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高考前,我在科学圈火爆了 第129节
吴桐觉得,突破的方向,还是在钱氏弹道,助推滑翔弹道这种新型的弹道思想,将弹道导弹和飞航导弹的轨迹融合在一起,使之既有弹道导弹的设突防性能力,又有飞航式导弹的灵活性,从而突破现有科技的设计,使得导弹的威力,能够增加到现在能力范围的最大。
只是,这其中,还有诸多制约科研工作者的难关,需要逐一攻克。吴桐惯来耐心十足,并未想一口吃个大胖纸,立即就做出
突破,做足充分的准备,突破只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过于急躁,反而无济于事。
吴桐喜欢在做具体研究之前,大致列出她想要的设计目标,只有清晰的知道,她想要的目标是什么,她才能进一步确定,前往目标的路途方向不是!
如果连一个清晰的目标都没有,问题只会永远存在,永远达不成。就像人生也会如此,永远要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正确的追逐,就不会走偏。
射程要达到两千公里起步,要能高超音速、固体燃料推进、要能突破,目前先进的反导弹系统吴桐一项项,列出了她所要突破的目标。
知道吴桐返校了,潘文华特别打过来电话,“好容易有些空闲时间,怎么不多休息几天,过了元宵再返校也不急!”
“过来研究所看看,顺便梳理下近期的工作安排!”吴桐搁笔,认真的回答,研究和学习,已经成为了吴桐不可分割的部分,就如同吃饭喝水一样,自然而然,对吴桐来说,从来不是负累。
上面过了元旦,就把新一年的自有经费,打到了研究所的账户上,留待吴桐支取使用,研发和运转。
“新年新气象,学校那边想问问你的意见,按理说,你获得了沃尔夫数学奖,学校高低得给你安排个庆祝仪式,还有领奖的安排,你这边准备怎么安排?”潘文华想着刚才校方给他的致电,实打实的问着吴桐的意见。
无论校方想要怎么安排,都不会以此来协裹吴桐的意愿。一切,还是尊重吴桐的选择。以吴桐如今的学术地位,任何一件小事,校方都不会等闲视之。
宁愿多做些准备,也不会遇事没有任何动静,否则,必将成为万众讨伐的焦点,学校可不像出这个名,最重要的是,不能怠慢吴桐这样的顶尖大牛。
多少人盯着京大,就等着京大出些疏漏,他们必将哄拥而上,向吴桐发起申请。吴桐出身京大,选择留在京大,可是让多少人暗中郁闷的近乎想咬上京大一口泄愤,羡慕嫉妒恨着呢!
第319章
确凿
消息公布当天,京大的官博官网,都拉起了庆祝公告,欢天喜地的向世人宣布,沃尔夫数学奖花落他们京大,获奖人是他们京大骄阳吴桐吴教授!半点儿不曾因为放假,就耽搁了办事速度,第一时间的更新,让世人见证,京大速度。
不管什么时候,他们京大,都是与吴桐统一战线的,这是他们自己培养出来的好孩子,哪怕,吴桐的成就,其实虽然是在京大的平台上,但是京大并没能助力她太多,更多是孩子天赋太过出众,一个成果接一个成果的做出来,为校争光。
包括现在,吴桐学术成果,已经是国际顶尖,任何人,都无可小觑吴桐的能力!
以后,他们将还有更多奖项,不管多少人眼红,吴桐就是他们京大的,吴桐的荣誉,也是他们京大的荣光!京大最骄傲的事情,就是在吴桐还未正式崛起的时候,将吴桐提前招揽入学校内,并且,给了吴桐,提前来校学习的机会。
至此,奠定了吴桐一路崛起的初步根基,京大能在此过程中,提供些许助力,真得是与有荣焉,倍感荣幸之至!现在,吴桐给学校的,已经是他们当初那点儿微不足道帮助的不知多少倍!
