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至于两万匹马和一万人,要的是骑兵,但是保留三千匈奴骑兵就够了,剩下的一万多匹马几个将军高高兴兴带着手下去分了,几千匈奴人也都有他们各自带走一点分开管理。
外敌已解,现在就要着手处理内务了。
小白:“白登山这里需要有人守着,在下次孤来之前,七颗陨石谁也不能动。”
陈冬欲言又止:陛下,您不说也没人会动的,但是您居然下次还要来吗???
七颗天星,最小的也有两丈宽高,大的都快有十来丈了。
还算完整的天星砸在地里把周围都砸出了深坑,现在都火热火热的,砸下来迸溅散出来的大小碎片更是不知道砸死多少匈奴人。
说来也怪,天星的威力比他们想象的大得多,还愣是就一点没伤到晋人。
陛下,不愧是您!
小白看向太尉:“匈奴从哪条路进来的,我们就也从哪条路过去吧,太尉。”
“陛下说的是。”刘奉没有意见。
外敌解决了,也该是时候收拾家贼了。
第55章 出发
送走了匈奴人,小白他们也清点人手完毕。
大家肯定是不会让皇帝一个人带兵去燕国,来时跟着他的人,这时候也要跟着他去,后面赶来的王归和太尉开始商量起了谁在云中三城处理后事,谁陪皇帝去燕国。
小白先表示:“此次西河三城损失尚且还好,但是其他乡野村镇也都受了不小的损失。留下来的人除了整顿兵马,还要帮着云中三城县令安抚百姓。”
大家心里都明白,陛下这是还记得那些家里被东胡人抢了,甚至连蔽体衣服都没有的百姓。
王归开始讲道理,句句都为太尉好:“陛下这次又是急行,太尉这次出门已经操劳过重,不可再这样赶路了。”
我们来的时候,您老人家想陪皇帝日夜兼程赶路都被否了,这要是在让你这么骑马过去,那不就之前朝堂上白否了。
刘奉才不吃这套:“陛下此行要去燕国平叛,我是大晋太尉,自然应该跟着陛下!”
虽然还没有确切的证据,但是匈奴人走之前,也有透露他们是从哪里进来的,现在带着骑兵,趁另一边也还没收到消息,紧急去燕国把内应全都处理了。
陛下在,就是法度在,正统在。
但是燕王胆敢干这样的事,就不是个省油的灯。那些毛头小子,太尉怕他们压不住燕王,自己亲自去给陛下帮场子他才放心。
其他跟着陛下来的人这时候一个个看着上级和顶头上级在抢任务,心情颇好。
他们跟着陛下来,就要跟着陛下走,何况这去燕国平叛(叛还不一定起了),能有被那些胡人围城又围山的难捱吗。
太尉说的有理,但是王归不听:“让太尉身体舟车劳顿,归回去了,哪有颜面去对朝中诸位大夫?”
太尉气得抄起东西就要打他:“我身体还强健,一顿能吃三碗饭呢,用得着你操心!”
最后骂骂咧咧的,老太尉还是留下来了,因为小白也怕老太尉身体在急行中有个闪失,拜托他先留在这里处理后续。
“白登山需要人驻守,那些被劫掠的,都是孤的子民,看见他们衣不蔽体,马上要冬天了却连粮食都没有,孤实在是……”
小白握住太尉的手,想起那个缩在地上,低头不敢看人的百姓,他就心里堵得慌。
“安置这里无辜遭难的百姓,让他们能好好过这个冬……有劳太尉了!”
皇帝做出了他的理想安排,刘奉接了任命,目送他们离去。
但是想起皇帝那一副不作假的悲悯姿态,他也感觉心里很不得劲。
百姓都是晋人,受灾或是遭难朝廷不会不管,皇帝认为自己是天子,有责任为天下万民负责,这是合乎礼法的,但也是没有多少君主能做到的。
什么时候,天子要负责的万民,成了那些瘦骨嶙峋的贱民了?
皇帝的言行与刘奉一直以来的观念大致是契合的,但是在小细节上出入较大,这不一样的地方让刘奉会觉得奇怪,但是又不会讨厌。
可能这就是人和人的不一样吧,陛下是真正的天子,不是他们这些凡人,所以他看待大晋的所有人,都有那么点一视同仁,似乎……也不奇怪?
