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穿越重生>重回高考前,我在科学圈火爆了> 重回高考前,我在科学圈火爆了 第156节

重回高考前,我在科学圈火爆了 第156节

  机,上千公里续航的电车问世,高速沿途的服务区,已经开始在加装快速充电桩
  这是统一标准的好处,他们可以提前铺设基础设施,而全国无论多少家新能源汽车公司,都要按着统一的标准,去制备生产充电连接端口。
  而作为源头控制方,各个新能源汽车公司、新能源电池需求方,已经陆续把抢占市场,预定电池的款项,抢先打入新成立的新能源国有锂电公司项目,这个项目,一并划归到中源集团,成为它名下强劲的子公司。
  也正是因为,这些抢先市场,必备投资的资金汇拢,除去留下足够生产运作的资金,他们也算是有了一笔不小的经费补给。这笔诺大的经费,褚恒元直接冻结,不允许任何项目调动,等待的,就是此时此刻,吴总的通知。
  这是吴总,为缓解可控核聚变研发带来的经费压力,事先做出来的技术突破,所带来的经费积累,自然要用在,吴总所需要的项目之上!
  吴总,延续着往日一贯的稳定,再次给了他们一颗定心丸,这刚一通知,就给他们一个重磅惊喜,他们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已经有了一定质的突破。而且,这项超导材料的突破,不仅仅可以用于可控核聚变,未来还有更多适用领域,吴总出手,一贯以点成面,涉及深远!
  常温常压,158k,超导材料这些数据,作为对材料没有深入研究,却有着足够评判标准、记录了解的褚恒元,深深明白,这所代表的是什么。他挂断电话,当即没有任何犹豫,向上拨通。
  “吴桐吴总,申请可控核聚变立项,且已经有一项超导材料破纪录突破!”
  电话那端,传来一声沉静且有力的回应:“批准立项,全力支持!”吴总已经给他们足够的惊喜,也给了他们足够的战果,他们现在的科研进步,是躺在吴总的功劳薄上享受,如今,吴总着眼于未来,想要为国内弯道超车助力,抢占下个赛道的先机,他们为何不全力支持?
  就如他们之前相信吴总,吴总从来没让他们失望,且不断给他们惊喜,这一次,他们依然想要怀着绝对信任,去支持吴总,所以,他给了,全力配合支持的指定。
  倾尽全部力量,若是能够在可控核聚变领域有所突破,未来超发达国度,必将有中华一席之地,他们必将能抢占,下个变革的先机,让中华,成为真正的超级大国,而不是单单以人口著称的名声!
  而是,能够再现,大唐盛世,万邦来贺的壮哉场景!
  那句歌词唱得不错,堂堂中华,要让四方,来贺!
  第399章
  凌云
  倾尽全力,背水一战,输他们输得起!吴总的速度,不会让他们拖个几年功败垂成,只超导材料进度这一成果,就已经超越领先国际数年,拉开差距,他们有足够的是试错时间!
  赢了就此弯道超车,他们在下个赛道终于能领先一局,让别人追赶他们,而他们也能凭借这个先机,得到充分的积累,助力国内基建经济迅速腾飞,这笔账,怎么算,都是划算的。
  吴桐吴总,之前也给了他们,足够的信心和成果的基础,即使是失败又如何,只能说是时机未成熟,他们积累了经验,国内失败的科研项目多的去了,不能把所有的负累都压在吴总身上,这一点儿,他们得定位清晰。
  更何况,按着以往吴总的一贯行为准则来评判,他们的成功几率,还是不小的!不妥当的项目,吴总是不会随意申请的!
