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穿越重生>重回高考前,我在科学圈火爆了> 重回高考前,我在科学圈火爆了 第101节

重回高考前,我在科学圈火爆了 第101节

  要有好的种子,好的技术,种出来的东西,要卖得出去,还要卖出好价钱。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产品销售一直是广大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当前广大农村地区农产品销售路径还比较单一,收购价格较低,农民收入不高。
  后世网络直播兴起,为切实提高农民收入,不少地区把住市场商机,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开始打造助农直播间和电商平台。
  邀请有流量的网红主播进行助农直播,也有不少地方的驻村第一书记或大学生村官开起直播向全国各地的网友介绍自己当地的特色农产品,架起消费助农的桥梁。
  科技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要为人民谋福利,科学扩大销售途径,科技增加销售渠道,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助农富农全方位带动乡村振兴。
  吴桐重重的在产销对接和科技支持上面画圈落笔,好的种子,种植技术,国家对农业的扶持,从来不曾停止过,这些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
  卖得出去要有一个好的交通,现在交通虽然已经很是便利,村村通公路的政策,一直在实际的普及执行着。
  只是推广时间问题,以及建造难度问题有待克服,很多偏远地区,还是没能辐射到。
  而且,现在建设高速公路的代价颇高,一公里一个小目标还要多久,真真正正是拿钱堆积起来的。
  除了修建费用高,最关键的是,高速公路每年还要有不菲的维护成本、一些难搞地区导致工程质量变差,更是要数年翻修一次,中华地域辽阔,各种不同地质面貌,暴风雨、地震、山体垮塌等自然灾害侵蚀威胁这些都是高速公路昂贵的代价。
  但是,要想富,先修路,路不通,又如何谈东西能够卖得出去?做到快速的远距离互动?产销畅通?
  怎么能降低这个成本,并且还要能适应不同恶劣环境,并且能抗击自然灾害呢?特别是一些严重滑落,包括一些开山隧道,是不是能有更好的材料,结合如今的抗震钢材去打造安全隧道,保障过路车辆的安全性呢?
  归根结底,这依然是个材料问题,材料问题,可以继续转化为数学模型去构造,既然是问题,就有克服的方案,他们需要一种超越性的好材料,去完成这个设想。
  吴桐手头还有两三个可以说是重大的课题没有完成,她突发奇想的新能源电池版块,更是只有基础的知识积累,更是连动都还没有动。
  再给自己增加一个课题,吴桐并不觉得多。不过,相比较之前孤军奋战,她现在可是有了团队的人,一些基础性的准备,可以让团队辅助帮忙。
  想到这里,吴桐起身,去了团队办公室。
  “吴总!”吴桐刚一到办公室门口,就被里面无意中抬头目光扫到门口的研究员看到,不由得立时扬声唤道,其他人紧跟着齐齐反应过来,笑着向吴桐问候。
  “最近感觉怎么样?在上京的生活都还适应吗?”既然来了一趟办公室,吴桐不由多关切一些问题。
  “很好的,感觉很充实,京大校园各种生活条件也都便利得很,特别是京大食堂,我们已经尝试了好几个,还没完全试过来呢!”陶然挠挠头,他们最开始刚来,就一心扑在实验上,攻克了加固涂层,不免有些放松自己,小小松懈一下。
  当然,这是在没耽搁正常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只是,没有立即去进行下一个课题专研罢了、
  第244章
  基建
  “吴总,我们目前正在对特殊硅分子进行深度研究,看看有没有可能开发出更多延伸系列!”另一个研究员也有些羞赧。
  是吴总发现了特殊硅分子,陶然的加固涂层出发点也是一种特殊的氧化硅分子利用,经过吴总的升华,才有了现在的超级加固涂层。
  他们现在,依然还是在吴总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还需要吴总的辅助,真得是水平不够到家,希望别拖了吴总后腿。
  “挺好的,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你们可以继续深挖,赋予更多的创造性!”吴桐含笑点点头。
  她发现了这种特殊物质,浅浅做了些利用,暂时尚且无法面向国内和世界进行大面积宣导,那么更多的深入挖掘,就交给这些团队成员去慢慢挖掘更多金矿出来。
  “我期待你们创造更多的成果!”吴桐将期许的目光送给团队成员,而后接着道:“接下来,有个基础任务需要你们协助我一下!”
  “吴总,您请说,我们保证完成任务!”一众人不由得肃然看向吴桐,吴总终于有正式用到他们的地方了,他们必须要妥善完成,好好彰显点儿自身价值。
  吴桐失笑,“不需要太严肃,我临时有了点儿想法,希望没给你们增加负担。我需要你们帮我收集一下目前世界上高速公路、超级公路常用的基建资料,以及目前各种粘合剂的资料以及一些基础材料的参数数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吴桐有心想要打造一种建造方便、建造成本要低、要能
  抗震抗灾耐用各项功能优秀的路基,对这个板块,基础了解是少不了的。
  “收到,吴总,三天内,我们会为您提供,你需要的资料!”陶然一众人异口同声保证道,他们会以最快速度收集,吴总所需要的资料,完成吴总交托的任务,并且,也要做好,接下来辅助吴总完成实验的准备。
  一听吴总这要求,就知道,吴总要搞大动作了,几人相互对视一眼,尽皆心中激动期待难掩澎湃,他们又要参与这样的大动作,光荣骄傲别提了!
