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所以,哪怕只在黎家过了几天安生日子,宣姝也明白了自己真的不想嫁去黄家。或者说,她哪怕一辈子不嫁,也不想再去过那种日子。
  只是她也只是个小姑娘,就算生起了这样的想法,下一刻也因为现实生活的压力而迷茫、退缩。
  作为女孩,周围的女孩都出嫁,她要是不嫁又能怎么过日子?何况还有不婚的罚钱,自二十岁后一年比一年多的罚钱,她能承担的起吗?
  她不懒怠,可她也想不到救下自己的办法。
  最终是宣霖看出了她的心绪不宁,多番问询,得了答案。
  最终是与阿姐、姐夫开诚布公的商议,让她有了些许底气。
  所以,就算这会儿说出这些,会遭人议论,她也不愿不明不白的跟着宣于氏他们回去。
  不卖黄家,那还有白家、洪家、黑家。
  总归是只要有拿她换利益的机会,宣于氏就不会放弃,而那些钱,也根本不如她所说那样,给哥哥读书。
  那她就不会有等到哥哥读了书,出人头地来接她的一天。
  宣姝被宣霖握紧了手,在听到黎成周说出那些话的时候,她以为自己会惶惶不安,但反倒是有了一种尘埃落地的踏实感。
  宣大牛挺要面子,但他又能“纵容”着宣于氏闹,彷佛那不是与他“夫妻一体”的妻子,而是一个无关紧要的人。
  这会儿察觉到众人看向自己的目光里带着猜疑,不免面皮一紧。
  宣姝看上去瘦瘦小小,知道的是清楚她如今虚岁十二,不知道的,看她模样猜测,最多不过十岁左右的年纪。
  这样的年纪,说什么亲?
  哪怕是有二十岁以后的罚钱的压着,但大家说亲最早也要从十四五开始,再往下的年岁,那都只是个孩子。
  都是生活在村子里的人,有些事情上没什么见识,想不深远,可有些事情上,又格外的敏感。
  这其中的猫腻,上了年纪的人不多时就能琢磨过来。
  不外乎是把女儿买去什么见不的光的地方,这打量宣大牛的目光就更带着一股鄙夷。
  宣大牛不觉得黄家是什么腌臜地方,黄家可是富户,家里田地甚多,宣姝要是真的嫁了过去,不说吃香喝辣那也肯定够吃饱喝足。
  至于黄家唯一的儿子是个痴傻?那不是更好,只要宣姝能照顾好、笼络好这傻子,还怕没有好日子过?甚至日后贴补娘家,也是一句话的事啊。
  但这些话不好明说,以免被人传到黄家耳中。
  而且,如今时机已过,黄家已然有了别的媳妇,他也只能气宣姝不争气、胡闹,生生叫这好事儿落到了旁人头上。
  想到此处,宣大牛更是气恼,却在众人的目光下,掩下这些心思,只能顺着黎成周的话道:“当然是这小丫头片子胡思乱想误会了。”
  明明事情是他们做的,可到头来还要给宣姝扣一顶“胡思乱想”的帽子,好似是宣姝小小年纪不学好,这么点儿大,就不知羞耻的想到了“成亲”这事儿上去。
  宣姝微微垂下头,心底升起一股莫名的难过。
  这一切发生的极快,宣于氏本是要先声夺人的,却不想宣大牛一句话,让黎成周占了优势。
  宣于氏虽是气,却也不能反驳了宣大牛,只暗暗几下宣姝、宣霖的所作所为。
  她也没有坐在地上撒泼打滚,却还是拍了拍身上的尘土,一副“为娘大度”的腔调道:“好了,既然说清了,你俩这也该回去了。”
  “一天天的闹个没的消停,晓不晓得爹娘的难处?家里为了找你俩,又是担忧又是劳累。”
  “连累的你弟弟妹妹们在家也没人照看,你们怎的忍心的?”
  宣于氏对自己那一儿两女可是宝贝的不行——虽然也只疼最小的儿子,但对自家女儿和别人的女儿,也还是有差距的——且这会儿又恨毒了宣姝和宣霖,可赶着回家关起来门来教训二人,哪儿还等的了?
  宣蓉这会儿却开口道:“娘,三丫、四丫也大了,能看顾弟弟。”
  “我这边却是有些忙不开手,还是让阿姝和阿霖在这帮我几天可成?”
  这时候让宣姝和宣霖回去宣家,与羊入虎口又有何异?
  宣于氏顿时怪叫起来:“她俩那点儿大,能做的了什么事儿?”
  还要骂宣蓉这个外嫁女,折腾娘家,却不想宣蓉嘴皮子比在宣家时,实在是利索太多。
  只听宣蓉道:“都是娘教的女儿,怎么可能差的了?”
