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高考前,我在科学圈火爆了 第152节
随着褚恒元掷地有声的话音一落,台下与会者尽皆震惊不已,这里面放出来的消息,实在太大太惊人了!国内率先在新能源锂硫电池方面有了突破,有了新的锂负极材料,且还能遏制锂枝晶穿梭效应?是真的是假的?
科研部门的老大,总不会拿这个事情开玩笑吧?他们的老天鹅啊,这次可真的是大消息,太大的消息了!
大的让他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反应才是好,大的让他们一贯从容的面色都保持不住!
大多数人的额第一反应,就是质疑,确认不是开玩笑?不是汉芯骗局?国内科研工作者什么时候这么厉害了?
有那反应快的,这会儿突然间意识到,额,貌似这两三年,国内的军-工科技研发,的确是突飞猛进,几架接连服役的战机,优秀的性能,可是十足甩开国际领先水平,占据牢牢超越性地位!
或许,锂电池版块的突破,不是没有可能,若是真如上面这样的安排,加大砝码推广新能源汽车,电池标准得到标准化的统一肉眼,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新能源市场,能有多么广阔的市场!
也必将会有大批投资者,挥舞着钞票,想要进入这一领域,加速中华汽车市场的更新换代,以至于最终全面淘汰燃油汽车。
想想他们将要撬动什么样的市场,这个市场,又必定会成为国内支柱性产业,还有上面不惜成本的扶持,与坐众人的心,就不由得为之火热起来,目光灼灼的看向台上的褚恒元!
沉吟一下,等待下面人反应过来,此刻感受着现场与会者的热切,不由得在内心欣喜下,依然保持着高低起伏一致,稳重大气的发言风格,继续徐徐开口:“事实验证结果,实践出真知,我所说的突破,奔着负一切责任的态度,简单的数据,我为大家报出,也将会为带大家亲自见证!”
民生行业国有化,兵不利于市场的推广,所以,上面几经研讨,最终还是确定,专利和电池板块,把控在国家手中,但是对于汽车的推广,放开一定自由,交由市场,让这些行家们,将市场最大幅度活跃推广起来,众人拾柴火焰高,也能变相的带动就业,带动税收,同时,也能刺激消费,拉高gdp指数
大局一环扣一环,上面永远是在着眼全局发展,而不是某一点儿。
会议的最后,一场实实在在的校验,也在选配代表的亲自见证下,安排成功。在众人的见证下,装备好的电池,被放入提前准备好改装好的电车里,车正式市面上能见到的比亚蒂纯电普通款,跑步多少里程的,这个王船福最清楚,他目光锐利的看向操作人员,连接电源,发动车子,顺利启动,开始离开。
大屏幕上,显示属于车子的实时位置变化和里程显示,还有实时跟随的跟拍。
在大屏幕下,是摆放着同放入车中的电池组,同样配置的电池组,以检测仪显示着数据,这是双向准备,双向向在场所有人见证,他们突破的奇迹。是实打实的,没有一点儿水分!
检测仪电池的数据显示,很多出身这个行业的大佬们,其实并不陌生,若是连这点儿都看不懂的话,他们也不配在这个行业中,站在顶端。
特别是科研方向的那些个大佬,看到这个数据,不由得眼中都是惊叹和熠熠生辉的兴趣满满。做研究的,大多很难克制这个追根问底的诱惑,止不住的想要和褚恒元探问,究竟是哪个团队做出的突破,让他们也去取取经,这个库伦比,到底是怎么额做到的!
他们从哪个角度出发,真的让遏制了锂枝晶穿梭效应,让他们能够尽兴享受锂电池的偌大能量容积!
原本最多只能跑个三两百公里配置的新能源电车,如果配备上这样的新能源锂硫电池,直接能够攀升两三千公里,十倍的超越攀升,真真实实呈现在他们面前,这如何不让他们大为心动!
这是基于什么原理,能否请研发团队为他们讲述?他们能不能基于此基础上,再度做出突破,这个突破,能不能用在更进一步的电池突破上?
