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综合其它>绿茶成长实录[七零]> 绿茶成长实录[七零] 第37节

绿茶成长实录[七零] 第37节

  曲奶奶两人忙帮她卸东西,一边卸,曲奶奶一边数落她,“怎么买这老些东西?又贵又不耐吃,花那钱干啥!”
  曲灵忙说:“不是我买的,别人买的。”
  曲奶奶两人更加惊讶,这些个东西,没有二十块钱可买不下来,带着疑惑,两人跟着曲灵一块坐到院中硕大的杏树底下乘凉。
  曲灵一边喝着加了白糖的凉开水,一边讲了刘琳母女忽然过来的事情。
  曲灵讲的时候,曲奶奶数次想开口,但都忍住了,等曲灵说完了,她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好一会儿才说:“你这孩子!”
  倒是曲聪忍不住了,“姐,你不会是为了让二哥能去当兵,才认的他们吧?”
  曲灵笑着点了下她的额头,说:“就你聪明。”,而后说:“也不光是为了二哥,也是为了我自己,他们有权有势的,说不定能借上光,凭啥不借啊?再说,也不算认,我管她叫姨,而且,我瞧着她那意思,也不想让我管她叫妈,这样挺好的。”
  反正,她心里头打的主意就是有便宜就占,但凡让她付出点啥,那她必须就要得到更多!
  父亲刚刚去世时,如果这对夫妻过来相认,她肯定毫不犹豫就让他们有多远滚多远,可如今的她,只会计算着,如果跟他们搞好关系,能为自己带来多少好处。她跟那对夫妻之间,没有感情,只有利益。
  自己认识的人中,没有比这对夫妻更加位高权重的了,如今,自己在这小小的均州市,干点什么事情就千难万难,将来去上大学了,到了更大的地方,遇到的事情只多不少,如果能利用上那对夫妻的关系,她未来的路会平坦许多,她又不傻,才不会把这样的人脉拒之门外。
  曲奶奶心里头不是滋味,跟曲聪一样,她从没有怀疑曲灵会抛下他们,投入到亲生父母的怀抱,这些年来,他们一起经历了许多事情,感情比曲铁军在的时候更好了,真真正正成为了一家人。
  曲灵都想得这般周全了,曲奶奶自然没有意见,等曲铁民等回来,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知道了曲灵的打算,高兴有之,担心有之。
  曲树钢一个上过初中的大小伙子,自然不甘心在地里头刨食,在农村囚一辈子。可农村人走出去只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当兵,一个是招工。
  当兵报名了,没被选上,招工也没什么途径,本来他已经死心了,哥哥、妹妹都出去,留他一个人在家,将来给奶奶、爹妈养老,也是天经地义,却没想到,曲灵突然说,能去当兵了,自然犹如撞了大运一般,高兴得晕头转向。
  他也没有大志向,要是能提个干,转业回到均州后有个正式工作就行了。
  曲铁民和梁春妮一边高兴,一边担心,怕唐卫红来了,伺候不好。
  她是曲灵的亲妹妹,又让曲树钢当了兵,还说每个月都交生活费,自家肯定要费心费力照顾的,可就怕一个城里的娇小姐,过不惯这城里的苦日子。
  曲灵:“那姑娘脾气看起来还可以,虽然人娇气了一些,但还是挺有礼貌的,不像是个难相处的人。我寻思着,到时候跟支书说说,让她在村里当个不用上工的闲职,反正她也不差那几个公分。对了,那位刘琳同志要是给钱,你们推辞下就收下,千万别不好意思。”曲灵特意叮嘱道。
  梁春妮忙说:“这咋行啊,她帮了咱家这么大忙,哪能再收钱?乡下里住宿、吃饭,也花不了几个钱。”
  曲灵:“二婶,你就听我的吧,这钱,咱拿得天经地义,谁家的粮食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大不了,多买些肉,多改善改善生活。”
  梁春妮忙看向曲奶奶。
  曲奶奶:“听灵儿的吧。”
  晚上,曲灵和曲奶奶一个屋睡觉。曲奶奶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觉。
  曲灵轻轻开口,“奶,你想什么呢?”
