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史苗一瞧周氏脸色蜡黄,进宫谢恩三四点就得起,穿着厚重的诰命服,为了不解手,别想吃东西。
  贾敬真不会心疼人。
  史苗会心疼。
  “她前儿病才有起色,病体见驾不恭。”
  贾敬听她说得有理,没有坚持。
  晚上史苗早早睡下,感觉自己没眯一会儿,就被人叫醒。
  洗漱梳妆,穿衣裳,带头冠。
  她一从屋里出来,院里还黑洞洞的,丫鬟们打着一溜儿的灯笼。
  两个儿子和四个女儿已经穿戴齐整等在外面。
  门口被塞得满满当当。
  史苗捏捏贾敏头上的小揪揪,这头冠太重了,她根本不敢低头。
  别低头,王冠真的会掉啊!
  姑娘们只能送到二门,两个儿子亲自把母亲送上车。
  史苗掀开车帘叮嘱道:
  “天还早,你们回去再歇会儿,今日议事照旧,老大你主持,等我回来,你与我回话。”
  贾赦乖乖应了一声,巴巴看着母亲的车走远。
  第9章
  史苗是身有诰命的命妇,要从永康门入宫。
  隔着护城畔将将抽绿芽的春柳,史苗看见桥上轿子车马挤挤挨挨,人头攒动。
  赶车的公公今日得了一个大红封,干起活儿来也积极。
  “今日又是大朝,夫人放心,咱们不走那条路。”
  史苗心底略有遗憾,官员要走的门,应该是整座皇城的中轴线。
  马车从永康门进去,走过一截甬道,公公请史苗下车,换上小轿,荡悠悠往里走,木质的轿子随着抬轿公公的节奏,发出轻微嘎吱嘎吱的声响。
  再下轿子,史苗还来不及看景,又被公公领着去一处偏殿等候。
  史苗顶着头冠,脖颈都僵直了,才有公公来唤人,她低着头跟在后面,沿着回廊,走进另一座偏殿。
  看门口守卫和当值的公公,史苗猜这里就是皇帝下朝办公的去处。
  史苗去过故宫,还去过象山横店,如今看这种皇宫,也不过如此。
  真论起居住体验,皇宫恐怕还不如荣国府。
  唯有一点,这座宫殿是活的。
  有人指点江山、有人生老病死,有人溜须拍马求升迁,亦有人伏小做讨活路。
  皇帝陛下穿着缂丝蟒袍,没有夸张的把五爪金龙穿在身上。
  史苗用余光瞟一眼,是个有油肚的中年男人。
  没秃顶,算不上油腻,五官端正,不觉得气质多么惊为天人。
  如果微服私访,扔进人堆里就看不见。
  就算知道面前的这位陛下一句话就能定生死。
  史苗是沐浴社会主义阳光长成长的大好青年,实在找不到伴君如伴虎的战战兢兢状态。
  史苗上前拜见,刚要行
  礼,旁边的公公拖着长调喊了一声。
  “免——”
  皇帝陛下垂眸看过来,开口问:“夫人为何有此求?”
  史苗双手垂在身畔,恭敬肃立,拿出准备好的说辞。
  “圣上容禀,此乃家夫遗志,臣妇孤儿寡母,于国不堪大用,忝列其中,为其如此,以报君恩。”
  史苗很想抬头看皇帝的表情,可惜古代,不讲究面对面的交流,那是大不敬。
  但她感觉气氛还行,皇帝对她的回答很满意。
  “善。”
  皇帝陛下惜字如金,不知道摆什么高深架子。
  只有一字,公公又将史苗领出去。
  如何来,如何回,等史苗回到荣国府,已经是申时。
  孩子们齐齐在等她,下人们也都绷着脸。
  “母亲……”
  史苗虚弱的摆摆手:“无事,饿得慌。”
  她都快饿扁了!
  换下礼服,喝了一碗黄米粥,吃下两块桃酥,终于回魂。
  脑门上被头冠磕出一道印子,她只能带上自己不太喜欢的抹额。
  专门挑条墨绿绸缎底的。
  要想人生过得去,头上最好来点绿。
  吃饱喝足,换好服装,又到派任务的时候。
  史苗指指打头的贾赦:“你将折子再抄一回,明日递上去。”
  贾赦反问:“母亲,宫中允了?”
  史苗视线缓缓扫过几个孩子:“八、九不离十。”
  贾赦有一瞬失神,马上就被史苗捕捉到。
  “你舍不得京城?”
