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他叫斗,和这里的很多人一样没有姓氏,父母死在胡人马下后,被一个老匠人收养了,跟着他学做木匠活。
  小白问道:“这些零件你已经都做好了,为什么还要磨它?”
  他说的是雅言,除了洛京人和县令,其他人都听的一知半解,已经会说这里方言的陈冬在后面做起了翻译。
  斗抬起头,方正的脸呆愣愣的:“再磨一磨的话,拿着就不会伤到了。”
  陈冬翻译完,打趣道:“这小子,心还挺细。”
  小白蹲下来,拿起斗打磨的零件仔细观察,尺寸分毫不差,他是把暴露在外,人容易接触的部分打磨的圆润一些,避免使用过程中人会伤到。
  “陈冬,跟巴说一声,按他的方式统一一下。”
  小白每天沟通最多的人叫巴,是管理这些匠人的人,擅长的是木匠活和锻造,这几天也都是他一边干活,一边统筹管理,盯着底下人快点出零件好组装。
  外头的胡人已经围城围了五日了,五原城内,人心也开始躁动起来。
  北方边境三城都是长期对着草原民族的,曾经分别隶属于两个不同国家,里面的人农忙时耕种,农闲了就练兵,城里所有人都是士兵。
  东胡骑兵就算找到口子,突破长城防线,往往只能劫掠乡野,无法攻克郡县城市,这时候的他们只有骑兵,没有什么工程器械,也没有什么攻城战术。
  但是自从有胡人学会了围困之后,他们就开始在这方面恶心人了,一旦城里人出城作战,就会被骑兵攻陷。
  百年来诸国对东胡赢多输少,但赢了边境就安稳两年,输了可是被胡人冲进来烧杀劫掠。
  武帝一统诸国后,胡人的南下都被抵御住了,但边境人祖辈都生活在这里,太清楚被胡人钻到空子攻进来会有什么后果了。
  哪怕是城里难得有些家底的几户人家,面对韩川上门索要材料的时候,也毫不犹豫拿出来给他。
  没人想看见胡人杀进来。
  所有人都在关注城外的东胡人,在发现他们好像有异动之后,县令韩川和守将马驰第一时间就得到了消息。
  马驰防守经验丰富,让人紧闭城门死死堵住,又安排弓箭手和弩手在城楼之上,巡视检查城池四周,有什么异动就实时安排攻击。
  韩川配合马驰做好县内的稳定工作,这日又来了军械处,忍不住问小白到底这个大弩什么时候能好。
  整合工匠检查零件的小白耐心把所有零件检查完,问道:“第一台大弩已经好了,要装到哪里试验?”
  韩川脸上焦急的表情卡住了,一息之后,激动的上前带路:“我们先去城楼上,大弩的事情我已经和马将军说了,他说可以先装在西边城楼。”
  北边是对方攻城主力,人最多,南边最少,想要试验这个大弩到底能不能有架在城楼上就能一箭射死敌人马匹的威力,可以在目前最稳妥的西边试一试。
  韩川领着一行人往城西去,上城楼前,他又犹豫了。
  “陛下,让巴上去就可以了……”外面都是胡人,您就别上去了吧。
  小白一摆手:“孤是天子,五原城是孤的城,五原城的人都是孤的子民,孤岂可临阵逃脱。”
  韩川听的感动,但也更害怕了。
  陛下,谁也没让您临阵啊,您这还想上阵吗?
  小白继续给了韩川一个不能拒绝的理由:“不要浪费时间了,韩卿,快上去看看大弩的组装能不能成功,出了问题我们还要立刻调整。”
  抵御东胡最要紧,拗不过皇帝,对皇帝敬畏心也还没那么高的韩川劝了两句就不劝了,带着他们上去。
  马驰在北边城门处,守西边的是跟着小白过来的张巍和刘德。
  张巍在城楼上分了一块地方出来给他们,以他在军事上的专业的眼光选出的地方。
  巴安排将工匠们快速组装,一刻钟后,城楼偏边角的位置上,一个快有半人高的大弩就安装好了。
  这个弩是要人坐着配合脚踏板使用的,同时还要有另一个人补充放箭。
  张巍主动请缨试验坐了上去,刘德给他放上箭,顺着弓弩的长长箭道往远处望,他感觉自己只要一放手,两指粗的箭就能穿透出去了。
  他左右微调位置正瞄准着,底下的胡人也看见了西城楼上的动静,他们往城楼方向跑过来,张巍也不再犹豫,凭借以往使用弩箭的经验,扣下扳机。
  嗖的一声,两指粗的弩箭就飞了出去,箭矢穿过了马匹的肚子,钉在了土地里。而东胡人的马已经嘶鸣着跌倒在了地上,骑着它的东胡人也摔倒出去,滚落下来后挣扎两下,没了动静。
  射穿马肚的箭矢已经在土地里停止了震动,而无论是城楼上的晋人,还是城楼下的东湖人,大家都被这惊天一箭摄去了心神。
  负责填装的刘德反应过来,用力拉开麻弦,及时又往箭口补了一支箭,看向张巍,眼神催促。
  第46章 支援
  比起弓箭,弩的拉弓、瞄准和发射步骤是分解进行的,瞄准时间充裕,命中率高,简单易学,不依赖人的臂力,稳定性也更强。
  目前为止的弩箭,都是手持式的,士兵上手容易,但是威力达不到在城楼上就能射中五百米外的马匹,还能穿透它的身体。
  看着城楼外倒在地上的马和弩箭,韩川眼神炽热。
  深吸口气,他一回头,就看见天子在哪里表情若有所思。
  韩川试图搭话:“陛下?”