  好一会儿,曲奶奶才说:“就想着,你太不容易了!有时候我想着,你要是没来我们家就好了,城里的大官家庭,多享福啊,来我们家了,小小年纪,就得自己顶立门户,吃了这多苦,我后悔,当初就应该让你爸把你送回去。”
  曲灵靠了过去,扒拉着曲奶奶的胳膊,迫使她翻过来,正对自己,轻声问,“奶,你不想要我了?”
  曲奶奶忙说:“哪会儿不要你,奶就是想着,本来你能过得更好,是跟那个唐卫红一样的娇小姐。”
  曲灵:“奶,我不稀罕当唐卫红。我爸在的时候,我比她还像娇小姐,我一点都不羡慕她。就是现在,说我跟刘琳是亲生母女,可我看见她时,一点都感觉不到亲切,就跟路边上随便见到的人一样。奶,我只把你们当成亲人,庆幸我被送到咱们家来。”
  曲奶奶:“你这孩子!”她叹口气,张开粗糙大手,搂过曲灵,低低地说:“都怪你爸,他咋就忍心抛下你就去了,要是你爸在就好了。”
  曲灵鼻子一酸,等那股子酸意过去,才说,“我爸在上面看着呢,我这几年虽然有些坎坷,但到底都走过来了,估计我爸爸那边也给使力了。”
  这话让有些低沉的气氛松快了些。曲灵说得没错,这些年来,坎坎坷坷的,曲灵凭着她自己,还真是办成了不少大事儿,不光给她自己,也给这个家庭都带来了非常大的改变。
  曲灵在不知不觉间,替代了曲铁军的位置,承担起了照顾整个家庭的责任。
  她自己还是个孩子呢。这世界上,再没有比曲灵更重情义的孩子了!
  曲奶奶在心中感慨之际,又听见曲灵说:“奶,你记得跟二叔、二婶他们说,我买房子的钱是你们给凑的,别在刘琳面前说露馅了。”
  曲奶奶想了下,想明白了曲灵这么说的意思,是要说明曲家人对曲灵的好,作为亲生母亲,但凡还有些人性,就会对曲家人心怀感激,就会更好地照顾曲家人。
  曲奶奶不知道的是,除了这一点之外,她还在和刘琳哭穷,那二百块钱就是这么来的。这是她未在曲家人面前展现的一面。
  下午,曲铁民借了队上的牛车,跟着曲灵一起,来到均州市。
  刘琳和唐卫红被接到曲家村,看着里里外外打扫一遍的曲家,觉得这里的条件虽然比城里差了一些,但胜干净整洁,房子也是青砖大瓦房,院子中有个硕大的粮食穴子,旁边还放这了个自制的大木头架子,上面分层摆放着装着木耳、蘑菇、蔬菜等干货,显而易见,这是个很富裕的家庭。
  刘琳对这边的条件很满意,又见曲家人都热情相迎,尽量把最好的东西捧到他们面前,淳朴、单纯,好相处,这一家人在村中也非常有地位,跟生产队书记、村干部等都是本家人,办点什么事儿都很方便,就更满意了,干脆就不让唐卫红跟着自己跑了,说是自己回去,把唐卫红下乡手续全部都办好,再给邮寄过来。
  临走时,刘琳留了一百块钱给曲奶奶,说是唐卫红一年的生活费,让好好照顾这孩子云云。
  按照曲灵的意思,曲奶奶推辞一番,便接受了。
  刘琳在曲家村,全程都没有提及她和曲灵的关系,这让曲奶奶心里头颇为不是滋味。平心而论,刘琳这么做,是聪明的,在跟曲家人表明,她没有把曲灵认回去的意思。
  可是从内心来讲,刘琳这样也太无情了,毕竟是自己的亲骨肉。
  曲奶奶很替曲灵难受,这孩子,太没有父母缘分了!
  曲灵从曲奶奶看向自己的目光中发现了一点端倪,趁着只有两人在的时候安慰她,“奶,我没事,我一点都不在意,真的,我觉得现在这样特别好,如果他们真想认我,我反而不高兴呢!我永远都是曲铁军的女儿,并不想认别人!”
