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主要工作目的,都是为了针对异常灾害天气做预防,让天灾来临时,我大晋上下不会惊慌,能够从预防开始做好一切准备,尽量避免、减小天灾带来的伤害。”
邹密身躯一震,他也是没几年就要半百的人了,却没想到目前天下传说最多的天子,却是最相信人之力的那一个。
人力不可以改变天地,但是可以观测天地,再对此来改变他们的生存家园,这正是他们琅琊学派的理念。
皇帝不止是理念同他们琅琊学派契合,更是把怎么利用人力都想到了极致。
小白说到这儿,叹气道:“要全国各地都安排会观测的人才,需要前期的精准教学,还需要建立全国交通驿站体系,修路修机构,一两年之内还不会那么快达成。”
邹密和邹安之听的睁大眼睛,他们本来只是想进太史局,抢一抢洛京学派的话语权而已,哪里想得到,皇帝还给他们规划出这样一项全国范围的庞大工作。
不是说太史局原来的工作不重要,那也是天天观星看天象做天气预测的,只是太史局的工作和皇帝描述的工作比起来,简直不要太轻松。
作为邹氏子弟,邹密瞬间就想到了他们邹家能出多少人才;作为琅琊学派的当代代表人,他注意到皇帝说的需要庞大教学的人才,这都是他们琅琊学派可以招收的学生;作为老贵族的邹密自己,他几乎都能想到这个机构有多受皇帝重视,从中央到地方能有多少属官属吏,都是多少编制……
他立刻深深一拜,毫不犹豫道:“陛下有此雄心壮志,密愿意去陛下所说的气象局!”
能领这样一个气象局,这已经不需要去和洛京学派扯头花了,站在他们面前都够他们红眼的。
邹安之没有想那么多,只觉得这个气象局就算在太史局管辖内,但听着规划都已经比现在太史局都要庞大了,不选是傻子,跟着叔父行礼就是了。
“二位卿快起身,”都是板上钉钉的员工了,这么叫小白觉得没问题,“这都是孤未来的规划,想要达成还需要路、驿站,大量懂观测的人员,还望两位卿助孤一臂之力。”
“我邹氏,愿意助陛下完成气象局的建设!”邹密抬起头,双眼泛出精光。
不论是能给琅琊学派带来的话语权,能给他们邹氏带来的地位,亦或是皇帝与他们琅琊学派理念的完美契合,他的这艘船,邹密都决定要上了!
回去就给家里写信,琅琊留一支人就够了,剩下的全来洛京,来大活了。
不愧是他们齐国血脉的天子,明君在世,当世圣主!
在小白诚挚的双手扶起邹密,老人家满脸感慨激动之时,没人管的邹安之小声道:“气象局的建设完成还要时间,我能去协助太史局修历法吗?”
邹密胡子一翻,低声呵斥道:“安之,一切都听从陛下安排。”
“无妨,新的历法也快要修订好了,两位卿正好可以与孤同去太史局看一看。”
小白知道邹氏担心什么,无非就是害怕洛京学派这分支真整理出了一套系统的“天人感应”学说,还被他采纳。
其实最近小白在太史局的时候,一些太史局的官员也确实有些人试图向他询问道德与自然的关系,他们都觉得这方面小白才是权威。
然后权威告诉他们,道德和自然没关系,看着他们天天计算观测的星辰,这能是以人的道德意志而改变的吗?
他真修成大能或者造出神级科技,有改造星球,那也都是技术上的事,总之和做人关系不大。
到底都是在太史局混,天天接触的都是天文历法,现在还被皇帝传授教导了不少天文和物理、计算的知识,冷冰冰的,一点都不完美的数字就足够洛京学派清醒清醒。
光他说不够,还是一起去看看吧。
果然,他一邀请,邹密和邹安之齐齐站好。
“那我们就借着陛下的光,去太史局一观新历了。”
他们倒是要看看,太史局的新历到底都制定了什么。
-
小剧场
邹氏:第五小白,天子中的天子,圣君中的圣君!(有懂这个梗的小可爱咩)
齐王们:邹氏不愧是我齐国肱股之臣,这都不忘我齐国!
晋王们:第五小白是晋天子,精神胜利要有个限度
太子大受震撼:以人力观测天象,提前知道天灾调动全国人力来预防救灾,吾弟小白居然有这样大的志向吗?