  “研究任务安排要适度,以你们的身体为重,没有特殊情况,尽量不要过度熬夜!”离开前,吴桐多加叮嘱道。大家都是年轻人,未来都还长着呢,这都是能成长为栋梁的好苗子,可不能折损在不爱惜自己上。
  “是,吴总,我们会注意的!”
  很快,吴桐需要的资料,就聚集到她的手上。她已经在逐渐适应团队管理者这个身份,该放手的地方放手,琐事下沉,她也有了更多时间,用在更需要她的项目上。
  其实,更好的模式,是团队能够做出拟定出一定合适方向,她来做筛选,最理想的状态,其实类似老师研究出的铝合金材料,甚至稍有不足都行,她在此基础上,拔高延伸优化。
  不过,这一点儿,吴桐并不强求,从零开始,对她来说,确定好需求方向,并不会造成太多麻烦。
  中华基建历来是出了名的,特别是在六七年后,更是以14万公里的高速公路总里程,跃居世界第一,且这个数据,还在不断的增加着,在基础建设方面,国内一直是不惜成本代价,只为方便人民,连通全国。
  不过,目前资料显示,国内高速公路的总里程才将近七万公里,距离那个登榜记录的数据,还差有一半的总里程。
  吴桐想,尽快做出个有利成果,进入实体实验,然后更快速度推广,能为国家节省一些经费资金的消耗,也能创造出更大里程,更遍布全国各地的奇迹,助力发展。
  据资料显示,高速公路是要供多种汽车高速行驶,因此对于路面的要求十分严格,目前的高速公里建造基本都是多层建造,路面通常会被分为4层。这是为了预防恶劣雨雪天气,地面上的渗水就会带走底部的土壤。
  久而久之,坑洼、地面下陷等问题就会在内部形成,造成路面坍塌,引发重大灾祸。
  最底层是土基层,它是将天然土壤用压路机反复压实的一层土壤层;向上一层是各种碎石组成的碎石层,这是为了增强了路基的承载能力;
  再向上一层是较粗的沥青层,它由颗粒混合物组成,可以分散来自表面的压力;最上面一层则是由较细的沥青颗粒混合物组成的沥青层,也是汽车接触的那一层,所以它主要提供了光滑表面的作用。
  毕竟在高速行驶的途中,一坑一洼都会加大驾驶风险。
  这是地面高速公路建设基本工艺,此外,因着需求缺口,以及特殊地貌,目前高速公路中会有高架桥路段,主要是由钢梁、钢筋和混凝土层建造的。一般是先分段建造后再组装起来的,每一段之间会有一个小接缝。
  这样的设计可以避免路面因膨胀和收缩,而发生的开裂情况。
  吴桐在沥青和钢梁钢筋混凝土综合体上圈住重点,目光久久凝视,既然传统钢材就能承受高速公路的过载需求,那么mc-4特种钢材呢?是不是可以在此基础上,延伸利用?
  现在的建筑,已经不再是传统砖石垒砌模式,已经普遍采用原材料以钢筋凝土为主,层层关好模板,配扎好钢筋,再浇铸混泥土,形成整体的框架结构,砖头只能做隔墙。
  中华基建速度之快,超乎人们想想,模块化一体建筑打造,流程好似搭积木,19天建成一栋57层的高楼建筑,基建狂魔称号,响彻江湖。
  这样的快速模式,是不是可以参考到高速公路上?以此来减少高速公路最快也要两月一公里起步的艰难呢?
