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穿越重生>重回高考前,我在科学圈火爆了> 重回高考前,我在科学圈火爆了 第28节

重回高考前,我在科学圈火爆了 第28节

  这一次,中原省双姝,让中原多少家长,以后乃至于全国人羡慕,孩子的争气!
  “好的,张老师,我明白的!”冯玥玥点点头,她已经想明白了,也知道自己的目标,不会因为这一时不足,就气馁的。
  “玥玥等会儿回去收拾行李,我们一起回中原,吴桐你这边呢?要一起回去吗?”两个孩子虽然不是他一起送过来的,不过要是打算一起回去,他得妥善将孩子安排回家。
  “不了,张老师,我这边还有点儿事,要先处理下!”周氏猜想的论文初稿她已经差不多搞定,预计晚点儿就可以传给李老师校正。
  接下来就是投稿以及参加李老师安排的论证,等忙完,吴桐预计下一次的imo集训又开始了,她可以在老师的豁免下,不去集训教室上课,但是人还是要在京大,尊重下老师和规则的,一时半会儿还真得回不去。
  在来上京的时候,她本来预计这
  个点回家的,只是没想到有个意外收获,拖住了她回家的脚步。
  还好,开幕式后的周休,小舅如约来了京都,给她带来了换季衣服,还有姥姥妈妈舅妈给她准备的好吃的。
  送走张平教练和冯玥玥后,吴桐回了宿舍,继续论文的编辑。不多时,她落下最后一个字,完成了对周氏猜想证明,论文初稿的编辑。活动了下肩颈,吴桐给自己开了瓶牛奶增加能量。稍事休息。
  牛奶还是小舅给她准备的,家里人对她的照顾,永远是这么无微不至。
  只是,她却像长大的小鹰,翅膀硬了些就飞出了巢穴,不能一直陪在他们身边。若不是心有所向,吴桐其实今生很愿意做后世那些经典妈宝女,全职孩子陪在家里人身边,她是个挺恋家的人。
  论文完成,吴桐开始对论文针对性翻译。
  初次接触这样的大量翻译,吴桐适应性倒还好,京大的一些论文书籍,不少都是原文,她的单词量在校背词典积累起来,又在研究那些原文资料中历练,翻译对吴桐并不算难事。
  当晚,吴桐把整篇论文翻译完成,不说如母语一样多让人惊艳,最起码的词句通顺,语法大致没什么毛病。
  现在国家日益强盛,数学这一版块,很多进步都是公开的,很多资源她在国内就能获取。吴桐她对出国留学没什么兴趣,语言这方面,也就没有吹毛求疵,过得去就行。
  离开家到上京求学,已经让吴桐想家,家里人挂牵不已,出国留学,那可是要了一家大小的命!
  从头到尾通读检查了一下,确认没有问题。吴桐保存好最后的文档,进入休息。
  就像李老师嘱咐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非必要的情况下,吴桐都会好好休息,保证睡眠。再忙再热爱学习,吴桐都会保证每天的晨练。
  次日,吴桐晨练用过早饭后,提着笔记本,循着李轶生办公室的方向,找了过去。
  李轶生的办公室在数院办公楼,吴桐来过几次,路径驾轻就熟。她方向感还行,在诺大面积的京大,目前还没走错过方向。
  李轶生这两天心里记挂着吴桐的论文完成进度,都是早早地来了学校。吴桐到的时候,正好李轶生的一个学生也要进门向李轶生请教问题。
  “吴桐来了,你论文完成了?”李轶生看到进门的两人,选择性的先忽略自己学生,欣喜的问询吴桐进展。
  论文?一同进来的学生默默长大嘴巴,他没记错,这小姑娘好像是imo国集队来学习的吧,已经开始写论文了?做学长的,瑟瑟发抖。
  “完成了,李老师先忙,有空帮我看下!”吴桐把笔电放在李轶生办公桌上,准备先让李轶生忙活同来学长的事情,
  李轶生这才注意到一同过来的学生,“王海洋?你有什么事吗?”
