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王归要做的事情太多了,管着士兵,还有管燕王宫那些士兵,城门守卫、长城修复。
  陈冬、刘德保护皇帝;柳珀管燕国上下罪案整理,以及百姓损失登记,他是最忙的,张巍也在根据罪臣名单去那些罪大恶极的人家中,收押清点粮食,组织百姓和将士们的粮食发放、管拆燕王宫。
  小白别看昨天开始不怎么忙了,都有闲心教百姓们唱点时令歌和乘法表,但是每天早午晚也要过问一嘴任务完成进度的。
  现在有了杨颂这个新太守的全力加入,张巍和柳珀那边燕国罪臣们还有燕王家眷首先就被带走,关进新整理好的监狱里,由一小支士兵看着。
  然后杨颂配合王归一起把全城街道清理了,不止尸体搬出去,血迹打理干净了,还派人一户户敲锣告知百姓现在蓟州的有人管理的情况,让他们不要害怕,正常生活。
  后面他还要接受柳珀那边的百姓资料文书工作,等调来的粮食到了,分发百姓粮食,整理丈量田地进行分田,那些无能力耕种养活自己和家人的,也需要统一管理。
  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一整天他都在奔走忙碌或者伏案记录,自己忙,也把渔阳县的大家安排的团团转。
  夜色将暮,渔阳县的大家也累了一天,都到了前燕国相国府,现在的临时郡守府,想和杨颂在商议商议明天干什么。
  成了自己爹手下唯一一个不领俸禄,只管干活的下属,忙一天了的杨德喊道:“父亲,赵伯父他们到了。”
  杨颂从案桌前坐起来,一展长袖,抱歉的看向众人:“处理公务都忘了时间,诸位请坐,请坐。”
  别管老的小的,大家看着他这副新官上任意气风发的模样,说不酸那是假的。
  就连一向沉默比较多的孙令暻都看向自己父亲:“晚上我来磨墨吧,父亲。”
  看看人家杨德的爹,五十多了都是白身,还能熬夜写出篇文章,把自己折腾上了代理郡守的位置,您也得争气啊,爹。
  一天都在蓟州城跑来跑去干活的孙彪骂道:“闭嘴,你怎么不争口气。”
  他就是想安心躺着养老,才早早把家里事情都丢给儿子管,哪想到儿子也想早早养老。
  孙家父子你来我往的对话,渔阳县的大家都秒懂是什么意思,红眼稍微被这一打岔好上一些。
  于是大家入座,听了杨颂安排后面两天的工作安排,还有陛下走后,关于丈量田地分地的事。
  说起这个,在场的人都有些意动,毕竟这么大片空余的土地,心动一下才正常。
  杨颂也不拿乔,直接就道:“陛下现在需要蓟州休养生息。我们几家被燕王绕过了,算不上灾民,这次也来蓟州出了力,分点田不成问题。
  只是蓟州百姓死伤过重,一些士兵都要让他们解甲归田,剩下的百姓更是不能无家无田。”
  虽然不是灾民,但是心向陛下的心,皇帝是看见了,也不会白拿他们的粮食人手。但是田可以分,人不碰。
  赵申问他:“那杨兄,你们杨家会分多少?”
  杨颂:“我们这次带来蓟州的粮食有多少,按照往日市价,我们杨家就换多少。”
  其他人疑惑,一点都不贪心?
  杨颂微微一笑:“犬子这几天忙上忙下,今日下午被陛下考了一番学识,陛下一时喜欢,让他进了郎中令麾下,年前应当会和陛下回洛京。”
  郎中令陈冬是天子禁卫首领,天子自己人中的自己人。进了陈冬麾下,不止是做皇宫禁卫,还是天子身边的近臣。
  杨德对着大家腼腆一笑:“这要多谢父亲平日敦促儿子读书,这才没让儿子在陛下面前丢脸。”
  好,不到一天的时间,老的成了郡守,小的都攀到天子身边。
  别说赵家、杨家人了,就是张宏和田旻他们听了,也觉得这未免有些太快了,到底谁才是皇帝亲戚啊?