他们吴教授获得了这么大的世界奖项,校方高层自然不会装作看不见。只是,当时正值过年期间,只让数院那边发起祝贺。
这不,一开年,得知吴桐进校门了,就立即让潘院问起了吴桐的打算。过两天学校高层领导会议,还要再讨论,对吴桐的奖励安排。
“潘院,学校不是已经发起庆贺了吗?”她进入学校的时候,院区的横幅以及电子滚动屏还在持续的热泪庆贺,“已经足够,庆祝仪式就不必了,您知道的,我一向不喜欢喧闹,也没必要大费周章。”
吴桐实事求是,她并不是特别热衷一项项庆祝仪式,去年两项大突破的奖金,学校已经折算到她的年薪里,年前已经入账,就不必在走什么形式。有这个时间,吴桐更乐意静静在自己的办公室内做些喜欢的研究。
“嗯,我明白的!”潘文华点头,学校咨询只是周到的体现,并不强求吴桐一定要发起仪式,吴桐不喜欢,就不举行就是。
“领奖的话,还是要麻烦李老师或者是咱们学院谁有空,帮我去代领一下吧,我的项目还没完结,目前是无法出国的!”吴桐感谢,组委会能将奖项颁发给她,但是亲自领奖,只要在国外的奖项,吴桐都不会出席领奖仪式,这一点儿,已经基本是共识。
“行,不去也好,外面乱糟糟的,还是咱们国内舒服!”让人代吴桐出国领奖,这样刷资历的光荣机会,没有人会拒绝。小李真得是福运不浅,几乎也快成为吴桐的领奖代言人。“还是让小李去,这次让小徐陪同!”
一事不烦二主,都是吴桐研究所的一份子,这次大奖,就派这两个人过去吧,以后他们可以组成吴桐领奖代言人小分队,专门就由他们出国帮吴桐领奖。国内外都明白,沃尔夫数学奖,对吴桐来说,只是获奖的开始,不是终点。
“好的,又要辛苦李老师跑一趟,还有徐师兄!”吴桐准备晚点儿,亲自向两位请托,送上她的感谢。
“他们乐呵着呢,另外,吴桐你想带学生吗?”这也是外界最关注的问题,如果吴桐想要的话,好苗子可以帮她留意起来。去年研究生考试后,报考京大的高质量研究生真得是不在少数,几乎可以说是近几年内,最高质量的一拨。他们帮吴桐看好了几个好苗子。
只是,当时吴桐正值要紧时刻,后续吴桐又进了保密研究项目,比起那些重任,收不收学生,就是极小的事情,没必要打扰吴桐。
他们还没对外放出风声,但是已经帮吴桐着眼留意。当时他们已经商量好,如果吴桐没时间,那些好苗子也不会让人无着落,预计是田院士那边领了一到两个,文平那边带了两个,他也带了一到两个,并没让人无所托。
他们的学术水平,也不算埋没了这几个孩子。
“有合适的,那就先带两个也是可以的!”吴桐沉吟了下,“如果到时候我有时间,就亲自面试面试!我记得研究生初试成绩本月内会出来对吧?”
“是的,近期成绩就要公布,成绩我们已经看到,回头我发你一些资料,有空你看看,可以选择合适的,当面看看!”学生选导师,导师选学生,其实是个双向的选择。不过,这个双向,在吴桐面前,只有吴桐挑选学生的道理,而没有学生挑选她的余地。
吴桐但凡放出消息,说是要招录学生,学校的邮箱,都能立即被海内外热切学生给塞爆了。顶尖学者的号召力,就是这样强大!今年这一波学生,可以说是招揽了本届最优精华,即使是没有吴桐却确定招录学生的确定消息放出,但是,仍然是一众人齐齐选择赌一把。
能被录取上线的,没有一个差的,奔着的是谁,很明显!
