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等贾赦和贾政把客人招待走,史苗才慢慢咂摸个味儿。
  客观评价,林如海这娃儿长相还真不错。
  现在年纪还小,有些男生女相的意味,鼻子是鼻子,眼睛是眼睛,额骨、眉骨长得很好,脑袋也很圆,牙齿整齐,颌面发育周正,应该不存在长残可能,再长几年,应该是个标志的美男子。
  未来的林探花,果然是一枝花。
  就是声音……,和他此刻长相反差太大。
  那种感觉,像是一只长相甜美的猫猫,一开口却是个烟嗓低音炮。
  有点别扭。
  ……
  姑娘们都在后院侍弄自己的地,男客理当贾赦和贾政应付。
  荣国府还没和甄家林家好到能留宿外男的地步。
  就算天上下刀子,来办事的甄家老三和林海今天必须折返回去!
  贾赦和贾政招呼二人吃一盏茶,再用些小点心,差不多就可以送客了。
  贾赦和贾政早有预备,林家小公子居然要来送节礼?
  自知钟山书院的事瞒不住,兄弟俩主打一个先发制人。
  贾赦见林海没有在母亲跟前提及钟山书院的琐事,行事沉着有分寸,便高看他几分。
  将二人引到自己院中去,贾赦拿出一副兄长的亲和姿态,对林海笑道:
  “那天我看你和你母亲长得像,就猜你是不是林家人,今日一见果然叫我猜中了。”
  说完贾赦就先给林海斟了一盏茶,半点没有拿架子,似乎二人十分熟稔。
  贾赦反把甄家的甄远晾在一遍。
  甄家老三全然在状况之外,唯他一人一头雾水:“几位竟是见过?”
  贾政道:“一面之缘而已。”
  贾赦开门见山:“我们兄弟二人在钟山书院读书,还望两位为
  我等保密。”
  “钟山?书院?”
  甄远脸上迷惑更深。
  贾赦指着林海:“大约三四月里文会的时候,在那边见过他。”
  甄家老三也问出来和旁人一样的问题:“为何不去崇正……”
  荣国府,自然要去金陵城最好的书院才对,再不济还有其他几个,怎么就去了钟山书院?
  经过了陈山长和金先生,贾赦和贾政对甄家老三此刻的神情已经习以为常。
  解释起来也坦然:“我们二人身上没个功名,去那儿做什么?”
  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这倒将甄家老三弄得不好接话,他若再提什么院试秀才的事,显得像是自己故意炫耀。
  甄家老三赶紧重新找个话头转移话题:“我们家老太太早有相邀之心,只盼这日子过去,能荣幸,请两位把酒一叙。”
  贾赦端着茶盏冲二人笑:“那是自然,我们也想请你呢!”
  见他们承认得干脆,林海继续说出自己的疑惑:“若考试作保,总会写明家世籍贯,届时岂不是……”
  甄家老三颇为无语,他好容易转移话题,这小子怎么还揪着问。
  甄家老三此刻只想把林海的脑袋抱起来晃一晃,看看里面是不是都是水。
  贾家这两位需要科举吗?!
  贾政如实道:“且等那一日再说。”
  林海拈了一块糕,认同的点点头。
  听这说法,这一位是要考试的。
  甄家老三已有秀才功名,无论童生还是院试,亦或乡试,都需有人作保。
  甄远原本想说将来自己愿为贾家作保,连忙咬住舌头闭嘴。
  荣国府还差这个?
  最后几人又勉强扯几句场面话,甄家林家告辞回去交差。
  贾赦和贾政闲着无事,指挥下人们把拿掉的牌子一个个放回去。
  史苗还在消化见林如海一事。
  外面有人传话说白琪过来了。
  史苗有些意外,今日丫鬟们有大课,这个点白琪应该刚下课。
  白琪果然不是平白无故过来,进来没说弯绕话,语气还有点遗憾:
  “早前夫人提过姑娘们还差一个算学的先生,若林家在金陵,兴许可以学一学。”
  算学?!
  史苗正缺一个能系统教算学的老师。
  “林家算学很厉害?!”
