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成长实录[七零] 第17节
曲灵姐妹两个这才一块继续吃饭,曲灵边吃边感慨,“姐,大肉包子真好吃!”
肉包子的价格是素馅包子的一倍,一般都是荤素搭配着买的,曲灵犹豫了下,还是都买成了肉包子,住院的第一天,大家都要吃好点才行。
给曲铁民留了三个大肉包子,还有剩下的半盒小米粥,在凉透之前,曲铁民赶了回来。跟曲灵一样,先看了曲奶奶,又问了她的情况,得知有所好转,才
安心坐下来吃饭。
曲灵和曲聪姐妹两个一个拿暖壶,一个拿脸盆,出去打听着,找到了热水房,还有盥洗房,接了凉水和热水。
听隔壁床病友家属说,输液时间长了,血管容易发青、发肿,凉呼呼的液体进入身体挺难受的,要是用热毛巾覆盖在输液那处,病人就会舒服很多。
果然,给曲奶奶敷上后,她眉头都舒展了许多。
等曲铁民吃完了饭,又将小米粥喝光,曲灵说:“二叔,今晚上咱们留一个人守着奶奶就行,其他人回家去休息,明天白天来换班。不知道还要住多长时间的院,不能把人都给累垮了。”
曲铁民再一次对这个侄女刮目相看,从今天在老家开始,他就觉得自己和侄女的位置掉了个个儿,事事都有她想在了前面,他这个长辈反而成了听命行事的。
不过,他没觉得不舒服,反而很是欣慰,大哥当成亲闺女疼的小丫头,也能挑得起大梁,顶门立柱了。
他说:“那就我留在这儿,你跟聪儿你俩回去。”
曲灵点点头,等曲奶奶这瓶液输完了,搀扶着去了趟厕所,才离开。
趁着晚上人少,曲灵骑车带着曲聪,一路有惊无险地回了家,第二天再骑车带着曲聪的时候,曲灵就从容了许多,车技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曲奶奶的烧退了下去,她便觉得自己好了,想要出院,但根据王主任的判断,她可不是单纯的发烧那么简单,必须得做全面的检查才行。
曲奶奶便又上上下下地做了不少检查。
直到住院后的第三天,曲奶奶的病情终于有了确切的结论。
“子宫癌?”
一听说是癌症,几人心里头就凉了半截,这是个很新鲜的词语,但谁都知道这不是个好词,粘上这个字,就代表着不幸。
王主任说:“不幸中的万幸,是子宫癌中期,老太太现在的情况,通过手术、药物治疗,治愈率在70%以上。”
听着这治愈率,众人心里头又升起期望。
曲铁民搓着双手,紧张追问,“大夫,啥叫个子宫癌?”
王主任虽然看起来严肃,但对待病人和家属都很有耐心,解释了什么是子宫癌,发病的原因,造成的结果等等,又更详细地介绍了曲奶奶目前的发病情况,也简单地说了下治疗方案。
王主任说得通俗易懂,便是这里面年纪最小的曲聪也能听得明白。
听王主任讲完,曲铁民咽口吐沫,双手不安地猛搓几下,问着:“主任,这手术全下来,得多少钱啊?”
他们这两天各项检查加上住院费、药费已经花了二十多块了,听王主任的描述,就知道这手术挺复杂的,曲奶奶有可能被治好固然喜悦,但一想到不知道得花多少钱,就让人心里头没底儿。
王主任稍微想了想,说:“”你们照着四百块准备,手术费用,做完手术之后的用药,之后需要长期服药、定期检查。
医院里的收费是明码标价,子宫癌手术是甲级手术,均州市医院的收费标准是60块,但诸如皮下注射、大换药、小换药,包括灯光都是单独收费的,杂七杂八算下来,光这场手术就得花上个一百五十块钱左右。
多人病房床位费一天6毛,但治疗费,检查费,医疗器械使用费等杂费加起来,就得三四块钱。
这么加在一起算下来,可不就是得准备四百块嘛。
有单位的,自然是公家给报销,可曲奶奶就是个农村老太太,是实打实要从自己口袋里掏钱的。
四百块啊,多么大的一笔巨款!
农村人赚钱的渠道就那么两种,一是年底用公分兑换的钱,年成好的时候,分到手里的能有四五十块,第二就是国家允许的农副业,比如药材、蘑菇、木耳等卖到回收站,曲家人勤快,一年也能赚个四五十块。
可这两样加起来,一家人的年收入也不过就是百十来块,得供着三个孩子上学,得买日常用品,偶尔改善下伙食,一年结余不了太多钱,总共就存下这么一百多块,远远不够啊!