  “教授,有个问题,需要请教下!”王海洋只当自己没看到,李教授眼中,你什么时候来的眼神。他这么大的人,被教授忽视的好彻底,此时他应该在车底,不应该在办公室里。
  “问题呀?吴桐,你没事吧?没事给你学长讲讲吧!我先看看你的论文!”李轶生心急的打开笔电,随后安排了句,大学这点儿题目,基本没什么能难住吴桐的。
  “好的,李老师!”吴桐点点头,“学长,麻烦把题目先给我看下,我们共同探讨一下!”
  王海洋默默递上笔记本。
  “线性代数的问题吗?我们首先写出二次型对应的系数矩阵a与b相似,所以a与b相通的特征我们得到a与b的特征值都是0.5是正交矩阵”吴桐看了眼题目,拿起笔记本里夹的笔,边写边讲解起来。
  “学长,明白了吗?”
  王海洋看着吴桐只是扫了眼题目,几乎不假思索,就丝滑流畅的写出解析过程,感觉这样让他这个研究生挠头的题目,似乎吴桐好像砍瓜切菜一样就轻松解出来,这样的速度,真得让王海洋觉得自己怕不是读了个假大学?
  “大致明白了!”人家小姑娘讲得这么清晰,从头至尾帮他解析到位,他再听不明白,真得可以投未名湖,免得丢了京大的骄傲。
  第64章
  自豪
  王海洋不敢说,他最开始还有些质疑,这可是研究生题目,李老师让一个明显看起来不大的小姑娘给他看看,是不是太敷衍了!
  只是,没等他出口,已经被人家小姑娘打脸啪啪响。人家的高度,简直让他合不拢嘴!
  题目讲解,和教授讲题一般透彻,还比教授耐心细致,他感觉比人家白上四五年的学。
  等这位神进入京大,必然是风云人物!
  这边,李轶生感叹,果然优秀的人干什么都优秀。
  吴桐的第一篇论文,写得已经很不错,翻译的也很好,他挑不出来大问题,只修改了几个特殊用词,让行文更符合西式审阅一些。
  “问题解决了是吧?解决了王海洋你先回去!”李轶生这会儿来不及估计学生扎心的程度,把王海洋打发走后,他招呼吴桐近前,教导吴桐操作,登录到数学年刊投稿网站。
  “你把论文投到数学年刊邮箱,在我办公室休息,暂等一下,我去一下周文平教授。”
  连接设备,点了下打印,李轶生揣着还带着温度的论文打印稿去了京大数学研究中心。
  周文平教授,数论方和流体数学理论方向的顶尖大牛,他们京大数院的顶梁柱,中华长江学者,也是未来几年热门的院士人选。
  京大研究中心副所长,他们数院的副院长,兢兢业业,奠定了数学基础,并建立了doi-onsager模型与宏观的ericksen-leslie模型之间的联系;研究了一系列不同层次、不同尺度的模型之间的关系并发展了能够描述复杂相和动力学行为的统一模型为国内数学界顶尖学者。
  “周教授!”李轶生轻轻敲了敲办公室的门,稍作提醒后进了办公室。
  “轶生呀,快请进,今天怎么有空走到我这里了?”周文平本在伏案工作,一看到李轶生,不由笑着起身迎了出来。李轶生这几年研究数论,和他打过不少交道,两人还算熟悉。
  他把李轶生往会客区引领,“刚好学生昨天给我带了些明前龙井,一起尝尝看!”
  李轶生正是心急,哪里有心思喝茶,他和周教授也不是外人,周教授在数论上于他有半师之谊。当下直接道:“不了,周教授,我这边有点儿事麻烦您下,有个学生的论文,数论方向的,需要您帮我看下!”
  “你都拿不准?”周文平挑眉,小李教授的数论并不算低,虽然不是主要研究方向,但是教教学生还是没问题的。什么样的论文,能让他都不好点评?
  “是,我也不怕您笑话,这孩子的数论水平,恐怕超过了我!”李轶生直接把手里的中文版论文递给了周文平,“您看看就知道了!”
