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他跟在小白身边,这些东西都看的清楚,他的年纪在家也已经是下过田的。
在看清楚这些东西的用法后,东方旦也忍不住去想如果家人都还活着,种田也能用上这样的工具,是不是长辈们就会轻松不少。
小白欣然同意:“可以。今天甘双他们也会学着做这些东西,我做出来的,或者他们昨天做出来的独轮车,大家想看,想摸,想试着用一用都可以。
只是你来负责管理看着,不能让他们用坏了,也不能丢了。他们要是觉得哪里用的不方便,有什么认为可以改进的地方都要告诉我。”
给东方旦派了这个借用管理员的工作后,小白继续埋在他的木头中间,木匠师傅们在上去看清楚耧子、曲辕犁、扇车的结构后,让甘双这些短期学徒们跟着一起搭把手,大家合伙试着也把这些东西造出来。
这些农具设计的已经很完整了,他们把结构造型看的清楚,自己复刻还需要再摸索一下尺寸。
另一边,东方旦跑去了百姓堆里,和他们说了皇帝允许他们试着用一用的事,但是他没让人一股脑都上去,而是态度坚定的拦住他们,表示想要上去试一试,摸一摸的人,必须在他这里先排队,一次五个,他挨个带人过去试用。
他人虽没了家人,年纪也小,但是皇帝没来之前,沉稳的个性已经让大家都把他当大人看待,要来蓟州,要包围燕王宫,也都是他提出来带头上去的,在大家心里又是自己人,又能担事。
现在他又一下变成了跟在皇帝身边的人,乡人们不知道什么官职高低,也能猜应该多少是能在皇帝面前说上两句话,对他的话,总是愿意多听几分。
第一批试过的人回来后,对着乡人们把那新犁和耧子大夸特夸,引得更多人好奇的排起了队。
于是一整天,东方旦就做起了物管,带着一批又一批人去看看那些没见过的农具,教他们怎么上手使用,然后换下一批。
孙令暻被小白嘱咐了,如果东方旦还不能做好,他就上去帮衬着管管。见东方旦管的挺好,他就又去给小白做个打下手的工具人了。
下午的时候,杨颂又带着儿子亲自把小白要的东西送过来。
在他心里,皇帝已经不止是上天亲儿子,贤良爱民的君主了。
看过上午的那些新农具后,第五小白在杨颂这里,俨然就是只比炎黄差些,但是努努力就能赶上尧舜禹那种等级的圣主。
也还好小白没读心术,否则会一脸懵:我啥时候成圣主了,我也没符咒啊。
总之,在他看来,皇帝有点做木工的爱好本来就没啥问题,他还愿意把自己的爱好和国家发展挂钩,造出来的东西都是有益耕种的,能造福天下的,这真是中原大地几百年都见过的好圣君。
也因此,他这两天再忙都要亲自过来,看看皇帝到底都造出来了什么东西。
这个东西和扇车一样大,上面没有斗,看着也更方。等东西都装好之后,杨颂已经站在机器面前,等着陛下指挥他干活了。
小白笑道:“杨公,这个是打谷机,分离谷子和秸秆的。现在秋收已过,暂时试验不了。”
杨颂毫不尴尬:“不妨事,还请陛下教颂,此打谷机怎么用吧。”
后面,也没玩过什么玩具的老人家脚踩踏板,把打谷机里面轮子踩的都要转生风了。
第84章 计划
又是两天过去,周边郡县和诸侯王们送来的粮草也到了,小白拉着大家开了个会。
参会人员除了他,就是王归、柳珀、张巍、刘德这些洛京正经有官职的官员,还有杨颂为代表的新提拔上来的渔阳新人。
至于张宏、田旻他们,虽然是小白亲戚,但没个官职,没让进来。
小白说出会议主题:“今日已经清点了送来的粮食,足够安置蓟州百姓了。关于蓟州后续安排,杨公是怎么想的。”
杨颂回道:“按照不同村分好人,派人护送他们和粮食回乡,先把村民安置好。等先把蓟州百姓送走了,在把蓟州这些罪臣依照晋律处理。”
无罪的放出来继续干活,有罪的按照流程,再送到洛京,该关关,该杀杀。
见小白点头,杨颂继续道:“王将军走后,臣也会督促长城的修建。这几日见了陛下造的农具,臣还想赶在春耕前给百姓推广。只是百姓现在有粮无钱……”
小白明白:“燕国已经除国,除了矿,包括燕王宫在内,原本燕王的所有财产,孤都允许你拿来恢复蓟州民生。
