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先前母亲就忌讳,林家几代单传。
妹妹在家里无病无灾的,去了林家却是一点动静也无。
总要有个孩子依傍才行。
他这个做儿子的想得到,母亲肯定早就想到了。
贾政的愁处,又不敢漏在母亲跟前,只默默长叹。
第108章
贾政也没来得及忧心多长时间,过了三日,二房奶奶就临盆了。
这回关氏生的第二胎,比头一胎顺,早上肚子开始疼起来,等到下午天擦黑的时候,婴儿呱呱坠地,母子平安。
从老二媳妇怀上第二胎,史苗就开始好奇,老大家添的那个,应该就是贾琏。
老二家这个,史苗以为会生在大年初一,合上原著的荣国府二房大年初一出生的贾元春。
掐指算算老二家的日子,也该是过年前后。
然而大年初一,老二媳妇的肚子稳稳当当没动静。
今儿正好元宵节,贾政家老二出生了。
不单生辰不对,连性别都不对。
贾赦家老二是个男孩!
如果是贾宝玉的话……也没见什么衔玉而生。
况且那些神仙下凡应该还是要讲究一下天时,现在估计神瑛侍者还在太虚幻境浇花。
几番联想,史苗几乎可以确定,这娃儿不是贾宝玉。
她之前的猜想又应验了几分……
原先属于贾宝玉那条线,很可能被王夫人带着蝴蝶效应到了甄家。
总之家里添丁进口的,都是好事,大房二房又配平了,一家两个儿子,都是正房生的,谁也别说谁。
史苗也挺高兴,以后预备礼物的时候,能省下不少事。
二房媳妇在做月子,有史苗坐镇,管家的大儿媳也不会这时候做小鼻子小眼睛的事。
过年虽然不能热闹,家里有点喜事,上下看着也都带着笑。
贾政这个人,时常在阖家欢乐的时候生出的点愁绪。
况且这两个儿子,一个贾赦和一个贾政,都是有事就挂脸的。
史苗问贾政:“老二,你最近又有什么心事?”
听说二房那边似乎有给贾政添人的意思。
不知道贾政是不是因为这事。
毕竟一般当家奶奶会把自己的陪嫁丫鬟提上来,但是当爷的多半想要的是别个。
史苗懒得掺和儿子们的屋里事,但也不想见贾政在媳妇刚生了孩子的时候摆脸色。
贾政犹豫了一下,才开口:“母亲,先前给家里看病的那个女圣手不错,是不是让她给四妹妹看一看?”
怎么忽然要给四妹妹看病。
贾政牛头不对马嘴的话,反而让史苗愣了愣。
这回还是她误会贾政了。
不过史苗马上就想明白,老二已经尽力委婉。
看妇人病的女圣手。
史苗不觉得贾敏有什么病?
但作为传统的古代人,女子成婚几年生不出孩子,当然要怀疑她是不是有病。
起码贾政的出发点是好的。
史苗也没有生气的立场,对贾政道:“想不到你当了两个孩子的爹,却是心细。”
知道一部分剧本的史苗绝对不会让宝贝女儿乱吃东西。
“都说是药三分毒,无病无灾的,吃它做什么,儿女之事皆是缘法,外人也操不了心。”
此事强求不得……
古代又没有什么计生用品,贾敏和林如海夫妻生活也正常。
这回和林如海一起出去,史苗看林如海也不是真的单薄到风吹就倒。
小子还算听话,挺注重养生,养生秘籍上很多法子,他都乖乖照做。
所以贾敏和林如海一直没小孩,谁知道算不算天意安排呢?
