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虽然好玩,但是效率太低了。
不过他看了一眼,朝上大家的,基本上自身的气都很清正,没什么大奸大恶之徒,比他想象的好得多。
话说求定,我早该想到的,作为皇子都是日常吃个小米饭,只有盐巴的烤肉和一些炖菜而已,我一个能参加食修大赛的人都被迫辟谷,普通人生活条件那肯定更差。
宫里的人还好,顶多就是瘦小一点,但是看见一个外面的未成年面黄肌瘦营养不良,我真的很闹心。
小白想起了小时候,教识字的老师给他们写几个重要粮食的字。
等到老师走了,他们俩在练字,另外还有其他教育的大侄子会来和他显摆自己从其他地方新学到的知识,比如大晋每年收税的粮食都是什么,多少斤两。
那时候小白还问过,那百姓的粮食够吃吗。
他记得,大侄子说的是应当够吧。
来到这个世界的他,比在修仙界还没什么归属感,修仙界他好歹是身穿,在一个和平的地方去认识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知识,也有了不同的朋友。
但转生以后的他对大晋却没什么归属感,这里和他的家相似又截然不同。
比如这个世界也有尧舜禹,也有周天子,但是春秋战国的走向却都没有小白记忆中的那些成语故事了。
同样不同思想的学派众多,哪怕有不少思想很眼熟,但没有他熟知的诸子百家。
再比如他没见过几次的爹,统一天下的晋武帝。
对一统天下的第一个皇帝,他刻在dna里的记忆都是秦始皇,wuli政哥,以至于皇帝自称仍然是孤,而不是朕,都能时刻提醒他这里的不一样。
中原皇帝不称朕,这哪个兔子受得了的。
一心只想继续修仙飞升回家,麻烦的事都有大侄子给他处理了,他确实每天就是打坐修仙,观星练剑,重新捡起以前修仙界的不同职业。
被侄子托付了皇帝的身份,他也只是觉得好奇,奔着新练个职业的心态接了的。
可是看到那个面黄肌瘦的孤女,一个这个时代千万人中的一员,他发现自己无法做到不在意。
可能是被家里和修仙界惯坏了,让他看见刘芍才想起来,饥饿,哪怕在新世纪,也依旧是地球绝大多数人的常态。
可这是不应该的。
无论是在粮食足够养活全地球人的新世纪,还是在这个生产力极度落后的大晋,他都受不了有人会因为饥饿而死。
摸着木柩,小白缓缓吐出一口气。
“重山,掖庭那边,你去吩咐一下,不必给刘芍上镣铐,也无需监管。就把她当做一个普通宫人,派些洒扫的活。
不,让织室找人教她织布吧,学点东西。”
等登基后大赦天下,刘芍也是要回家的。
这时候的晋律里,女子是可以拥有土地的。刘家原本的土地,还有张家死光了后分给苦主的土地,她都应该拿着。
作为现在的大晋名人,刘芍拿了这些,也没人会说三道四。
但是只有她一个孤女,那么个瘦弱的身体自然是无法耕种,无论是她只收取少量租金租种给别人,还是卖了地,也不够她生活的。
没了爹娘,什么亲戚都不能太信任。至于让这么个身体都没发育好,营养不良的小姑娘,直接嫁人有个家……嗯,他倒也没那么丧尽天良。
小白想着,还是要教给她点能生活的技术,让她不论作为刘家这户人口的独苗,还是日后嫁人了,也能维持生活。
这么多天第一次得到小白吩咐的重山领了命,躬身退下,出了殿就立刻去办这个事。
皇帝记得他,也知道他在宫廷多年跟着先皇办事可靠,第一次审理案子后的后续也愿意交给他来办,这当然是让他心安。
于是本该安排自己手下去办的小事,他也要亲自跑这一趟,力求事情办的尽善尽美。
今日议事的时候他也在殿上,那些大臣后面争执辩论起来,他可是在边上把皇帝的反应看的一清二楚。
皇帝不讨厌下面的大臣争辩,但要说他对下面的观点都持什么看法……
在重山看来,他侍奉的这两个年轻的皇帝都一样,都对那些大臣们的不同看法没什么看法。
但是对杀了人的孝女刘芍,或者说刘芍这个出身卑微的百姓,皇帝都比对其他人多了很多耐心和关注。
经历过先皇登基,重山知道大赦天下是天子登基后的程序。
但皇帝保下刘芍的命不算,还能回来后也记着她这么个人,让自己去安排人教她织布,这真的很罕见。