褚恒元对这样的局面早有预料,对于研发团队探寻的问题,直接三缄其口,半分消息都没有透露,只让他们,亲眼见证今天他们展示的版块,这是他们能够给世人看的。而吴总的存在,则是在没有做好完善准备的基础上,不能向外透露半分。
这个外的领域,在场应该都是心知肚明,这些锂电方向的大牛,更应该明白,何为保密原则!
第387章
邀请
实测的数据,在晚宴的时候出炉,接替司机轮番十二个小时,在高速上足足跑出了一千多公里的里程,并且电池电量显示,还未过半,这样的数据,顿时让一众新能源板块的与会者和投资者,尽皆眼中光芒更加灼灼,追逐于褚恒元和现场主持会议的几位辅助主导人身上,
等着他们公布最新的政策和规划,也想多在这波实打实注定要兴起的大浪淘里,多分一杯羹,谁也不嫌弃自己的事业版图大,都想更上一层楼,甚至数层楼不是!
新能源汽车崛起的东风已经送到,若是他们再不能把握机会,与时俱进,那可真的是把利和名往门外推的大傻子!
上面既然拉起了新能源峰会,这就是个给他们机会的信号,哪怕上面要把最重要的电池板块化为国有,捏在手里,但是光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就足够他们分蛋糕的了,还有充电桩市场,以及基建市场可以带动和投入的版块着实不少,肉眼能看的见的有利可图。
”
这下,我们可是成为香饽饽了!“褚恒元轻声和身边的人感叹,身边的这位,是工信部门和他位置大差小不差的主导人。
“你老褚什么时候,不是香饽饽,只是这次,更诱人了!”杨思打趣取笑道,这次上面的动作可是不小,科研突破了,真得是底气十足,他们这配合工作的,也格外欢喜这次的进步。
对他们来说,不怕麻烦,只怕没有介入这样的机会不是!
只有国家强大了,才有他们的底气和未来!
“你才诱人呢!”若不是顾及形象,以及此时此刻,几乎相当于众目睽睽之下,说话都要注意角度,不能让人看到口型胡乱猜测,褚恒元这会儿很想给不道德胡乱用词的同僚一脚。
杨思比了个停止的手势,现在不是说话的地方,这两三年,科研部门搭上顺风车,实在是亮眼的很!往常,他们还算有着不错权重的部门,这会儿不也被拉过来给老褚打下手,这样的风光,可不是哪个部门都有的!
重订行业规则,重订发展政策,画好界限和规矩,提出规划和目标整个峰会,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有千亿起步市场大蛋糕的胡萝卜在前面吊着,政策的推广和规划目标的响应,都推行的格外顺利。
在新能源板块风风火火的举行着的时候,吴桐也没闲着,真正开始筹备起了可控核聚变的预研工作。
这方面的资料,吴桐已经接触不少。锂电负极材料,以及锂硫电池的最佳配比,其实并没有占用吴桐太多的精力,特别是时间战线拉长,吴桐在指导团队研发的同时,也就有了更多时间,在可控核聚变这个大课题上,做着储备。
两个较轻的原子核聚合为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称之为核聚变。
自然界中最容易实现的聚变反应是氢的同位素——氘与氚的聚变,这种反应在太阳上已经持续了50亿年。
可控核聚变自然也是仿照这种聚变反应来进行衍射的技术,俗称人造太阳,因为太阳的原理就是核聚变反应。
借助氢同位素。核聚变不会产生核裂变所出现的长期和高水平的核辐射,不产生核废料,当然也不产生温室气体,基本不污染环境,人们认识热核聚变是从氢弹爆炸开始的。
科研工作者们,希望能有一种装置,可以有效控制“氢弹爆炸”的过程,让能量持续稳定的输出,进而衍生出了聚变和裂变两种方向。
裂变能是重金属元素的原子通过裂变而释放的巨大能量,已经实现商用化。因为裂变需要的铀等重金属元素在地球上含量稀少,而且常规裂变反应堆会产生长寿命放射性较强的核废料,这些因素限制了裂变能的发展。
另一种核能形式,便是目前尚未实现商用化的聚变核能,被称之为永远还差五十年的可控核聚变,吴桐重点攻克目标,便是可控制,且清洁无污染的可控核聚变。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这样的大工程,吴桐可没打算,只凭自己一个人去搞定,那不现实,她需要强有力的合作伙伴,研究所这边,她的研究团队以及老师,这是预定的辅助,除此之外,在物理上,有着非同一般积累底蕴的陆骁,也是吴桐的邀请目标之一。
锂负极材料搞定交手之后,同步的,j-35项目,常规起落版和舰载版也都在这一年内陆续突破,试飞圆满成功,陆续进入投产服役行列,陆骁手头的工作,在元旦前夕,基本可以交托出手,这是上次他们联系对接j-35项目,吴桐了解到的进展。
她下半年以来的重点目标,放在了航母之上,后续的督管投产重复工作,都是陆骁带着詹工、冯教授持之以恒跟盯的。j-35顺利服役,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和大功臣!