  第56章
  白琪自来对姑娘们学业上心,如今太太还挂心的还有两件。
  一是没找到教姑娘们的防身术的拳脚女师傅没找到,再有就是算学上没有能人教学。
  白琪自己只会九九乘法表和加减乘除,九章算术上略会一点鸡兔同笼,余下却是不大能。
  白琪也知太太在研究算经,如今遇到林家人,便多提了两句。
  她给太太讲了林家夫人的情况:
  “林家的夫人……也就是那孩子的母亲,她家祖上曾在京城里当过钦天监的差使。”
  史苗听着,眉目不自觉的皱起来。
  所以原著中皇帝陛下在林如海任兰台寺御史大夫的情况下,让他在扬州管盐课。
  难不成是林如海家学渊源,算术好?
  现在的科举制度,考得四书五经,八股文,还有一些公文写作。
  但是朝廷还没死板到真的只靠这些东西治理国家。
  国子监开设的课程中就有算经。
  不然每年征收各类税目,大小的工程,处处花银子要钱要算账,满朝文武的大臣要是不识数,岂不是抓瞎?
  康熙在数学上就接受到了西洋教学,还研究过几何。
  但史苗已经刻意搜罗过,她可以确定,这个世界没有系统的数学教才。
  不知道是传播不畅,还是皇家刻意的把某些技术垄断了。
  比起皇朝的地位稳固,工业发展和科技进步根本不值一提。
  见神游的史苗没反应,白先生又补充一句:
  “就是那个测算日食月食无一疏漏的徐大人家,府上认不认识?”
  钦天监这个差使,史苗不太熟悉,原主更没多少交集,虽然白琪已经说得很明白,她依旧对不上人。
  钦天监观天象,掌历法,算天时,测时辰凶吉,确实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
  史苗有些抱歉:“我们府上和那些大人交道不深。”
  白琪了然,继续道:“徐家和我们家,大约算同乡,可惜徐家后继无人,只有徐大人的孙女徐慧沿袭几分家学。”
  这名字……
  史苗来了兴趣:“哪个惠?”
  白琪道:“聪慧的慧。”
  史苗还以为林如海母亲和提点武则天以色侍君能有几时的那位徐才人同名。
  可惜只是同音。
  既能留下姓名,还得白琪如此在意,可见林如海的母亲肯定有真才实学。
  史苗笑道:“如此看来,她必是当年名动一方的才女。”
  这年头,女子想留个名并不容易,多是一个某某氏、某某夫人、某某母亲。
  此刻史苗对林如海母亲的兴趣,已经超过对林如海的兴趣。
  白琪语气中似乎透着惋惜:“我幼时在闺中听过她,可惜他们家学就此断了。”
  史苗却不太赞同:“学问如何会断,你说的徐慧不是还懂?”
  史苗又道:“钦天监不算好差使,兴许徐大人不想子孙重操旧业。”
  这差事简直一个服务业,没权力,万一个不好,遇到不讲理的客户,就赖日子没算好,岂不是白白背黑锅?
  徐家想另谋出路也正常。
  白先生听太太一说,有几分道理,她的父亲都会因言获罪,徐家退下来从另一面看,是明智之举。
  白琪见太太被她几句话勾出兴致,莞尔一笑。
  史苗抚着紫陶茶杯,喃喃道:“擅算学……若有机会,还真想一见。”
  史苗有些遗憾,早知林如海母亲擅算学,那回见面的时候就该聊几句算术教学的事。
  遗憾归遗憾,史苗暂时还没想好,要不要下帖子去请林如海的母亲来面谈。
  ……
  另一边林海和甄家老三回了城,两人因受人之托,都没和家中提及贾家两兄弟之事。
  端午时候,甄家没有大摆筵席,也没丝竹戏曲助兴,除了被留下过节的林如海的母亲徐慧,还有甄家旁支好几个齐整的媳妇都来陪老太太说话。
  人老了,就爱热闹解闷。
  席面上甄家三太太讲起来自家儿子,提了他去荣国府拜节送礼的事一句。
  女人们七嘴八舌,讲着讲着就提到此刻在荣国府教书的白琪。
  白琪先前也在金陵城给几户人家教过姑娘。
  有个媳妇道:“那一个姓白的先生,如今攀上荣国府,正经在家中教姑娘,学识是好的。”
  甄家二太太语气中有几分看热闹似的幸灾乐祸:“是不是那个带着瘫子闺女,还闹着要和离的?”
  众人唏嘘,说起白琪好端端犯了左性,自家遭难,女儿还是瘫子,竟然还和离,简直不知自己几斤几两,实属大逆不道。
  就连甄家老太太也道:“读书有学识固然是好,心气儿太高,离了格,算她有运气,遇到惜才之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