算账的武帝同样大受震撼:全国修路,修驿站,还要大量培养气象观测人才……他以后要花这么多的钱,这么大魄力的吗!?
第112章 官职
邹氏没有来过洛京的太史局,从前齐国的太史局他们倒是没少去,齐国变前齐了,沾先祖的光,那里也被武帝许可保留给他们做研究。
洛京的太史局所在地历史悠久,是周时就有的机构,那时候的太史不止负责观星定历法,还负责史料记录,只是后面慢慢的,记录史料这一职能就独立出来,另设了史官。
晋定都洛京后,太史局也就搬到了这里,在周原来的基础上改建一番,面积扩大,人员增多,设备资料也全更新了。
邹氏叔侄跟在皇帝身后,虽是昂首挺胸目不斜视,眼角余光也会观察着这座太史局的建筑。
他们还注意到太史局也就外面有些守卫,官员和吏员都在里面,皇帝一路走来守卫都不慌不忙行礼,可见传言非虚,皇帝确实经常来这里跑。
到了里面一栋没关门的屋子门口,他们一抬眼就能看见里面人人要么低头扶案写东西,要么聚在一起讨论。
“干支”“太阳黄经”之类耳熟的名词飘了过来,邹氏叔侄耳朵竖起,深感自己来对了。
加入进下属之中讨论的太史令项景感觉似乎室内多了点什么,一抬头就看见他天天奇装异服的皇帝站在门口,赶忙起来带头行礼,然后就一脸欣喜道:“陛下,景刚巧还有个疑问……”
“项卿勿急,”小白走了进来给两边介绍道:“这是太史令项景,项卿,孤给你带来两个贤才……”
邹密抬手一作揖,微笑道:“邹密见过太史令。”
“邹安之见过太史令。”邹安之有样学样。
项景还好,他是太史令,但是家学传承,不是洛京学派的,还能看在皇帝面子抬手还了半礼。
而太史局里其他洛京学派出身的属官一个个瞬间直了眼,放下手里的东西,目光一个个移向邹氏叔侄。
邹密安之若素,半点不见惊慌,邹安之悄悄把背挺的更直,争取不让自己露怯。
项景问:“陛下带他们过来,可是为了之前所说?”
在太史局里另设立一个要庞大增员的气象局,这事小白在私下里是有和太史令说的,他需要提前先和太史令打声招呼,让他也注意五月初八那天捞人才。
小白颔首,“为了此事,也让邹密他们看看新历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历法不容有闪失。”
“这边请,原要、原图,你们俩一起过来讲讲。”知道琅琊学派和洛京学派恩怨的项景秒懂皇帝的话,还大方的找了两个洛京学派的属官来讲解。
原要、原图两个都是三十来岁就蓄着胡须了,虽然曾经也试图和小白探讨道德与自然,但现在基本被小白打击的不怎么提了,精力都投入新历制定工作中。
但这不代表他们就能认可琅琊学派的正确,总归还是不服气的。
他们这点官司对小白来说都不算什么,不犯法,不宣传不合时宜的文化思想,专心工作,这就够了。
小白和太史令进去小房间谈事了,邹氏叔侄在外跟着原家兄弟了解他们现在新订的历法。
阴阳合历,定四时二十四气,这都听着很对,没有什么超纲的部分。
路过竖起的木板时,邹密抬头,瞳孔一缩走不动道了。
他面前有好几层圆盘,第一层是十二时辰,第二层分了四季和二十四节气,第三层是干支。
自小也是学天文的,邹密忍不住用手一碰,就发现这还是可转动的。
原要淡淡道:“这是我们和陛下一起画出来的。陛下之前一直说要做能更准确定时,没有太阳也不影响观测时间的时钟,还要在洛京建个时钟塔。
现在鲁氏入京,想来时钟塔也快出现了。”
邹密好奇:“如何能每天准确定时?”
“我们也暂且不得而知,”原图指着另一边的星空图,“那也是陛下教我们画的,天体运行……”
邹安之瞪大眼睛,恨不得眼睛珠子都黏上去。
他看见悬挂垂落的丝帛上,有绕着太阳旋转的八颗星星,其中太阳和他们的大地都标上了红色记号。
他还一块丝帛上有一颗有首有尾的怪异之星,旁边写着它绕日飞行一圈的时间约为6年零6个月。
头抬的再高点,还能看见密密麻麻的星图,包括北斗七星在内,一些重要的星星叫什么,组成什么星座都画的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