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孙令暻也做了准备,看看仲秋是想讨粮食、地还是牲畜,结果没想到,这个高大的青年嘴唇颤抖两下,问,可不可以让他们也能有个正经姓名。
  自从晋统一天下,天下的土地主人变换一轮,原本的氏已经少有人提了,尤其是洛京的大家,出门在外,入了朝中,都是姓加名。
  洛京风气带动着,天下也慢慢变了。
  黎庶却不包含在内,他们一直都是没有姓氏的。
  小白也听见了他的话,当即回道:“当然可以。作为晋的子民,你们自当有名有姓!”
  他朗声道:“你孔武有力,年盛气强,孤赐你一个‘盛’字。今日起,你和家人、族人,皆可以盛为姓。”
  孙令暻立刻接了后话:“盛者,装谷之器,多也、长也、大也、极也。不过某只听过盛夏,盛仲秋,这名字倒也颇有些趣味。”
  他看向青年,提醒道:“盛仲秋,还不拜谢陛下赐姓。”
  被他一提醒,盛仲秋也反应过来,对着小白行了礼:“盛仲秋,拜谢陛下!”
  他当然不知道怎么对君王行礼,但是见过其他人是做的,学着拱手弯腰长揖。
  少有被人这么行大礼的小白忍住尴尬:“你也喜欢这个姓氏就好。”他光想着取个能和青年冠军力气有关的姓,忽略了他的名。
  被孙令暻这么一夸,反应过来盛这个姓氏好像确实不太合他的名字。看仲秋好像很喜欢的样子,那就算了,不改了。
  吃饱饭很重要,但不代表人就一点精神上的需求都不要了。
  在看到和他们一起的仲秋,靠着自己的力气博得了大晋天子亲赐的姓,围观的百姓哗然一片。
  他们都是没有姓的人,被人称呼,都是说哪个地方,哪个村庄的某某。
  但是现在,他们里面有了个与众不同,得到姓的人。
  倒不至于有多眼红,姓在大家的心里,肯定是比不上现成的粮食田地这些东西,但是不代表大家就觉得姓是毫无用处的东西。
  看见大家的异样,小白思索一番:“大家都是蓟州百姓,蓟州未来定然虹销雨霁。甘,口中味甜,孤希望以后蓟州的百姓,都能口中含甜。”
  新上任的传声话筒孙令暻尽责捧道:“陛下亲赐,在场所有蓟州百姓,愿意者,今后都能以‘甘’为姓。”
  人群骤然平静后,立刻传出更大的喧哗,除了才有了“盛”这个姓氏的盛仲秋一家,其他人都在念着全新的姓,把这个姓和自己的名结合起来,互相念着自己和其他人的姓名。
  见男孩旦在思考,小白问他在想什么。
  旦问小白:“甜,是什么味道?”
  小白哑然,对着他单独道:“你叫旦,旦,日出明也。旭日东升,你年纪轻轻,就敢言直谏,东方这个姓,你觉得如何?”
  日出东方,唯我不败,小白觉得他真是给了旦一个一个武侠世界仅次于独孤的好姓。
  旦用力点头,黑黝黝的眼睛泛起光彩:“东方,很好!”
  小白拍拍他的肩膀:“东方旦。你家人全无,孑然一身,愿不愿意留在孤身边?”
  东方旦抬起头,满脸错愕。
  他没想过自己这样一个什么都不会的野小子,比燕王都要厉害的天子,居然愿意让他留下来。
  就没推上独轮车,一整天都羡慕的不行的孙令暻看向东方旦,感觉自己现在的眼红,不比赵申伯父对杨颂伯父的嫉妒少。
  又是天子赐姓,又是天子亲邀,这乡野小子是真的一朝飞上枝头,飞太高了。
  眼红归眼红,态度他是一点不差,戳戳东方旦,孙令暻咧起嘴角:“东方旦,陛下问你话呢,你愿不愿意跟着陛下。”快说你不愿意。
  被孙令暻戳回神的东方旦猛地点头,声音铿锵有力:“东方旦愿意跟着陛下!”