  吴桐的目光逐渐深邃,工程、材料各个板块的储备知识在吴桐脑中掀起龙卷旋风,逐渐凝聚成摧古拉朽的风暴,激荡起点点滴滴的火花,以点成线,以线成片燎原之势蔓延开来。
  笔和纸入手,自然间,吴桐已经做好了开启推演的准备。
  第245章
  清奇
  脑海中不停的碰撞输出,初步的结构方向呈现在吴桐的脑海中,是不是可以将特种钢材纳米拉丝编织成网格骨架,然后进行定向填充,骨架和填充物的相互结合,将凝固力扩充放大,一体化建造,也能加快建造速度。
  是的,可以行的,古人就发明了黄泥混合稻草碎末,使得混合材料制造出来的土砖更加结实耐用,同样的考虑角度,放大加固在高速公路一体化路基上,自然也是可以行得通的。
  确定了这个主体建构思想,吴桐开始将其转化为细致的数学问题,开始搭建起周密的数学模型,
  拟定出一定想要达到的数据参数上限,以此反向推导,网格骨架最合适的编织密度,特种钢材纳米线所需要的规格
  以最适量的用材,打造最佳结果,一直是吴桐的既定目标,不该有的浪费,从头开始就不浪费。
  传统分段制备高架桥模式,钢梁、钢筋做骨架,是用混凝土浇灌做填充物,还要再铺沥青,只是这样的情况下,代价偏高,锦灌高速因为地貌问题,直接达到了两亿一公里的重大代价。
  材料研究室办公室内,陶然给吴桐报着各项基础材料的参数数据,一边轻声将他们收集的资料做个简单汇总报备。
  “混凝土是现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它是由胶凝材料,颗粒状集料,水,以及必要时加入的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制,经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养护硬化而成的一种人工石材。
  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
  吴桐低头看了眼手上的资料总结概述,思考的沉吟:“无论是广义上的普通混凝土,基于gb175—2007规定的六大类水泥,即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
  还是具有特殊性能或用途的特种水泥,如g级油井水泥、快硬硅酸盐水泥、道路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等等基本都是硅酸盐产物!”
  硅酸盐?吴桐的目光再次凝聚。
  这种材料,大多具有熔点高、化学性质稳定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科学研究之中。
  各种材料基础结构,对于吴桐来说,那都是家常便饭,信手拈来。
  当重点逐步解析,定向在硅酸盐的时候,吴桐的笔下,已经在草稿纸上迅速勾画出,硅酸盐的基本结构,硅――氧四面体;硅原子占据中心,四个氧原子占据四角。
  这些四面体,依着四面体,依着不同的配合,形成了各类的硅酸盐。
  这也同步可以归类为,另一种形式的氧化硅,转换一下,这又回到了她还算擅长的板块,在
  这个版块,吴桐有着足够深入的研究沉淀,推演起来,自然是更加得心应手。
  普通的水泥结构,自然是无法满足吴桐目前的设想,哪怕是已有的特种水泥。现有的没有更合适的,那她就去继续深挖,挖到更合适的为止。
  低成本、高强度,高性能,在材料研究这个版块,吴桐一向乐于追求更高使用效果,吹毛求疵那种。
  见吴桐似乎是有了感想的极速书写着什么,陶然几乎立时屏住呼吸,轻轻将手里的资料在吴桐桌角安置,放轻脚步,轻手轻脚退出了办公室。
  吴氏状态,不容打扰,这是他们加入吴桐团队,签过保密协议,在保密培训上,有被着重强调过的铁则。
  一个个方向的筛选,推演,草稿纸不知道写了多少张,参考过的粘合剂材料文献,以及国内外这个板块明面上的资料,吴桐都有所深入研究,再加上,吴桐在氧化硅,特殊硅化物这个板块的知识储备,每天都有思维碰撞出新的推进!
  吴桐一步步,稳稳迈向成功的山巅。
  赶着六月末,最终推演结果在吴桐的笔端呈现,硅酸盐氯化钠--nacl一行化学公式终结最后的落笔。
  硅酸盐本就是化学术语,所谓硅酸盐指的是硅、氧与其它化学元素,主要是铝、铁、钙、镁、钾、钠等,结合而成的化合物的总称。
  深入剖析筛选,吴桐将视线转向于氯化钠,只能说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其他组合方向,并不是没有研究价值,而是在兼并控制成本,尽量降低成本的基础上,氯化钠,无疑是一个极其合适的选择。
  海水中除了占有最大比例的氧元素,接下来就是氯元素,海水中金属含量最高,排在第一位的就是钠。
  是以,在海水淡化处理生产线的第一个处理车间,就是氯化钠分离提取流程。
  虽然不过全力运转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但是海水淡化工厂那边,已经积累了相当一批氯化钠储备,按着目前这个分离速度,每年的总产量,预估在上亿吨,这个数据,还会随着其他海水淡化工厂和海水淡化生产线的增加,而数倍翻增。
  按理说,氯化钠就是常见食盐的主要构成部分,直接转化为食用盐,不也很有用嘛!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盐这个东西虽然是必需品,但是每人每天的需求摄入量并不多,即使很多情况是浪费着用,中华一年的食盐消耗量,也不过是七百万吨。
  国内本身,常规制盐,就有4000万吨的产生量基础。
  相较于以亿做单位的生产量,只能说是消耗了一个零头,使用的只是皮毛。特别是在矿业提取模式改革推广开来之后,氯化钠的矿石冶炼大头消耗也被同步取代。
  大量的氯化钠储备堆积,一个不慎,也会造成环境污染,这并不是他们追求的初衷。
  怎么把这些为数众多的氯化钠消耗掉,也即将成为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资源堆积问题。
  这倒是,一项觉得资源不够用,少有多余的中华,少有清奇负担角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