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姜乐说:“这么冷的天,我咋可能天天往镇上跑,这不是买的,是和衷做的。”
  他问:“我爹娘呢,快点都趁热尝尝,和衷还做了酸菜口蘑的,可好吃了。”
  等爹娘来了,大家一起吃菜盒子,姜乐又夸夸俞和衷:“和衷可厉害了,第一次做菜盒子就做的这么好,他简直就是天才!”
  俞和衷:听的耳朵发烫。
  他不是第一次做。
  姜家人一听,纷纷赞扬:“是吗?那真是厉害。”
  “这比国营饭店的还好吃,这个酸菜口蘑的。”
  “国营饭店就只有韭菜的,这个比韭菜的香。”
  “光吃干的不成,你们等着,我去烧点稀饭喝。”赵美莲说。
  他们这边都养成习惯了,每天都要喝稀饭,冬天喝的最多的是玉米糁,家里有红薯会和红薯一起熬稀饭,喝起来甜甜的,姜乐还挺喜欢喝的。
  玉米糁是晒干的玉米打成小颗粒,需要熬煮的时间久点。
  左右没什么事,等喝稀饭的功夫,姜欢干脆把书拿出来,不会的题问姜乐。
  家里人一看他们要学习,是正事,就没打扰,各忙各的去了,干活的动作都静悄悄的。
  姜家有炉子,之前日子好的时候买的,但是家里没有堂屋,炉子就放在姜奶奶和姜欢房间里。
  姜奶奶虽然身体一直康健,但到底年纪大了,房子暖和一些肯定对老人好。
  姜乐听说炉子放在房间里,起初还有些担心一氧化碳中毒什么的,后面发现,他的担心实在多余了。
  因为家里的房间根本没有那么严实,比如说房间那扇木门,人用力关紧之后,依旧有一条缝。
  总之,一氧化碳中毒什么的,根本不存在。
  姜乐:嗯……,挺好。
  总之有炉子在,烧饭方便多了,直接拿小锅放在炉子上,把水倒进锅里,再放玉米糁和红薯一起煮就成了。
  最少要煮半个小时以上。
  姜奶奶就在旁边守着,时不时搅拌一下,防止饭糊锅,玉米糁稀饭挺容易糊锅的。
  至于赵美莲,和姜德忙活口蘑的事呢。
  菇房的炕已经弄好了,这炕特别大,几乎把菇房的整个地面都覆盖了,当时盘炕的匠人听说弄这么大个炕,不太理解。
  炕盘的大,睡着自然爽,可也不至于盘这么大吧?这么大的炕,房间里除了炕,啥都放不了了。
  匠人实在想不到,姜家盘这个炕还有别的作用。
  反正他已经提醒了,姜德还说按照自己的来,那他也没办法,毕竟是人家家里,人家爱咋整咋整,他提醒一下,也是防止到时候盘好炕发现不成,找他的事。
  总之,把整个屋子都差不多占满的炕就这么盘好了,姜德特地强调,要用料扎实一些,他家这个炕可不是睡人的,上面要放不少东西,要是炕塌了可不行。
  匠人当时就说:“你放心,只要材料给够,你想要弄多扎实,我就给你弄多扎实。”
  材料都是雇主家自己出的,他怕啥?村里有的人说他干活偷工减料啥的,他真的跳进黄河都洗不清,这些人也不问问自己,给的那点材料,够啥?他不节省着使,炕都盘不成!
  还是给姜德家盘炕舒服,不用操心材料不够,只管使就成。
  菇房的炕大概五十厘米高,算是比较矮的炕了,当时也是考虑到要往炕上抬东西,肯定越矮越好了。
  一进菇房的门,就跟上台阶似的,抬脚走上去,脚下踩得就是炕。
  姜德勤快,口蘑都已经种下去了,因为有了一次种植的经验,家里人已经掌握了口蘑应该维持的湿度。
  烧了炕房间就没那么湿了,经常需要洒水,还有这次可不光把口蘑种下去那么简单,还需要施肥啥的,肯定比之前需要照看的地方多。
  不过也一样,冬天没啥事干,忙得过来。
  口蘑为家里带来了上千的收益,全家人当然重视,哪怕麻烦一点,都觉得没啥。
  而且因为有炕,菇房还挺暖和,要不是姜乐一再强调,菇房不能多呆,他们还挺喜欢呆在菇房的。
  这边家里人各自忙活着,姜乐他们就在爹娘房间讨论题,爹娘房间有炕,炕烧着后,房间也能跟着暖和一点,因为姜奶奶在炉子上做饭,他们就来这边了。
  至于姜乐的房间,没错,现在那间房子完全属于姜乐了,姜军庆的新房已经盖好了,给菇房盘炕的时候,顺便给那个房间也盘了炕。
  当时赵美莲还说给姜乐房间也盘一个,姜乐想了想,还是说暂时别盘了,主要是他已经住到俞和衷这边了,盘了炕也是浪费。
  然后就没给他房间盘炕。
  当时赵美莲说给他房间盘炕,俞和衷当时还在,听到这话看起来有些紧张,见姜乐没让盘,似乎放心了。
  弄得姜乐心软软的,哎,和衷果然是害怕孤独的小孩。
  俞和衷刚刚在想:要是姜乐搬回来,他怎么才能厚着脸皮跟对方一起。
  和姜乐一直待在一起的感觉真的太好了,他太喜欢冬天了。
  所以,一年为什么要有四季呢?这四季为什么不能都是冬季?
