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脑子快速做出判断后,朱平立刻站了起来:“陛下,燕地罪臣恶贯满盈,臣请从快判决,罪案传阅天下,以儆效尤!”
  小白点头:“朱卿言之有理,准奏。”
  燕地的事不是个例,只不过他们仗着燕地远,做的太过火了而已,需要让燕地以外的人也都知道这件事,收敛一点。
  然后小白看向宗正卿:“燕王后妃子嗣的审理,就交给王叔了。”
  宗正卿上前一步弯下腰:“臣领命。”
  宗正卿也是第五家的人,还是武帝的堂兄弟,宗室的处置权力在这儿,这是他推不掉的任务,只是关于具体怎么处理,他现在也很是纠结。
  廷尉周离在宗正后面主动站了出来:“陛下带回来的罪案内容详尽,廷尉府这两日定会把这些罪臣都以律惩处。”
  周离本以为要年前紧急加班类似了,没想到审案子的工作皇帝他们都在燕地做了,他只要跟着罪案直接判就行了,他就是把罪案入库,就是辛苦行刑者了。
  出乎意料的,御史丞潘侯也站了出来:“燕地罪人,死不足惜。只是晋律上的法令,不足以抵消这些罪人在燕地的所作所为。
  臣恳请陛下,当以燕地之案为戒,重定匿田匿户之罪。”
  御史丞的主要职责是弹劾百官,但是目前新帝继位为止,潘侯还没有在小白的朝堂上弹劾过一个人,却不想他直接一开口就要整个大的。
  百官的目光纷纷看向他,小白问道:“依潘卿看,怎么重定这些罪比较合适?”
  因为能藏匿人口的,都是从前诸国的大族,所以晋律比较留面子,对藏人的贵族都是罚钱,对想躲徭役和赋税的庶民,也是罚钱,但要是没钱那就充奴去干活。
  所以小白带回来的那些罪臣,他们要被审的罪名不是交钱就能解决的匿户匿田,是偷税漏税。
  潘侯抬头:“臣以为,挂靠田地在他人名下者,一经发现,按田地数额罚钱,田地皆归朝廷。如武阳郡这般的匿户者,庶民无罪,藏匿者需把庶民的税钱尽数补足,再罚税钱的三倍。
  数量超了五百人,田地超了五百亩,不止罚钱,还当没收田地,阖族流放南岭;若有检举报告者,可把罪人的田地拿出一些来赏赐。
  朝廷如此严惩,才能以儆效尤。”
  潘侯的表情很是坚定,他发自内心的认为从前的晋律太客气了,匿户匿田伤害的都是国家财政,还会损失朝廷威望,只是罚钱和让那些庶民做工,根本就达不到警告他人的目的。
  他听完王归他们的报告后,认为皇帝在处理武阳郡几万匿户时,直接就判定庶民无罪,严惩收容庶民的做法挺好。
  一来武阳郡的庶民确实不是主动隐匿,是被逼迫的;二来就是要让有能力收这些庶民的大户担重责,让他们都知道自己和庶民不对等的刑罚,再有人想干,那就考虑清楚后果。
  庶民自己隐,那就按从前的晋律罚,但是这种主动收容的,必须严惩。
  潘侯的重订之言一说完,立刻就有人反对。
  “陛下,晋律岂能容他潘侯一言就要修改!”
  潘侯立刻回道:“周到现在,诸国变的法,改的律还少吗?时移事迁,晋律自然也要跟着变!”
  又有人道:“罚钱就算了,流放南岭未免太过了些。”
  潘侯点头:“也是,您家里钱多,想来是不怕被罚钱的。”
  那人气得站了起来,指着潘侯骂道:“竖子凭空污我清白!”
  眼看潘侯再说一句就要把人说动手了,小白下场制止:“万物更新,现在的晋不是从前的晋,晋律自然也是要跟着变化的。”
  然后他看向公孙弘:“公孙丞相怎么看?”
  把眼神从跟着皇帝出发又回来的簪子上移开,丞相安慰自己,事急从权,燕地的事情陛下待着大家已经每天都在处理了,回来了也是年前把案子赶紧结掉要紧,就不要在意他什么衣着了。
  抖抖袖子,老丞相大概已经知道皇帝是什么态度了,于是他站了起来。
  “潘侯所言,确有道理。”
  察觉到目光全都聚在自己身上后,公孙弘又慢慢道:“只是现在最要紧的,还是处理燕地的案子。
  拿燕地出来,按潘侯的提议先着重处理并无不可。只是要大晋全按新律例严惩的话,为防止有冤假错案,还需年后再议。”
  本来这种时候,大家都放假休息了,但是这么一桩大案,确实要人加班。
  只是大家年还是要过的,陛下您也还是要去祭庙的,有些事情还是留到年后吧,也给自己人一个改错的机会。
  小白爽快的点头:“就按丞相说的办,这几天先把燕地的案子都结了,改律一事,年后再议。
  武阳、北平二郡的郡守,姚章,你和丞相一起商量去选。”
  皇帝一回洛京,就快速把城门口接他的百官都打包到宣政殿,开大朝会做工作报告,又快速的给明年年初定了个大事,就这样散了会。
  皇帝人走了,其他人的事情还没完。
  宗正卿一出门就喊住丞相:“公孙丞相,留步!”