  “吴总,上面批复,全力支持,无论是人、还是经费、以及其他,都由我来牵头,全力配合您的研究!”得到上面的许可,褚恒元亲自驱车到京大,将立项批准的消息,亲自送到吴桐手上。
  “感谢上面的信任,我必将不负所托,全力以赴,让我们尽快进入,可控核聚变时代!”被信任的开怀,浓浓的责任感袭来,吴桐认真,一字一句的承诺道。她会让,成果对得起这份信任和期待。
  “上面托我给您带句话,您尽管放手去做,无论什么结果,我们都接受,我们接受试错的可能,您还是以自己为重!”对他们来说,项目失败不可怕,但是绝对不能因为一个项目,赔上吴桐这样顶级大才的可能。
  目前,海内外,其实不止一个先知先觉得科研工作者,觉得托卡马克装置的潜力,即将被挖掘到顶,下一步的未来,究竟在何方,其实目前国际主流,并没有突破的方向。
  国内对可控核聚变这一块也很是关注,不少学者觉得,应该丰富国内聚变领域,为国内核聚变事业的发展带来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借此机会加强与国外高校的交流南华那边,其实有提出,想要从海外引进仿星器技术的可能。
  吴桐想要从仿星器装置着手,对他们来说,是一场巨大的机遇挑战,“这是一条全新的路!”从吴桐提出可控核聚变,或者说作为科研部的主导,国内可控核聚变的研发经费,国际可控核聚变的支持经费,都是从他手里批出去的。
  他对可控核聚变,并不陌生,甚至知之甚详。
  虽然在国际兴起搞托卡马克装置,国内也跟着顺势而起,加重在这个版块的研究。但是,其实,国内在更早之前,其实也有搞过仿星器装置。
  国内的聚变研究,其实早开始于1950年代,几乎与国际上的进展同步。从1950年代初期开始,爱对面,欧盟、苏联等国就积极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以希望能在短时期内实现受控的聚变反应,所以这些研究都处于保密状态。但是他们很快认识到这个目标的困难程度,因而开始公布一些研究成果。
  借此接触上,国内聚变领域的积累,也在此打下基础,到1960年代中期,国内开始建造仿星器装置“凌云”。
  只是,这种类型的装置磁场结构非常复杂,当时受计算能力的限制,无法用数字计算来设计,采用电阻网络来模拟磁场位形,设计磁体。
  到1970年代初,磁体已制造成功,因为该14室已迁往三线,故直接发往四川乐山,在那里进行安装。
  这一装置安装成功后,曾用电子枪在真空室内发射电子束,用荧光屏接收以研究电子轨道和磁场结构。
  再加上当时特殊时期,最终凌云功败垂成,折戟沉沙。
  结果表明,由于加工和安装的精度要求高,实际得到的杂散磁场过大。这一装置后来虽然停止调试,但所采取的研究方法和对这种装置取得的认识和当时国外是一致的
  但是现在,吴桐重启仿星器装置的路子,无疑再度肯定了,仿星器装置,
  是对目前世界上最有可能实现可控清洁的核聚变能装置之一的这一说法的更大肯定。
  “当年的凌云,理念是很好的!”吴桐的权限已经调到最高,她想研究的领域,国内的机密资料,都是由她自由调动,所以,吴桐很明白,褚恒元说得什么。“我们接着先辈们走过的路,继续砥砺前行!”
  “谢谢吴总,接下来您有什么吩咐,尽管和我说!此外,可控核聚变项目涉及不小,接触面广泛,您要做好对外泄露的准备!”当然,吴总只需要做好有敌对方针对的心理准备,其他的安防守护,则是由安全部门一力承担。
  若是他们让吴总直面危险了,这才是他们真正的失职。褚恒元提前点明,只是涉及吴桐的事情,都要和吴桐说清楚罢了。
  “我早就做好了面对一切可能的准备,只是,我的家人?”从开始战机材料的研究,吴桐就没想过,自己有置身事外的可能。她不担心自己,但是有些担心会不会影响到家里人!
  “无妨的,您家人那边,我们也在关注着,您家人基本都在京大附近活动,这一片的警力和安全布防,也是最多的,安全问题,是不会有问题的!真得有特殊针对行动,还是更多在您这里!”现在培养一个成功的特遣,也不容易,那些会算的,可不会把这样的重要棋子,浪费在不是主要目标身上。
  所以,真正有危险针对的,还是吴总本人。
  但是,针对于吴总的行动,也是他们最无法安排的。他们已经不止打发一批试探性的动作,无论是当时无良网络酸鸡公知被引诱网曝吴桐,还是私下里的靠近行动,在安防部门以逸待劳,守株待兔的严防下,尽皆被一网打尽。
  吴总基本都在足够安全的范围内活动,从不到处乱串,实在是让安全部门的保护行动很好开展,方便安防部门的守卫安排。
  第400章
  铁板
  对吴桐来说,只要确认家里人的安全无虞,其他都不是问题!
  若是真有针对她的危险行动,她会让那些人后悔此行的,不要觉得她是软柿子,经过这两三年几乎不间断的朝阳紫气法锤炼蕴养,又经过数次的洗礼,她的气力,几乎是呈几何倍的增长,只是,平日里,不怎么用得着,没有让她试过全力的机会。
  她会让那些不怀好意的家伙明白,什么叫踢到铁板。
  “我需要人手,特别是在这个领域,有经验的人手,这个需要您去帮我沟通,可控核聚变,仿星器装置的制备和组装,以及后期的实验运作,各个难关的攻克,都需要大量的有经验人手去操作。只凭借我自己,无疑是双拳难敌四手,安排不过来的!”
