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二人都对这个实验进度很是满意,小白听着鲁直背出来的各种材料消耗数据,深感他这种人才的难得。
能在做事情之前就想到方方面面定好预算和做事的步骤,再按照计划一步步走,财务上有超出的浪费的都能记得一清二楚,对资金抠的仔细,试验进度也心里有数的……小白目前为止就只见过鲁直一个。
他自己没有系统性搞过研究,不如鲁直细致,重山现在也在一点点学,比不过鲁直从小的家学磨炼。
小白让他喝口水润润嗓,正式说完这才问道:“见你眉宇间似有郁气,是在扶仙宫遇上什么事了?”
“不,扶仙宫一切都好,重山内官把那里管的井井有条,”鲁直端着水摇摇头,想了想还是觉得直说比较好,“来的路上碰巧遇见了奇水学派,和他们的弟子说了两句话。”
学派之间的事,就算分个高低,那也要是光明正大辩学,再看天子和朝中诸公的态度,鲁直这会儿并不是在告状,只是在和小伙伴抱怨。
天子神秘,但并不重威,经常也作为技术人员的一份子和他们交流,让鲁直和他沟通时,常常会把他看做半个鲁氏子弟。
兄长鲁智隐晦提醒过他这点,但鲁直认为既然天子放下身份以诚待他,他就也应该同样这样对待君王。
再者,他私心认为,天子对待技艺的态度,比他们鲁氏还要看重,想的也是改善民生,这就算没入他们鲁氏的门,也能算是鲁氏半个弟子了。
“奇水学派啊,”小白了然,“公孙丞相也和孤说过此事。”
老丞相说,第一次的改字能推广,因为那是周字,正统中的正统,反对者不好说什么。
现在第二次就算是在周篆基础上改字,也需要获得各地那些能识字写字,掌握话语权的人的认可。
所以他很认真的给小白拟了一份名单,把各地、各学派的名士大贤都写信邀请过来,还给小白强制灌输这些人和学派的资料信息,并表示小白作为皇帝,这些人都是要亲自见一见的,这个懒不能偷。
甚至他还打算把从前教过小白的老师都返聘回来,再教他一点基础文化知识,想给小白再刷点逼格。
不想再上课的小白坚决拒绝,并表示自己要是不知道哪家学派的知识,那应该那些学派反思为什么自己不知道。
该努力的是他们,怎么能是自己呢。
丞相思考了半刻钟,在皇帝想逃课和皇帝威仪中间,选择了皇帝威仪。
学派知识可以不学,各地的贤者还是要大概知道一些的,南楚奇水学派现任大贤子川先生就是需要知道的人。
学派的事,他作为皇帝,肯定是不好亲自下场帮场子的,但小白还是能安慰安慰小伙伴的。
“宽心一些,就连孤也知道,除了上雍学派,后面估计其他人都要去找奇水学派辩论了。”
因为奇水学派在南楚广收弟子,推广教育,有点香火情的上雍学派和他们关系还算不错。而其他中原学派,有一个算一个,都把奇水学派半视作蛮夷了。
“你应该知道,孤已经让人在建安宫建个新场地了,”小白想起即将完工的建筑,轻笑起来,“后面,你们有什么不满的,都可以去那里解决了。”
不论是文斗用嘴辩论,还是武斗拿剑劈砍,专业场地,值得信赖。
-
小剧场
看着熟悉的,让人胃疼的奇水学派,地下诸王阿飘们纷纷皱起了脸,想起了当初奇子带着一伙人突然加入他们的战斗,把他们两边军都弄得猝不及防的闹心场景。
对这个学派并不太了解的求定好奇:以战止战不无道理,为什么没有一个国家愿意接收他们呢?
