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她画画的感觉更多依靠天分,很可惜不是史苗须要的老师。
王大丫也是同样的问题,空有技术,无法进行教学。
最后厨艺老师三位,针线老师三位,刺绣老师三位,木工老师一位,雕刻老师不合格,书法老师两位,绘画老师一位,算学老师一位,语文老师两位。
下聘书前,史苗先和各位老师打好招呼。
赖嬷嬷负责传话:“我们府上聘用先生,还有一事必须说明白,除几位姑娘的课程,每周各位先生还要为府上的丫鬟、媳妇进行授课,直怕有些先生不愿如此,先将事情说明白,不知可否?”
这些人都是报名筛选而来,家中算不得大富,很珍惜这个工作机会,自然也不拿架子。
并无异议:“夫人有此心,最好不过。”
她们在心中暗自感叹,果然是大户人家就连丫鬟也如此用心的教导。
赖嬷嬷又道:“既然诸位无异议,便请商议课程安排。”
不一会儿,就有先生中的代表请求要跟太太说话。
丫鬟把人领进来,是史苗刮目相看的白琪。
白琪穿着的青布衣裳,腋下还有一个小补丁但她却神情泰然,说出了自己的异议。
古人读书还真是刻苦。
白琪道:“夫人,七日中修息五日,是否休息的时间过多了?就如书院之中,多是全年无休,或是一旬一休。”
七日一休,节假日放假,史苗都没提寒暑假了!娃儿们的休息时间够少了!
看来这些老师,教学态度很认真啊!
史苗连忙表态:“无妨,她们学了东西肯定要时间消化,况且诸位还有大课要讲。”
史苗既然这么说,大家也当然是以史苗说了算。
史苗也明白,按课时算工资,大家都想多上课多赚点。
不过她不是那么想鸡娃,适当激励一下就可以,干嘛搞得那么累。
这次遗憾的是,没有给女儿寻到教吹笛的女先生,原先有个教琵琶的,不知为什么,拒绝了参加终试讲课,也就等于自动放弃了资格。
至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史苗最想找到的拳脚教习,从头到尾就没有来报名的……
看来革命尚未成功,她还需努力啊!
她只是把白琪单独请留下来说话:“夫人单独留我,何事吩咐?”
史苗请她入席:“先生请坐,我看先生的答卷,不知先生可曾习过策论?”
白琪垂眼:“父亲在时,家中唯有我一女,自小将我做男儿教养,习过。”
史苗看那手文章就知道,肯定是学过的。
所以史苗特意关照下面的人去打探过白琪的情况。
如今白琪和女儿相依为命,她女儿似乎出生就有腿疾,白琪能进入终试,荣国府给了十五两银子的补贴。
她依旧衣着朴素,估计都给女儿看病去了。
史苗很想帮一把她们::“我听说先生家女儿身子不便,可否愿意来我府上……”
白琪不等她说完,赶紧起身行礼拒绝:“多谢夫人一片好意,能入府上教习,已是莫大荣耀……”
史苗也料到她可能有这种反应,也坚持道:“你且听我说完再决定不迟。”
“我惜你之才,想你在家中,便宜我的女儿们随时请教,这么一来,你工作时间便要延长,只有为你解决了后顾之忧,想来你也能倾囊相授。”
难得遇到一个真才女,史苗当然要物尽其用。
白琪顿了顿,低头沉吟片刻:“夫人……为何如此看重,终归女儿家不能科举,将来,恐是为姑娘们凭添烦恼。”
白琪脸上出现了伤感的神色。
这世间一直有女子不愿认命,为此意难平!
这种事情,未必是烦恼,史苗笑了笑:“未来的事谁说得清能?我只想让她们从另一个角度,看看世界。”
既然没有,那就去争取。
尤其是这回求师,史苗看到有很多女子都有才能,她既然穿到荣国府一品太太的身子里面,或许也能做点什么。
史苗想让孩子们了解,哥哥们都在学什么,朝廷在考什么,也许现在看起来没什么用处,但将来肯定会有用。
白琪沉默,拿起茶盏掩饰情绪,喝了一口,心中挣扎,才道:
“夫人盛情,在下却之不恭,只是容在下一二个月,万一姑娘们与我的教学方法不适应,府上也好另择良师。”
这回她终于没看错,白琪是个磊落人,如果不是家中有变故,兴许她也是穿金戴银的诰命夫人。
难得她经历起落,气韵依旧如此淡然,史苗当
然不会拒绝她,点头:“好。”
找好了先生,紧接着下面要安排的就是教室。
史苗早就专门定好了桌椅,贾敏个子小,她的座椅比姐姐们的矮一截。
专门腾出来上课的松涛院,史苗让人做了很多写字的石板。
才安置进去,就围了很多丫鬟:“太太弄这些石板作什么?莫不是要姑娘们学石刻?”
