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小公子有此灵物,必是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只是凡世间灵物,自来干净,正如清泉,愈发容易被世情所污,还望多多留意。”
甄家人听这些话,和其他庙里的和尚说得大差不差,给了点东西,看在荣国府面上客客气气把人打发走了。
荣国府的管事媳妇,回去就把甄家发生的事一五一十向史苗汇报。
史苗听着也不新鲜:“大约就是这些?”
管事们连忙道:“回老太太,小的们听得真真的,一句没错。”
其他人也连连点头作证。
然后又道:“大师傅说后面想出城去,和小的们讨要车子。”
史苗想了想,交代下去:“遣妥当人送他,出了城就不必管了,方外之人,自有去处。”
下人们依着史苗的安排,将人和礼物送出城,赖头和尚又讨要马车。
荣国府送人的两个小厮也没拒绝,眼看着和尚自己慢悠悠赶着车往东边去。
和尚走了好几天,贾敏还没缓过来。
史苗好声劝她:“都妥善解决了,不必在意。”
贾敏不可能不在意,她就只这么一个宝贝疙瘩:“可那和尚说什么苍生红尘,我们家玉儿那样小,如何担得起这些。”
贾敏只怕过慧易夭,万一老天见女儿太聪明,把她收了去。
光是想一想,贾敏就忍不住流出泪来。
史苗道:“他们这样的话总是一半又一半,只管捡起来好的听,老天早就排好了道,将来如何,那是将来的事,高高兴兴带着孩子过日子才对,咱们玉儿将来是要干大事的人,老天也要护着她。”
神仙托生的,史苗决定以后认真贿赂老天爷。
都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别一天只用情情爱爱当劫数,老天爷也该有点格局。
先前史苗还问赖头和尚有没有遇见甄英莲。
赖头和尚说他才到人间,原本是要往姑苏去,结果绛珠仙子和神瑛侍者都在京城。
和尚往京城来了,还没去姑苏,下一程才去姑苏。
黛玉和宝玉都比原先那本红楼梦出生的早,所以赖头和尚还没赶上。
史苗先前就跟和尚说,让他收了礼就多做几幢功德,为自己也好。
赖头和尚打哈哈没给个准确答复。
和尚还没走,史苗就遣人去姑苏送信了。
林家在那边有点根基,就不信这次还能把甄英莲给弄丢了。
当下还有一样事不能落下。
就是孩子们的教育。
史苗又让人开了一门缝纫手工课。
几个哥儿都要做手工,像是黛玉和探春,专门给她们预备了竹子针,让她们也跟着玩。
刚好可以锻炼大家的手指灵活度。
旁的嬷嬷们都不能理解老太太的用意。
她们做梦都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当个奶奶太太,日日有人伺候,不必做这些活计。
老太太一会儿要生活做饭,一会儿又要人做针线,只怕把主子当下人使。
嬷嬷道:“咱们家又不缺针线上人,也不知老太太怎么想的,好端端的哥儿们,拈针缝线的。”
旁边的小丫鬟比她有见识,当即就反驳:
“你懂什么,老太太说这是生活技能课!不至于忘本,前儿生火做饭都使得,如今学点针线也是该的。”
“老太太这叫未雨绸缪,越是这样的人家,才能教出来成器的后辈,您就只顾着眼前吃喝享乐,能有什么远见?”
老嬷嬷见说不过她,悻悻的去了。
朝堂上最近不太平,胳膊拧不过大腿。
别看现在皇帝陛下年岁上来了,龙椅上还是他。
秋狩那件事,一锤定音。
史苗她们得到消息不算早,对于这么大年岁还要出门打猎,她还有几分佩服:
“秋狩的那件事,定了不曾?”
贾赦、贾政、林如海和贾敏等人都在。
贾赦盘着手里的紫檀珠子:“定了,只是哪些人随陛下去,尚未定下。”
贾敏看向贾赦:“大哥哥自然要去。”
贾政的品阶和官职,必然要随行。
反而是贾政和林如海说不准。
历来皇帝出行,翰林院都是一样的章程。
有人要跟着皇帝随行办差,有人要留在宫里处理事务。
贾政其实担心的是他和林如海。
神情忧虑:“若是留下来,恐怕吃力不讨好。”
贾政不想留下来,起码跟着圣上不会出错。
万一监国这位有什么让圣上不满意,留下办事的这一批大臣,将来仕途就难了。
……
荣国府毕竟还有几分人脉,史苗背后又是史家,这等小事还是能运作的。
除了贾赦,贾政和林如海皆要伴驾随行。
林如海自打知道要出门,天天和女儿在一处,慢慢和她讲出门的事。
说是让闺女心里有个预备,实则是自己心里有个预备。
一去就要三四个月,林如海都担心回来以后黛玉不认得他。
又怕自己出门以后家里人有个头疼脑热的,他大老远顾不上。
黛玉还是不太明白时间概念,顶着两个小揪揪:“爹爹要去那么久的吗?”