“好,潘院您安排!”吴桐确认的点点头,首次招收学生,吴桐的心,还是有些满含期待的。她带与不带学生,学校对她并无强求,但是,吴桐觉得,领着学校不菲的年薪,自然要为学校做实事。普通教学任务,她目前是真得排不开时间。
所以,最初,吴桐没打算带太多学生,只能说是先做初步的教学尝试。
她选定后,人选还要经过安全部门的筛查,一时半会儿还是定不下来。吴桐现在不算忙,但是不敢保证,后面的时间,就一定是空闲的。
“到时候,如果我没来得及参加的话,就先把人选托给”吴桐仔细的安排着,把事情交代妥当。
如果她到时候,真的是陷入重要研究,不得中断的话,那就让师长们帮她确定两个人选,然后叫由安全部门,确定没问题,先代入研究所,
第320章
指导
“行,我和小周帮你留意着,你近期什么时候有时间,提前和我说,我们帮你做好面试安排!”他们再觉得合适的苗子,都还要吴桐自己确认,双向认同,才是不辜负吴桐的信任托付。吴桐时间不够,这些琐碎细节,他们帮吴桐安排妥当就是。
“嗯,谢谢潘院费心,我相信你和周老师的眼光!”对于教学生,选学生,吴桐还真没太多经验,准备面试的时候,顺带要和两位师长交流讨论下,带学生的注意事项和经验。
也要和学生说清楚,她可能无法一对一,特别详尽的教导。
她随时可能会忙碌自己的研究项目,有问题可能大多需要他们自己克服,学习上的问题,需要他们积累,趁着她有时间,给详细解说,但是指望不上她随时关切他们的学习状况,一切还是要靠他们自己。
这些,吴桐都准备在招录学生的时候,和学生说清楚的。让学生考虑清楚,再来报她的研究生。她在学术上还算有些成果,但是并不代表,她会是个好导师,所以,选择她做导师,可能会有的风险,是要想清楚的。
这些,吴桐也都和潘院一一讲明,让潘院和那些预备报考她研究生,找她做导师的学生说清楚。他们确定,能接受这样的模式,再来面试,她的研究生。
吴桐觉得,对事对人,都是要尽善尽责。不提前说清楚,那叫不负责任,恶劣点儿,就是招摇撞骗。她并不觉得,自己需要这样折损自己的名誉。她又不是那些,三瓜俩枣,准备找些免费劳动力的害群之马。
招录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吴桐会尽自己所能,认真教导。她遇到的都是优秀和蔼的长辈,承蒙这些师长不弃,给了诸多帮助和教诲。她也想,将这样的优秀传统,继续承传下去。
选择好学生,就要好好指导,不能耽搁学生。
“呵呵吴桐放心,无论报考谁来做导师,研究生这个阶段,都是要看他们自己的自觉,自发学习型,不需要手把手教导的!”难得见吴桐表现出生疏的时候,潘文华不由笑着解释。
大学和初高中,已经有了明显的不同,老师不会再手把手教,更多是要看学生的自觉,研究生以上阶段,同样是将这份自觉性放到最大,一切都要看学生自己,没有手把手教的导师。
吴桐这还是初次招录学生,经验不够丰富,等吴桐带学生久了,就知道,没有那么多担心。就比如说他们现在,再招收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交给名下的博士生帮忙代为管理指教。
当然,这不是说,他们什么都不管,只是说,他们有些浅显的问题,不需要上报到他们这里,博士生足够为她们解决。真正有什么难题,再来找他们求助,也是节省他们的时间,精准教学!
吴桐虽然初次招生,但是硕博都招录的情况下,梯队很快就能搭建成,更别说,吴桐研究所那边,还有小李和小徐看着,所以,对于学生的教导问题,吴桐并不需要太过担忧。那些报考吴桐的学生,心里也都有数的。
现在正处于学术上升巅峰期的吴桐,能够分出来的时间,肯定是有限的。但是,吴桐小看自己的号召力了!
