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微风摇曳,拂动雪色纱帘,外面天色蔚蓝,阳光灿烂,一切似乎都是明媚的模样。
而此时,距离竞赛开始,还有最后一个月。
第18章 决赛
盛夏八月, 烈日高悬。
树影斑驳,投射在焦黑色柏油马路上,空气中处处弥漫着滚烫热浪。
众人期待已久的智能车竞赛终于拉开帷幕, 各高校代表队伍纷纷登录系统报名参赛。
竞赛包含初赛与决赛两场, 初赛的赛道相对简单, 晋级队伍也不在少数。
不出意料, 宋纾予所在的小组顺利通过了分组初赛。
收到消息后,朱燃杰立即在智能车小组群里转发了官网公示的决赛入围名单——“春田花花幼稚园代表队”赫然在列。
这个看上去颇为不正经的名字, 是报名时朱燃杰代表大家取的,坐在隔壁旁观的陈凯喝水差点喷出来,当下就表示出强烈反对。
朱燃杰环顾四下,实验室里其他队员都在热火朝天地忙于调试,无人关注, 随即宣布陈凯本次的反对无效。
不过不得不说,和公示名单中熠熠生辉的“你说的都队”, “碱基互补配队”, 以及“输了怪领队”相比, 这个名字倒是显得没有那么格格不入,甚至带有几分朴实。
酷暑之下, 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放假回家,只有报名参赛的队员们还在一直坚持来实验室, 争取在这段时间进行最后的升级优化。
临到决赛前一天,宋纾予才后知后觉地开始感到心跳加速,坐立难安。
她曾经暗自期盼了很久,如今终于争取到机会, 可以和他站在同个赛场,并肩而行。
明天便要迎来终局。
她一个人躺在空荡荡的寝室里, 辗转反侧,到底还是忍不住打开了微信。
点开和萧拓的对话框,无数次输入后又逐个删除,迟疑半天,最后深吸一口气,终于打下一行字。
「拓哥,明天比赛加油。」
点击发送,附上一个柴犬加油打气的表情包。
对方很快便回复她:「别紧张,我也在。」
短短六个字,却像是打了一针定心剂,宋纾予见他淡定,自己也顿时放轻松不少。
「话说,你明天晚上有约吗?」
长期未被填补的少女心思,慢慢开始得寸进尺。宋纾予下定决心,无论结果如何,这次都要说明心意。
「没有。」这次对方半晌才发来回复。
她打字的手指有些颤抖,心如擂鼓,紧张得快要跳出来:「那不如借我点时间?晚上七点,实验室见。」
「好啊。」
看到回复后,终于长舒一口气。
宋纾予心头涌起细密的温暖,渗透到全身各处,放下了手机。
今晚一夜好眠。
-
决赛现场设置在深城会展中心,现场人潮涌动,熙熙攘攘。
离比赛开始还有一个小时,大部分参赛队伍都已经到齐了。
“燃杰,联系上拓哥了吗?”
