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大院后妈带来的幸运星 第43节
韩景源:“一月十八,你婚介所开业的日子。”
还好,这么大的雨,是自然现象,不是那天阴雨绵绵的非自然小雨现象。
姜小慈长吁口气,拍胸口压惊:“还好,我还以为你是从几天后来的。”
韩景源好笑,说:“当然不是了。”
姜小慈问:“还有十天就过年了,你怎么这时候过来?”
韩景源云淡风轻:“哦,前段时间执行了一个卧底任务,表现良好,正好我外公家在这边,就申请调来了。”
姜小慈惊喜不已,韩大哥应该不全是因为他外公吧?
韩景源穿了雨披的,不过没多少用,行李包用塑料布包过几层,里面的衣服没湿,他问:“有地方让我换个衣服吗?”
姜小慈连连点头:“楼上是房间,你去楼上换,有毛巾吗?”
“包里有。”
重新换了一身衣服,湿衣服姜小慈找衣架子,都挂起来了,韩大哥出了钱,还没看过这房子呢,她带他从一楼参观,说:“谢奶奶给修缮好的,这人情我们要记着。”
一楼分了前后两个区域,前面做接待,后面有一个档案室,一格一格的,可以存放资料。
二楼是住人的地方,有一段三折楼梯,能够供两个人并排行走。
上到二楼后,是一条有美人靠的走廊,走廊连着三个房间,两大一小,还配有独立卫生间
走廊下面对着天井,以前杂乱的花草,程叔叔花心思修剪过,留下的大部分是常青的植物和树,最高的那棵树在走廊附近,伸手就能够到,等明年开花的时候,应该满室飘香吧。
姜小慈说:“本来我想住店里,谢奶奶不放心,我一说搬出来,她还生气呢,只好继续住在她家,这上面三个房间,要不你还是过来住吧。”
韩景源觉得这房子买得太值了,但他还是拒绝了,说:“你在这里开的是婚介,店里住个男人,传出去不好听,影响生意。”
姜小慈想说没说,要是结了婚,就能住了呀。
……
外面雨越下越大,一时半会走不了,两个人便坐在走廊的美人靠上,看着天井里一大丛八角金盏,宽大绿叶被雨滴打得东摇西晃。
韩景源是时间到了,就做该做的事情,他任务结束了,调任手续在姜叔叔的帮助下,也办好了,其实可以正月再过来,但他算了下时间,能买得到车票,还能赶得及开业这天到。
他去车站排队,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到了车票,所以过来了。
韩景源道:“我在这边办好入职,去看看外公,就回云城陪我妈过年。”
“嗯,这样安排挺好的。”姜小慈开心的说:“我们家今年都回大河村过年,连爷爷奶奶都去呢,一大家子特别热闹,我很期待。”
“挺好。”
又是一阵沉默,姜小慈突然听韩大哥问了一句:“姜小慈,我们身上的红线还在吗?”
姜小慈侧头,韩大哥没看他,依旧看着天井下方雨中飘摇的树。
他这是想成家了呀,想有个能在风雨里,一起相互扶持的人。
姜小慈没忍住,嘴角高高扬起,回答他:“在的呀,韩大哥,你已经想通了吗,要顺应红线来?”
韩景源低下头,避开姜小慈的视线。
姜小慈看他不说话,觉得他是害羞了,那就自己来说好了。
她说:“韩大哥,我生日早,正月初九过生日,过完生日就十八了,婚姻法里结婚的年龄也是十八。”
韩景源惊骇,抬头看着她:“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姜小慈很真诚:“这红线到现在都不断,还连着,总不能一直拖下去吧,你要不反对,我们按着红线的缘分、顺其自然,该结婚就结婚,你赞同吗?”
他要是赞同,两人就要进展到对象关系了,至少先过个年,好好想想确定之后的事情。
他道:“这事等过了年再说。”
姜小慈听懂了,韩大哥这意思,是顺其自然,到了该做什么的时间,就去见家长,双方家长同意,确定好关系,下定、选个时间结婚,两个人过日子。
挺好的,如果这个人不是韩大哥,她的好几个小秘密,还得重新和人说一遍呢,就韩大哥吧,正
好他也愿意,姜小慈也愿意。
姜小慈高兴起来,外面的雨快停了,她找出一把婚介所的钥匙给韩景源:“韩大哥,我回谢奶奶家,钥匙你留一把。”
“好,我也要去单位报道了。”韩景源不是低头就是垂眸,话也不多。
“那我跟姑姑、姑父说一声,等你报道后,我们一起回云城?”
韩景源终于抬起了视线:“那是自然。”
姜小慈高兴,抓了一把开业的糖塞他兜里,两个人在车站,分别坐了不同的车。
回到谢奶奶家,谢奶奶看她春风满面,心情跟着明媚起来:“小慈,什么好事儿,这样高兴?”
姜小慈脱口而出:“韩大哥来办工作调动手续,还和我们一起回去,明年一起过来,多一个哥哥在一起,所以高兴。”
韩景源先是出钱给小慈买楼,接着把工作调过来,这俩孩子怕是有情况,谢淑菊说笑了两句,本来她还有点小心思,想着小慈和自家孙子有没有缘分,看来得换个思想,认小慈做个干孙女儿,也美得很。
……
接下来两天,姜小慈在开业当天登记的会员里,介绍成了一对,是谢奶奶好朋友家的孩子,对方太高兴了,送了一个月工资过来,说是姜小慈应得的。
“一桩这么好的婚事,五十块钱不算什么,不用客气。”
姜小慈可算开张了,她提了个小请求:“结婚办酒那天,我可以和新郎新娘合照,然后挂在婚介所的荣誉墙上吗?”