  公孙弘猜到他是为了什么,给了个面子在原地等着。
  第五槐一脸难办的样子:“燕王后在内的十一个后妃,还有两子三女……”
  燕王人都死了,他觉得这事是不是就该到此为止了,毕竟死的时候他也还是以燕王身份被皇帝杀的,不是罪人。
  只是皇帝把人交给他的意思,也不像是要放过燕王后人的意思,这次啊让他左右为难。
  “把燕王削去宗籍。”公孙弘态度坚定道。
  燕王作为某些事情的罪魁祸首,就算被皇帝斩了,他这个武帝的好臣子也不会容许武帝有这种儿子在,坏了他的名声。
  第五槐忐忑道:“都是稚子,会不会太过了些……”
  燕国已除,燕王人也没了,再没了宗籍,他的后妃还能回娘家,这些个孩子就只能做庶民了,以前王宫里的生活肯定是没有了,作为皇帝侄子的待遇也都没了。
  公孙弘淡淡道:“蓟州死的十万百姓里头有多少稚子尚不可知,蓟州城还想再出现稚子,也要等个好些年呢。
  如果不是陛下得了天意去云中,大晋又会如何?”
  “槐谢过丞相指点。”第五槐陡然一惊,也不再纠结了,对着丞相深深一拜。
  从听完燕地发生的那些事情开始,公孙弘就没有一刻是轻松的。
  燕地的那些事,是从武帝驾崩后,闵帝继位时就已经开始发生的,不过是碰巧在今上才登基的这一点时间爆发出来而已。
  他们选皇帝,首选肯定是已有子嗣又素来稳重的齐王、吴王,谁上位都会遇上燕地的事,那时又怎么样呢?
  首先被百官选上来的皇帝,就里外都威信差了一截,最先遇上了云中军情,他也不会御驾亲征。
  要么云中损失惨重但是守住,要么整个河南地失守,胡人都进到丰镐。
  胡人之后的,就是燕地动乱。没有皇帝亲自在动乱刚发生的时候就主动解决,燕王宫迟早会被乱民攻陷,没目标的乱民会连带着引起整个燕地的动乱,那时的大晋内忧外患,其他诸侯王还不一定能安心坐得住……
  想想那种场景,公孙弘都觉得自己无颜下去面对武帝,恨不得自己也在蓟州,替皇帝手刃了燕王。
  -
  小剧场
  看见寂静无声的百官,第五潜鱼忍不住了:够了,不需要来个人听了我的事都是这种表情,我承认我是废物,行了吧,你们这群没见识过废物的土包子!
  展示自己曾经的玩具,骂过别人土包子,现在把这个词带到地下的求定惊讶:这也能让你骄傲上?
  才因为自己的老臣子都想着自己而感动的武帝:这种丢脸到底要丢到何时,这真的是我不管教孩子的报应吗?
  第97章 年前上
  上午接了皇帝,急匆匆去宣政殿开会,散了会百官就去工作了。
  回了洛京,很多事情就不需要小白操心了,上有三公九卿,下有群臣,几个月没见皇帝的官员们都铆足了劲干活,除了是在皇帝面前好好表现,也是为了正常过个年。
  而出了宣政殿,小白不操心燕地的事情了,也还是很忙。
  安排好陛下带回来的名叫东方旦的青年,童明提醒皇帝还有人等着他。
  小白想起来了,去和一起带进宫里的两个表兄见了一面,说了会话,又让童明负责带他们去洛京安置,他手头上的空宅院都有,缺了什么也直接填上就是了,快过年了,总不能把表哥带过来了什么都不管。
  处理完两位田家表兄,重山拿着他烧出来的砖头样品来找皇帝。
  “陛下,这是按照您给的法子,黄泥拌上水在找模具压好了,晒干成型,放进土窑烧出来的。
  第一批一共烧出来了三千五百五十八块砖,有匠人没做好,或者有拿出来没注意的,坏了二十五块,每块砖几乎都是三斤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