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黎成周觉得虽说图纸是自己从神仙老爷那里学来的,用心制作的却是李同和卫师父他们。
——其实水利一事,最好的发起人,合该是官府。
但不论是黎成周还是李同,他们的谈论里都没提过这个路子,顶多是提了找村长。黎淮星便也没在梦境里提,以免影响他的判断。
到底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是黎成周和幼儿黎淮星,黎淮星怕自己过于超前的思想,会给这个不能经历风雨的小家庭带来危险。
哪怕“发家致富”这个进展慢一些,也好过风雨飘摇。
黎淮星是这般想,却不想这个“进展”会来的比预料的快的多。
村里到底要不要筒车、翻车,李同也没见天的苦苦等候结果,而是带着那些模型,真的前往附近的庄子。
那些老爷们或许不会心疼庄子里的佃户,可他们会忧心庄稼的减产。
~~~~
黎成周带着一家赶大集。
这一次是请了方家二嫂去帮忙看顾家里。
宣姝本是不想来的,毕竟姐姐、姐夫是来做买卖的,宣霖是来看看有没有合适的笔墨纸砚的。
她又来干什么的呢?不如在家看家,做点家务,也省的麻烦人家。
但是宣蓉和黎成周坚持,甚至黎淮星都冲她挥手,小小年纪的宣姝又哪里坚持的住?
谁不向往那花样琳琅的集市?
黎家这次卖的就不是煲仔饭了,而是腐乳、麦芽糖、刺绣以及堪堪能够出坛的大酱。
——有了这一小缸大酱的成功,黎成周有了大批制作的底气,不过具体好卖与否,还得看这一回大集。
这个时候的人还不吃“酱”,甚至对这个东西没什么意识。
而那富裕的人家,吃的也不叫做酱,而是叫做醢,都是肉糜所做。
可现如今又有多少人家能吃的起?
所以一开始,大豆酱虽不是乏人问津,可大家的眼神里都是打量与疑惑。
黎成周耐心的解释道:“这酱咸香浓郁,不管是用来炖肉还是炖菜,亦或者是豆腐,都能增香添味。”
“而且,这个酱还能直接拌面、拌饭吃。”
因为豆子做的,所以哪怕耗时挺长,黎成周的定价还是不贵,巴掌高、双手合握粗细的一截竹筒,装满了才要价三文。
一边说,他还将一旁的碗递出去,上头是放了不少指头长的小竹棍,给大家沾了酱尝味。
这卖东西还让试吃,哪怕量少也已经是很大方的人家了。
用面饼来沾酱吃什么的,就别想了,谁家也经不住这么折腾。至于用手?大家来逛集市,一双手早不知道摸了多少东西,哪怕现在的人不计较,可黎成周也得顾着不让酱味儿变了不是?
试吃的时候人潮涌动,但是真的想买的却不算多。
不过,总算打开了市场不是吗?
黎成周一筒筒的卖,后头方孝全和宣霖就一筒筒的装,这竹筒空着好堆放,要是装满了,却容易泼洒了。
等这一批人离去,带来的大酱已经不剩下多少,方孝全索性就全给装好了。
也是因为他们带来都不算多,大概是大缸的三分之一的量。
宣蓉的绣品就摆在了酱摊子的隔壁,招呼起人时,也顾不上这边。
还有人问那麦芽糖怎卖,宣姝虽怕自己一脸的红疙瘩吓着人,可左看姐夫和哥哥、右看阿姐,都没谁腾的出手,只好低声回应。
来大集的人,就是冲着集上价格比镇上店铺便宜些许才来,有些人出门前就盘算好了要买什么,这会儿见价格合适,便也要了。
当然,也有些人会还价,实在不给还价的,那也想要个饶头。
一般这时候,麦芽糖的小碎块,多给一点便是给了。
便是这些碎渣,拢一拢也能叫家里的孩子美上一天。
黎成周哪能不注意到这些,要是这点人就忙不过来,他此前煲仔饭的声音可如何做?
之所以当做没听见,就是想让宣姝卖出这一步。
宣蓉过来,从怀中掏出帕子来给黎成周擦汗,虽忙得过来,可天气是很热的。
宣姝将手里的铜子递给阿姐。
一家子和乐融融的,可看在某些人眼中,却是格外的刺眼。
在这一条小摊长龙的另一头,就是宣家的煲仔饭摊子。
在张家坝那边,他们属实是做不下去了,那边太欺负人了。
而且天气太热了些,还要顾着地里的活,便也没法儿每日出摊。
宣于氏不舍得那一日近一吊钱的收入,便赶着大集的日子做,想着大集热闹,可不得赚的比一吊钱更多?