  “此次蓟州之行,多亏了简之提醒。”虽然工作了一天,身心俱疲,但杨颂也难得这么开怀。
  他从还要给渔阳县令一点薄面的人,猛然翻身成了牛葵的直属上司,还比第一个进洛京得到任命的张宏都官职高些,就走马上任,拿到了蓟州实权。
  这一切的源头是因为什么,还是因为张宏先去洛京和天子见了面,让天子知道了他们渔阳这些前齐人还在,这才有了现在的一切。
  谢谢张宏是没错的。
  被他感谢的张宏侧过半边身子,没受他这一揖:“杨伯父客气了,我们都是渔阳人,伯父和贤弟能被陛下选上,都是自己有才。”
  张宏接着道:“蓟州的田,我们张家出了多少东西,杨伯父也看见了,回头杨伯父看着分就好,宏信得过杨伯父。”
  他反正是年后就要去洛京赴任的,杨家人现在是得了青眼,但到底他也没亏。
  田旻、田章两兄弟也笑笑,关于田地方面,他们就跟着张宏的步子走。
  这两日虽然忙,但他们是天子的表哥,血缘关系在这儿,两个孩子白天也都在天子身边,再忙天子也会抽空和他们说说话。
  他们两个肯定是要带上孩子,一起跟着陛下去洛京的。又是血缘关系,又有这次帮忙稳定蓟州的功劳在,看陛下的意思,列侯的爵位应该是有的。
  至于具体的实权官职,对没做过官的他们来说这反而不重要,从渔阳县这个小地方出去最重要。
  赵家、孙家看看在场的人,哪里不明白是这些人都有了好出路。
  杨颂就是蓟州郡守了,看的是一郡之地,要面子不会太给自己家扒拉东西,他儿子还有张家、田家这几个小子都是要跟着天子去洛京的,心都瞄着天下最富庶的地方。
  蓟州的田他们能分到,但是人不让动,那他们的实力能耕种的土地就有限,分的多也难打理,不如少拿点。
  虽说这次出来,愿意的话能多弄到田,完全不会亏本,但比起他们已经有了前程的三家,赵家和孙家真是远落后一大截了。
  离开了郡守府,赵申就把他带出来的赵家孩子拎出来好好提醒。他就不信了,都是齐人,他们赵家还能比不上杨家。
  没有选择住进蓟州城,仍旧和将士们一起睡在燕王宫外营帐里的小白,在和匈奴士兵们聊天。
  柳珀很忙,没工夫教别人匈奴语,其他晋人士兵也有各种工作,这支匈奴人骑兵除了自己内部说话,也就能和小白说说话了。
  在和匈奴士兵们聊天之后,小白深深感慨,在这个世界不分民族,底层百姓的日子果然都不好过。
  匈奴还是游牧文明刚冒头的初级阶段,这些能被单于给小白的匈奴骑兵,自然都是比不上贵族和上面军官的,但是也比最低级的奴隶,内部最次一级的牧民要好一些。
  骑兵们有马,有武器,是内部第二层的士兵阶层,平时除了放牧生活,接到上面命令就要骑上马,带着武器去打仗。
  他们不知道自己每次战争的目标,就是跟着上一级的军官走,到了地方开始动用武力,抢到的东西上面人挑完了才是自己的,死了伤了是不会有人为他们收尾的。
  平时他们放牧,主要就吃点奶制品,除了狩猎,正常情况很少宰杀动物,肉也是牲畜死了才吃。上面贵族没有盘剥太狠,他们也能活。
  但是人不能太多,牲畜也不能太多,气候也不能太差,但凡有一项,就有粮食不够吃的风险,为了生存就只能劫掠。
  想让河套地区好好养马种田,但是并不想过早看见土地荒漠化,也不愿意让长城外的草场退化的小白开始思考:给匈奴制作干草料,就挑秋冬没青草的时候售卖给他们,拿捏他们……有可能吗。
  -
  小剧场
  -
  看见杨颂和他的文章,死了也有爱才之心的武帝:他们齐国人降的顺利,怎么也没见到几个这么主动给我献策的?
  齐王们:你是我们田家血脉吗你?
  很满意杨颂文章里夸小白那部分的求定:是我小叔叔聪明大方,一个郡守说给就给,换了我,我选择让小叔叔来处理这个事情,燕国的封国也顺便给他
  第五潜鱼看向太子:大哥,他这到底是谁的儿子?
  年龄虽然差不多,但第五小白真不是他亲爹吗,那么肥的梁地说给就给,现在连这么大的燕国也能给,也是,他甚至皇位都能给,这对亲爹也没这样的啊!
  (经大家讨论建议,以后小剧场都放在正文后面了!小剧场前面都有的,第一次看到的小伙伴可以往前翻章节末尾作话)
  第75章 账册上
  小白这边想着匈奴的事呢,匈奴骑兵那边也在感慨他。
  他们不懂晋语,就是跟着过来,一开始就当长途旅游了,走在被长城挡住的大晋,看看野外的风景和城市。
  然后很突然的,他们这些人就到了蓟州,被晋人首领带进这座到处都是死人的城市,在城市中心偏北的地方,还有好几万晋的百姓围着一座漂亮的王宫。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