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这孩子刚满月,就把一干人等迷得五迷三道的。
林如海可羡慕贾敏了,能天天在家吸娃。
林如海盘算着,想个法子解相思之苦:“什么时候能请到西洋画师,画一张你们娘儿俩的小相,我闲了可以拿出来看看。”
林如海当了爹
以后,越发黏糊吧唧的。
贾敏当了母亲以后,反而沉稳了不少,无奈笑道:
“你还不如去找以前咱们在姑苏见过的泥人张,他手艺捏的好。”
一个好主意,只是林如海总不能到翰林院去,还带着两个面人。
林如海笑道:“还是你聪慧,我叫人留意着。”
时间过得很快,小黛玉马上就满月了。
林家却没大办满月酒,就如史苗说的那样,人来人往的唯恐过了病气。
贾敏生个孩子,不是做个月子就能完全补回来,莫说贾敏,先前荣国府那四个哥儿,史苗也如这般。
先紧着产妇和孩子先养好,等到百日也好,周岁也罢,孩子长得有筋骨了,再怎么热闹也不迟。
荣国府那两个媳妇就知道这里面的好处,就看老太太虽然记挂着女儿,也没去打扰几次,只是问照顾贾敏的身边人问得勤快。
贾敏这边孩子满月,也只有荣国府的家里人来看。
贾赦运气不好,什么都没赶上,等他回到京城,外甥女出身都快两月了。
要说有些人嘴巴管不住,先前贾敏没孩子,背里有人念叨。
而今有了孩子,仍旧是有人嘴上闲不下来。
偏生还是贾政这边屋里的人,贾珠的乳母嬷嬷。
这人磨牙也不是一两次了。
今日嘴上又闲不住:“四姑奶奶添了孩子又怎样,老太太再怎么疼爱,偏生是个姐儿。”
也负责带贾珠的丫鬟听了却道:“都说先开花后结果,而今已开了花,后面就会结果了。”
不想这嬷嬷神神秘秘,拍了拍丫鬟的肩膀:
“你知道什么,这林家几代单传,如今来的是个姐儿,占了位置,后面还有哪一个?”
小丫鬟不信,转头去拿针线篮里面的剪子。
嬷嬷见人不理她,更要说自己的歪理:
“要我说,这四姑奶奶真存了养儿子的心,不如把姐儿送出去养,给哥儿腾位置,我老娘村里就有这样的事!”
那丫鬟觉得她烦,抄起篮子就走:
“先生说了,平日少议论旁人家事,姑奶奶的事与您什么相干?”
丫鬟走出去几步,回身又好心提醒她:“哥儿去进学了,您闲着发慌,也别乱说话。”
满家里有的是人,这嬷嬷原本嘴上就不紧。
但她奶了贾珠一场,平日照管还算上心。
如今还改不了这毛病,二房奶奶关氏心里就有计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乳母行事越来越拿大。
她定了主意,事先要和贾政通口气:
“那嬷嬷嘴上不好,原先看她奶了哥儿,留着情面,越是这样下去,怕要惹事生非,刚好她儿子要出去,我就让他们一家子都走了。”
贾政看见奶奶脸上带着倦色,打消了深究的念头,家里因为婆子丫鬟口角出的事不是一件两件。
贾政点头:“你看着办就是。”
过了几日,太医惯常来给史苗诊平安,史苗没诊出来什么,却号出二奶奶又有了喜脉。
贾政这一趟却比往日心更热。
如今事业上稳定了,反而对此事更加上心:
“咱们家有四个哥儿,要是能有个姐儿,最好不过,怪不得前几日奶奶神情恹恹的。”
史苗也觉得好笑,贾政性子一直有点闷闷的,难得见他情绪如此外露。
大房媳妇有两个儿子了,这回贾赦回京,圣上还口谕嘉奖了几句。
倒也没什么好嫉妒老二家,就是羡慕:
“凡是都以稀为贵,怨不得老太太喜欢,瞧着姑娘就是比家里那几个天魔星可人。”
老太太不怎么拘着几个孩子,散学了就叫好好玩。
什么时候听见外面呜呜嗷嗷,就是几个哥儿散学了。
黛玉两个月的时候,荣国府又齐齐整整去看了一回。
史苗还有一件事放不下心来:“可有取了名字?”
千万要叫林黛玉啊!