  刘德算了下,不算王归、刘奉他们那些大军,一开始他们这些人跟着陛下出来,不算马匹也就二十来人。
  但是回去一下就多了几千匈奴骑兵。
  张宏是陛下出来前就封了的官,回京是他本来就要的。田家几位陛下的表兄侄儿,代理郡守杨颂的儿子,还有现在这个小儿东方旦,人一下子就多了起来。
  还有孙令暻这个挤走他的工作,一整天都在做应声虫,一看就也想入陛下眼跟着上位的……
  陛下,要不咱们还是别捞人了,先快点解决完蓟州的事就回洛京吧,算算时间,再过两个月都要过年了呢。
  第80章 农具
  晚上的饭食已经做好,百姓们叫着彼此全新的名字,都去领饭了。
  十五岁的东方旦已经有了自己是小白随从的自觉,站在边上没跟着一起去,还是小白看了觉得好笑,让他先去吃个饭再回来,他才点点头去了。
  除了陈冬和刘德一直都是贴身跟着皇帝的,其他人最近都是各种跑来跑去的忙活。没了百姓围着,才来到这里的大人们也好奇的紧,围着独轮车上去伸手摸一摸。
  只有跟着小白从洛京到这里的二十人部队,才知道小白在五原城改良设计了大弩的事情,其他人都不清楚天子还有这方面的才能。
  独轮小推车不大,也不重,能装的东西肯定是不如畜力车的和板车的。但是马车不是普通百姓能用得起的,板车大也重较为难拉。
  张巍试着抬了一下还装着几百斤豆子的小车,走动两步,眼神一亮:“陛下,各郡县也可备些这样的车子,以防不时之需。”
  比较起来,独轮小推车的体积不大,好收进屋子里不怕丢,建造一个的成本用料少,路况好点一个人也能看力气推上个几百斤的东西,很适合普通百姓之家,以及牲畜不够用的时候作为军队运送粮草的交通工具。
  比起马,人力的消耗不算什么,人运送粮草的路上,也没有马吃的那么多,那么好。
  张巍确实和小白想到一块去了,小白:“独轮小推车不难做,那几个木匠应该都会了。明日起就召集一些人手多做一些。”
  他脑子一转,有个新的想法:“明日在找些蓟州木匠过来,另外这些百姓之中,每个村子都挑出两个人,养不活自己和家里的那种,付点钱,让他们跟着一起来做,自己看着学。”
  这些对于这个时代而言算是很好用的东西,小白当然是要推广的,既然他人都在蓟州了,就要从蓟州开始。
  只是现在蓟州这个情况,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不可能有那个资源能把一些好用的手工工具都挨家挨户分发。
  小白现在能做的,就是他带头,娱乐化公开化的让蓟州百姓先接受这些工具,知道这些东西是好用的,能给他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工具。
  等回头他们回家了,每个村子都能有个知道怎么制作工具的人,以村为单位让他们自己去推广使用。
  “至于军中,先让蓟州城木匠学会。这个不难,回头让军中备上。”
  张巍放下了车把手,这个车子结构很简单,连他看看也能知道是什么样的,的确不难。
  杨颂赞道:“莫说军中,寻常人家有个车子,也能省下不少事情。陛下巧思,为我大晋殚心竭虑,真乃我晋人之福!”
  渔阳人眼神暗暗看向杨颂:一来平和公正的你,做了皇帝的郡守,变化这么大的吗?
  头发胡子都花白的杨颂一脸正气,丝毫没觉得自己在拍马屁。
  真不是杨颂瞎夸,几百年了,什么时候见过这种不爱享乐,一心扑在国家百姓身上,做个木工活也不是玩乐,而是为了百姓民生的?
  这时候大家对君王的劝诫,主要还是德行,内容也是劝他们不能过分耽溺在一些爱好里,不也是说君王就不能有别的爱好。
  只是从前诸国的国君,不是好华服美食,就是美人音乐,要么骑马射猎,剑术文章,都是一些贵族才能接触的东西。
  皇帝做了这种普通人也做的工作,出来的成果还不是自己取乐,是能让天下所有人都能受益的,往前数,这种事迹说的还是那些上古圣王。
  况且皇帝做完了就是为了推广全国,第一步就是给蓟州百姓一个能看到这些东西怎么制作的计划,想到了他们的未来。
  杨颂还是脸皮薄,以及崇古思想重,要是等晋家家户户都能用上小推车,他肯定是会写文章好好夸耀一番的。
  夸完了,杨颂也还有正经事要汇报,他和柳珀要说的,就是武阳郡守带着好几个县令一起过来的事。
  “武阳郡守与诸位县令态度恭顺,诚惶诚恐想要拜会陛下。”
  小白就问一项:“他们此次带过了钱粮物资,是占蓟州账册里的多少?”
  杨颂脸色也很微妙:“占了账册里的十之一二。”
  数字很微妙。
  官府对百姓的税,是十抽一,现在的土地产量就这么点,多抽了那是真的会饿死人的。
  第五潜鱼连着两年抽百姓一半,已经是把治下百姓压榨的每家至少饿死一个,等到后面再来抢粮,直接就把百姓怒气值拉满。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