  姜乐完全不知道,俞和衷当时脑袋里在想什么离谱的想法。
  总之,姜乐非常庆幸搬去俞和衷那边住了,因为他刚刚回自己房间去拿东西,被冷的怀疑人生。
  房间是那种特别瘆得慌的冷,跟冰窖似的,果然烧了炕和没烧炕还是不一样的。
  要么都说冬天难熬呢。
  姜欢还是按照以前的习惯,把不会的题都整理出来,让姜乐给他讲讲。
  姜乐最近学习成果不错,主要是跟俞和衷住在一起,好处就显现出来了,他一有问题,随时都能转头问俞和衷。
  当然,姜乐也不是有一点想不通的就问,这样肯定不好,容易让他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他是除非实在想不通的,他能感觉到钻了牛角尖的,才会问俞和衷。
  话说回来,姜乐现在对自己信心满满,接过姜欢整理出来的题,先大概扫了一眼,然后更自信了。
  嚯,这些他还真都会。
  他先理了一下思路,然后就开始给他姐讲,姜欢时不时提出问题,两人就讨论开了。
  俞和衷在旁边看着,盯了姜乐一会儿,见对方嘴巴似乎有些干,起身出了房间。
  等再进来,手里多了两杯水,放在姜乐和姜欢手边。
  姜乐确实说的口渴,对俞和衷道了谢,然后一口气喝了半杯,继续讲。
  给他姐讲题,姜乐还挺开心的,因为他姐是那种比较聪明的学生,一道题几乎不用多费什么口舌,他姐就听懂了,而且还会举一反三,延伸到别的方面。
  反正让人挺有成就感的。
  解决完了问题,姜乐把剩下的半杯水喝光,姜欢抓紧时间做好记录,才收起笔,喝了口水感叹道:“幺儿,你进步真大,都没有题能难倒你。”
  姜乐心里:嘿嘿。
  姜乐面上很谦虚:“主要是这几个知识点我都接触过。”
  姜欢点点头,忍不住说起绒花来:“我不是带着绒花一起学习吗?我发现绒花可聪明了,而且她很爱学习,我借给她一本书,她忙活的时候抽空都不忘看。”
  绒花以前上过学,是识字的,只不过后来家里供不起了,她就没再上学了。
  村里很多娃都是这样,要么自己读不下去了,要么就是家里不让读了,没那个条件,娃长大一些了,也能帮家里干活。
  绒花只是这些娃里面,格外凄苦的一个。
  现在更别说了,学校乱糟糟的,很多小娃都没去学校。想到这里,姜乐在心里叹了口气。
  瓜瓜知道他在想什么了,安慰他:【宿主你放心吧,国家教育体系已经慢慢恢复了。】
  虽然高考在七七年恢复,但七七年之前,教育体系已经恢复了。
  瓜瓜嘿嘿笑:【到时候那些小娃也能拥有完整的童年了。】
  姜乐:【……】因为不好好学习被打是吧?
  姜奶奶在外面喊,让他们出去喝稀饭了,正好问题都解决了,三人出房间。
  姜欢先出去了,姜乐和俞和衷跟在后面,俞和衷握了握姜乐的手腕,姜乐不解的扭头看。
  俞和衷低声道:“哥,你就是很厉害,讲的也特别好。”
  突然被夸的姜乐:嘴角疯狂上扬.jpg
  他微微翘了翘尾巴,哈哈,和衷真的是,还专门夸夸他。
  瓜瓜看的嘀咕:【没看出来,俞和衷浓眉大眼的还挺会拍马屁。】
  姜乐严肃批评他:【瓜瓜,你怎么能这么说呢?和衷他只是说了实话,怎么就成拍马屁了,别胡说嗷。】
  瓜瓜:【……】服了。
  姜乐:哈哈哈。
  ——
  俞和衷不是说不喜欢吃素的嘛,姜乐看到炸过菜盒子的油,就想到,一样让人无法拒绝的食物,——炸鸡。
  正好油都用了,做点炸鸡吃吃吧。他打算去食品站买只鸡。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