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可是此前,他还一点扩大生产的意思都没有。
  就听他爹接着道:“到时候现在这片地方腾出来,再往旁边扩一扩,就是很好的一个作坊,这原本的棚子也不用拆。”
  作坊?
  什么作坊?
  第23章 一桌硬菜
  黎淮星疑惑,但主要疑惑的是,为什么黎成周这个时候想要扩大生产。
  而不是疑惑他能办什么作坊,毕竟黎成周会的那些东西,都是他入梦教的,其中多少能开作坊的,他还是知道的。
  ——甚至基本都能拿来开作坊,毕竟都算得上是新鲜东西,都能赚钱。
  在村长家说起这个作坊的时候,村长就很是心动了。
  虽说还没看到成品,可是豆腐他看着了,知道黎成周这人没有把握,不会胡乱开口。
  再跟着来看地方,听黎成周的话,就知道他只怕不知在心里琢磨了多久,才有这么详细的打算。
  ——打算是真的很早就有了打算,但原本也不是准备这个时候拿出来。
  可知道宣于氏欺负自己妻儿,知道自己势单力孤,黎成周就不愿再等了,哪怕要让利,哪怕是“收买人心”,他也要让大多数人站在他们这边,在他不得不出门的时候,护着他家里人。
  方孝全和李同当然是他的好兄弟,也一直很照顾他们一家,可人还是太少了,而且,他们也有许多事情做,很多时候是脱不开身的。
  黎淮星没想到黎成周竟然做了这样的决定。
  他将黄豆榨油的技术拿出来,让村里组织一个作坊,他只要作坊买油的一成利,旁的都拿去给村里分。
  具体是谁家卖原料、谁家在作坊做工,又是谁家去卖油,这些分配他都不管。
  他只要新画出一片地基,给他足够的地方建房,建起高墙大院。
  只要这豆油作坊,在现在这片位置上,成为他新家的“岗哨”,若是遇上如宣于氏那样的恶人,村里人一人一口唾沫都能将对方淹死。
  当然,当着村长的面,他也不好说“防火防盗防岳母”,只说自己没有父母兄弟的帮衬,家里人手不够,这生意不如交由村里来做,只要给他一些安家立命的本钱就好。
  “这样一来,哪怕秋收的粮食有损,豆油作坊的收益,也能贴补一二。”
  油之一物是什么样儿的价,村长可是心里有数。
  “只是,这榨油的法子我虽是有,可也怕遇上那地头蛇。”黎成周问村长,“这生意,咱们到底能不能做?”
  他们镇上的油铺还是从隔壁长兴镇进的货。
  或者说,那油铺的老板本身就是长兴镇油坊老板的亲戚。
  他们这油做出来了,镇上的油铺显然不可能进他们的活,哪怕对方是胡麻油,而他们是豆油,本质不同。
  可有了便宜一些的油,谁还会去买贵的油?
  所以“本质”上又相同,他们就是来抢占市场的。
  黎成周这句话一出,村长确实是沉思了很久,但最终,他还是一拍板,说做了。
  “镇上不进咱的油,咱村的青壮还不能走街串巷的卖了?”
  这豆腐他们不也是这般卖起来的?
  至于长兴镇那油坊的老板要找他们的不痛快?他们这都不是一个镇上的人,对方的手还能伸的那般长?
  退一万步说,就算对方想与他们不痛快,可他们落花村也不是怕事儿的,好几百的青壮老爷们呢。
  眼见着有让日子越来越好过的法子,难不成还要畏畏缩缩?
  当然,气势是这么个气势,具体怎么做,还是得规划一下,毕竟能顺风顺水的过日子,谁愿意磕磕绊绊、打打杀杀?
  村长心里的这些筹谋并没有说出来,倒是他那“不服就干”的气势,让黎淮星双眼一亮,很想问一句“村长威武,霸气的村长,我还有一个卫生纸的生意,您老敢不敢做?”
  可奈何他还不会说话,哪怕仰着身子,急的啊啊大叫、直拍竹匾,也没人能懂他的意思。
  只觉得这般的小孩,当真是可爱的很。
  老村长笑的呵呵的。
  黎淮星也反应过来自己过于激动了,简直丢人。
  作坊的事情就这么谈了个开头——具体的不但要村长先跟族老们商议,也还要等秋收后才能实施——毕竟秋收是大事。
  但有了作坊一时兜底,村长最终有了取舍,招呼着村人赶紧着收粮,别到时候耽误了税收的事儿,要被官差拉走。
  现在税收也收银钱,但主要在户税、人口税这些上,粮税上主要还是收粮食,哪怕运输上也怪麻烦的。
  可这大量粮食的买卖也不那般方便,而且各地的价格还有所不同,粮食的大量涌入也会压低价格,这粮食是百姓活命的根本,哪能受得了那般压价?