小白带着车骑将军王归,还有之前一起同行的左将军张巍、柳珀,加上刘德和其他部下以及匈奴人和士兵们,浩浩荡荡顺着匈奴来时的路往东北而去,穿了卫国,直奔燕国王都——蓟州。
小白冬至祭天后的第二天出发来的河南地,日夜兼程几天几夜,又在五原城待了七八天,被围在白登山两天,这时候已经日子到了十一月中旬了。
等到他们率着骑兵要一路赶了蓟州,少说也需要个7-10天。
王归到底是车骑将军,年轻时候跟着太尉征战诸国的,现在人到壮年,记忆好得很,在前头领着路别提多准了。
有他在,行军路线怎么规划,在外驻扎在哪儿,下一个补给城市又在哪儿,都规划的井井有条。
这次他们都是轻装上阵,没带补给大军,就五千晋人骑兵加三千匈奴骑兵,每次都掐点进城补给。
柳珀领着晋军给匈奴人掐着点分了口粮,用匈奴话说道:“今天先在外面安营扎寨,明早进城。”
平时指挥匈奴人都是小白用匈奴语命令的,柳珀也很上进,主动混进匈奴人里,一路上学会了匈奴话,主动帮小白分忧,接过了来管理这群匈奴人的活。
不是他擅弄权,也不是他想进步,实在是他见不得天子说胡人话指挥胡人。
这群匈奴人被自己的首领连人带马都给了晋人,说不慌张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接连坠落的天星早就把他们吓怕了。
连最厉害的单于都和晋人言和走了,左屠耆都把他们作为赔礼送给晋人,按照规矩,现在皇帝就是他们的主人。
晋人皇帝没有对他们做什么,只是收缴了他们的马拿去分了,把他们这些族人分开,点了三千人一起天天骑马赶路。
没多久等柳珀学会了匈奴语,就是他来管理三千匈奴人,也是从柳珀嘴里,他们知道了晋人皇帝是天子,天的孩子,那些降落的星星就是因为他们对皇帝不敬,老天降下来的惩罚。
对天星有了严重心理阴影的士兵们从此看皇帝的眼神都不一样了,之前是慌张害怕,现在又多了一点虔诚的敬畏。
发现这一点的小白:无所谓了,搞崇拜能让他们老实安分一点,那就随便柳珀去搞吧。
待在晋人军队里的日子,其实也比匈奴人想的好得多。
首先,他们并没有被晋人直接当做奴隶使唤,虽然现在还是作为士兵要上前,但这一点来看和之前的生活区别并不大。
其次,虽然晋人对他们匈奴人明显排斥,但是急行路上人数有限,又每天赶路忙的紧,没出现什么他们被针对的事情。
第三,是跟着晋军,他们第一次进入到晋人城池,知道了里面到底什么样子。
第56章 匈奴兵
之前在中原的北边,一直都是东胡人一家独大,他们匈奴人也是只能在东胡人里求生存。
后来他们慢慢的人口多了,在额尔特单于的带领下,时不时就去西域抢了财宝粮食,那原本在西域独大的乌孙赶的只剩西边一块地,又去东边把东胡压到东边一点地。
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他们也听东胡说过南边有好几个国家,都是中原人的地盘,现在变成一个晋了。
东胡嘴里,晋实力强大,人们会修建高大的房子,种出好吃的粮食,织漂亮的丝绸,但同时他们也实力强大,很难抢了就跑。
今年也是第一次,他们匈奴试着南下去晋抢点东西。
但是赶东胡去打头阵,东胡输了,他们单于带着大军围住晋人皇帝,更是遭遇了天罚。
现在这三千匈奴骑兵,还是第一次,进到晋人的城市里面。
就和东胡人说的一样,他们住着高大漂亮的房屋,而不是破旧的毡帐;大家身上都穿着不知道什么材质的衣服,没有围着皮毛;他们定居在土地上,不需要逐水草而居。
跟着晋人,他们看到了晋的城池内部都是什么模样,也吃到了晋人分给他们的粮食。
晋人吃的主要是粟米,急行路上,吃的都是炒好的干粮,正常的士兵一天能被分到四升米。
急行路上带的粮食有限,好在上面将军王归把控的及时,能保证在粮食吃完前就赶到下一个城池。
匈奴人也是吃谷物的,粟他们也会吃,但是更多时候适合其他各种谷物一起食用,他们现在也还没有耕种的习惯,只有游牧和采集。
在得到干粮的时候,他们自然享受不到晋人骑兵的待遇,但是也能被分到一半以上的粮食,以及肉干。
是的,他们真的还在乎这些手上被分到的肉干。
他们这些匈奴人,能吃肉的时候其实并不多,日常蛋白质的补充更多是把羊奶、牛奶等做成奶制品后保存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