得尽快筹集到钱,尽快手术才行啊。
曲铁民犯愁地用大手揉搓着略有些长的头发,脑袋里头开始寻思着该跟谁借钱,能借到多少,该怎么开口。
从主任办公室出来,曲铁民叮嘱两个姑娘,说:“别跟你奶说得花这些钱,你奶要是问了,就说总共100块就能打住。”
曲灵和曲聪两个都点了头。
曲铁民骗人的这100块,也不是随口瞎说的,说得太少了,曲奶奶根本就不信,说100块,正好是曲家现有的存款数,说少不少,但说多也不算多,虽然之后的两年日子可能过得紧巴一些,但是对于整个家庭来说,不会有非常大的负担,能承受得起。
从这点来说,曲灵觉得她二叔也是个聪明人。
“你们两个看着你奶,我去找找你们广军叔,搞不好还得回趟老家。”曲铁民说。
从住院以来,从挂号到各种费用都是曲铁军花的钱,即便曲灵先垫付的,事后曲铁民几毛几分的都给报销了,他不肯花曲灵的一分钱。
曲灵叫住曲铁民,抿了抿嘴唇,说:“二叔,我这里有三百多块。”
曲铁民朝她笑笑,说:“这是大人的事儿,你就别管了。”
曲奶奶住院的当天,曲灵就跟曲铁民交了底儿,说自己手里有钱,应该能够曲奶奶这次住院的,但曲铁民压根就没想过要用。
他说着,摆摆手,跟曲灵要自行车的钥匙,准备去找曲广军,但心里头也很清楚,从他那里借不出多少钱。
曲广军是赚工资的,但属于是“一头沉”,也就是他有工作,是城市户口,但他媳妇是农村户口,没有工作,在家务农。说来,他的情况跟曲铁军差不多,但家庭条件却有很大区别,曲铁军工资高,小家庭里人口少,兄弟曲铁民两口子也能干;但曲广军媳妇能生,家里头三个正长身体的大小伙子,每月赚的那些钱,恨不能都用在了吃饭上,再加上乡下老娘瘫在了床上,要想让老娘过得好一些,少不得时不常给弟妹些甜头,就更存不下余钱了。
不过,曲广军这个人仗义,要是跟别人借钱,却没跟他借,他会不高兴,要挑理的。
还是得回村里去借,不过想要凑齐,也不大可能,曲家村不大,五六十户人家,曲家算得上是一等一的好户,积年累积下来,也才有了一百多的存款,其他人家,恐怕还不如曲家,条件好的人家能借出个十几二十块,一般的能借出三五块,更差些的能借一两块,还有条件最差的人家根本就不能登门。
曲广军对每户人家的家庭条件、当家人的性格秉性都非常清楚,掰着手指头将每户人家计算清楚,大概能借个一百出头,还有两百的缺口,该去跟谁借呢?丈母娘家,小姨子,小舅子那里?
曲广军直想挠头,没注意曲灵跟着自己一直走下门诊楼。
“二叔”,曲灵出声,曲广军才发现她。
曲灵:“二叔,我想跟你聊聊,我奶医疗费的事儿。”
曲广军大手一摆,“这是我的事儿,不用你个小孩子操心,你照顾好你奶就行。”
第26章
上班了曲铁民虽然是二儿子,但在父亲……
曲铁民虽然是二儿子,但在父亲去世,老大一直在部队当兵的情况下,早早就成了家里头顶门立柱的男人,这样的男人,习惯性地将小辈护着羽翼之下,虽然承认曲灵能独当一面了,但在自认为能力范围之内,还是习惯于替小辈解决问题,而不是让小辈儿分担自己在责任。
曲灵有些无奈。
“这笔钱是我妈临走前分给我的,
一共是700,她分给了我一半,也就是350块,这700块里,有200是之前的存款,另外500是矿上给的抚恤金。存款且不说,抚恤金本就应该是我奶,我妈还有我三个人的,只是我奶为了照顾我们,没要她的那份。”
这事儿曲铁民自然知道,曲奶奶没要这份钱,他和黄春妮都没意见,都想让孤儿寡母的生活得好一些。
他刚要说话,曲灵又接着说:“我手里头的钱,一时半会也用不上,你非得不用,却要到处去借钱,二叔,你说我心里头是啥滋味?”她憋了憋嘴巴,露出伤心之色,迟疑着问:“难道,你是因为我不是亲生的,就跟我见外?”
这话一出,曲铁民吓得连连摆手,急忙辩解,“不是,没有,咋可能,你就是咱家亲生的,我从没这么想!”
曲灵眨巴着大眼睛看着他。
曲铁民挠着头发,嘴巴张张合合了好几回,还是试图解释自己没有这个意思,并且想要劝说曲灵打消主意,奈何嘴巴比较笨,光张嘴,却想不出合适的词语。
曲灵又开口,“我手里有钱,却不给最疼爱我的奶奶用,我良心不安,我爸恐怕也得怪罪我,二叔,你想让我做个不孝不义的人吗?”
这下,曲铁民更说不出话来了,好一会儿,他才叹口气,说:“行吧,但这钱算是我借的,以后肯定得还!”
曲灵爽快答应,“行!”
