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小白敲敲砖,感受了下它的现在的材质质量,夸道:“你能记得烧出多少,烧坏多少,想的很周全。
目前这些砖很不错,等年后就用些砖再搭一个砖窑,下个阶段要烧更耐热的砖。到时候你来问我要里面一些配方,下一批砖一次不要烧太多,还要记下每一次里面的材料占比。”
重山低着的头微笑起来,因为皇帝做豆腐的时候就对豆子、水、石膏这些东西的比例记得很清楚,所以在烧砖的时候他也会注意这一点。
小白问道:“扶仙宫的士兵、匠人们,可有安排?”
重山回道:“十日前,奴婢就已经把他们都安排了,也和少府那边都告知了,大部分人都回了家,留了一部分人还在行宫,冬日所需的粮食衣物也都送了过去。”
小白放了心,又问他扶仙宫的事情忙不忙,在重山摇头后,写了个诏书和一份配方。
双手捧住小白给他诏书,重山低头一看,瞪大眼睛,呼吸都停住了。
“拿着这个,从今日开始你能去找少府调配上面所需要的一切材料、人手。明年开春以后,人手齐了就在扶仙宫附近另找一处地方,开始弄它。
我写的配方都只是大致,具体的精准数字也还要试验,所以你也需要分好池子,把不同数据都记下来。”
抬头看着面前的皇帝,重山眼睛一颤,声音发紧:“如此重任,陛下托付给奴婢……重山定不会让陛下失望。”
说完,他低头伏地一拜。
出了承明殿,重山避着人,小心翼翼有捧出那份诏书,眼睛眨都不眨,把上面每一个字都看了个遍。
在闵帝身边时,他是闵帝信任的内官,在小白身边时,也能说是仅次于童明的内官。
在宫里,他的地位已经是不少内监都羡慕的顶点了,可重山很贪心,他想要的从来都不是服侍皇帝着装起居,他不爱围着这些东西打转,不想自己一辈子只能做这些事。
哪怕是要和泥土、火窑打交道,他也愿意出去。
而在北岭待了两个月,盼着皇帝回来的他,盼来了皇帝对自己的工作成果的肯定,还得到了下一个意想不到的工作,以及不仅限于宫闱的权力。
重山不清楚陛下到底都要弄出什么东西,但如果皇帝能一直这样是个公正无私的天子,让他做出了事情就能得到回报,重山也甘愿为天子做出他想要的一切。
送走重山,小白头一次被少府令主动找了过来。
南维其实也在外面等了很久,宣政殿的时候他想找皇帝,但是皇帝直接就先走了。他跟着来了承明殿,被童明告知里面是田家人,就也不着急进去,等田家兄弟被童明带走了,他又在外面等了等,正巧就碰上要去找他的重山。
重山还没和他说皇帝明年的计划,一看他就是来找皇帝,转身又进去给帮他通传。
南维确实有急事来找皇帝,关于皇帝去云中前给他留的图纸,那上面的农具他都做了出来,试着找人用了下,效果也都很不错。
“陛下可是有将其推广之意?”
小白“嗯”了一声,“已经在蓟州也做出来推广了,蓟州郡守杨颂明年春耕前会大力推广。”
南维激动的心倏的冷却下来,刚想问怎么在宣政殿没听皇帝说过,一想这也都不是王归他们负责的工作,况且蓟州那个情况,也的确需要改变一下。
小白:“农具就是好用,也不可能逼着人换。少府现下做出了多少?”
南维说了个数字,并表示他做出来的量都是足够打理皇家的土地。
“亲耕礼上,孤准备都用这些更好用的新农具,”小白看向南维,“若是后面有人找你,少府直接按市价收钱给他们做。无人找的话,你也换了,梁地也需要换上。”
蓟州已经是没什么大家族,就剩百姓了,百姓都看到了曲辕犁和其他工具的方便,会愿意尝试替换;而洛京周围,到处都是大小贵族,他们不知道这些工具到底区别有多大。
就算是亲耕礼上看见新的工具和皇帝对新工具积极推广的态度,也不见得会换。毕竟不是他们亲自耕地,好用不好用,要不要换,只有真正耕种过或者了解农事的人才知道。
南维也明白这个道理,他反正自己家也是准备换上的,实在是这个犁搭配牛,太节省人力了,多出来的人可以去做别的事情。
反正他们不换小白就自己换,他都差点忘了自己也还有梁这块封地。
只是封地小白一次都没去过,是相国年年来给他送钱粮,虽然现在他登基了,这地自然就又归国家,但趁着还没提,他这个前梁王还能主动操作一些事。
话说回来,他那一直就没等到他就藩的相国,是不是也到了年前要回来的时候?