不对啊?
这次考试她们全程参与了,没找到合意的雕刻先生。
太太还说,让求贤榜不要撤,仍旧继续招揽贤才。
负责安置石板的媳妇主动答疑解惑:“让你们写字啊!”
有个婆子也笑道:“你们这些小妮子,真是走了大运,能学写字,还是太太千挑万选的先生!”
那媳妇又道:“王婆子,你也能学,太太还说,每人都有笔墨的份例。”
“姑娘们来了。”
丫鬟们连忙散开,给姑娘们腾出位置。
贾姝领着贾媃、贾娴和贾敏,四个姑娘,四朵花儿。
贾姝道:“我们来看看,石板装得如何。”
她们还带了笔来,贾媃用毛笔沾了水,随手在石板上写了一个石字。
“果然能练笔力。”
丫鬟和婆子们连忙夸道:“姑娘写的字真好看。”
……
内宅的东西,都是经过外面男丁的手搬进去的。
没了贾赦和贾政两兄弟,荣国府外间的事还真是不多主子都不在,他们又不敢出去找乐子。
刚开始报名的时候,他们外院还能做点事,后面的几次考试,都是二门内办的。
赖大见他老娘,比他还认真,还有主考官证,那张牌子是紫檀木雕的,真是古朴典雅,满荣国府只有他母亲有,现在二门内丫鬟还有许多有意思的课程。
虽说作为儿子与有荣焉,但赖大说不羡慕那是假的。
要是二爷没去什么书院里读书,他赖大好歹也能来个考官证挂一挂。
赖大啧啧道:“真羡慕内宅伺候的嬷嬷丫鬟,跟着姑娘们沾光。”
赖嬷嬷见他有上进的心思,心里也挺高兴,把才知道的好消息分享给她儿子:
“太太说了,外院的也有,让给你们也请先生教写字,太太说认字读书明理,懂了律法,将来才不会犯事。”
史苗并不是忽然想起来要教丫鬟们识字的。
实在是她一开始想搞荣国府机构改革……
那叫一个出师未捷,简单的一个人事档案就遇到麻烦。
将来要想像是运作一个机构一样运作荣国府,再好的构想也要人员素质达标才行!
不会带团队就只能自己干到死!
王熙凤这个反面教材历历在目,操劳过度,把自己都搭了进去。
史苗虽然顶着贾母的皮,细细想来,只觉得后脊背发凉。
荣国府的宅斗,明面上写出来的都只是冰山一角。
王熙凤可是忙得掉了个七八月的男胎。
照理说凤姐儿只得一个女儿,后面一胎不论男女,对于那一辈人丁不旺的荣国府来说都很重要。
贾母说是疼凤姐儿,这时候就算凤姐逞强,真疼惜她就该强制她休息。
王夫人肯定巴不得贾琏那一房一直没个儿子。
要说,那些人真是吃准了王熙凤要强又不放权的性格。
史苗当然不想走王熙凤的老路子,于是乎,顺便借着给闺女们安排老师,把府上的丫鬟婆子们都安排上。
荣国府扫盲活动,正式启动。
再往后,就要定下合理的激励机制,只有让他们看到识字的好处,才能激发大家学习的积极性。
全面提高人员素质,才能有效执行自己预想的管理方式。
看这一切井井有条有条,史苗自我感觉有一点点良好,要是自己去办书院,用上现代社会里学校教养那一套,没准会很有用。
说到书院,最近焦大没传消息回来,也不知那俩便宜儿子怎么样了?
第21章
自从贾赦和贾政两兄弟去书院之后,焦大传回来的消息自始至终都没断过。
钟山书院是贾政自己选的书院,原本孩子这时候还有向上进取的心气儿,到了书院中,自是要认真进学。
贾赦历来贪玩,从焦大那边的消息看,他在那书院早就过了新鲜那一阵,又拉不下面子闹着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