她可不想因为自己,把女主名字都换了。
林如海道:“想了一个小名,余下等周岁再说。”
贾敏见林如海不干脆,自己先和母亲说了:“他的意思是,想请母亲赐个名,将来进学读书,要用的。”
史苗还真没想过这一茬。
赶紧找个理由先推脱一下:“先把你们的名儿想好。”
林黛玉这个名字,究竟是家里叫着的小名,还是进学时候也用的大名?
史苗先不干涉为好。
又过了几天,林家那边才传过来消息。
林如海给他宝贝闺女取名了。
就叫做黛玉。
史苗心里石头总算落地。
贾瑚看了写法,还嫌弃起来:“又是玉字,会不会太俗气了?”
史苗笑他,她作为祖母辈的,也有自己的理论:
“玉字多好,宫里给圣旨盖章的东西,都是玉雕的,我看最好。”
宫里给圣旨盖章的东西,不就是玉玺吗?
就说贾家这四个哥儿,哪个不是沾着玉的边?
这会儿嫌弃直接用玉字俗了。
贾琏那个小机灵鬼,专门捡着好听的话投其所好,说话一套一套的:
“古人常以玉比君子,若是一味为了不留俗,反而落了俗,我觉得很好。”
大家都说好,贾瑚也只能暂时倒戈。
热烈的夏日开启,后面跟着端午、黛玉百日、还有各家人情作客往来。
谁都没闲着。
夏天一到,家里几个小子作妖的地方就更多了。
二奶奶有了身子,暑热动不得,大奶奶本来就是一品诰命,顺理成章管着大头。
史苗这身子骨也受不得热,傍晚才能出去走走。
走过回廊的时候,老远就听见大儿媳妇训斥的声音:
“不可以让他们去玩水,谁不听话,一会儿让大老爷回来收拾他们……”
这么热的天,谁不想玩水呢?
史苗都想在后院给自己挖一个泳池了。
天一热,整个荣国府都懒下来。
从花木到人,都无精打采的。
史苗热的不敢睡午觉,生怕中了署。
今年气候有些反常,大该是又一波的厄尔尼诺现象。
院子外面乌糟糟的声响,还没到几个小子放学的时间。
史苗脑袋发胀,从竹塌上坐起来:
“大热天的,外面出了什么事?”
大儿媳衣裳后背心都汗湿了,扇着扇子走进来:“珍哥儿母亲没了。”
史苗脑袋嗡的一声:“几时没的?!”
“说是六月初二。”
史苗镇定下来:“你安排妥当人过去。”
大儿媳答应下来就又晃着扇子转身出去。
史苗坐在塌上,看着手里的孔雀羽扇子发呆。
贾珍没了母亲,那贾惜春哪儿来的?
没准变成了甄惜春。
现在贾赦屋里也没有女孩儿出生。
迎春比黛玉大。
乱就乱得更彻底吧!
有福之女,不进无福之家,原著里要不是贾母心疼抱过来养。
当贾敬的闺女和贾珍的妹妹,也够难的。
奔丧的人第二日就快马启程,这样热的天,丧事并不好办。
史苗记忆中,贾敬的妻子周氏脸色一直蜡黄蜡黄的,算不得好,神情也多半是挤出笑容的强颜欢笑。
史苗也没机会问她开心与否。
纵使问了,周氏那种性格,也要强装出好来。
然而周氏这样的一生,正儿八经的诰命夫人,已是多少女子求之不得的荣耀了。
今年天热得早,凉的也早。
七月里就凉快起来。
中元节以后,史苗想着出去走走,贾赦提议去清虚观。
正好那边张神仙云游归来,还能给仙逝的宁府奶奶念念经。
史苗还没进来,先行一步的赖大就把道观管事的几个叫过来敲打:
“老太太是出来玩的,不为着神佛,你们只管招待好了,到时候少不了香油钱。”
赖大还没训完,眼看女眷来了,一群人急急忙忙从侧门避开。
史苗看清虚观,还是几年前那个样,就连庭院里那颗柏树都没长多少。
张道士捧着一盘子黄符过来,笑道:“几个哥儿的寄名符都在这儿。”
大奶奶让身边小丫鬟接过去:“何必劳您老人家一趟,让个小子送来就成。”
张道士笑道:“小子们毛手毛脚的,不放心。”
张道士原本想和老太太说几句话。
今日察言观色,气氛似乎不对,人精似的老道士没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