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眼看着贾敏有孕,林如海身边空了,有了资源。
  史苗知道家里诸如赖嬷嬷、蒹葭这等的人为何比自己还生气。
  按理荣国府出去的娘家人,别人没动心思,荣国府的人先盘算着算计起贾敏来。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女儿前脚生了闺女,当母亲的心慌得要命,催女儿赶紧追儿子的例子,到现代社会一抓何止一大把。
  史苗想了想,对蒹葭道:“就说我这边缺人,把她要过来,你们姑娘自己就懂。”
  不想闹大,这不是活生生给孕妇添堵?
  这样都忍不得,用下半身思考,那林如海也可以不要了。
  贾敏也没留人,两家静悄悄就把这件事办了,林如海每天只忙着研究养胎事宜,根本没注意走了一个嬷嬷。
  这日刚散馆,林如海收拾好衣衫,板板正正的往外走。
  年轻貌美,一枝独秀,上到偶遇的大人,下到当值的公公,都要多看他两眼。
  国子监的何博士和他同路,犹豫开口:
  “本来我想请你家夫人到府上一叙,只是听闻你有了喜事,可惜可惜。”
  小林探花年近三十才当爹,这喜事大家私下都知道了。
  这么一看,林如海年岁也不小了,只是长得嫩。
  何博士只是表达自己的惋惜,想不到林如海却非常大方:
  “这倒不妨事,不妨事,先生可要讨论算学?若先生不弃,休沐那日我们夫妻二人登门造访可好?”
  没见过这么积极的,何博士求之不得:“如此……最好不过。”
  林如海回到家里马上就把这事和贾敏汇报,还想向贾敏讨夸奖。
  贾敏说是不高兴,其实也高兴,嗔怪道:“你怎么自作主张,替我先答应了?”
  林如海自己有自己的理由:“左右你在家中无趣,找点事做,权当胎教了。”
  胎教……
  林如海对养生秘笈上关于孕产的板块,学习的非常到位。
  贾敏扬起粉拳轻轻锤了他一下:“你又懂了!明儿记着给你孩子唱曲听。”
  林如海皱眉:“也不是不可,不过书上说读一读经典,也使得……”
  然后又转移话题:“先前我和你说过的,何博士一直想改革算经教学,无人商议。”
  贾敏扬眉:“找我商议?到时候我可是要署名的……”
  她要保留自己的著作权。
  既然要去何博士家,贾敏老早就预备好合适的礼物,只等林如海休沐那日,夫妻二人一起坐着马车,慢悠悠的过去。
  到了何博士家,林如海小心翼翼搀扶着贾敏下车。
  当下倒也没有真有了生子就不出门的习俗。
  何博士的妻子早听说这家娘子有了身孕,今儿一看,大约是月份浅,根本看不出来。
  就是家常拜访,倒是没什么外人,家里女眷出来作陪。
  何博士指了指穿胭脂色裙子的小女儿:“这是我家三姑娘,家里就只剩她一个了,叫她婉儿就好。”
  何婉儿倒也不畏缩怕生,很爽利,上来就表示出对贾敏的崇拜:
  “先前您还是贾二十四的时候,我就读过您的集子,想不到您也善算经,真是……文理双全。”
  文理双全,还真叫她说的有点意思,母亲就喜欢把算学叫理科。
  这个理,和程朱理学的理,不是一个理。
  贾敏把见面礼送给她:“若你不弃,叫我一声婶婶就好。”
  这丫头也只十三四,贾敏快三十的人了,实在当不了姐姐。
  几番寒暄,众人就开始讨论算经教材的事。
  其实何博士也不是要新编多少教材,想照着原先史苗编写后几经修正的那一版进行改版。
  这件事能成,贾敏当然不会拒绝。
  说着说着,林如海忽然岔了一句:“敢问这一书编来,能否让内子也署名在册。”
  何博士愣了愣,旋即马上道:“自然……自然要署名的,我等必奏请朝廷。”
  一旁的何婉儿瞪大了眼睛。
  原本见贾敏有这样一个俊美妥帖的探花郎丈夫,何婉儿已经够羡慕了。
  再见她淡定自若、气定神闲的与父亲谈天说地讲论文义,婉儿又觉得,贾二十四这样的人,一个探花当丈夫才配得上她!
  现在贾敏居然有在国子监书籍署名的想法!
  真不愧是贾二十四,就该如此!
