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穿越重生>重回高考前,我在科学圈火爆了> 重回高考前,我在科学圈火爆了 第105节

重回高考前,我在科学圈火爆了 第105节

  “不好一直麻烦学校,这个只能是解燃眉之急的方案。”吴桐在纸上写写画画,京大附近地形图已经在草稿纸上呈现,“最好的办法,是咱们在就近,合适地方,建立我们的专属生活安置区域!”
  太远不方便通勤,校内的地方不用想,只能看就近半个小时车程内是否有合适地方。
  而且,在这个范围内,他们的研究员们,还能享受到京大辐射的教育资源,从幼儿园到小学、初高中,乃至大学,都是配套的全面。
  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生活便利,交通便利这些都是要考虑在配套设施之内的,让研究员无后顾之忧,全新研究,这是他们的宗旨。
  这一点儿,还没到燃眉之急,但是绝对是要列入研究所发展重大事件上来,慢慢规划安排上,吴桐自觉自己不是专业管理人才,详细记录下他们的需求重点要素,吴桐预备,在研究所交付后,交由配备过来的管理团队进行跟踪安排进程。
  第254章
  垂直
  吴桐向来不会,把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强行加诸于自己身上。
  跟着师长学经验,无论是潘院、周老师,还是老师成华南、以及合作过的华雁行华总这些都是对她寄予殷切厚望的长者,每一次的接触,都是乐此不疲,愿意倾其所有,把他们的经验,传授给吴桐的。
  管理的基础,是她不必要把所有事情都一把抓在自己手里,掌控全局才是她该做的,细节自然交由更专业的人才去完善,她只管传达她想要达成的状态,验收结果即可。
  找地,建房,这其中需要用到的资金不是个小数目,吴桐觉得,她还是抓紧再做个成果,寻求上面的资金辅助,才是她应该做的。
  她有足够的价值,上面自然会为她解决,她想要达成的事情,
  虽然,很不好意思要麻烦上面,但是,比起将自己困在她不擅长的事情上难为自己,吴桐觉得,还是寻求上面帮助,是最妥帖
  办法,她以她擅长的方面,回报国家。
  另外,下半年或者到年底,她的中源集团分红入账,若是数目可观,也可做启动资金投入,不完全依靠上面全部扶持,给上面增添太多麻烦。
  确定好自己的工作重心,吴桐继续投入新的研究中来。
  ns-方程才刚刚做出些小突破,一时之间到了上限,暂时没法继续前进。吴桐不强求硬要专研,转向了另一个课题,碳纤维复合材料上来。
  碳纤维复合材料是由有机纤维经过一系列热处理转化而成,含碳量高于90%的无机高性能纤维,是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具有碳材料的固有本性特征,又兼备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是新一代增强纤维。
  它的优势很明显,比重小,不到钢的四分之一,强度高,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抗拉强度一般都在3500mpa以上,是钢的7~9倍,抗拉弹性模量为23000~43000mpa亦高于钢。
  因此cfrp的比强度即材料的强度与其密度之比可达到2000mpa/(g/cm3)以上,而a3钢的比强度仅为59mpa左右,其比模量也比钢高。
  由于其比重小、刚性好和强度高而成为一种先进的航空航天材料。
  因为航天飞行器的重量每减少1公斤,就可使运载火箭减轻500公斤。同理,可以适用到战斗机上。战机每减负一部分自重,也就意味着,载弹量和机动性能的攀升。