正好,考虑到陆骁目前还没开启新的课题,吴桐赶在这个空档,向他发出协助邀请,之前的合作都是痛快且愉快的。
“可控核聚变?这是个大工程,不过,很有趣不是吗?”对于吴桐的迈步,陆骁有些倒吸一口冷气的震惊,但是,同样的,却是跃跃欲试的兴致昂扬。
“没问题,吴总,我是革命一块砖,可控核聚变需要我,我就自动搬到项目组!”这个项目,也是他曾经有过极高兴趣的项目,等离子磁场约束,这是一个庞大的课题。只是,他回国的时候,国内百废俱兴,机缘巧合,他先落布了雷达,然后陆续入了战机设计研发,
现在有能参与这个项目的机会,陆骁当然不会错过!
“目前可控核聚变,主要的方式大概有3种:引力约束、惯性约束和磁约束。目前的可控核聚变的主流研究,还是托卡马克装置,这个装置,在工程上更加简洁!”
吴桐既然能提起这个邀请,想必是在可控核聚变这个领域,已经有了足够的研究,陆骁直接兴致勃勃的和吴桐讨论起来。
第388章
仿星
为实现磁力约束,需要一个能产生足够强的环形磁场的装置,这种装置就被称作“托卡马克装置”——tokamak,也就是俄语中是由“环形”、“真空”、“磁”、“线圈”的字头组成的缩写。
“是的,早在1954年,隔壁老大哥库尔恰托夫原子能研究所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托卡马克装置!”吴桐颔首,托卡马克,的确是世界主流研究。
研究可控核聚变,吴桐自然不会错过可控核聚变研发一路上的进程和资料。
五十年代就有国家开始的研究,貌似很顺利吧?其实不然,要想能够投入实际使用,必须使得输入装置的能量远远小于输出的能量才行,称作能量增益因子——q值。
当时的托卡马克装置是个很不稳定的东西,搞了十几年,也没有得到能量输出,直到1970年,前苏联才在改进了很多次的托卡马克装置上第一次获得了实际的能量输出,不过要用当时最高级设备才能测出来,q值大约是10亿分之一。
别小看这个十亿分之一,这使得全世界看到了希望,于是全世界都在这种激励下大干快上,纷纷建设起自己的大型托卡马克装置,欧洲建设了联合环-jet,苏联建设了t20
然后逐步的有了后面的一次次记录刷新,1991年欧洲的联合环实现了核聚变史上第一次氘-氚运行实验,使用6:1的氘氚混合燃料,受控核聚变反应持续了2秒钟,获得了0.17万千瓦输出功率,q值达0.12。
1993年,海对面在tftr上使用氘、氚1:1的燃料,两次实验释放的聚变能分别为0.3万千瓦和0.56万千瓦,q值达到了0.28。
97年港城国内庆贺回归的时候,联合欧洲环创1.29万千瓦的世界纪录,q值达0.60,持续了2秒。
仅过了39天,输出功率又提高到1.61万千瓦,q值达到0.65。
三个月以后,倭国的jt-60上成功进行了氘-氘反应实验,换算到氘-氚反应,q值可以达到1。后来,q值又超过了1.25。
虽然后面这个反应是不能实用的,但是这也是托卡马克理论,真得能够产生能量的代表作。
国内自然没有落下前进的步伐,早在70年代,国内就建设了数个实验托卡马克装置——环流一号(hl-1)和ct-6,后来又建设了ht-6,ht-6b,以及改建了hl1m,新建了环流2号
托卡马克装置的核心就是磁场,要产生磁场就要用线圈,就要通电,有线圈就有导线,有导线就有电阻。
托卡马克装置越接近实用就要越强的磁场,就要给导线通过越大的电流,这个时候,导线里的电阻就出现了,电阻使得线圈的效率降低,同时限制通过大的电流,不能产生足够的磁场。
托卡马克貌似走到了尽头。
幸好,超导技术的发展使得托卡马克峰回路转,只要把线圈做成超导体,理论上就可以解决大电流和损耗的问题,于是,使用超导线圈的托卡马克装置就诞生了,这就是超托卡马克。
“目前为止,世界上有4个国家有各自的大型超托卡马克装置,法国的tore-supra,隔壁毛熊的t-15,倭国的jt-60u,和咱们的east,也就是中科大等离子研究所的东方环!”