事情就这么说定了,曲铁民也松了口气。
又住了一周的医院,待曲奶奶身体状况达到手术条件后,做手术时间也定下了,就在下周三的上午。
这些天,陆续有人过来医院看望曲奶奶。曲家村的人,其他沾亲带故的,甚至李五梅还有她婆婆、大嫂都来了。倒不是刻意通知了他们,而是李五梅婆家二嫂在这家医院当护士,认出来曲奶奶等人,回去之后跟李五梅说了,她不得不来。
张九钢夫妻两个隔几天就往过跑一趟,送些好吃的,帮着跑跑腿什么的,是曲灵告知的他们。张九钢跟曲家是当亲戚走动的,逢年过节都记得来家里走个礼,既然以后还是按照以前那么走动,这样大的事情就肯定得告知一声,否则,就是不把人放在眼里了。
曲灵、曲聪还有二叔二婶以及两个堂哥轮番照顾,把曲奶奶照顾得长胖了些许,脸上皱纹都舒展了很多。
曲奶奶得知自己得了癌症的时候,非常平和,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沮丧,这种平和是装不出来,让王主任都觉惊讶,说曲奶奶的这台手术,又增加些成功率。
他说,医学上的治疗重要,但病人的心态也很重要,很多得了癌症的人之所以早早去了,很大程度上是被吓的。
曲奶奶自从住院以来,严格按照医生和护士的要求,让吃药就吃药,让休息就休息,积极配合。用她的话来说,就是要让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值得。
至于曲奶奶的平和心态,她是这么跟曲灵说的:我本来都躺在炕上等死了,现在住上了医院,医生护士给治病,儿孙们伺候着,还有那么高的治愈率,比以前强了不是一点半点,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再说,每天都有人过来看她,关心病情,诚挚祝福她早日康复,吃好吃的食物,听好听的话语,让她每天心情都很好。
大概真是心态影响了手术结果。等王主任从手术室中出来,摘下口罩,就看见他一向严肃的脸庞上带了丝轻松。
曲家全家人,连带着张九钢的妻子张大娘都守在手术室门前,一半儿人迎向被护士推出来,麻药劲儿还没过的曲奶奶,另外一部分人围住王主任,关切的问着手术情况。
王主任还未回答,只看他的表情,众人悬着的心就放下去大半儿。
“肿瘤情况比预想中的好,手术很成功!”
王主任话音一落,便是一片“太好了”、“谢谢大夫”的欢呼感谢声。
曲灵从王主任这里得到好消息,立刻跑去奶奶那边,守护在一旁,一路上听护士讲解的注意事项,跟其他人一起护送着奶奶回了病房。
曲奶奶恢复情况良好,住两周的院便可以回家修养了。
出院那天,依旧是所有曲家人全体出动,围着王主任站了一圈儿,仔细听他讲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按照王主任所说,手术成功是一方面,但术后调养同样重要,要增加营养,多吃豆制品、肉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注意个人卫生,每天清洗身体,勤换内衣裤,不要干重活,不要太劳累,要多多休息等等。
秉承着老师说的,好脑子不如烂笔头,曲灵等几个学生全都掏出纸笔来认真记下。
曲广军借了邮电局运包裹的板车来接人,将铺盖卷铺上,暖壶、洗脸盆往上面一放,将曲奶奶背下楼,前拉后背的,众人簇拥之下,将曲奶奶送去曲灵家。
不管是曲灵还是曲铁民、黄春妮,都觉得让曲奶奶在这里养病更好。第一是这边生活条件更好些,不像乡下地方,到处都是土啊泥啊的,二是生活更方便,豆腐、肉啊,随时都能去副食店买,还经常有些不要票的供应,最重要的是离医院近,拿药方便,复查方便,万一身体有个啥不舒服的,能随时过去。
曲奶奶自己也没有意见,她虽然做完手术不久,但身体恢复得很好,自觉给曲灵洗衣服、做饭、收拾屋子都没有问题,绝对不会成为别人的负担,正好陪着曲灵住一段时间。
曲灵再过几天就去上高中了,高中可就离远了,骑自行车的话,起码得二三十分钟,她能给孩子做早饭,让孩子多睡一会儿,给她带好中午饭,晚上回来吃现成的。
那孩子自己虽然能做饭,但都是随便对付一口,不讲究口味,做熟了就行,孩子正长身体呢,老这么糊弄可不行,正好,给自己补充营养的同时,也能给曲灵补充营养,一举两得。
曲灵将曲奶奶在正房安顿好,黄春妮便开始安排着做中午饭,招待出了大力的曲广军等人。
这次过来,从老家带了许多大米,还有菜蔬。
这些大米是留着年节和家里头来客人时吃的。
大米比杂粮的价格贵了几乎一倍,交公粮的时候,生产队都会选择将更贵的细粮交公粮、卖给粮站,只留下少许细粮,按照人三劳七的原则,给每人发上一些。庄户人家家里头平时以玉米、高粱为主,小片开荒的话,也会选择产量更多的玉米、土豆。
7月份,蔬菜大批量成熟,光豆角子,就摘过来两筐,还有茄子、青椒、西红柿、黄瓜,这些蔬菜不光可以当才吃,也能当饭,比如焖豆角、蒸茄子土豆,顶饱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