  既然褚恒元带来的好消息,吴桐也就不客气,借着上面的支持,吴桐开口要人,“二则是,前期材料研究,在我这边的研究所还能腾挪开来,但是后期的点火试验,肯定不能再京大展开的!”在京大这样的人烟密集场所做可控核聚变点火试验,那基本就是老寿星上吊,自寻死路,是对她和团队的不负责,也是对整个京大以及周边居民行人的不负责。
  等离子体失控,亿做单位的高温,是可以瞬间抹除一片地方的,所以,必定不能在人烟密集的场所实验。
  虽说可控核聚变和氢弹什么的武器毫不沾边,但名字里终归是带个“核”。凡是与核扯上的关系,哪怕从技术指标上来讲绝对是安全的,但是也终究不是一般常规研究,必须要慎重选址。更别说,即使普通实验都有危险,谁也不敢拿这么多学生和民众的生命安危开玩笑。
  “这些都没问题,吴总,西南研究所,华南研究所国内可控核聚变领域的人手,都由我来帮您沟通安排到位,场地选择,我们也会尽快落实,重新建设,应该会在京郊无人烟的地方,建立专门研究场地,选址尽量距离京大近一些!之后,会由专业的核工业建设集团进行专业施工!”
  这是方便吴桐有需要的情况下,可以随时安排往返。二则是,位于京大侧方,当年作为吴桐研究所附属小区建立的场地,已经完工,可以交付,这次也可以负责安排一批过来的人员。
  这些琐碎的事情,都不需要吴总来督管操心,他们会即刻安排下去,进行测量建设,以及人员的动员调遣,确保一切,跟得上吴总的进度。
  “等到实地测量结束,核工业建设集团那边出具具体图纸,到时候您再看看,哪里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上面批准指令下达,其实该有的行动,就已经开始悄无声息的开始部署起来,勘探队伍今天内就会全部到齐,开始勘探测量。
  他们只有一周的探勘测量时间,并且,要给出具体的修建图纸。随着批准指令下达,所有的时间,都是紧而有序的开始最快速度安排。
  他们要预备一个可能,吴总素来以快速终结出了名,如今更是在可控核聚变上,已经从超导材料稳稳迈出了一步,直接突破性跨越,他们可不能让吴总回头设计研发都完成了,还不能交付试验场地,那才是真正的笑话。
  “我没什么特殊要求,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团队去建设就可以,我只有一点儿提议,那就是务必确保安全!”吴桐其实对场地什么的,并不太挑,任何实验场地,她都能以最快的速度去适应,场地对她的影响微乎其微,安全是她唯一的要求,她得对跟随她一起攻坚项目的人员安全负责任。
  “虽然,理论上可控核聚变是安全的,不像核裂变一样会产生链式反应,装置一旦发生故障聚变反应便会停止。
  但是,任何实验,都是存在一定风险,安全工作,必须要未雨绸缪安排好,而不是等悲痛发生再后悔,也无用。
  毕竟,我们要操作的项目,俗称是人造太阳,高温压的等离子体毕竟是上亿度高温,哪怕不发生聚变反应其本身依然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不过只要操作得当的话,确认无失误的情况下,这种风险都是可以控制的。等离子体的上亿度高温,我们会将其束缚在反应炉内。超导材料目前初步落定,我第二项攻克目标,就是反应炉壁,超耐高温材料!“吴桐仔细的说着她的唯一要求和计划。
  超耐高温材料,她真的不陌生,这也算是熟能生巧了。几乎每一次的研发,她都要和耐高温耐热材料打交道,一次比一次要求高,这一次,更是要能够抵抗上亿度高温侵袭,能够稳定束缚,承受等离子体偶尔失控中子贯穿的超级材料!
  “没问题,这是基准要求,您的顾虑,也是我们的顾虑!”关于试验场地,上面在批准立项的时候,或者说,在吴桐发起可控核聚变研究提议的时候,已经做过考虑,并规划了几个地方,现在就在等勘探团队,作最终评估。
  他们的准备工作,其实已经有了初步筹备,等待的,就是吴总发起立项的申请,即可全面铺展开来。多次和吴总合作的经验,他们务必要快速准备周全,不能吴总把研发项目都做出来,反倒是让他们这些基建任务,拖累整个项目的进度。
  “您还有什么建议吗?”褚恒元一项项记下,半点儿没有身居高位的傲然,此刻,他完全进入中转者的角色。沟通清楚吴桐吴总的需求和意愿,串联安排好一切琐碎杂事,所有的事情,都为这一次的壮举项目让路。
  吴桐摆手,她能考虑到的地方,上面必定比她考虑的更周全,筹备工作交给褚部去安排,她再放心不过,她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继续放手施为即可。
  立项成功,经费到位,她继续对反应炉壁,以及仿星器装置主体材料继续推演,争取再一切筹备工作完结,她再出一两个成果,继续向成功的方向前进跨越!