  “我八九岁时便能照顾弟弟妹妹,还能做家里的洗衣做饭的活计。那时阿姝、阿霖还是没断奶时。”
  “三丫也是这般年纪,四丫也已五岁多,看顾着弟弟而已,怎么会做不好,我相信她们。”
  “而且,也更信娘你教导的好。”
  宣于氏:“……”
  宣于氏的咒骂直要冲口而出。
  第13章 超出预算
  “是啊,娘。”黎成周一看宣于氏的脸色,就知道她要胡搅蛮缠,可不得趁着有其他人在场的时候,给她堵回去。
  ——当然,黎成周其实也知道即便是这样,也不一定能够达成他的目的,毕竟宣大牛好面子,可宣于氏却敢于撕破脸。
  但,哪怕闹的不欢而散,只要能达到目的,就是好事儿。
  所以他接连开口,道:“娘,您也看到了我这情况。”
  “我与爹娘分家了,他们和兄弟们都搬去了镇上,我这边实在是没人帮把手,刚分了家,要做的事情实在也多。”
  “正好现在春忙过了,您就让宣霖宣姝来帮忙可行?”
  虽然春忙一过,可也过去月余多时间,现下要说忙也是忙的,时刻要顾着地里的水、草等情况。
  何况,半大的孩子在家洗衣做饭、砍柴、打猪草、摘野果、理菜地等事儿也是做不完的。
  ——当然,宣大牛家没有养猪,但也养了些鸡鸭,需要在外找寻些草料做填补,免得吃了太多家里的粮食。
  而且就算没有这些事情,宣于氏凭什么让宣霖和宣姝留在这里?
  把她气的不轻,还想留在这里过好日子?
  所以,宣于氏果然咒骂起来:“你们田地都没有,忙活什么忙不过来?”
  “怎就那般金贵,我听说可还歇了好日子不干活,还抓了不少钱的药来吃。”
  说的自然是宣蓉吃药那事儿,可那是救命的药,难道不该吃吗?
  当婆婆的说这么一句都能叫不少人觉得狠心,何况这还是当娘的。不过,宣于氏也不是宣蓉亲娘,倒是叫不少人露出“后娘果然如此”的神色。
  ——也因此,提起“后娘”,谁都难给好脸色,倒是叫一些真心疼爱孩子的后娘,日子也不好过起来。
  反倒是宣姝和宣霖,他俩一直躲在黎家,也没旁处听这些事去,这会儿听村民们嘀嘀咕咕,才知道他们大姐竟是险死还生了一遭。
  宣蓉倒是早就不在意宣于氏的态度了。
  倒是宣于氏觉得这倒是个好机会,等着宣蓉道:“你倒是一心对这小子,连自家弟妹都拉来干活,可你看看人家?”
  “有赚钱的法子的时候,满村的说,想过一二你爹娘吗?”
  她也不怕这院里的几个村民怎么着自己,毕竟她还占着黎成周岳母的身份。
  当然,主要也是以为她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豆腐,毕竟那才几个钱?她可打听了不少消息,这些做豆腐的早起贪黑,做出的豆腐却是卖不上什么价。
  ——黄家的事情确实是让他们焦头烂额了几天,毕竟已经答案好了的事情,临时变卦,他们这细胳膊怎么掰得过人家大腿?
  也好在没有拿人家太多钱,最后倒是补上了,人家又要办喜事,这才没太计较。
  但这事儿,不得算在宣姝和宣霖头上?现在更是要算在宣蓉和黎成周头上。
  却不想,黎成周和宣蓉三人也早就商议了这些。
  只是让黎成周也没想到的是,宣于氏的胃口可比他们想的,要大得多。
  黎成周接口道:“娘,那哪能是不想着你们,这不是因为这做豆腐是个苦累活计,为您跟爹的身子骨考虑吗?”
  回门那日宣大牛和宣于氏就甩脸子,叫他们以后少回去,生怕宣蓉和黎成周这俩本不就如他们意的女儿女婿、再占了他们什么便宜,现在却说不惦记着他们?
  但黎成周的话也说的圆融且漂亮。
  甚至让人暗地里能咂摸出几分“知道你们嫌苦怕累”的意思来。
  至少,宣于氏就是这么觉得的。虽说她真的嫌弃豆腐又不赚钱又累人,但是她可听说黎成周教村里人做豆腐,只是收了些豆子,叫人修了修房子。
  ——哪怕是修了房子,这屋子还是简陋的很。
  好好的能传家的方子,怎么就能这么贱卖了?
  虽说不知这黎成周的方子是从哪里来的了,却决不能再将这些方子留在这小子手里了!
  简直是一点不知道持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