  另外就是“淋尖踢斛”的门道了。
  衙门的量斗跟他们自家的量斗大小不一样,要以衙门的量斗为准不说,哪怕是真的装的满满当当,衙役们还得提一提那量斗,将冒尖的粮食踢落到量斗下的布上,再叫农户填满量斗。
  就算明白他们是吃拿卡要又如何?
  若是敢有反抗,只会得到更惨烈的下场。
  黎成周家今年名下没有田地,便没有田税和粮税。
  ——是的,朝廷虽说是给成丁的男子“免费”分了田地,可每年还是要按名下田地的优劣和亩数缴田税。而田地上的产出,则还要缴一边粮税。
  但不论是户税还是人口税,都是不小。
  宣霖和宣姝也是分家出来的,便不能算在黎成周家,想要两家并一家交税,定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黎成周要的那一大块宅基地,便有一块是算在宣霖头上的。
  但宣霖不是落花村人,哪怕能买宅基地,却也享受不了本村的优惠。
  这些钱,自然都是黎成周来出。
  不说掏空了这段时间的收入,却也是去了七七八八。
  但也终究算是安稳的度过税收这一劫难,只是好些人家暂时没心情享受“丰收的喜悦”了。
  ~~~~
  村里好几天气氛都不大好,小孩子们都不敢叽叽喳喳了。
  但也只是今天而已,村长便和族老组织了一场会议,在越发有凉意的秋风里,给大家带来一个温暖的、让人心头火热的消息。
  村里要牵头办一个榨油作坊
  “榨油的方子,由黎成周提供。不过这孩子心向着村里,只愿意收下一成的利润,其余的便都是由村里分。”
  “关于具体怎么分,我和族老们也拟定好了几个方向,现在大家都听一听,说说自己的想法。”
  刨去黎成周的那一层后,所有的利益,要么按村户分,要么按做工的人头分。
  这做工的人,当然也分干的什么活计,活累的、干得多的,那肯定是要多分一些的。
  而按户分,就是按每家总出工的数来分配,至于钱到手后,自家再怎么分,村里就不管了。
  ——说是按户分,其实也还是按出工多寡分,只是这“户”就代表着,村里不管你家来谁干活,反正都是会挂在你这家名下。
  但其实这样,就会出现像黎成周父母那样的状况,让不受宠的孩子多去干活,累死累活赚回了钱,却是要分与其他兄弟姐妹嚼用。
  可眼下这个社会,还是以这样的大家庭为主。
  ——黎成周这样被分家出来的,反倒是要遭人嚼舌根的。只不过黎成周运气好,有了一个后世灵魂的孩子,还能入梦教他一堆眼下看来是格外了不得的东西,让他安身立命之余,还能拉拢村里人。
  所谓“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只要不是那“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的没脸没皮之人,谁又还能给黎成周脸色看?
  这一次的“村会”,黎淮星自然也是被抱着来参与了。
  不说他是不是村里的一份子,就是他如今精力越发旺盛的样子,他娘就愿意抱着他出来逛逛,看着孩子灵动的眼神,别提多高兴、多满足。
  ——黎淮星最终还是给他爹托梦,让他给做“婴儿车”,虽说是自己理解的简陋版,虽说现在的土地不那么平整好走,但好歹比抱着轻省。
  只不过眼下还没做出来,一来是李同那边正忙活着筒车、翻车。虽说已经过了秋收,可也正因为如此,落花村、长溪村和那老爷的庄子的粮食收获多少,才更清楚,让人明确的知道了筒车、翻车的好处。
  二来就是宣霖画图画的头都要秃了啊,他姐夫为什么那么多想法?不但要画婴儿车,还要画榨油的工具,这事儿还都不能托于他人。
  宣霖在小学生的年纪,就体会到了设计行业毕业生的苦痛。做的还是从未见过、跨越了数百年甚至千年的“课题”。
  有了作坊的盼头,虽说依旧是每日忙碌的腰酸背痛,大家却也甘之如饴。
  至于有些担心这油根本榨不出来?毕竟那只是豆子。
  “可是在没做豆腐之前,你们能想象吃多了就肚子胀气难耐的豆子,能做出这般白嫩的东西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