  贾赦摇头:“儿子不敢。”
  口是心非。
  史苗用一个舒服的姿势歪在塌上,含笑道:
  “故土难离,虽说咱们家祖上是金陵城,你们却生于斯长于斯,京城才是你们的故土。”
  贾赦和贾政听着,同时垂下眼去。
  贾敏水汪汪的眼睛眨了眨,浓密的睫毛忽闪忽闪,也笑了。
  贾敏:“我和哥哥们不同,自小长在家里,能去金陵,换个院子住,倒也新鲜。”
  贾赦听了妹妹的话,原先的伤感也没剩多少。
  江南也能找到玩乐去处,至多就是人生地不熟,像是小妹出生到现在,出门的机会掰着指头都能数。
  他再叽叽歪歪,太小家子气。
  贾赦拍拍胸脯打包票:“等去了那边,哥哥带你们出去见世面!”
  这种事贾赦最积极。
  史苗看向一旁讷讷的贾政。
  前一段时间贾政闷葫芦的状态稍微好些,也愿意说几句话。
  贾赦回来以后,老二似乎又回到了早前闷声不响的状态。
  看来古代孩子也有青春期啊!
  叛逆!
  史苗故意问他:“老二家的,最近怎么不见你说话。”
  贾政闷着不答,板着一张脸。
  看来心情是真不好。
  贾政身上压力大,他不像贾赦有爵位,如果圣上不赏,贾政只能走科举,最起码要凭本事先过科举那关。
  年轻,满腔热血,抱负满满。
  如果史苗现在就告诉他,读了也没用,对贾二爷也太残忍。
  史苗冲他笑笑:“江南文风盛行,到那边给你物色个好先生,你好好读书。”
  贾政终于舍得吐口:“是。”
  ……
  贾赦听母亲的话,再递一份折子上去,宫里马上就允了,在金陵赐府而居。
  说白了,让贾家把敕造荣国府的牌匾搬到新府邸面前挂着。
  贾赦袭一品将军爵位,但宫里偏要强调,赐下敕造公府。
  其中缘由,耐人寻味。
  史苗谈不上高兴,甚至觉着皇帝有些小气。
  荣国府做这么好的榜样,就赏一块牌匾?
  准确来说就是原先的牌匾挪个地方,都算不上赏!
  宫里顺带赏下的物件都是常规赏赐,看着值钱的玉如意都有御用造记,不能变现。
  至于皇帝陛下还赏了一处金陵的宅子给她们娘儿几个,又不是把地契房契都给贾府,任由她们处置。
  大宅子,还要花钱维护。
  不划算!
  然而,现如今最跳脚的人是贾敬。
  热锅上蚂蚁一般还要强作镇定。
  看他连喝茶的心思都没有,一碗茶水端起来又放下。
  史苗:“宫里的意思,敬大爷也该瞧出来了。”
  贾敬羞恼,红着耳根点头:“婶娘远虑。”
  史苗摇头,满口都是不敢当:“和我有什么关系,是你叔叔托梦。”
  周氏今天身子略好点,感念早前婶娘护她,陪着笑:
  “以后多让珍哥儿过来请安,他们叔侄再亲香几日,往后怕是几年也见不得一次。”
  史苗程序化的挤出笑容。
  贾珍还是算了吧!
  一会儿和贾赦亲香着又生事。
  史苗只想平平静静带着一家老小从京城滚蛋。
  史苗转移话题:“我们一去,京城族中大小事,偏劳你了。”
  史苗一走,京城这边贾家的女眷,周氏最大,不必再被人压一头。
  周氏不自然的捋了捋荷包上的穗子:“都是小辈该做的,往后金陵城,还不是婶娘操心。”
  外面丫鬟隔着帘子说贾代儒的媳妇过来。
  史苗一脸疑惑,和贾敬媳妇对视:“她怎么来了?”
  周氏凝眉想了想,摇摇扇子,舒展眉头。
  “婶娘不记得,原先叔叔还在,提过一回让她儿子和珍哥他们一起读书。”
  史苗真的不记得,原主的记忆中好像也没有。
  史苗纳罕:“不是有族学在?让他往族学去。”
  周氏心里闪过一个念头,却没和史苗提,顺着史苗的话:“我也是这么想的。”
  然后周氏吩咐身边的丫鬟:
  “她是长辈,原也应该要见,只是今日宫里传旨,不便见人,你去好生给她道恼,改明儿再赔罪。”
  不多时,丫鬟回来答话。
  贾代儒媳妇听说今天宫里有旨,只说自己来得不巧,没等丫鬟见着人,早就走了。
  史苗也松一口气。
  万一贾代儒媳妇求着要她儿子和贾政一起下江南读书,她要怎么拒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