  “关于周氏猜想的证明?”一看这题目,周文平不由皱眉,往上推了推眼镜,“轶生,你这是拿我寻开心吧?”
  周氏猜想,世界级的未解之谜,李轶生告诉他,一个学生搞出来了,还拿来给他看,这是开什么玩笑,小李什么时候这么荒唐了!
  说他李轶生自己搞出来,他都没法相信,更别说一个在校学生!
  李轶生苦笑,“周教授,您仔细看看,这是我亲眼见证,当场证明出来的,也亲自验证,没有发现任何逻辑上的错误和证明上的漏洞!”
  闻言,周文平不由得慎重起来,李轶生不是开玩笑的人,数学水平更是不含糊,他都寻不出错误的论文,由不得他不上心。
  周文平压下否定的心态,认真审阅起来。
  这一看,周文平久久没能抬手,甚至从开始不久,就自发的拉过去一旁的草稿纸和笔验证演算起来,连招呼李轶生的功夫都没有。
  李轶生这会儿倒是静下心了,自己找了个位置坐下,仔细品读着手里英文版的论文,感受着那一行行
  绝妙的推论过程,字里行间的数学之美,即使他已经验证过一遍,还是忍不住想要再重复品读,这样的证明,是数学家的享受。
  好半天,周文平才长长畅快的舒了一口气,情绪上扬,拍案叫绝:“妙啊,完美严谨,这么绝妙的证明方法,这孩子的数学功底真得太扎实了,思维逻辑也这么强大。
  空悬近二十年的难题,被咱们京大的孩子解决了,真骄傲自豪!
  咱们京大未来果然还是要看这些年轻孩子。这孩子是你的博士生?这篇论文足够他提前毕业了!稿件投了吗?必须是四大期刊,什么时候安排答辩会,记得通知我下!
  轶生啊,你为咱们京大培养了一个顶尖人才,学校应该谢谢你!这孩子毕业后有意愿留校吗?我来推荐他进咱们数学研究中心吧!”
  李轶生还来不及说些什么,就听着周文平教授接连的感慨万千,他都没法插话。直到周文平停顿,他才无奈的笑着道:“周教授,恐怕您的推荐,这孩子还用不上!”
  “怎么,这孩子还想出国进修?没问题呀?普林斯顿、斯坦福、麻省理工?需要去哪家名校,我都帮他写推荐信,这些学校估计要举双手邀请咱们家孩子过去就读,咱京大的这孩子过去,那是这些学校的骄傲!”周文平老骄傲了!
  虽然送出去的人才,很多都难以再回到国内,但是不管如何,他们在国际舞台上,发光发热,说起出身,依然是华人。能有回来的,那更是他们欢迎之至的!
  李轶生扶额,“我的周教授啊,你让我把话说完,您别误会,这孩子没打算出国就读,妥妥是咱们京大的。只是,说出来我很汗颜,这孩子还不能算是我正式学生,我也无颜当这孩子的老师。
  证明周氏猜想的这孩子是今年的cmo满分第一,叫吴桐,今年才十六岁,九月才正式到京大就读,目前只能算准大一新生。
  您知道的,我是今年cmo阅卷组的,帮咱京大抢人的时候认识的这孩子。您不知道,这孩子的天赋有多出色,那个时候,她就已经能够随手自如做研究生题目了!”