  被她这么一安慰,曲奶奶才好了些。
  正如曲灵所说,唐卫红虽然有些娇气,但人并不坏,况且,她和曲灵是同胞亲姐妹,相貌上,总有相似的地方,曲奶奶等人爱屋及乌,都在真心对待她。
  曲聪趁着还没有去上班的这段时间,每天带她去山间地头玩,采野花野果,去小河沟里捞鱼,晚上招呼几个边边大的姑娘们在光滑的炕席上一块玩chua嘎拉哈,这些都是唐卫红没有接触过的,玩得兴致勃勃。
  刘琳看着,便也放心回燕市了。
  很快,曲树钢当兵的事情确定下来,马上就要跟着部队上下来的连长回部队去了。
  与此同时,大学招生信息也下发到了均州矿。一共两个名额,一个是首都经贸大学,英语专业,一个是吉省大学,机电专业。
  取得推荐名额后,还需要进行一次考试。但考试也就只是走个过场,基本不会出现因为考试成绩不过关而不被录用的情况。
  曲灵非常顺利地得到了其中一个名额。
  第43章
  上大学了均州矿负责大学招生的刘主任……
  均州矿负责大学招生的刘主任热心地帮着曲灵出谋划策:“我看机电专业最好,你上完三年大学,回来之后就是机电工程师,前途大好啊。至于那个英语,那是洋鬼子的话,咱们又不和他们交流,咱这均州矿也没个外国人,学了也是白学。”
  曲灵感谢刘主任的热心,不过,她有自己的思量。英语是个说新不新,说旧不旧的专业,国家既然专门设立了这个专业,那说明将来就是要用到的。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给担任翻译的不都是会英语的么?现在国家跟外国没有太多交流,未必将来还是如此。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她学了英语,是均州矿用不到的技能,在均州矿用不到,其他地方未必用不到,如果可以的话,她想跳出均州矿,去更广阔的天空去翱翔。
  英语专业只需要考两门,语文和英语。
  曲灵语文水平没问题,只是英语,完全是一窍不通。
  虽然考试成绩不那么重要,但曲灵仍然希望自己能考得好一些,她琢磨了一下,提了些猪肉,买了些富强粉,又去了邹师傅的家。
  邹师傅是解放后的大学生,他被批判,有一项罪名就是会英语,怀疑他和外国人有勾连。
  经过上次“吃人嘴短”,不得不尽心尽力教授了曲灵档案管理的知识后,再见到拎着东西的曲灵,邹师傅认命般地问:“你又有啥事。”
  曲灵嘻嘻笑着,“想跟你学一些英文,想在考试的时候,成绩能看得过去。”
  邹师傅:“英文好歹也是一门语言,哪儿是你几天就能学会的,还成绩看得过去?你还真敢想。”
  曲灵不以为意,笑着说:“临阵磨枪,不亮也光嘛。”
  邹师傅想了想说,“就几天的时间,系统学习英语是不可能的,这样吧,我先把英文字母教给你,再写一些日常用语,你死记硬背吧。”
  如此,等到曲灵参加考试那天,熟练记住了二十六的英文字母,邹师傅写在信纸上的,用拼音和汉字标注好的“三克油”、“拜拜”、“看有四匹克英格丽是”……也都烂熟于心。
  考试地点设在均州矿子弟学校。
  语文试卷很简单,就是让写一篇赞颂工人阶级的文章,这对曲灵来说,很简单,稍作思考,便将自己在“青工营”这一年中遇到的人和事提炼、升华之后,化成文字,落于纸上。
  而英语,就稍微复杂了些,分成了笔试和口试。笔试是让将一段英文翻译成中文,很幸运,里面有曲灵认识的几个单词。她将这认识的几个单词联系起来,再自由发挥,写成了一一篇忠于革命忠于党,等到了大学,一定好好学习的保证书。
  而到了口语考试,老师大概早就知道她这个考生并不具备英语储备,便也没有为难她,她自己读了一遍,让曲灵跟着读。