  第401章
  涟漪
  “一切拜托您了!”褚恒元深深请托后,带着满怀的激荡和期许的奋斗返回部门,紧跟着一系列的动作指令,安排下去,宛若一颗石子,丢进平静的湖面,荡起涟漪无数。
  正式立项的文件下达,专款专项拨入账户,各方行动,也就随之展开。
  说起中国的受控核聚变事业,李武先生是一个绕不开的核心人物。中华科学院院士李武先生,是国内著名实验核物理学家、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学家、国内核聚变能源开发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军人。
  作为国内较早从事受控热核聚变研究的科学家之一,李武先生在国内首先提出了受控氘氚“点火”设想,为国内受控热核聚变研究和人才培养做出重要贡献。
  如今,李武先生,已经年近九十七岁高龄,因为身体原因,目前正在上京疗养,要调动,且心甘情愿的调动国内可控核聚变领域的人手,这位老先生,是首要要拜访的重要核心。
  西南核物理研究所,作为国内可控核聚变工程发源地,
  而这位先生,正是西南核物理研究所的创建人和奠基者。有的科学家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最后成功了。大多数受控核聚变科学家,一辈子只为受控核聚变工作,却只能说取得阶段性成功,他们是永远的铺路石。
  “褚部来了,恕我未能远迎!”褚恒元到的时候,老人家正在朝阳下戴着眼镜读报纸,看见褚恒元进来,不由笑呵呵的打招呼。
  “您老还是叫我小褚就好,我和您打交道到如今,您这一声称呼,可是要折煞我了!您老最近怎么样?都可还安泰?”褚恒元笑着进门,先是问候了下老先生的身体情况。
  老人家如今虽然年事已高,但是依然保持着学习的习惯,耳不算聋,眼睛也还算得力。思维更是不迟钝。
  只是终究年近百岁,再加上年轻时一心扑在研究上,身子骨有所亏损,如今难免,气血衰败,机能老化。但是老人家很乐观,对自己如今的状态看得很开。
  “好着呢,好着呢,你和上面都别为我操心,我到了这个年纪,应该算
  是十足的长寿,多活一天,多看一天国内的新变化,都是赚到的!”
  “你这个大忙人,今天怎么有空过来了?”李老这话,只是直言快语的问询,倒不是抱怨,褚恒元平日里不经常过来。他若是劳动褚恒元经常过来看他,才是真正的资源浪费。有那时间,小褚多忙忙国内的科研进步,都比勤快来看他这个日薄西山的老头子要来得有用。
  “我是有事来登您这三宝殿!”关心过老同志的身体,褚部直接进入正题,“上面批准,可控核聚变示范堆立项了,且有可能走到最后,目前,我们需要西南核物理研究所提供足够的人员配合。未免您收到消息着急,我特别来和您说一声!”
  老人家现在依然挂牵着国内可控核聚变领域的进展,他们是可以一通调令下去,让需要调遣的人员或者单位配合,但是发自内心的积极配合,和调令所迫的配合,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更何况,他们最起码,也要和李老说一声,这是尊重。
  “示范堆立项了?我们在可控核聚变领域有新突破产生?”作为这个领域的老资格,李老立马听出来了其中的重点,不由得顿时眸光点亮,兴致勃勃的追问道。这是他必胜追去的事业,这方面的进步,他不由得心中泛起激动波澜。
  “李老,请您平静心绪,请您保持平静!”老人家稍微激动的心绪起伏,就立即反映到仪器之上,随身医护人员,不由得赶紧提醒道。
  老人家现在身体机能并不是太好,经不起太大的心绪起伏。
  “我慢慢和您说,您先平静,您老一定要保持平静,我到时候,还想邀请您,亲自去看示范堆成功点火呢!!”褚恒元也跟着嘱咐劝说着李老,可不能让老人家,因为他带来的消息,有个什么闪失。
  “没事,没事,是我还没修炼到家,听到可控核聚变,就止不住念头!”李老笑呵呵的摆手,示意医护人员和褚恒元都不要为他担心,很快调整好心绪,惯常做实验的人,他还是有着很不错调整情绪的能力。没有足够的冷静思考能力,哪来做研究的状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