手退到两边。
皇上站起来,围着轧花机转了两圈,看向护卫问道:“怎么用?”
护卫欠身,解下背在背后的一包子棉,站到轧花机前,踩动踏板,续进籽棉。
皇上看着棉籽从轱辘这边的一道宽缝掉到地上,压的微扁的皮棉从轱辘另一边掉下去,急忙示意护卫,“你再来一次!”
护卫再次踩动踏板续进籽棉。
“有意思,让朕试试。”皇上示意护卫退后。
护卫退后,旁边侍立的押班内侍急忙上前,紧张的看着伸出脚踩上踏板的皇上。
“陛下,您还是……您当心!”内侍提着心,看着快速滚动的轱辘,棉花被轱辘卷进去,挤出棉籽。
皇上哈哈笑起来,“有意思,真是好东西!去将作监叫个木作上人过来。”
将作监管事和木作管事过来的很快,皇上盘膝坐在榻上,指着轧花机笑道:“你们去看看,猜猜这东西是干什么用的。”
三个人围着看了一圈,提着心摇头。
“让他们看看。”皇上示意。
侍立在旁边的护卫上前,再次踩动踏板续籽棉。
将作监三个人看呆了。
“就这么看看,能仿一台吗?”皇上问道。
“能,这个虽然极其巧妙,做起来却极容易。”木作管事急忙欠身答道。
“农家要想仿制,就地取材是否方便?”皇上接着问道。
“回陛下,别的都容易,就是这两个卡扣木轮略有难度。”木作管事答道。
皇上蹙起了眉头。
“不过,臣觉得这两个卡扣木轮应该能简化替代,改成手摇或是脚踏,虽说不如卡扣木轮快速,但做起来极其便当,且取材极其方便。”木作管事急忙接着答道。
“嗯,那就改一台让朕看看。”皇上眉头舒展,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