齐王们摆摆手:我们齐国一向做自己的生意,诸国纷争都是跑跑龙套,奇子拿家伙上来就带着一棒子拿武器的雇佣兵,让我们和全天下干仗,这活哪是我们齐国能做的,这不要了老命了不是。
鲁王们傲娇冷哼:不懂理的南楚蛮夷,滚。
楚王们上去就要和鲁王动手,一个末代楚王回头看向求定:哪怕是我们楚人,也觉得南楚那里太蛮夷了
求定只好看向自家先祖。
晋王们槽多无口:他连雇佣兵都不想做,一上来就想直接管我晋国的所有军政,我们晋还到不了那么用人不疑的份上,况且他的以战止战,算一算打完了我们晋也没人了,不怀疑他是胡人奸细就不错了#@%&……
第121章 学宫
小白本以为诸学派大混战的热闹场景,至少要等所有受邀请的人都来洛京,并且开始在建安宫工作之后,才会发生摩擦。
然而才到六月,他让少府修出来的环形露天辩论广场就已经用上了,并且主角居然成了他自己。
270°环形阶梯上站满了人,小白也站在阶梯上,并且是在场人员的核心,每个人都目光灼灼的看着他。
此刻的小白只想静静。
事情的发展要从一个时辰前说起。
朝中诸事都有自己的运行流程,小白要操心的不多,现阶段他最期待的就是山西的煤,只等一到就来炼焦炭,接着就来炼钢。
其次在做的,就是鲁家几个兄弟在拼好一座小座钟后,一起讨论怎么在洛京建一座大钟楼,会整点出声的那种。
闲来无事的小白就等着时间到六月呢,掐着老家儿童节的时间,他让少府早早准备了新的匾额,准备把建安宫的旧匾额换下。
他一下朝就拉着少府令往宫外走,公孙弘看见了,知道小白要来这里,想了想也跟过来。
“进京的诸位大贤虽未面见陛下,但建安宫的一些宫室已经对他们开放,也有不少学派的人时不时会来此相约见面。还请允许老臣随陛下一起前往吧。”
老丞相说的很体面,但小白懂了,这是怕自己碰上其他学派,被碰瓷。
不是那种讹钱的碰瓷,是会被学子缠上宣扬自己学派理念的这种,而以公孙弘对皇帝的了解,他的陛下绝对听烦了会直接转身走人的。
才离诸国时代过去没几十年,君王礼贤下士的规矩一如往昔,不能让君王传出那种不尊敬人才的坏名声。
而这些人是朝廷请来的,想和君王说两句话总不能无视,小白可还要靠他们干活呢。
为防止皇帝被纠缠,公孙弘觉得需要他这么一个有身份的人去做恶人。
一抬头,看见朱平,丞相问他要不要一起。
同样在宫门口的朱平有公务要忙,但作为兖州学派朝堂上的大人物,他想去又不想去,正纠结着,一听丞相邀请,立刻做了决定。
去!
有两个大臣在,小白就不能自己骑马把他们丢下,换了个符合皇帝规格的马车。
天子仪驾很好认,路过的人一看就知道,于是当小白下车的时候,建安宫外外已经聚集了很多学子。
失策了,带着少府令问题不大,带上公孙弘和朱平,想要隐瞒身份根本不可能。
少府令安排好的人手已经在这里等着了,见了南维和天子,立刻行礼。
挥挥手让他们起来,小白让他们可以开始换匾了。
南维是知道这匾上写了什么,微笑不语,其他人只好等着仆人们拿下“建安宫”旧匾,换上新匾。
最后皇帝点头,红色绸布一掀,四个金色篆书大字在黑色匾额上分外显眼——洛阳学宫。
小白看着这四个字,独自点头,嗯,这名字真好听。
公孙宏眼睛微睁,他对新匾的内容有所猜测,但没想到皇帝真就换了“学宫”二字。
不大兴土木,而是直接用没人住的建安宫,这很节省,符合第五小白一贯体恤百姓,不多找事的作风。但主动建学宫,这是在给自己找大麻烦。
朱平则是有些没想到。
学宫这种东西,以前诸国富裕一点的国家也有弄过,但几乎都是弄过一段时间就停了。
因为没有哪国是有统一一种学派思想的,所以去学宫收徒教书的,什么学派都有,一度混乱至极,日常就是他们收徒、教书、写书、吵架。
学宫内还有给他们辩论的场地,但不是辩论到最后去比剑,就是辩论的几方都不受君王重用,空口辩论没有实操毫无意义,于是这些士人反而转头开始骂起了君主。
最后玻璃心的君主受不了给关了(此处点名田姓齐王),其他有想法的君主就也放弃给自己找罪受。
朱平开始阴谋论了,心想是不是齐地来的那些人带坏他们晋的天子。撺掇陛下开学宫,他们是想干什么,让那些士人把我们晋天子的脸往脚下踩吗?
不止他们看见了“洛阳学宫”几个大字,这外面的学子也都看见了。
从天子车驾上下来的年轻人,安排指挥着换上了这块匾额,他的身份不言而喻。
有胆大的上来行礼,只是普通弯腰作揖而已,小白就等他行完礼,说自己只是来这里看看,让陈冬不需要清空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