  减重,一直都是航空航天,不断追求的永恒研究课题。
  所以,在航空航天工业中,碳纤维复合材料,一直在被不断的追逐,采用先进复合材料,一直是航空航天的迫切需要。
  最重要的是,若是能达成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突破,他们将能实现垂直起落战斗机的可能。
  垂直起降战斗机,是利用垂直起降技术起降的战斗机。
  垂直起降战机不需要滑跑就可以起飞和着陆,对跑道条件要求低,能在前沿和攻击舰上跟随地面部队部署和攻击,对前方支援回应速度快,使用非常灵活。
  国内这一块,还没有典型性突破,但是,随着国际发展,这是必须要攻克的难题。
  随着国家走向深蓝,为了更好的拱卫祖国,守护好我们的领海领空,垂直/短距起落飞机的技术攻克,是必须要具备的。
  这也是是海/军青睐的机种,因为舰船上的飞行甲板的长度总是有限的,垂直/短距起落技术就显得尤为实用。
  她和陆骁陆老师针对j-35的研发方向,曾经做过仔细的讨论。“威龙j-20已经达到目前技术水平的一定上限,是,他们是可以继续攻克技术难关,突破上限,设计研发出,能够飞得更快,飞的更远的歼击机。”
  “但是只是远和快,再加上强大载弹量,这些内容,还是与威龙j-20太过重合,这样也会使得,性能领先世界超一流水准的j-20恐怕没有多少服役年限,就要面临退役的可能,过于性能重合,也是一种资源浪费。”
  威龙已经进入全线投产,快速武-装全国东南西北,守卫国家的阵线。目前,东南海沿岸,以及西北边境线,已经配备上服役的威龙j-20。
  威龙j-20的超优越性能,以及强大的作战半径和超续航能力,保证了它们,能够直接半径包围,照顾东南和西北两个方向。
  所以,最终,她和陆骁一致的方向,就是将j-35定义为舰载机,最好的设想,就是实现垂直起落,电磁弹射的可能,也在j-20威龙的基础上,再做突破。
  以吴桐和陆骁的权限,一些还没公诸与外的机密消息,他们也能基本追踪了解到。中华第一艘航母001号,已经基本完成建造,将会在近期交付中华海-军进入试航,紧接着就会进入服役序列,成为坐镇中华的大国利器。
  中华将要有了自己的航母。
  这样激动人心的好消息,他们作为中华人民,心中澎湃的汹涌激动,让他们迫切想要为这项伟大的镇山利器做些什么,比如说,让它更具有震慑力度。
  航空母舰已是现代海军不可或缺的利器,也成为了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它的攻击威力大,机动性、适航性、耐波性好,防护能力强,通常与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潜艇和补给舰等护航舰船组成航空母舰战斗群,执行作战任务。
  舰队中的其它船只提供航母保护和供给,而航母则提供空中掩护和远程打击能力。
  航母舰群,以航母为中心,是海-战最重要的舰船之一。依靠航空母舰,可以让国-家具备,在远离国土的区域、在不依靠当地的机场的情况下进行远程作战能力。
  是以,航母的空中打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垂直起落战机的需求,迫在眉睫。
  垂直起落,对于战机本身的性能要求极高,想要达成这样的高性能,材料难关,也就是目前世界先进战机,都在研发并大面积使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技术,又是必须突破重点中的重中之重!
  只有突破材料难关,才能继续达成下一步的研发实施计划!