陈凯拿着手机快步跑来,圆圆的脸上满是焦急。
“还没有,他家离会展中心近,昨天不是回家住的么?从昨晚上就没见过他了。”
朱燃杰刚刚已经尝试着打过去无数电话,每次收到的却都是一遍又一遍重复的机械女声:“您所拨打的电话已关机,请稍后再拨。”
他转身看看宋纾予,对方摇了摇头,神情比他还要焦虑。
自从昨晚约定之后,直到现在,对方再也没有回复过她一条消息。组里其他人也是相同情况。
正当几人一筹莫展时,他们的手机同时传来了“叮——”的一声。
「对不起,刚刚手机没电,家里出了急事,今年的比赛我无法参加。」
「这次就拜托你们了,抱歉。」
连续两条,都是萧拓在小群发来的消息。
几人慌忙问他发生了什么,是否需要帮忙,却都没能再收到回复。
与此同时,志愿者已经拿着喇叭站在门口,开始召唤选手们尽快完成赛前检录。
社团其他几人也一同前来,不过他们报名的是独轮组,项目不同,便先行告别三人去往隔壁分赛场。
宋纾予和萧拓、朱燃杰、陈凯所在的是摄像头组,四人一向配合良好,唯独今天却缺了一员主力,决赛时调试时间也十分有限,不由得有些紧张。
即使焦虑担心也别无他法,入场时间即将截止。三人对视一眼,只得前去录检。
“本次智能车竞赛是为加强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由自动化教指委和创未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大型赛事。”
主席台前,两名主持人正在用洪亮的声音,抑扬顿挫地向现场观众和直播频道的观众们进行介绍。
“通过竞赛的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们能够主动地、创造性地在实践中学习,从而培养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
宋纾予全然都没听进去,不住地看向自己的手机,并无音信,萧拓依旧没再在微信群里说过话。
现在她已经没工夫去想晚上对方是否会赴约,而是分外担忧对方此时的状态,既不知道他身在何处,也不确定对方是否安全。
主持人齐声宣布比赛开始后,各小组开始按照之前排好的顺序,陆续在室内赛道开启竞速。
今年赛道难度设计再次提升,不仅有常规的避障环节和坡道设计,同时曲率、长度和弯道数目都进一步增加。
隔壁是独轮组,第一组便有小车跌倒越线,在规定时间内尝试了几次,终于取得一次有效成绩,不至于铩羽而归。
摄像头组这边也不容乐观,陆续有几组出现原地打转或是脱离赛道的情况,甚至有一组尝试多次都没能拿到有效成绩。
直到比分大屏幕上出现“999.99s”的无效时长,几名学生垂头丧气地走出了赛场。
终于轮到宋纾予所在的队伍上场。
他们的小车是两轮在前、一轮在后的设计。之前萧拓说过,采用这种设计是为了追求速度、能够漂移,但由于缺乏稳定性,在决赛赛道上有可能会出现触线的情况。
收益越大,风险越大。
一旦触线,本次成绩就会作废,一共只有三次试错机会。
朱燃杰在起点处放手之后,小车顺利出库。
紧接着开始加速,成功通过了十字弯道和环岛路线,连续避过了多个障碍物。
不过正如他们之前所担心的那样,由于车速过快而底盘不稳,在几个连环弯道处,甩尾时触碰到了黑色的赛道边缘。
陈凯急急忙忙走了过去,收回小车。
几人聚在一起分析了下原因,宋纾予找到车身上的接口,调整了几项参数设置,又将小车放回原点,重新出库。
第二次倒是没出现什么意外,小车跑完了全程,取得了33.164s的有效成绩,不过距离第一名仍然还有零点几秒之差。
宋纾予紧张得额头上渗出了汗水,虽然是第一次参加竞赛,但她心底还是希望能够得到最好的结果。
萧拓意外不能参赛,反而让她的好胜心达到了巅峰。
她下定决心,今天要用尽力,助他拿到属于团队的荣光。
几人把智能车拿到弯道中间思考优化方式,宋纾予思考了片刻,把小车调整成手动循迹模式,通过人工操作完成惯性导航。
只能寄希望于这个方法来进一步减少用时了。
她不自禁攥紧了拳头。
黑色的车影冲出起点,风驰电掣。
这次一定要成功,宋纾予在心底对自己说。仿佛这次出征已经成为了自己多年执念的见证,不只为他人,更是为了自己。
车辆极速掠过赛场,奔向终点。
而她紧张得闭上眼睛,不敢观看。
“科大本次的有效成绩为31.717s,超过了目前的第一名,深城大学的32.331s!”
优化方法果然奏效,宋纾予舒了一口气,不过依然没敢放下心来,惴惴不安地担忧其他队伍是否会将自己超越。
然而直到比赛全部结束,居然也没再出现过超越他们组的最佳成绩。
这是……赢了?
自己代表科大,获得了第一名?
“恭喜科大代表队取得了摄像头组最佳成绩,获得智能车竞赛总决赛冠军!”
广播中主持人字正腔圆地宣布,旁边的朱燃杰和陈凯已经激动地抱作一团,像原始人一样大吼大叫。
只有宋纾予还有些恍惚,难以相信这一切都是真实发生。
进入科大一年以来,和伙伴们在实验室的无数个日日夜夜,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