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贾赦也不认得那人,看他衣着,只能判断肯定不是钟山书院的学子,转头问:“哪两位?”
  那人一脸无语,大概觉得此人无知。
  “你这……甄家大老爷进京了,甄家能称作大人的,当然只有二老爷和三老爷!”
  甄家二老爷和三老爷?
  贾赦眉头一拧,刷的一声收起扇子,恨不得揪着老二的衣领赶紧遁走。
  “走走走!”
  贾政被大哥挟持而去,手里的彩笺都掉了。
  贾赦边拖着二弟走还边嘀嘀咕咕:
  “你以为换件衣裳就和唱戏的一样画了花脸呐!闹哄哄的,烦死了!”
  “回咱们院里,睡觉去!”
  贾政这才反应过来,甄家二老爷和三老爷……
  认得他们!
  于是两兄弟极有默契的一起开溜。
  贾政对文会也没多少留恋,这个大人,那个大人,反而将纯粹的品文污了。
  闹个半天,贾政连半句诗都没诌出来,不如在家中和妹妹们一起讨论文义舒心。
  砚台跟在两位爷后面,他脑子活络,甄家的爷们要来,大爷和二爷要走,马上就明白主子意思。
  主仆三人穿过游廊,和转角那边一对主仆正好打个照面。
  砚台呵呵一笑,小声道:“看来呆不住的,不止咱们大爷和二爷。”
  隔着一个天井,贾政把那林家小公子看得愈发清楚。
  肤白胜雪,唇红齿白,眉若远山,不画而翠……
  贾政忍住心里暗笑,大哥没说错,这个林家公子,果然是小姑娘似的好看。
  再看那孩子脚上一双挖云小靴做工精致,偶尔露出些许,灿灿银光,肯定掐满银线。
  腰间玉色缂丝嵌珠的腰带,价值不菲。
  贾政这回心里有点服气大哥的判断。
  林家祖上列侯,早年林家先祖自请回江南荣养,先皇大笔一挥,赐世袭罔替。
  林家与荣国府不同,公侯伯子男,虽次国公一等,爵位却是不减。
  听闻林家几代单传,当下只供养一人,定然事事精细。
  可惜贾政实在对林家夫人记不起分毫。
  既然母亲夸她有易安居士遗风,必定不俗。
  无怪乎有些人总是先敬华衣再敬人。
  有些衣料确是平民百姓花钱也摸不到的。
  此刻离得近了,跟着林家公子的管事衣着也十分讲究,就算不识货的也看得出他们不是寻常人家。
  若非那二人穿的颜色素淡不曾逾矩,如此装扮在一群儒衫学子跟前真真过分招摇。
  难怪林家也不愿多待。
  林家与贾家并不相熟,只一个照面,不曾言语半分,两边一南一北擦肩而过。
  回到住处,贾赦觉得无聊,他瞌睡也不多,翻出以前妹妹们寄过来的东西回味一番,顺便也给她们说说今日的‘盛况’。
  贾赦还在犹豫是写书信还是画画。
  他的画技,实在画不了这么多的人物。
  转头一看,老二还在那边认真揣摩诗句。
  贾赦歪过身子,挤着眉毛笑嘻嘻:“老二你……你还真是这块料,好生写来,给咱们家长脸!”
  贾政忽然有些诗情,并无拿出去给那些人品评争荣夸耀之意。
  贾政也知大哥爱玩笑的性子,懒得与他多言。
  “大哥还是赶紧画画吧!”
  说罢,贾政仍旧低头斟酌字句。
  第53章
  正当贾赦画画涂抹半日理不出头绪,贾政字斟句酌预备落笔之时。
  一辆簇新马车,旁边跟着衣裳考究的管事,两个模样周正随从小厮,并一个壮实车夫,缓缓行驶进金陵城门。
  林海坐在马车中,听着车外人声喧嚣,只觉得烦闷。
  外面有人小心翼翼问:“公子,这就回了吗?”