  第255章
  t10001
  吴桐目前的权限极高,机密资料库已经对她开放权限,便于她查阅所需要的资料,如果需要额外资料,还可以吩咐出去,有专业资料员帮她收集汇聚。
  吴桐查阅着碳纤维这个板块的资料,国内上个世纪75年,在国际氛围严峻,技术严密封锁的恶劣情形下,但是当时的技术先贤们,就已经有了一定技术突破,完成了从无到有的重大跨步。
  只是随着改革开放,国内风气崇尚向外,很多人对西方技术的盲目崇拜,在对面成熟产品的冲击下,国内碳纤维领域,可以说二十余年没有新的进展。
  后来,国内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也在努力做着变革。
  从2000年,进入新世纪开始开始,国内碳纤维技术开始转向技术多元化发展,放弃了原来的硝酸法原丝制造技术。
  科研工作者采用以二甲基亚砜为溶剂的一步法湿法纺丝技术获得成功,利用自主技术研制的少数国产t700碳纤维产品慢慢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国内碳纤维需求量的日益增长,碳纤维已被列为国家化纤行业重点扶持。2005年全球碳纤维市场仅为9亿美元,而预期2013年就可达到100亿美元,十年后,2023年以后有望达到400亿美元,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也将进入全新的时代。
  碳纤维产业化采取自主开发和引进相结合的道路,现在才基本实现了相当于隔壁小日子t300的国产碳纤维规模生产线,只有极少数的一些企业形成了t700以上水平的百吨生产线。
  是技术的革新,不是那么容易。如果是t700碳纤维材料能够满足国内普通商业,或者一些非重点需求的使用,但是想要上战机,想要战机达到更高机动性能,碳纤维材料性能还要更上一层楼,目前的t700和刚刚3k的工艺,俨然是不够的。
  碳纤维单根直径超细微,单根不足5微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十到五十分之一,强度却是铝合金的4倍以上,是钢的7-9倍。
  国际上已经有了更先进的t800,12k,24k,甚至48k的技术,国内的技术和生产设备,都还有长足进步空间。
  吴桐迅速学习研究,吸收着特殊调取过来的碳纤维领域的资料,迅速地理解、掌握,并且记录下她在研究过程中,新的知识与旧有储备碰撞,产生的片段灵感火花。
  等吴桐将整个碳纤维板块目前的基础梳理完全,新的研究方向,比她预期的更顺利呈现在她的眼前。吴桐自然没有犹豫,抓住这丝灵感的曙光,开始推演起来,将大方向拟定出来。
  有了明确的大方向做依据脉络,在数学功底更上一层楼后,吴桐建立起数学模型,更加的游刃有余,依凭数学模型的周密,新型碳纤维制造,以及与之进行复合材料的细节,逐渐被填充趋向于圆满着。
  吴桐并没有寻求简易,直接在t700的工艺上进行推陈出新,这样是能快速做出一定突破,但是也有相应地局
  限性。想要一时得到更好性能的材料,吴桐还是不厌其烦从碳纤维最根本的组成开始走起。
  碳纤维主要由碳元素组成,吴桐在纳米尺度上,改善了碳纤维的微结构,重新界定其石墨微晶结构沿纤维轴择优取向,微晶尺寸、以及沿纤维轴方向的强度和模量,增强了碳纤维单丝可拉伸曲线,这是短纤维到长纤维的技术突破象征,也是高能纤维产生的基础。
  高能纤维,能够在高温,物理稳定性高,才是复合材料形成的基础。
  灵感来临,把握机会突破才是关键。吴桐给家里发了个信息,有了些灵感,近一段时间会在校闭关研究课题,具体情况,安雯书会帮她和家里简单交代的,她重新启用了校内宿舍,在独属于她的空间内,全力以赴的开启绝对推衍,进行全面完善的研发推进。
  在家人迁移到上京来后,吴桐近期基本都是回家,保持学校和家里两点一线,学校宿舍已经有些日子没用过。不过,后勤部门并没有因此敷衍,定期都会有人打理,更换备用物品,预防的,就是吴桐此时此刻,突发的需求。
  学校更不会,因为吴桐近期回家,而取消吴桐的宿舍居住权利。若不是怕太过显眼,他们对吴桐的支持,再翻一倍,都是在所不惜的。毕竟,邀请一个国际如吴桐这样的顶尖学者的代价,可是要比吴桐这样,不太计较条件,实打实的自家孩子,索要代价高太多。
  高能碳纤维材料的设计出来,吴桐又重新进一步推导了目前碳纤维复合材料最好的结合体,环氧树脂,在此基础上推演出了强氧树脂材料,再来界定他们的最佳结合比例,进而达到比强度和比模量性能的优越提升,以及超纤维合股技术
  一个个难关在吴桐的推衍下被攻克,被吴桐命名为t10001,最终高达48k的超能碳纤维复合材料诞生。这种超能复合碳纤维材料,预期力学性能优异非常,拉伸强度,拉伸模量,体密度,线密度都是目前国内t700材料的翻倍强度,更领先于国际t800的各种性能参数。
  按理说,又一次的推导出一种跨越式的超级材料,吴桐该高兴才是,但是此时推演出这种超高强度的材料,吴桐却是在高兴之余还有些头疼!
