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邹安之看呆了,感觉自己来了太史局,都成了个没见过世面的人了。
邹密比他好一些,还能哑着嗓子问:“……这些,都是你们太史局的观测研究出来的?”
也就呆在琅琊几十年,现在洛京学派已经进步到这种程度了吗?不对,是晋的太史局进步成这样了吗?
原要静默一瞬,诚实道:“陛下教的,不过后面的星图是我们一起观星完成的。”
邹安之松了口气,还好还好,不是他们琅琊学派落后太多,只是对面有外援。
邹密握紧的手松开,嗓子松了下来,“陛下每次来都会开课吗?”
今天会开课吗?
原图瞥他一眼,“陛下不会给我们上课,都是我们有什么不会的去问陛下。”
想学东西,也得是要自己肚子里有货才能在陛下那里学得到。
邹密对着二人施了一礼,庄重道:“还请二位能够教密,密也想为新历制定出一份力。”
他确定洛京学派还没完整成型的理念一点都没被皇帝接受,否则这里就不会到处都是观测数据和精密计算的资料。
在无上的知识面前,邹密觉得学派恩怨可以不存在。大家马上都是同僚了,他必须要赶紧了解这些知识,在气象局班底彻底建起来前,多学一点是一点。
邹密这一礼太快了,原要、原图都没反应过来,等回过神了都在心里骂这家伙狡猾。
原要礼貌微笑:“我们刚才讲到哪里了,哦,时辰……”
邹密姿态都这样诚恳了,他们要是不大方点那不就显得洛京学派怎么样了吗,讲究礼仪的现在,那种翻脸事他们还干不出来。
邹密边听边问,不耻下问的求学姿态很足,还不忘督促邹安之认真听,等会儿陛下一出来,他们也要抓紧机会找陛下提问。
很快,关于琅琊学派的邹氏进入太史局的事,也传遍了洛京。
他们只知道邹密进了太史局,成了里面一个新的什么气象局的气象令,目前主要工作也是参与制定历法,关于皇帝对气象局后续的安排,他们一无所知。
琅琊学派和洛京学派的事知道的不少,不过再怎么被陛下重视,能接触到的官职顶端也就是太史令,可调配资源有限,大家没有像关注鲁氏一样关注他们。
再者他们学的东西专业壁垒太强了,那都不是普通小贵族能学的起的,一般人听不懂,无法掺和进去。
最后,他们这个专业,估计全大晋都没有人比陛下更懂,这事他们真的没办法质疑皇帝的决定。
御史大夫朱平总觉得奇奇怪怪,挑了个休沐日拜访公孙弘。
“陛下年轻,想招纳贤才无可厚非,只是来了鲁氏,他立了个新的建造署,来了邹氏,他立了个新的气象局。
总不能招纳的贤才都成立新的部门吧。”
朱平双眼紧盯公孙弘。
“陛下到底要招什么样的贤才,别人不知,丞相你一定是知道的。”
朱平也有些奇怪,怎么公孙弘就和皇帝关系处的这么好,皇帝一些事不和自己说也就算了,居然都能和丞相说。
在公孙弘这个前辈比他更得皇帝信任上,他有些微妙的情绪。
除了他和公孙弘私交甚好,朱平板上钉钉就是下一任丞相的底气,才是他来找公孙弘私聊的原因。
太尉刘奉一向只管军政,最近忙着找大司农和少府扯皮给马换装备呢,完全不会掺和朝政。
但朱平总觉得事情没这么简单,想要先找公孙弘来摸个底。
“陛下就是想要人才而已。”公孙弘捧起一杯干桂花泡的热水,吹了吹上面漂浮的花瓣,也不喝。
朱平:“洛京朝廷的官职、可发放的俸禄都是有数的。”
要人才当然可以,但是不能来一个收一个吧。齐王就主动举荐了俩,俩都被选上弄到了官职,大晋那么大,不可能后面就没人被选上了。
总不能什么人都选吧,朝廷哪有那么多官职人手,国家哪里养得起那么多人,洛京也住不下那么多人。
公孙弘平静回道:“陛下心里有数。他找我商讨过,知道朝廷能招多少人,还都把自己宫里的开支削了大半,够他招贤了。”
他理解朱平也是为国家好,如果不是陛下提前和他通了气,这回他怕是直接就进宫找陛下了。
说完,他又夸到:“陛下一心为晋,宁愿自己俭省,我都自愧不如。”
“宫里的开支削了大半!”尚且不清楚这档子事的朱平愕然,“这什么时候的事?”