织室的布,可是专供宫廷的。
让刘芍这么身份卑微的人能跟在织室的织女们身边学习,这份心思出现在皇帝身上,太稀奇了。
重山维持着姿势,迈着小急步往掖庭那边走,边走在脑子里思考。
他也算从小侍奉这两位皇帝的,以前的梁王虽然对下温和,但不怎么关注外面,每天就修他自己的道,他也是第一次看到小白对人还有这样的态度。
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看的,但重山眼里,孤女在下面哭泣,高坐于上的皇帝也不像是个皇帝。
皇帝不像皇帝,这话他当然没资格说,但这是藏在重山心底的异样感受。
像个什么,他也说不清楚。
但他见过的皇帝、大臣、王公贵族,都不会有现在那位那样悲悯宽容的眼神。
第13章 登基前
回了府邸,御史中丞姚章就匆匆去了书房,让下人把他师弟和师侄们都请来。
等大家都到了,按次序坐好,姚章调动自己优秀的记忆,开始复述上午宣政殿上的一切。
他虽然也和其他人争辩的激烈,但眼角余光一直有在注意皇帝。皇帝说话不多,什么时候说话,都说了什么,他记得一清二楚。
听完姚章的复述,他师弟曹珮紧皱的眉头渐渐松开,甚至脸上隐隐带着笑意。
“师兄,陛下虽也重晋律,但仁德之心可见一二。”
按律判了不要紧,内心和行为都是把刘芍保下来了,这就够了。
姚章喝了口水,也庆幸道:“陛下师从穆侯,也不甚亲近兖州学派。”
兖州学派,认为一切都该明断于法的思想学派。
代表人物穆王孙,现已经七十多岁,曾经是武帝的老师,在武帝一统诸国后就受了侯爵退下来了。
最后出现在诸人视线里,就是穆王孙作为先帝曾是皇太孙时候的老师,教导先帝,顺便也教了当时籍籍无名的十三皇子。
谁能想到他一教个学生,还给教出来两个皇帝。
好在穆侯的这份幸运是有限的,比起曾经还偏向兖州学派的先帝,今上对学派是彻底的不偏不倚。
听完师伯的复述,跟着曹珮来的溧阳学派弟子皆是精神一振。
小弟子周沐满脸期待:“师伯,老师,当今陛下有明君之相。”
他们溧阳学派的理念就是民为重,理想是达成一个君王有德,官员尽责,百姓也能识字知礼的世界。
贵族官员们不尽责,他们虽然不能代表国家惩罚,但能有舆论攻势。
百姓不识字不知礼,他们也愿意去教,但没家底的百姓没有学习的工具和时间,这些年下来学派更多的学生都还是落魄贵族后裔,但也有真正的贫困之家的学生。
唯独君王的仁德,他们没法去保证,民贵的理念也让他们不为君王和贵族所喜。
从诸国时代到大晋一统天下,更是没碰上过认可他们理念并且真有仁德之心的君主。
别的国家都不在,就不说了,但是在之前的晋国,他们接纳的是兖州学派,一统天下后的晋武帝虽然有意开始在朝中给别的学派容身之所,但还是兖州学派一家独大。
他的太子没了,皇太孙上位了,也是个看着好说话但是独断专行,重晋律又适当看看其他学派,不给他们什么别的机会。
放眼望去,除了那几个几百年前的知名圣贤君主,尧舜禹汤之类,还真就是在现在的皇帝身上,看到了点符合他们溧阳学派明君定义的影子。
周沐认为,这是他们溧阳学派的一个机会。
曹珮对着小弟子轻轻摇头,继续看向姚章道:“师兄,御史大夫是否安排你去处理阜阳的事情?”
姚章颔首:“我明日就要出发。这次去阜阳,我准备把你的几个好学生也一并带去。”
非朝廷人员当然不能参与朝廷的事,但是这个条例有时候又是可以无视的,因为这时候的朝廷还没有明确的官员选拔制度。
作为御史中丞,不涉及朝廷重要机密,官员们都是可以自行外带人手。等事情结束,给皇帝写上奏本,也可以顺带列上下面人的名字,给皇帝举荐。
姚章的意思,就是这次事情带上同门小辈,举荐他们入朝。跟着曹珮来的七个学生听了这话,不少人脸上都露出兴奋之色。
他们七人里,六个家里是落魄小贵族,一个是普通农人,都是最少三代家中无人做官的。现在有了一个可以进入大晋权力的机会,自然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