  曲灵
  紧紧盯着老师,不错过她的任何一个表情,而后原模原样地模仿了出来。
  老师紧绷着的脸上露出丝丝笑容,说道:“你倒是蛮有语言天赋的。”
  考试结束了,曲灵依旧每天兢兢业业地上班。虽然心里头知道一定能录取,但还是难免忐忑,唯恐这其中又出现什么差池。
  曲聪已经来均州矿正式上班了,两人一块上下班,一块吃饭、睡觉,有她陪伴着,倒是极大缓解了曲灵的情绪。
  她很想让曲聪来当档案管理员,接自己的班儿,但显然不可能。一得之自己要走的消息后,李娟立刻结束休假,回来上班了,现在每天摆出一副虚心学习的态度,跟着她学习档案管理的知识。
  这些知识是曲灵自己花了时间、心思甚至是金钱才学来的,自然不肯白白便宜这个李娟,并不肯下心力去教,但态度还是非常积极的,至于李娟能学到多少,就是她的事儿了。
  曲聪被分去了保卫处做后勤工作,这是张九钢活动后的结果,这倒不是曲灵拜托的,有秦丽霞在,曲聪一个干部身份是跑不了的,有了干部身份,不管去哪个部门都差不了,实在没有必要再求人帮忙,张九钢算是给锦上添花。
  他们姐妹俩一直跟秦丽霞保持着很好的关系,时不常的,都会给她送些乡下自家种的蔬菜、菜干、山货等,价值不高,但是个心意,久而久之,关系就越来越近了。
  曲灵把自己在均州矿的人脉,都给了曲聪,比如梁爱勤、李奶奶,比如张姐,庞师傅、刘师傅,甚至是李月梅。
  这次大学招生,李月梅没有报名,她要继续在均州矿文工团深耕,不信自己搞不过那些抱团孤立她的人,因着曲灵要离开均州上学了,她竟然生出了强烈的不舍,老是来找曲灵玩儿。
  这人虽然有着争强好胜的心,但心眼儿不坏,认识的人也比较多,曲灵也乐意让她带着曲聪玩儿。李月梅就有了能来曲灵家里玩儿的待遇。
  等首都经贸大学通知书来到的时候,曲灵把曲聪的事情也都安顿好了。工作上,生活上该交代的,该整理的也都整理完了,只差办好手续,开出各项证明,就可以奔着首都去了。
  临走的前一天,曲家一家人,除了当兵走的曲树钢,包括已经正式到曲家村插队的唐卫红,都齐聚在高粱河的小院里,等着明天一块去火车站送她。
  曲灵抽了个空,来了曾经住过的均州矿家属区,往自己曾经住过多年的院子眺望了一会儿,便进了李奶奶家。
  李奶奶在等她,将子孙们都打发出去,屋里里只剩下这祖孙二人。
  “害怕吗?”李奶奶问。
  曲灵点头,“有一点儿,我还从来没有出过均州市,不知道外面的人是怎么样的,不知道我能不能应付得来,但更多的是兴奋。”
  李奶奶笑,说:“没事儿,别害怕,这世界上的人都是一样的,你这些年经历的事儿比一般人一辈子都热闹,凭着你的脑袋瓜和手腕儿,到哪儿都吃不了亏。”
  曲灵笑着呼口气,说:“听见奶奶你这话,我心里头就踏实多了。可惜,以后我在首都,有什么事情,不能来和你商量,寻求你的帮助了。”
  李奶奶说:“你早就出师,不用我给你出主意了,去了首都,你会认识更多的人,到时候,就该把我老婆子给忘了。”
  她语气有些惆怅。
  李奶奶说得没错,曲灵早就不用她给出主意了,现在的李奶奶更像是知己,能唠叨唠叨些不能和亲人、朋友说的话,将这些情绪释放出去,心里头便能舒服许多。
  “奶奶,不管我认识多少人,都不能取代你在我心中的位置,奶奶,你要保重,等我放假回来,一定来看你,给你带首都燕市的好吃的!”
  从李奶奶家出来,曲灵又去了张九钢家正式告别,隔天,便在亲戚朋友们的目送下,坐上了开往首都的火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