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就算退而求次去当个侧室,兴许还要担心圣上念他们私下与勋贵抱团。
估计原著里贾府真送出去经营成功的就是一个贾元春。
还是皇帝陛下想把这一群老勋贵弄死,先把猪崽子养肥再杀的那一招。
白琪只恨当时自家出事时没有帮上忙,不免代入了自己:
“事关家中荣辱,夫人岂知她们不愿?”
这就是史苗担心的地方。
就算不愿,多洗脑几次,灌输些为家族牺牲的大道理,总是会愿意的。
这位先生虽有才华,但她学的书,经过历代的改造,君臣父子那一套思维太深。
史苗只想让先生教知识,不想让她传递太多的这类思想。
她没多大报复,只是不想让姑娘当垫脚石。
史苗坚定的看着白琪:“我不愿,她们也不必。”
史苗如实道:“我那两个儿子也成不了多少事,只想平安度日。”
就像现代社会讲究家校沟通一样。
史苗必须把关孩子的教育,趁着这个机会向先生说明教学要求,免得白琪太上心,会错了意,弄巧成拙。
史苗道:“盛衰兴替乃世间常理,不必伤感,如今我烦恼的,便是如何还义忠亲王这一份厚礼罢了,我想着也还一份厚礼回去,不知可否?”
史苗话说到这儿,白琪已经明白太太的意思。
其实太太也有自己的道理,说到底将来这个家族,挑大梁的还是两位公子。
两位公子若是不成器,姑娘们就算使劲浑身解数经营出花儿来,最终也扶不起这个家。
可史苗就没打算把这个家扶起来。
白琪苦笑:“太太既已经做好打算,何必……”
反正荣国府有根基在,不像当年白家只是个五品小官,说捏死就捏死。
史苗道:“先生尚且能为女儿和离,想来先生必定能明白我一片慈母苦心,还望先生择而教之。”
白琪也是个聪明人,一点就透:“我懂了。”
史苗之所以还肯信任白琪,便是因为她对待女儿做法。
比起苦心经营金玉良缘,想让薛宝钗攀上权贵保好大儿薛蟠狗命的薛姨妈来说。
白琪已经做得很好了。
看来这位先生没白请,她着实也为荣国府筹谋过。
白琪的神情愈发凝重起来:“若是如此,恐怕几位姑娘的婚事恐怕要费一番心思。”
又提到儿女婚事。
史苗也不好说出自己不想将女儿嫁出去。
史苗不想嫁女儿,但几个女儿未必愿意不嫁。
如果不是存着要用女儿拉拢各家的意思,本着要给她们一个好归宿,顺便向圣上表一表荣国府不愿参与斗争的忠心,必须好好斟姑娘和公子的婚事。
一个二爷两个待嫁的姑娘,太太也够头疼的。
……
江南的春天悄悄过去,金陵城无心过端午,好些活动都是应付一二。
江南上下,从官员到商贾,精力都扑在圣上南巡一事。
书院之中也跟着人心浮躁。
习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书院的学子埋头苦读就是为了一朝金榜题名,将来登上金銮殿,得个一官半职,实现阶级跃升。
中山书院黄化,张杰,陈深等人凑在一处,就没有话落下的时候。
吵吵嚷嚷
“听说了吗?”
“这回圣上的船行进之路,咱们书院的人能去观礼!”