“可以呀。”两家人爽快答应:“那这么说起来,我们两家是你这婚介所,介绍成功的第一对,要挂在第一个哦。”
姜小慈忙点头:“那肯定的。”
谢淑菊脸上有光,自豪的很:“怎么样,我推荐的不错吧,小慈介绍的姻缘都特别美满,她要回家过年了,你们有亲朋好友介绍的,等正月初八再来。”
腊月二十三,韩大哥办好了入职手续,姜小慈关门歇业,和姑姑、姑父一起,买了车票,先回云城。
等爸爸和大哥请好假,姜小慈和妈妈、爷爷奶奶,姑姑、姑父,一行人浩浩荡荡回大河村过年。
第33章
“还好,要再来一个我可吃不……
今年过年,吴荷花家最让人期待,原本村里人还说,她一个老婆子把儿女们都送到外面,儿女们是好了,可剩她一个人孤苦伶仃,没想到腊月里,一大家子都要回来。
大家羡慕:“小慈那张嘴,说的婚事真是好得不得了。”
吴荷花才是喜得不得了,连何素文两口子都来了,还有十多年没见的大孙子,这次都回来了。
村里安排了拖拉机,吃过中饭就去县城车站接人,没人反对,因为姜红玉在首都卖服装,挣了钱,给村里装了部电话,大家有急事儿,不用再去乡里打电话,连隔壁村遇到紧急的事,都来借电话呢。
一大早,吴荷花就在村口等着了,她知道人下午才能到家,但在家等不住,还是在村口安心些。
中午村长过来了,喊吴荷花先回去吃饭:“荷花妹子,卫海电话里不是说了吗,下午才能到,尤其是汽车,不迟就不错了,不会早到的,吃过中饭再来等。”
吴荷花没心思吃东西,随便弄了点泡饭吃了,再次检查了一遍备好的年货。
买这些年货,是女儿在京市卖衣服挣的钱,提前给她寄回来,说卫海的养父母也来了,不能怠慢,她都是捡好的买,哪怕吃到初十都够吃呢。
越想心里越高兴,又去村口等着了。
村长吃过中饭,过来陪着吴荷花一起等,接着,陆陆续续来了好些村里人。
大家都议论:“刚开始那会,担心闻英和小慈跟着卫海过去会受不待见,没想到她给你们两家关系修复好了。”
吴荷花知道,这都是小慈给两家带来的幸运。
很快,有人眼尖,看到拖拉机过来了,指给大家看:“那是的吧,可算回来了。”
姜红玉挣了些钱后,咬牙给村部拉了部电话,村里对她家不薄,当初嫂子带着小慈落户,不是村里鼎力支持,怎么留得下来?她挣了钱,是一定要回报的,现在装电话可贵了,这一趟回来,村里谁不尊敬羡慕。
姜小慈老远就在人群里看到奶奶了,妈妈提前和她说过,这趟回来只能喊吴奶奶,不能做丁点儿让两位奶奶生嫌隙的事。
拖拉机刚停稳,她迫不及待拉着大哥先下车:“爷爷奶奶,你们慢慢下,我先和大哥过去打个招呼。”
何素文心里酸酸的,小慈心里,还是好爱她乡下的奶奶。
姜培中握住妻子的手,低声劝:“那是在你之前,收留她、爱护她的奶奶,别吃这种醋。”
何素文忙道:“怎么会,我感激还来不及呢,没吴大姐的善心,我们和闻英、小慈哪能成一家人。”
……
姜小慈拉着大哥,率先跑到吴荷花跟前,抱着她亲亲热热叫了声“吴奶奶”,然后窝在她怀里说:“等没人的时候,我再叫你奶奶。”
吴荷花慈爱的搂着她:“奶奶都知道,快别说了。”
吴荷花的目光停在了孙子身上,当初,何素文怕孙子们和这边亲,两个孙子上了小学后,就没再带回来,如今真不认得了
但丝毫阻止不了血脉亲情,吴荷花得仰头才能看清大高个的孙子,她揉着眼睛,突然很想哭,自己没养过他,怎么好意思面对。
姜小慈把大哥拉过来,说:“吴奶奶,这是大哥,二哥在部队回不来,下回我再带他见你。”
不知道为什么,姜云重心里也发酸,一家人能互相关爱和睦,也是种幸福。
他放温柔了声音,客客气气叫了一声:“吴奶奶好。”
吴荷花连忙握住他的手说:“好,都好。”
顾闻英和何素文并排过来,顾闻英缓和尴尬:“吴阿姨,我婆婆说,有好多话想和你说,咱们回家说话吧。”
何素文心里对吴荷花多有愧疚,多亏她当初善心收留闻英和小慈,才有机会和她们成为一家人。
她眼中涌出泪花:“荷花大姐,以前是我思想偏激,小慈到了我们家,我的心也软了,人也想通了,以后咱们两家亲亲热热过日子,以前的事情都不提了。”
吴荷花想不到这好结果,两个老姐妹手握着手,连说:“好,咱们都不提了,炭盆我早就烧好了,回家喝点热茶,围着炭盆暖和。”
……
一大帮人簇拥着回到家里,家里的堂屋提前烧好了两个暖暖的炭盆,板凳也都摆放好了,还准备了好几个暖水瓶。
姜小慈到了自己家,熟门熟路拿着村里产的好茶叶泡茶,让大家暖暖手、暖暖胃。
村里几个有辈分的留了下来,和姜卫海、虞长青、姜成平几个聊着些时事新闻、最新政策等。
几个本家的婶子们,也围在女眷这边,听她们说着城里的稀奇事。
大家一起坐着说说笑笑,讲着分别大半年来的趣事,姜小慈也爱听,还把自己经历的趣事说给大家听稀奇,她学的活灵活现,听的人仿佛身临其境。
姜云重打趣:“姜小慈,你说书一定能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