研究过这个版块的资料,陆骁对这个版块,还算如数家珍。
“国内,我没记错的话,七月份,刚刚有了逼近世界水平的突破,中科院等离子物理研究所那边,东方超环(east)超导托卡马克2012年物理实验顺利结束。
那边利用低杂波和离子回旋射频波,实现多种模式的高约束等离子体、长脉冲高约束放电,创造了两项托卡马克运行的世界记录:获得超过400秒的两千万度高参数偏滤器等离子体;获得稳定重复超过30秒的高约束等离子体放电!”
科研圈子里的重大动向,哪怕陆骁在苍龙j-35的项目攻坚中,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
“是的,这分别是国际上最长时间的高温偏滤器等离子体放电、最长时间的高约束等离子体放电,标志着我们在稳态高约束等离子体研究方面走在国际前列!”吴桐自然也没有错过这个进步突破的消息,国内其实在托卡马克上,还算有着不小的积累基础。
“不过,陆哥,托卡马克虽然是可控核聚变的研究主流,但并不是唯一的研究方式!”既然是确定的合作者,从初步的思维碰撞上,知道陆骁在这个版块,一样有着不浅的研究,吴桐也就直言不讳开口:“不过,这并不代表这个方向一定是正确的!”
陆骁并没有觉得,吴桐否定国际主流方式就是狂妄,科研本就应该抱着打破常规,敢想别人不敢想,才有可能在一般人考虑不到的角度突破。
“在可控核聚变技术突破诞生之前,任何可能性都不应该被忽略,这只是目前世界研究的主流,并不是正确主流。吴桐,你想走仿星器这个方向吗?”
仿星器,顾名思义就是对恒星的模仿,其本质是一种核聚变反应研究设备。
核聚变反应堆是利用两种类型的氢原子实现运行氘和氚,并将这些气体注入约束舱内。
随后,再对其施加能量,从而使这些氢同位素原子的电子脱离原子,形成等离子体,此过程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强大的磁场会阻止这些等离子体接近舱壁,这种强大磁场是采用包裹约束舱的超导线圈以及存在于这些等离子体中的电流产生的。
仿星器这个超前概念,其实和普林斯顿大学还有着不小的渊源。虽然如今在这项技术上,目前主要研究且领先的是德意志,但这个概念最早却是普林斯顿大学的物理学家莱曼斯皮策教授提出的。
这是,这个想法在当时,由于设计过于复杂,无论是从材料学还是工程学的角度来看,都有着难以克服的困难壁障,这个天才的想法,一直被束之高阁,直至近些年,随着材料和其他技术的进步,才又重新有被提起。
第389章
超导
“是,比起托卡马克,我更看好仿星器的未来发展!”虽然仿星器技术研发比起托卡马克要艰难太多,且不比托卡马克,如今有着还算丰富的经验可以依凭,几乎只是概念,需要从零开始。但是同样,成正比的,
未来应用发展,以及技术升级也会有更大潜力。
虽然目前可控核聚变国际主流是托卡马克,但是就吴桐了解到的资料来看,托卡马克装置再放点时间上,也已经陷入了瓶颈,至今还在以秒为单位,进度颇为艰难,几乎看不见成功的希望!
目前最长放电记录的保持,正是华科的“east”的102秒,这几乎标志着托卡马克装置这条技术路线在“放电时间”上的天花板,想要将这个天1高一秒,都必须付出昂贵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