哪想到这煲仔饭的买卖,竟不是她独家了?
第21章 我这么做你高兴吗
黎家的日子正红火,哪里管宣于氏又有多少妒恨。
像宣于氏那样的人,甭管什么事情,只要她没占到便宜那便是自己吃了亏,且还都是人家害的她。
要时时与她分辨这些,只会叫自己的日子越过越烂。
所以哪怕黎成周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也不多在乎,只心底有数,不叫他们伤了自家人就好,旁的根本懒得计较。
大酱自大集上卖出去之后,便有不少小贩来问,只那一缸的量也不多。
新缸虽买回来也下了酱料了,可要出酱也还是需要好些日子。
“你家就这一点不好,东西既是这般好卖,你怎的就不能多做一些?”有小贩唉声叹气,觉得自己来这一趟进的货,都不够自己跑这一趟费的力气、流的汗的。
可又没办法,还就他们家这东西卖的不错,若一时缺了还好说,若是一直缺了,只怕见到他的担子,旁人也少招呼他了。
毕竟,从旁的货郎那里甚货物都能买到,合着一起买时,还能叫货郎多给点饶头。
他们这些货郎,如今属实有一种他们是在替黎成周干活的感觉,旁的货物都要成了搭头了。
面对这样的“抱怨”,黎成周就笑笑,哪怕偶尔应了声,却也并不真的盲目扩大生产。
除了真的忙不过来的原因外,就是他得余下钱来,也快到秋收的时候了。
若是那时候他还不能办下户籍来,他可就成了流民了。
又如何拿下明年官府按律分来的二十亩田?哪怕还有一半会在他死后收回,可能种二十亩地,也是不小的进项了。
——听说以前还有分五十亩,甚至是百亩的,只不知为何后来越发的少了。
黎成周正擦着汗,方孝全也过来了,刚才正是在晒酱,那搅酱的活可费力气。
趁着院子里没有女眷,也不讲究什么,一桶凉水直冲下来才觉得舒坦了。
黎成周无可奈何的给他递过去布巾,叫他赶紧进屋去擦干了换身衣裳,总不能叫女眷们一直闷在屋里不出来?
方孝全嘿嘿笑着,手脚倒是麻利的,很快就一身干爽的出来休息。
这天气太热了,这会儿哪怕不动也热气蒸腾,属实没法儿干什么活儿。
“这天一直不下雨,我听说好几家去找李同定筒车了。”
他们家也去了,而且是最早的那一批。
因为家里赚了点钱,田又离得挺远,便和方二叔、方四叔以及四叔家的两个邻居家一起定了一架。
“咱们几家的田都正好在一块。”方孝全说,“听说后面几家去定的,李同那边已经做不过来了。”
毕竟是那样大一架筒车,李同他们还接了外头一家庄子的单,所以哪怕二师兄已经完成了卫师父之前的那半单,与李同一起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筒车制作,也是忙不过来。
“筒车也不需那许多,有个两架也尽够用了。”黎成周道,手里的蒲扇不住的扇着,被放在竹匾里的黎淮星好不容易有点昏昏欲睡的意思,他怕自己这风有什么变化,孩子又给热醒了。
——其实黎淮星已经动了教他做冰的心思,至于这“硝石”好不好找?这人都要热傻了,还顾得上这些?可也是到了晚上,冷静下来后,黎淮星又要考虑,“夏日制冰”会否带来“造纸”一样的危险?
听了黎成周的话,方孝全撇撇嘴,且不提这两架的钱是哪几家来出,就会有好一番争论,便是做好后,谁家先用后用,也不是小事情。
天气越发的热了,根本没有下雨的迹象,这水用的晚了,庄稼可是要损失的不轻。
这也是为什么村长没有组织全村出钱,大家共用两架水车的原因。
里头难以平衡的点,实在是太多了!
至于几家合着做了水车,用完之后其他人想用要给出什么?那就他们双方商议去吧。
“天气热,人的火气也上涌,怕就怕本只是三言两语的不合,最终却能闹到动手。”黎成周叹道。
方孝全也拿着一把蒲扇使劲儿给自己扇风,对黎成周所说,他也是认同,可除了认同外,他也没什么好法子。
除非他能叫老天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