找了公孙弘咨询,宗正卿下午就把燕王除了宗籍,第五潜鱼的后妃子嗣也尽数没了身份。因为第五潜鱼的事她们都没参与,女人们无罪可以回家。
至于几个孩子,三个女孩问题不大,母亲都愿意带着她们,两个男孩的话,就是她们想带,娘家人也不会同意。
看着没人要的两个男孩,第五槐也有些难办。快过年了,放他们不管那就是等着他们自己去死;找人收养,可洛京里凡是知道这事的人家都没人愿意伸手。
最后他只能把孩子分开,送到洛京郊外的一户普通人家里。
燕王的罪够这些孩子也都去死了,也就是燕王确实也不宠这些后妃、子嗣,他们还真没享受到什么,陛下仁慈,这才不需要他们陪着第五潜鱼去死,至于还想要从前的生活,那是痴人说梦。
做到这个地步,第五槐也觉得自己仁至义尽,后面两个孩子如何,都是他们自己的命了。
第98章 年前下
廷尉府,周离这里可没第五槐那么轻松。
第五槐只要管宗室,周离要管的,是整个燕地被带回来的罪臣,哪怕这些罪臣已经是审过筛过的了,但是数量也不小。
因为潘侯上午在宣政殿上的一番慷慨陈词,所以这些罪臣的判案就不能完全按从前的晋律判,匿田匿户严重按潘侯殿上的观点来,工程量一下就多了起来。
除了这些陛下带回来的,燕地那些没有被带回来的,非犯官但也犯了事的大户们,也需要根据这个处理。
周离不只要把手头上的都处理,还要把那些也整理出章程,方便年后就走马上任去燕地的两个新郡守好上手处理。
要命的是,不止是事情多,潘侯这混蛋还在下朝前特意跟皇帝求了个任务,他要跟着来廷尉府监督。
他的职责本来就能做这样的事,现在要改晋律也是他提出来的,潘侯自己愿意来干活谁也说不了他的不是,就是作为被监督对象,周离只能微笑着加班加点工作。
大司农傅承本以为最忙的是周离,没想到还有自己的事。
看着手里柳珀拿给他的,关于整个燕地量出来的人口、土地的记录,傅承手有些抖,眼神里满是惊恐。
柳珀吐槽道:“我们和陛下在燕地那些天,那可是天天都在忙活,大司农这是什么表情。”
傅承努力让自己不要太大惊小怪,但还是问道:“整个燕地的,都在了?”
“对,整个燕地,那些匿户匿田全都出来了,至于从前少的那些税,我已经给了周廷尉。”他指着上面的数字:“陛下不爱看那些数字,都是拿这些来代替,这是一,这是二……最近几年,在燕地民生恢复前,那里要交的税,大司农可别算错了。”
教会了他认数字后,柳珀就走了,他和王归他们哪怕回来了也要辅助百官们进行收尾工作,忙得很。
大司农在找来治下属官,也把数字写出来教会他们,拉着大家一一对账。
宣政殿上的账其实已经都听见了,但是真正自己来比较账本,才知道燕地各地都是什么情况。
厚厚的账本让官舍里的大家整整看了一个下午,这都还没看完,倒是把不一样的符号数字都看熟悉了。
另一头,田旻、田章送走宣读诏令的内官,二人对视一眼,眼里都是藏不住的开心。
张宏因为要带母亲来京,加上张家人多,所以要慢慢收拾,很多事情也需要处理,年后才能能来洛京;而田家只剩他们兄弟二人,直接带上妻妾与孩子,跟着皇帝一起来洛京。
他们都不愿意待在燕地,渔阳的产业便不少都卖给了其他家族,留下了一点交由老仆打理,托其他家族和县令牛葵照应。
跟着皇帝回京那天,他们在后面也见到了城门口百官恭迎的盛大场面,皇帝直接领着官员去了宣政殿,也没忘记他们,带着他们一起去了玄雍宫,只不过先让他们在其他宫室待着。
等皇帝和百官开完朝会,皇帝就让一位叫童明的内官带他们出宫,给他们安排了一栋城内空置的宅邸。
然后就是第二天的现在,兄长田旻封了西乡侯,有汉中西乡县七千多户作为食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