  本来带公子出来玩,只图他脸上能露个笑,显然公子心情并没有好起来,只略站站就要走。
  “嗯。”
  车里的人应了一声,车夫便在下一个岔口转个方向,没有往金陵热闹的街道去。
  林海近来心绪一直不佳。
  确切说来,林家上下也好不到哪儿去。
  他此番到金陵来,只为陪母亲出来散心,亦是自己疏散心情。
  林家偏居江南,祖辈承袭爵位,政局中参与不深,比起关注朝中的风浪,林家如今最要紧的是子嗣大事。
  太子殿下亡故,对林家无多大影响,挨近年关时,太子殿下死讯还没传到林家的时候,林家死了个孩子,还是个哥儿。
  那孩子虽不是林海母亲所出,但林家几代单传,孩子十分金贵。
  从林海以后,家中好不容易添的一个哥儿,自然精心养着。
  眼看正月里就要一岁,林家原本打算好好给那孩子也办一个周岁,天有不测风云,老天非要收他,一病就没了。
  林家几代以来,孩子太少了。
  且不论能不能养大,添的孩子也极少。
  林海记得他在六七岁的时候,父亲有个通房添了一个女孩。
  哪怕是个姐儿,家里也精心供养着,母亲日日要过问,可惜那个妹妹还
  不到半岁,也病死了。
  在那以后,林家没有孩子出生,隔了这么多年,总算又添了一个。
  瞧着似乎养得大的模样,忽然就没了,阖家上下氛围十分沉闷压抑。
  当下有些不好听的话暗里传开。
  有说林海命格克兄妹、也有说林家祖坟风水不好、还有议论母亲祖上擅长术数,在背后作手脚,只让林家有林海这根独苗。
  说得玄乎其玄。
  林海父亲勃然大怒,将家中老的少的,发卖掉好一批人。
  林家太太见家中乌烟瘴气,她问心无愧,懒得辩驳,又怕有心人给她儿子使绊子,便找个借口出来散心,顺便将林海也带出来。
  林海的母亲早年与甄家老太太有几分渊源,承蒙她老人家教养过一段时间,此番来金陵,时常必定往甄家拜会。
  本来甄家老太太安排三孙子带林海去钟山书院,不巧甄家宝贝孙儿着凉正吃药,林海才自己走一遭。
  林海年岁小,除了那几个祖上故交大儒,与其他人不相熟。
  但他若不去,又恐母亲担心,是以才去随便走个过场。
  甄家的二老爷和三老爷来掺和一脚,崇正书院也积极起来。
  甄家还把自家崇正书院近旁一个雅集院子慷慨借出来。
  文会显然一时半刻结束不来,崇正书院那边还要摆个场子。
  听说甄家起的头儿,贾赦更不想去,他还不如趁着端午前早点去找母亲。
  金先生专程来劝这二人:“此等盛会,二位如何不去?届时……”
  不等他说完,贾赦不耐烦挥手有赶人的意思:“不想去就不去。”
  金先生便不多事,再不敢邀请。
  等到那一日,贾赦和贾政早就在原先几位大儒跟前狠狠记了一笔。
  见他们没来,白胡子还特意问起:“先前的那两兄弟怎么不见?”
  旁边有人答话:“他们兄弟,回去给母亲祝寿了。”
  几位大儒听罢亦是脸色不好,大约觉得贾家兄弟散漫。
  金先生左顾右盼找不到陈山长。
  罢了,这里也不是他一个小卒子说话的地儿。
  如此看来,贾家两位爷不来真是一件好事。
  金先生也自去寻乐子,不必赘言。
  ……
  另一头贾赦盘算着想去庄子上玩,唯恐错过妹妹们的新花样。
  但他才滚回去玩耍了一圈,端午还差得一月,再回去肯定要受到妹妹们嘲笑,母亲也会说他恒心不定。
  贾赦还是要点面子的。
  姑且再忍几日。
  钟山书院里的学子都去凑文会热闹,贾赦和贾政兄弟也没闲着。
  贾赦邀约老二一起去逛逛,给母亲和妹妹置办端午节礼。
  刚在金陵城最大的银楼下车,没走几步,遇着林家的小公子。
  这孩子今日穿的低调了许多,没那么流光灿灿。
  跟着林家公子的管事道:“公子,当下给太太买首饰,不妥。”
  林家那小孩儿点头:“嗯。”
  林家主仆没注意贾家兄弟,转身往旁边古董殿去。
  此事也提醒了贾赦和贾政,当下买首饰确实不妥。
  就算他们兄弟有意去买银饰,也不急于一时。
  两兄弟即刻歇了要去银楼的心思,便也随意找家店去看古董。
  银楼看门的伙计一脸苦相。
  他还以为今天会有两单生意,瞧着都是富贵人家的公子,不差钱的样子。
  煮熟的鸭子扑棱一下飞了,白高兴一场!!
  京城死了太子,他们银楼生意也跟着死了半截。
  贾政和贾赦在街上晃荡一圈,没淘到可心的物件。
  那些古董伙计说不出来历,不知道从谁的坟里刨出来的。
  细看工艺也不算精湛,做得还不如前儿母亲寻到的雕刻女师傅,贾赦觉得晦气,瞅了几眼就走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