“改元以后就开始了,陛下还预备等太皇太后生辰那天,放一些宫人出宫。只是消息还没传出去而已。”公孙弘不怪朱平不知道,毕竟他不是自己。
看公孙弘的颇为自得的眼神,朱平酸道:“还是丞相消息灵通。”
公孙弘谦虚道:“陛下有事都不瞒着我而已。”
朱平静默半晌,“陛下不是普通君王。”
不能说没有别的君主带头节省,也不能说别的君主就是作秀,但他们的皇帝,绝对不会只是做表面功夫,公孙弘都说削了一大半,那就是真的一大半。
如果是削减了这么多的话,那皇帝想要养一些官,朱平倒能相信他确实心里有数了。
“陛下自有他的安排,”公孙弘想想自己的年纪,还是决定以防万一,给朱平透个底,“陛下想要的大晋,以现在朝廷的官员数量和官职分布,是远远不够的。”
看朱平眉头紧锁,公孙弘再和他说了个今年就会改的大事:“天下税务,都会尽归大司农管。工程建造署,不会只是给陛下修房子用。”
朱平眉头一跳,急道:“当真?”
公孙弘:“当真。”
朱平很疑惑,也很惊慌。
皇帝自己削减宫廷开支养点人才也就算了,他们陛下确实和其他皇帝不一样,没多大欲望。
但能把税收权力全都交给朝廷,对朝廷来说固然很好,能增加的是朝廷开支,把税收的权责也更明确了,但他就真的一点不给自己留吗?
朱平忍不住再问道:“陛下到底要养多少官吏?他想要的大晋,能养活的起那般多的人吗?”
“远远不够”这四个字让朱平都有些怕,现在大晋的官可是比诸国加起来都要多的,这都还不够,到底多少才算够?
什么都知道的公孙弘放下碗。
“也不会是一蹴而就的,陛下心里有数。我今日和你说,也是让你心里有数。
洛京要是再出一个燕地那样的大案,那你的御史府也要增员了。不止有督促监察百官之责,还要审理案子,以及考察百官,负责他们的升迁举荐。”
他提醒道:“这些事情,现在的九卿做不了。”
朱平听罢安静下来,消化这些信息。
这些事情的确不是丞相下面的九卿能管的,职能都安排到御史府最好不过,但……
“审理案子,这应该是廷尉的职责吧?”
“大案要案急案,你们谁先捞到就是谁的。”
公孙弘照搬皇帝的说辞,让朱平有些愣住。这么多年,什么时候他们御史府还要和廷尉抢kpi了?
这合理吗,陛下?
正在扶仙宫和机械达人鲁智一起设计小型时钟的小白鼻子有点痒,有人骂我?
一低头,手工达人鲁化就把自己新搓出来的零件都倒在桌上。
眼眶青黑的鲁化兴奋道:“两天两夜,这些齿轮小配件已经全都做出来了,我们开始拼吧,陛下!”
-
小剧场
很恨小白的后世帝王:减开支就算了,为什么把那么多皇帝的税收权利都给了朝廷啊!
深感冤枉的小白:减待遇也只是不穷奢极欲,不需要天下各地最好的东西供养自己而已,不也留了地给未来皇帝养兵的吗。
皇室财政还是和朝廷财政分开的好,省的未来扯皮,也省的你们以后被骂家国不分,不从私库拿钱就是对不起朝廷。
帮你们提前解决这个舆论道德包袱,还不快谢谢我!
后世帝王们咬牙:那我谢谢你啊
第113章 人才市场一
入了五月,天气已经开始热了起来,偶尔还会时不时有个低温,但挡不住洛京内部的火热。
姜茂带着衙役到了冬青街,这里是皇帝发出招贤令后就特意让少府清出的一片区域,给进京人才低价租赁的。
低价租赁,那当然条件一般,只有间房,其他功能设施都是要共用,让有去处的士人还是去投奔亲友,条件特别差的就来这里。
为让他们能在这里正常生存,里面还特别允许可以自由设市,让带了特产的士人或者商人可以在里互相交换。
由于人来自大晋各处,的确会有外地人为挣些钱会卖家乡特产,或者卖些带来的行李先生活,所以洛京闲着无聊又有钱的人都喜欢来冬青街逛逛。
作为对贤才的资助,这里的商税只抽十五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