  第65章
  费心
  “这孩子出身只是中原一个教育资源贫瘠的小县城,教材缺乏,还能走到这一步,真得让我震撼。我一时爱才,就给这孩子寄了些她缺少的教材和资料,得这孩子叫了一声老师,若是没有意外,这孩子正式入学,我可能厚颜抢着当这孩子的指导老师之一。
  只是,这孩子的成长速度明显超出我们大家的意料!我觉得她再在小县城高中重复刷那些基础的高考题太浪费这孩子的天赋和时间,就邀请了她来京大提前学习。
  这孩子的向学之心,真得让我这做老师的都自愧不如。
  她特别珍惜机会,过完年就立即来的京大,之后宿舍餐厅图书馆三点一线,就没有浪费过一点儿时间,不是在学习研究,就是在研究学习的路上。在京大的资源供给下,她进步速度之快,让我都得仰望。
  前些日子,imo国集队的培训,我觉得对她来说都是浪费时间,就没让她跟着课程表走。她跑去物院物院蹭课,我还担心这孩子走了弯路,谁想到,她居然突然回归数院,就在我的课堂上,开始证明了周氏猜想。
  您最开始的心情,就是我的心情,还是这孩子的那种心无外物,忘乎所以的状态,让我保持观望,进而验证,震惊到不敢置信,论文一整理出来,我就赶紧拿过来给您判断,怕我的验证有什么疏漏!”
  李轶生发自肺腑的感慨,“我觉得我已经很看高这孩子了,没想到,依然没看到这孩子的上限!您确定了,这孩子是真的证明了周氏猜想?”
  “必须是证明了,我或许没能做出来这个证明,但验证的能力还是有的!”周文平赞叹道:“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强,则国强,咱京大能争取到这孩子入学,招生办今年当记一大功!”
  “您自谦了!”周教授的成就,有些并不会比周氏猜想低,“我建议这孩子把论文投到了annmath(数学年刊),您确定没问题,就麻烦您找找那边的关系,给这孩子的论文插个队,加快下审核过程。
  您知道这些顶刊的傲慢,按着正常流程,实在太慢,这孩子的年纪又太小,很可能被审稿编辑看也不看就打回来!”
  “好,我来安排,咱京大孩子这么大的成果,可不能被外国人欺负了!”周文平立即点头应下,没有任何含糊,有这样的骄傲成果,他求之不得帮学生的忙,这是他的荣誉!
  “另外,这孩子出身只是普通家庭,我本来想找您判定后,给她找咱们数院的领导安排个论证会,帮她争取点儿京大的特殊奖励!”
  “奖励我来和院长安排,你就不用费心了!一篇顶刊该有的奖励,特殊猜想的证明奖励这些都是这孩子该得的!咱们京大从不吝啬对学生的奖励!论证会?不用论证了!”
  断定周氏猜想是真得证明出来,这个能力他还是有的!“直接安排一个学校的小型学术报告会吧,这孩子配得上这个待遇!”
  等论文见刊后,那就是面向全世界的报告会了!这样优秀的好苗子,周永平很是心动,想要收为学生,又怕耽搁这孩子。这孩子在数论上的成就,已经不亚于他,在这个基础上,他已经没有可以指点她的地方。
  周永平觉得,他有些理解李轶生的心理了,这样的学生谁不想要,但是无法指点这孩子,只是做个名义上的老师,只是尸位素餐,无所用处,空留人说罢了。
  若不是学历问题,其实京大给这个孩子一个特聘名誉教授,这孩子都担当得起。
  “这孩子数论上的天赋让人耀目,她今后是要在数论一途继续深耕吗?”数学发展到如今,浩瀚如烟,一般来说,做研究的,都会选择一个主要研究方向。吴桐在数论上已经有这样良好的开局,这样出色的成果,不继续研究下去,实在可惜。
  李轶生失笑,想起来当时吴桐的话语,“您知道吗,证明出来周氏猜想,这孩子说了什么吗?她说,她本来好奇的是孪生素数猜想,是突然有了灵感,无心插柳,好像随手花了七个小时把周氏猜想证明出来,还以为自己花的时间多!”
  “七个小时,哈哈哈果然少年意气风发,不是咱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可以比的,京大和国家有这样的出色孩子,未来可期!”周永平也止不住发笑,果然还是孩子。孪生素数猜想,这是个不错的研究方向。
  这样天赋卓然的学生没有因为一时成就迷了眼,而是继续有清晰目标,没有荒废天赋,挺好挺好!
  “让这孩子好好准备准备,我和院长以及校长商定好时间,给你消息。到时候,也让咱京大的师生,好好认识认识,这位出众的小天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