“山长的意思,是让咱们穿一样儒衫。”
钟山书院据说分到一块自己的方阵,那时候圣上的龙船要往水道上过。
他们这些当学生的,可以在旁边观礼。
虽说如今安排还没出来。
但那一天,贾赦和贾政肯定要去迎驾,自然不能混在学子当中。
提到衣衫一事,就连家里母亲也忙着请手艺先生将诰命服制的各样首饰修整一回,该换珍珠的换珍珠,该补点翠的补起来。
钟山书院里,大家的意思是凑着钱来,去成衣铺子统一定制儒衫,诸如靴子、腰带、头巾一类也要统一。
贾赦和贾政连连推辞:“怕是不成,我家中有事走不开。”
众人狂劝,他们机会难得,兴许那时候,陛下会立在船头,他们能远远看一眼圣上的模样也是好的。
多少人就盼着能得一个位置,要是圣上能记得他们书院记的名字,也是他们此生的荣耀。
考过秀才能再考举人,考得举人又进京会试,进京会试上榜才有殿试的机会面圣,又有多少读书人能真走到那一步。
可是贾赦和贾政这两兄弟只凑了钱,却说那日来不得。
众人劝了无果,便懒得理会,只当腾出来两位位置。
且说圣驾亲临,自是黄土开道,鼓乐喧天。
那些沿路观礼的,也只能远远看见个影儿。
至于贾赦和贾政,混在迎接的队伍里。
因荣国府品阶高,又是圣旨关照过的勋贵,史苗被安在女眷第一排最中心的位置。
贾赦和贾政也被安在第一排。
史苗顶着头冠,穿着层层叠叠的礼服,感觉自己当场就要被蒸熟,活脱脱一个丝绸人肉卷。
贾赦和贾政在一群朱袍大臣中颇有些不伦不类。
他们两兄弟在孝中又不能穿得过于华贵,又不可过于简朴于礼不合。
贾赦虽有一品将军爵位,可他未加冠,爵位没正式到他身上一天,他敢穿一品武将服制,就是僭越大不敬。
这两人是京城中常见的公子打扮,一样的靛青银丝袍,配松绿腰带。
兄弟俩年纪又小,在大臣堆堆中显得格外扎眼
圣上走过,看见二人就停下步子,笑着问他们两人:“你们兄弟,近来在金陵如何?”
贾赦和贾政又不是真的皇亲国戚,根本没见过皇帝本人。
圣上这么一问,好像贾赦和贾政是他隔壁邻居家的小孩,十分相熟似的。
史苗听不清皇帝陛下说什么,但看氛围。
这回皇帝陛下显然走亲民路线。
贾赦不是被人问一句就小腿肚子转筋,抖抖索索舌头打卷,不能说话的人。
要紧关头御前失仪,那可是全家遭罪。
贾赦领着贾政,齐齐跪下行礼。
贾赦道:“启奏圣上,我们兄弟在家中侍奉母亲,读书明理。
皇帝见他们俩长得还合眼缘,行事规矩大方。
荣国府的急流勇退,深得他意。
皇帝面容温和,又问贾赦:“你也将及冠礼了,可取字没有?”
贾赦如实:“启禀陛下,不曾。”
皇帝略一思索:“便叫恩侯吧!要孝敬你母亲,好生进学。”
皇帝随口一言,落到人头上就是天大恩典。
贾赦语气都扬了几分,重重磕头:“谢圣上隆恩。”
圣上入了行宫。
当天夜里,皇帝陛下亲自给荣国府将来的主子取字的消息就传遍金陵。
圣上才入行宫,女眷围着史苗恭贺。
史苗觉得荒诞且无语,一个名字而已,圣上的一句话果然是金口玉言十分值钱。
可惜了,她不能把贾赦改造成景点,收费打卡,给荣国府创收。
此番圣上
南巡也带了女眷,中宫皇后身子不虞,所以这回陛下带着出门的是很受宠的淑妃娘娘。
原主进宫的时候见过,淑妃娘娘是宫里长得最漂亮的大美人。
虽然不知道原主怎么评价淑妃。
但透过原主的记忆,起码从史苗审美来看,淑妃是当之无愧的明艳动人。
哪怕宫中不乏新鲜血液补充,淑妃自己诞下一子一女,皇帝陛下掐着嫩尖儿享用。
淑妃娘娘也艳光不减。
史苗原本还想叮嘱两个儿子几句,不可得意忘形。
哪知她根本没有这个机会,那边皇帝的队伍进了行宫,马上就传召女眷。
等史苗走过流程,娘娘赐下宴席,随便吃点糕点回家,就又听说贾赦和贾政被叫去伴驾了。
家里几个姑娘也没闲着,忙着料理史苗和贾赦贾政每次要换的衣裳,课也不能好好上。
淑妃娘娘自然要给史苗面子,算来今日接见的女眷当中,被赐座的也就那几位。
史苗是坐得离娘娘最近的一个。
只是淑妃居然认得白琪,着实让史苗意外。
白琪显然不太想提及此事。
史苗一提,她才吐口:“我和淑妃娘娘颇有渊源,幼时两家交情甚笃,毗邻而居,淑妃娘娘照料过我许多时日,情同姐妹。”
史苗问她:“先生可认得安嫔。”
“安嫔?”
看着表情显然是认得的。
史苗直截了当:“淑妃娘娘和安嫔有什么过节吗?”
第28章
史苗之所以对安嫔娘娘印象深刻。
因为安嫔的封号,就让人想起现代社会被大家盘出包浆甄嬛传里面的安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