现在人手不够有空地是难免,就先留收在蓟州,以后蓟州出了人才用来封赏。”
一整个燕国都在供养第五潜鱼,只是有些地和地上的人是他私人的财产,有些不是。没了燕王,那些燕王底下的人算是也能分得一些地。
小白想起另一个重要的东西:“属于燕王名下牲畜,马归蓟州,但是牛的话……”
蓟州这次事出的太大,他有正当理由把上下官员都端掉,然后有了渔阳的人来顶上管理。
渔阳出了人力,他能回报他们前程,出的物力,他能直接就拿燕王这里的土地买卖了,然后按照计划安排的,给百姓分一些,还能有空余的地。
蓟州这点人,就是地全分了,也没有人力能去开发,只能搁置,分分地也引起不了什么变动。
但是牛不一样,牛首先是不亚于地的重要财产,还是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燕王名下有一千五百多头牛,这数量很多,但是不够往下分的,分了还要担心得了牛的人不会养。
这个杨颂也早就想过了,他把自己的方案娓娓道来。
“牛定是要人照顾的。燕王的牛也分散在不同地方,臣想着可以就近找百姓买牛。一时无钱也不碍事,可以先赊贷,按照市价,每年纳税的时候多缴一些便是了。
那些为燕王养牛的人可以就近教他们怎么养,如果是他们买的话,养牛惯了的他们定然能照顾的好,减免利钱。
陛下造出来的新犁、耧子那些也是,陛下恩泽,让他们都能看到是怎么做的,回去后他们能自己造,没有材料的话,蓟州也会造,同牛一样先赊着就是了。”
白送是不可能送的,牛白送那是奢侈的过头,工具的打造都是需要木头和铁的,白送蓟州也没那个钱。
就让他们贷款低价买,以后交钱慢慢还,不催就是了。
这几天大家都是上手摸过,试用过的,东西有多好用他们都知道,推广开的困难只有一个,他们没钱。
但这么好的东西,不赶在明年春耕前把它推广了,杨颂又不甘心。
“蓟州的百姓,孤就托付给杨公了。”小白认可了这个方案。
然后他看向了王归:“城内已经都清理干净了,燕王宫里还剩下的守卫该出来驻守城门了。
明日起,开始给不同村的百姓分发粮食,安排他们回乡。你们安排人一些人手护送,到了每一处乡间,把百姓多少户,拥有田地多少,全数记下。
走之前告诉他们,他们拥有的土地每年都是缴多少粮食,如有人在这事上欺侮他们,让他们来蓟州找杨公报案。
蓟州不行就再往南,去洛京敲登闻鼓。”
作为渔阳县里有多少财产洛京那边都知道的一清二楚的前齐贵族,理念就是以民为重的杨颂,对皇帝这个弄清楚土地数量,教导百姓不被小人欺负,整顿基层吏治的行为并不反感,而是很是赞同。
他们每年在渔阳县都一分不少的交给牛葵,凭什么燕王下面的官员小吏还能张口就是一半拿走。
小白又对杨颂道:“虽说官吏有别,但渔阳诸位对蓟州的付出,孤都看在眼里。蓟州吏员的安排,杨公做主。
还请杨公也观察一二,蓟州如有品行上佳的人才,无论是白身还是吏员,杨公皆可上奏举荐。”
说完,小白又补充一句:“不拘泥出身学识,会做木工,会养马训马,会种田的,只要才能出众者,万不可埋没了。”
有他这几天做木工做出来的成果,谁也不会再觉得木工只是个匠人活计了。
杨颂袖子下的手握紧,抬起来对着小白深深一揖:“陛下求贤若渴,颂定会为陛下寻觅良才!”
皇帝自己也想要人才是一回事,对杨颂来说,重点是皇帝给了他信任,他这个郡守代理的很成功,已经就差洛京下发文书官服了。
几个和皇帝有亲缘关系的,能上去谁都觉得理所当然,杨颂算是靠才华能力给自己挣下来了蓟州郡守的位置。
要说朝廷没人,那不可能,蓟州又不是南边的不毛之地,愿意来蓟州的官员肯定不少。
皇帝把蓟州交给他,蓟州基层的人事任免权也都给了他,算是默认渔阳县的几家可以进入蓟州管理体系。并且还不是一辈子都只是蓟州的吏,才能出众的,表现好的,都能有被杨颂举荐上去,做官的机会。
这避免了杨颂留在蓟州和老友们闹红脸的可能,因为这次他们真的抓住了机会,从渔阳这个小地方跳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