史苗又不可能受搓各种检测仪器,给两人上下里外检查一遍,找出病因,对症下药。
当下的医疗条件,不生孩子反而对贾敏是一种保护。
史苗还是疼闺女,不想贾敏变成生养林黛玉以后早逝工具人。
起码现在不要胡乱吃什么有的
没的,身体素质好一点,将来才有资本和剧情发展掰一掰手腕。
现在史苗心里,只剩四个字:
顺其自然。
史苗不忘表扬了一下老二:“你妹妹要是知道你这么念着她,心里定然高兴。”
贾政今日提这个,本来就有些逾矩,提了也算尽了当兄长的心,问心无愧。
见母亲如此说,便只能暂且放下。
虽说好些人暗里为贾敏的肚子操心。
但林家还好,林如海从来没提过什么生儿育女的事,贾敏也不提。
至于林如海的母亲徐慧,当下醉心学术,更是没心思管这个。
贾敏只是觉得回了家无聊,瞧见外面大山大川,家里的园子实在是太小了。
原本说得好好的,还要去看黄河壶口。
出一次门不容易,岂知下一回又是什么时候。
贾敏回到家中,林如海除了读书,就是帮忙一起整理一路上搜罗到的书籍。
林家三个主子,每日都有事做,安排得满满当当。
三月春暖,趁着梅雨时节还不到,贾敏招呼着上下的丫鬟媳妇一起晒书。
她才进去歇了一个午觉。
起来梳妆未好,眼中带困,从西洋玻璃镜子里就看见丫鬟小雅跨过门槛跑进来。
小雅气喘吁吁:“奶奶,不好了!”
“京城的敬大爷,被贬了!”
小雅是刚提上来的丫鬟,够活波,活波过头就不够稳重。
大丫鬟蒹葭不动声色轻轻踢了她一下:“以后不可如此,沉着些。”
小雅红着脸,把封了蜡的信件呈上来:“是……”
贾敏接过信,也不等插珠花了,起身就往林海的书房去。
两人拆开信一起看。
林海神情越来越凝重,旁边贾敏反而嗤了一声,轻松的笑出声来。
“还好圣上只是让他回金陵,没削了爵位。”
林海看向贾敏,她是真的轻松,并不是故作轻松的苦笑。
似乎半点不曾意外。
国孝期间贾敬参加的宴席上有丝竹歌姬,圣上震怒,参宴之人或多或少都受到牵连。
攒宴席的是南安王,被降了一等,变成了南安郡王。
贾敬的爵位倒是没被降等,但圣上做得似乎更绝,直接命宁国府回金陵原籍。
大概这样真的太不好看。
圣上又要荣国府回京。
可笑回京的旨意也意味深长,字面上只点了贾赦回京。
贾敏又看了一遍家书,此刻才微微蹙眉:“偏偏让大哥哥回去……”
偏偏让贾赦回去。
林海心里也有些猜疑,却故意道:“我看兄长也沉稳了许多,还有岳母大人在……”
凭着对家人的了解,贾敏语气肯定,对林海道:
“母亲不会进京,多半会呆在金陵,让二哥哥在身边奉养。”
果然和林海猜的差不多。
不过林海依旧做出一副不太明了的样子,故意逗她:“还请夫人不吝赐教。”
贾敏左手里捏着信纸,右手扶着椅背站起来:“唉……你不知道……”
她知道大哥的性子,虽然本性不坏,但容易被人带坏。
贾敏道:“只让大哥回京,怕是处处都摆着鸿门宴,一个大大小小坑,就等着他去跳。”
贾敏也知道,大哥贾赦必须要去:“但母亲一定会让他去,若不能过这一关,家里的爵位,只是早晚罢了。”
贾敏又去信问家里的安排。
果然和她猜的一样,不过贾赦也不急着动身,要等到宁府的人到金陵,才慢慢往京城去。
瞧着还能耽搁大半年,谁知这大半年会有什么变数。
过了一个月,变数就来了。
可惜不是贾家的变数,而是甄家的变数。
圣上带着妃嫔们去皇家的琦绣园赏春,哪知山石洞里爬出一条蛇,差点咬伤龙体。
甄家进宫的娘娘护驾有功,替皇帝陛下挡了一下,幸而那蛇只是微毒。
圣上大为赞叹,直接就将甄家那一位从贵人提上妃位,封了一个惠字。
若不是贤良淑德四妃已经都有了人,圣上肯定会直接赏一个四妃封号。
这位甄家的惠妃娘娘,虽有幸育有皇嗣,可惜是个公主,而后音讯就不多。
此番救驾有功,甄家只等鸡犬升天了。
史苗听着贾赦和贾政一人一句讲得天花乱坠,不得不感慨,现实发生的剧情,有时候比小说里还要有意思。
贾赦也不得不服:“甄家这是走了什么大运?我看甄大人要升官了!”
虽说走运,时候也不凑巧。
甄家三位老爷都要守孝,孝期过去,不知道皇帝陛下还记不记得。
史苗笑道:“不如猜猜,等甄家老太太孝期过去,是几个大人升官。”
这话一说,贾赦和贾政皆是一怔。
还有孝期隔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