别说她还给指导解决问题,哪怕只是挂名,吴桐什么都不用做,依然有不断的学生,对她趋之若鹜。未来菲奖得主的学生,沃尔夫数学奖得主,ns-方程证明者学生只要能入吴桐名下,这些头衔,都将会是吴桐学生的光荣头衔。
所以,哪怕吴桐,只是挂名,都将有无数学生,抢着入吴桐名下。
确定清楚吴桐的意愿,潘文华挂完电话,当即和周文平教授,商量着安排起来。虽然一般是初试成绩公布后,再和导师接触。
被招生学校拟录取,此时研究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复试成绩和导师的表现等因素,初步选择自己心仪的导师。在选择导师过程中,研究生需要了解导师的研究内容、学术水平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安排和计划,从而做出准确合理选择
很多可能在复试名单出来前,就已经敲定好导师的。
好学生和好导师,都是一样的抢手。任何一个想要招录学生的导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足够的优秀。当然,双向的,任何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被更优秀的老师看重,从而鱼跃龙门,成为名门出身。
研究生阶段,选择好的导师至关重要,好的导师,代表的是,优秀的教学资源、优越的研究资源特别是这个阶段,如果更注重科研的话,更是要好好选择。
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形成的,如果导师的科研能力有限,完全要靠研究生自己摸索的话,要想在某方面有所建树就会比较困难。因此报考前应该尽量对导师的科研项目及科研经费有一些了解。
而这些,都是吴桐最不缺的东西,吴桐数学上的学识水平世界顶级,首屈一指,国内可以说是无人能及。吴桐的科研能力,被吴桐攻克证明的一个个巨大的数学难题,就是她最好的证明勋章。至于说是吴桐的科研资源,这个更是不需要担心的,独立研究所,每年丰富可支配的研究资金。
甚至,没有意外,三四月份,确定能入吴桐名下学习的学生,将会有更高的代称,院士门下。这个荣誉,可以说是国内顶尖。
潘院和周文平对于吴桐本次增选,能够入选,没有任何怀疑。吴桐的贡献在那里放着,不拘一格降人才,上面不回因为吴桐的年龄,而却卡吴桐的荣誉的。
至于那些刻意否定意见,但凡他们京大还没死绝,就不会容忍,有些人欺负到京大人头上。若是说,孩子没有能力,他们否定,那是属于自己欠缺,能力不够。但是,吴桐这样的巨大成果贡献下,还能睁着眼睛说瞎话,他们京大,绝对能让那些人见识见识,马王爷有几只眼!
第321章
国奖
比研究生面试更早到来的,是国奖的颁发。
刚挂断潘院的电话没多久,吴桐的专线就再度响起,这让她搁笔接电话的时候,不由挑眉,都赶着今天找她了,注定她今天,估计不能进入研究。
不过,吴桐倒没有什么不耐烦,她的专线不会由那些乱七八糟的广告推销电话,平时十天二十天不响一次,都是正常的。
但是,能打过来的,都是正事。
“褚部,新年好!”看清来电人,吴桐接起电话笑言问候。
其实,在春节的时候,他们已经互相电话问候过,包括节礼都是褚部安排送到家的。不过,刚开年,问候这一句,总归是不嫌多的,礼多人不怪。
“新年好,吴总。”褚恒元含笑的声音带着愉悦。“听说您今天就开始工作了?您可以把假期放得长一些,不需要太过紧绷自己的!”
纵观吴桐这两年所做出来的成果,每一项可能都是别人数年甚至是终生奋斗的巨大成果,很少有哪个学者会把自己的时间利用得这么紧张,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参与这么多研究,并且交付出一项项巨大成果。
“还是以您的身体为重,国家不着急的!”去年一年,除了那几天的疗养,吴总都没闲着,即使是疗养,吴总也不过是松快了几天,就立即又投入了对ns-方程的
攻克中,最终做出了,让世人震惊的ns-方程证明。
“没事的,褚部,研究本身对我来时,是一件充满探索乐趣的事情!”吴桐失笑,她这个刚进学校,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还是要适度的休闲的,六号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将会在大会堂召开,请您拨冗到场参加!”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吴桐惊讶,现在才召开吗?她以为已经举行过了!前段时间一直在与世隔绝的j-35项目组,她没关注过这方面的事情,只当是她消息延迟了。
“是的,今年的大会稍微延迟,六号正式召开!”褚部声音稳稳无波,最重要奖项几位获得者,都还在为国家科研进步紧张攻关中,上面自然不会只是为了颁奖为颁奖,让功臣未能到场。荣誉加身,是国家给予为国贡献的科研工作者,最真挚的贺礼。
“这是我的荣幸,褚部,六号我必定会准时到场!”吴桐不假思索的应下,这样的盛事,她毋庸置疑不能错过的。
“六号大会见!”
挂完电话,吴桐有些怔愣。
中华设立了五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颁奖大会会给获奖者颁发证书和奖金。
最高奖、自然科学和科学进步、科学发明奖,都属于最让人关注的重头戏,其中,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500万元人民币,每年不获奖者超过两名,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基本属于终身成就的奖项。
对于六号的大会,她能不能获奖?吴桐其实也有闪过那么一点儿想法,最高奖她直接没有去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