  然后就看见天子叹口气:“还是差了点啊。”
  差点绷不住脸上的表情,韩川真想问问他,都能把一匹马给穿了,您还觉得这威力不够是吗?
  目标是造出手持就能射穿大象的弩箭,但条件不允许的小白:等他的第一批砖出来后,他就造个新窑,然后再烧转,再造窑。
  不就是轻钢吗,迟早会有的。
  与此同时,装备好的第二支箭也被张巍射了出去,这次他的准头更准了,把距离稍远点的胡人一箭穿胸,箭矢照样钉在了地上。
  东胡那边似乎有了退意,人群往后退了不少,但是很快,人群就一拥而上,骑在马上,举起弓对着城楼上的人拉弓射箭。
  城楼上的守将士兵们也有经验,大家有拿盾牌抵挡的,有拿起弓和弩反击,城门下的守卫也死守城门,绝不给胡人钻空子的机会。
  站在城楼之上,下面的一切小白都看得清楚。
  那些东胡人和中原人只是看着,都差别太大了,凌乱的头发,随意穿在身上的动物皮毛,骑在马上往前冲锋。没有地面上的敌人身上的刀就收着,只拿着弓箭射击。
  密密麻麻,一群能比狼群还凶狠的生物。
  他这是第一次直面战争,还是一场结果只有你死我活的生存资源争夺战。
  忽略掉这次东胡人背后势力,每年冬天草原民族南下的目标一直都很清楚:抢东西,消耗人口。
  这里也不是家,这群人也不是自己的同胞。
  看着那些并不能歌善舞的草原人,很快就摆正自己立场的小白开始思考怎么抄作业。
  要学政哥花小钱办大事把长城都连起来,还是学猪猪自损八百隔把人撵走,亦或者是搞分化,也或许可以自己试试养个网红狼……
  从白天到黑夜,胡人也暂时撤退了。
  黄昏下,他们所在的西边城楼下已经堆满了密密麻麻的不少尸体。里面胡人的尸体占大多数,但也有从城楼上掉落下来的晋人尸体。
  晚上,五原城的大人物们聚在一起交流战况。
  其他城门的情况也都和城西差不多,守着城胡人就没法进攻,士兵的损伤不多。
  但是几座城的物资是有限的,粮食能撑,箭矢的消耗却未必。趁着夜色出去把箭矢捡回来也不现实,万一就被敌人钻了空子就麻烦了。
  现在就只能是守着,宁可胡人继续围困,等着洛京那边快点来人,里外骑兵配合作战。
  但是接下来的几天,东胡人天一亮都开始进攻。
  没了马的胡人就下来搬尸体,开始试着把尸体堆在城楼下,堆出一条往上去的路,哪怕这些尸体都是他们自己人的。
  目前已经又搓出来了一架大弩架在北城门,西北两坐座大弩,经过大家的一致商议,都觉得射敌人的话太亏了,专门就射马,敌人有弓箭手和弩箭手负责。
  都是身经百战的士兵,大家也都能熟练的使用这些兵器,这些胡人已经被大家一直认为是来打前哨送死的了,后面肯定还有其他人,现在能省就省点。
  第七天的时候,远处奔袭而来了一支队伍,尘土飞扬间,旗帜上的“晋”字迎风飘扬。
  提心吊胆的好些天的韩川总算松了口气,马驰也让人去牵马,准备开城门,让城内的骑兵配合援军杀敌。
  这时候,城楼上的大弩就是要熟练的好手用着,就盯着胡人的战马下手来援助,在距离还没有那么远之前,能消耗敌人就消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