林如海:“你乖乖在家,爹爹先去看看路,以后你长大了,爹爹带你和你妈去。”
黛玉好像也没那么不舍得,叮嘱她爹:“那有好玩的,爹爹要记得给我们买。”
林如海红着眼圈答应:“好。”
……
家里忙着预备两位爷出门要用的东西,尽量精简,各色药丸都新配了一回。
一想到两个爷都要出门,大房和二房奶奶嘴上不说,心里七上八下,就连出门作客,都只应个景儿。
贾赦才回来,一下马正好撞上来传旨的冯公公,上前笑道:“什么旨意劳您亲自来?”
门房赶紧来迎,管事早就预备好荷包,只等传旨的公公和主子说完话。
大公公见贾赦客气有礼,也笑道:“圣上口谕,圣上带着几个孙辈和世子同去,怕他们闲来无趣,找几个玩伴,您家两位公子也在名单上,旨意后面就来,将军大人快些预备起来吧!”
贾赦当即就有点绷不住,好在那公公拿了荷包马上又要去下一家。
贾赦一进去,发现今日贾敏也在。
他把公公的口谕一说,家里人都被吓了一跳:
大房周氏忽然觉得头重脚轻:“他们两兄弟……老太太?!”
半大不小的,贾瑚
和贾珠骑射又不成,好端端的为什么要……
贾敏凝眉,神情冷峻:“肯定要去,哪怕半道折回来,也要去。宫里忽然的旨意,不就是看着哪些人家会忽然报个疾病,不知当中有哪个是圣上看中的人质。”
太明显了,所以不得不去,还要认真预备起来。
这回秋狩没这么简单。
史苗眉头也跟着拧起来“只怕还有别的。”
果然翌日一早,宫里又来人了。
“淑妃娘娘随架,皇上恐淑妃娘娘寂寞,特令命妇相伴,您家正好,也不怕两个哥儿无人照管了。”
但凡这样的大事,早就有礼部拟定章程演练预备,如此朝令夕改,必定是发号施令那人有意为之。
皇帝陛下是生怕别人觉得不够动荡,自个儿还要添一把火。
史苗闭上眼想了想,对大儿媳周若道:“你不必收拾,把我的东西预备上,我许久没出门了,刚好出去走一走。”
见史苗要去,小辈们都吓得不轻,差点齐刷刷给史苗跪了。
“母亲……”
史苗故作轻松,话里有话:“这有什么,我身子还算硬朗,你们在家中,万一有点什么,年轻人跑路也比我一把老骨头快。”
既然去当人质,史苗这个老太太,肯定更有分量。
就看皇帝陛下一离京,有人坐得住坐不住了。
眼看着后面肯定会不太平,时间也紧,史苗心里有了主意:“有些事情,先安排好,有备无患。”
秋狩去程还算太平,一路上除了有些人水土不服,旁的没什么大事。
除了淑妃娘娘,随行命妇里就是史苗最有资历。
淑妃娘娘找人说话的时候,史苗仍旧坐在侧席。
美人老了风韵不减,史苗暗自感叹,淑妃娘娘的气质要是生在现代社会,不进演艺圈当影后都可惜了。
史苗现在已经能很熟练的走过场了,笑盈盈和淑妃娘娘拉家常。
“我闲不住,正好有个机会出门,家里小辈还劝我,他们哪里知道我的乐子。”
淑妃娘娘也很上道:“夫人这一趟出来,兴许又能为朝廷再得良种。”
史苗当即也就认下不推辞:“娘娘圣明,老身正如此想。”
……
营帐外林如海正拎着水壶,挨个给几个孩子倒水洗手。
他本来就不擅骑射,来到这地方,最怕的就是刀剑无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