  此刻何婉儿眼里再也没有什么美貌探花,只有对贾敏深深的崇拜。
  第115章
  何婉儿素来也爱诗书,听过贾敏事迹,也效仿偶像学习算术。
  今日得见贾敏,与父亲讨论文事从容自得,不似寻常规格女子,愈发向往,立志也要成为此类人物。
  可惜她原本想问贾敏为何到了京城没有同在金陵一样发行文报。
  但她与贾敏尚未熟悉到那个地步,不好开口。
  来何博士家一程有趣,不然去了旁人家,总是听戏说笑那个流程。
  或许拿出桌游牌出来玩一玩,再无其他。
  马车慢悠悠走着,想到今日林如海自作主张,贾敏略有些不高兴。
  贾敏嗔道:“我自己会说,关你什么事。”
  林如海也顺着哄她:“是我不对,下回让奶奶先说。”
  贾敏又道:“我不单要署我的名,还有母亲的,白先生的,湘湘的,只我一人占了好处,我可担不起。”
  按理很多人都出了力,只是外人看着,就记住一个贾敏,再多的还是史苗。
  国公府的老封君,名声喊出去就能震一震。
  林如海道:“古语道,一而再,再二三,只你一个,他们兴许可能想一想,若再添几个,有些兴许就不愿了。”
  林如海考量的也不错,这一回能署一个名,便不错了。
  最后果然只有贾敏和史苗得到署名。
  史苗得这消息,还是不太甘心:“拿我的教材,给了最末尾的名字。”
  就像自己的成果被人抢了一作,然后真正写东西的人只在一堆第二作者里排了一个尾巴。
  但这算国家官方教材,署了姓名,就是胜利。
  史苗还是不放心贾敏和林如海在剧情计划外有孩子的事。
  旁敲侧击打探现在荣国府的隔壁好邻居甄家的近况:“隔壁甄家有没有什么新鲜事?”
  大儿媳还以为史苗是不是在家中呆着太久,闲的慌了。
  毕竟在京城不比金陵,能去庄子里种田。
  大奶奶周若笑道:“您说的什么事?”
  史苗假装随口提起:“比如,添丁进口什么的……”
  按理说贾宝玉应该比林黛玉大一岁多,可是没听说甄家添了一个衔玉而生的哥儿啊!
  只有嫁到甄家的王夫人,生下一儿一女。
  女儿生在大年初一,取名元春,仙逝的甄家老太太十分喜爱,抱在跟前养大的。
  大奶奶道:“咱们家就在旁边,添了人,岂会不知?”
  史苗心里七上八下的点头:“也是。”
  正是这时候,外面丫鬟说:“老太太,赖嬷嬷过来说话了。”
  赖嬷嬷掀了帘子进来。
  再回京城以后,史苗就让赖嬷嬷‘退休’了,如今她好容易回京,若宁国府不出事,赖大和赖二都能在跟前。
  可惜贾敬被圣上贬到金陵去了,赖家两兄弟掉了个头。
  赖嬷嬷还是住在京城习惯,又想跟着史苗,现在和赖大一起住。
  这样得脸的老嬷嬷,荣国府里两个奶奶都不敢怠慢。
  大奶奶连忙起身往里让:“瞧您真是闲不住,日日记挂着府里。”
  小丫鬟搬了墩子过来,赖嬷嬷在史苗跟前坐下,赔笑道:
  ‘退休’某种意义上其实是远离了荣国府后宅权力的中心。
  大房二房的奶奶倒是乐得见,巴不得如此。
  赖嬷嬷体体面面的退下去,精神头反而不如之前好了。
  赖嬷嬷仍旧得体的笑着:“是闲不住,一日不见老太太,我心里不安。”
  赖嬷嬷换了个话题:“对了,刚我进来的时候,听见一件新鲜事。”
  史苗有点犯困,半眯着眼听着。
  模糊听见赖嬷嬷说:“甄家三爷屋里添了个哥儿,生下来嘴衔着一块玉!”
  史苗一瞬间醒了:“啊?!”
  大奶奶周若也攥着帕子蹙眉,悄悄打量老太太。
  她老人家是不是有什么先知。
  前儿刚提一句,甄家那边还真出事了。
  大奶奶周若用帕子点了点嘴角:“这倒是稀奇。”
  然后又道:“仔细想来,怎么可能?落草的时候,那孩子生下来才多大,可不怕被噎死,怕是传着传着,就传岔了。”
  赖嬷嬷其实也不太信的,只当说来是个笑话:“说得有鼻子有眼,还说玉上有字。”
  史苗还没把事情消化完。
  那是女娲补天剩下的石头,通了灵气的物件,可不就是有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