  绝对高性能的材料,也代表着对加工工艺的绝对高要求,目前国内的生产设备水平,达不到加工t10001的技术,实验室小型制备,也要进行制备仪器的改进。
  从实验材料,走向生产线规模化生产,也会是一大需要突破的重大关隘。
  只有形成数以吨为单位计算的规模化生产线,他们才有能够上战机,上航天器,去进行大量使用的可能。她期待的,垂直起降战机,才有下一步研发布局的前提。
  这些大家伙的使用量,都是非同一般,想要供给上足够的用量,非成熟工艺不能达到。
  第256章
  协作
  当然,吴桐也没让自己头疼太久。
  她不是一个人,她已经有了自己的小团队,还有国家做后盾,国内机械工程方面那么多的大佬,若是集中力量,她就不信,攻克不了这个难关。若是还不行,大不了她从头去学机械工程专业,自行研发设计。
  办法总是比困难多的,国内那些大牛,可是厉害的眼睛就是尺,根据玩具就能推导出来真家伙的超级大佬,根据买进来的产物,就能复制出大家伙,并且优化升级,她对那些顶尖大牛,还是很期待的。
  材料模型和制备工艺设计完善,她现在最重要的是进行实验室制备产出,然后测验数据,以数据来请上面安排集中力量的设备攻克。
  “老师,让旭哥陶然,做碳纤维复合材料试验准备!”吴桐电话拨出,开始做实验安排部署,手下不停的收着她的推到手稿,这些东西都是要加密保存带进实验室的。“帮我请张谦张博士,十分钟后到我办公室议事!”
  张谦的资料审核无恙,三天后顺利进入吴桐实验室,重新签订保密协议,隐约了解了吴桐在材料一途的重大成果,他整个人都是在倍加荣幸能进入这样的顶级团队和对吾神深深敬仰中恍然。
  在不知道之前,吾神在数学上的成就,已经让他敬仰如滔滔江水不绝,在签订保密协议后,张谦更是坚定,从此他就是吴总手下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励精图治修自己,只求不给吾神拖后腿。
  安雯书拎着手稿保密箱和吴桐,在一众暗中护卫下,刚一进入材料学院研究所,心有深深期待的成华南,带着阮成旭和陶然、张谦,已经在入口等待。看见吴桐,几人就不由迎了上来。
  “吴桐,有突破了?”吴桐有给他说,最近的目标,是攻克碳纤维复合材料。这话没说两天,吴桐就进入闭关状态。
  吴桐的闭关,在真正顶层研究圈知道吴桐能耐的人眼里,那是出了名的结果突破。从吴桐闭关起,至今十天的时间里,成华南一直期待的挂牵着。
  他十分迫切的想要看到中华新材料的进步,又不敢问得太迫切,以免给吴桐带来科研压力。
  “老师,不负您期待,有了突破进展,材料模型设计做出来了,具体还有待实验验证!”吴桐向老师轻轻确定的笑着,利索的报告。
  虽然成老自发的,愿意已己身做吴桐向上的助力,自发的做一些辅助工作,但是,吴桐从来没有把老人家当做助手,而是放在了镇山神针的位置。
  “我和张博士沟通一下设备的改进方向,咱们开始试验,进行材料制备和性能测试!”制备成功出来的材料性能如何,测试结果最一目了然,吴桐不需要在这里,做过多赘述。
  “没问题,实验室已经在全面准备,随时等你下达指令!”成华南保证道,这么重大时刻,他绝对是全力以赴的配合,绝不会拖后腿的。
  “张博士,我需要你对实验室的高低温炭化炉和收放丝系统进行调整,我想达到的效果是,需要你配合我做这些方面的调整,是否可以?”
  准备实验前,要根据研究所现有仪器和提前预定的小型材料制备仪器进行调整参数。目前只是试验,不是大规模生产,实验室的仪器调整后,基本能把实验做下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