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邹氏叔侄那个遗憾的表情,杨德可以笑三天。
杨德:“在者,晋的风俗和我们不一样,思明太后走得早……”
这时候人不是都庆生的,“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一些地方的人认为比起庆祝诞辰,更要哀思父母生养的艰辛,牢记父母的不容易,不能有任何庆典祝贺活动。
还有一些地方的人,是父母在世时,生日那天会设宴庆贺,吃喝一顿,如果父母不在了,也就不办宴席了。
晋国从前的国君,比起生日,更关注的都是一年四季的传统节日,每年忙活那些传统节日搞祭祀就已经够累的了,过生日是真没兴趣。
小白和大侄子作为生下来就没娘只剩爹的孩子,从小一到生日这天,都是当时的太皇太后带着他们去给生母祭祀。
侄子做皇帝的时候更是不会搞生日会了,而小白在今年改元诏令下发全国的时候,也顺便提醒郡县和诸侯王,他同样不搞生日庆贺,不必给他送生日礼物。
重点是,夏至这天,本来他作为皇帝就要祭地求雨求丰年,还要祭祀谷神,又是要忙活礼仪的一天。
小白当场反驳太史局的一句话,就是百官祭地都忙活一天了,太史局休想还给他们大家加工作。
被小白这么一否,那个提议的官员在陛下走后,也遭到了太史局内部的声讨。
有骂他没事找事,抢礼仪官工作的,也有骂他不体恤皇帝的,还有骂人夹带私货的。
听说这是邹密骂的,骂的点是既然夏至是个极阳极盛的好日子,那不就有很差的坏日子,生日好应该庆祝,生日不好难道就没资格庆祝了吗?
总之,杨德建议张宏和田家兄弟,“你们都是陛下表兄,前一日带上两个孩子一起进宫,送上些礼物就是了。”
别的不要多搞,皇帝嫌麻烦。
作为皇帝身边中郎将,杨德是很清楚皇帝一天天有多忙的。
天不亮起来打坐,练剑,有时上午还要上朝,丞相时不时进宫找皇帝商议些重要事情,皇帝本人还三天两头跑少府,跑扶仙宫看工程进度,和鲁氏沟通,去太史局和哪里的官员们一起埋头苦算,还定期关心那些他种在玄雍宫里的田,以及外面属于皇室土地上的田……
这种忙碌的生活,杨德来了多久,就看皇帝坚持了多久。他爹做蓟州郡守,也是每天早出晚归,劝农桑推广农具安顿内务,皇帝的工作可比他爹要忙的多。
张宏和田家兄弟点头称是,很相信天子近臣的杨德的提醒,拱手拜谢他提点。
六月二十一,小白在宫里面见了三位表兄和两个小外甥。
几位表兄也不知道是有什么奇怪印象,给小白送的礼物是衣服,红白黑白蓝白各一套,主打就是一个心意。
好看是好看,但小白不禁思索,自己是不是在他们眼里,不爱正经穿衣服这点,反倒成了个爱好了。
至于想给两个小外甥请先生的事,小白让他们先别急。
“等后面来洛京的贤才越发多起来了,二位表兄想给孩子们请先生选择也多,还能知道他们都是什么学派,什么水平。”
小白和鲁智他们聊天,现在天天等着那些外地的来洛京,数着日子盼望他们快点去洛阳学宫打起来呢。
不是他爱看热闹,实在是丞相发出五十多封信,来了才不到二十人,这事儿放到哪个皇帝头上都会让人恼怒。
小白一想到丞相知道有十七个人来了以后的欣慰表情,都如鲠在喉。哪怕那些人是为了反对来洛京骂朝廷一顿呢!
人才当然要尊重,不过拒绝为你服务还吊你的人才……小白不至于小心眼到就针对人家,可搞搞别人心态,这不违反道德吧。
然后他问张宏:“宏表兄的孩子今年也有五岁了吧?”
张宏:“他母亲不放心他出远门,母亲也不放心,说要等那孩子再过个几年出门。”
张宏来洛京这次拖家带口,但也就带了重要的仆人和妻子,还有一些族人,老母幼儿都是不能折腾的年纪,他就算想让母亲也来洛京,但也不能不顾母亲身体。
小白点头:“姨母在渔阳照顾孙儿辛苦了,好在渔阳县令是个不错的,有他在,也没人会欺负他们老母幼儿。”
张宏一笑,心想就算渔阳县令调任了,他母亲天子姨母的身份也无人敢惹。
小白顺便说道:“刚好,等过几年渔阳人多起来,直接升郡,牛县令直接任郡守吧。”
一想到明天要祭地,他由衷的希望老板去别的世界串门
-
小剧场
看着洛阳学宫的争吵画面,所有阿飘们都是虎躯一震,想起了一些痛苦回忆。
是的,在他们记忆中,这些名士大贤一个个就是这么难缠,他们的弟子也都一样,难搞的要命。
但你们能不能不要自己吵啊,自己吵和吵孙令暻有什么啊,要吵去吵第五小白啊!
看一个字都值得这群人大吵特吵,一些阿飘反应过来,指着晋王室们大骂出声:太坏了,太心黑了!字典肯定他第五小白也要审核的,搞这么多让这群人自己吵来吵去,他小白自己坐在幕后,以后还要修史,这也太拿捏人了!
求定:你们这种没做过天子只做过国君的懂什么,这可是我们晋的圣天子!再吵我想办法给我小叔托梦,求他删你们史料!
阿飘们齐齐后退:你更毒啊!
第128章 入蜀
也不知道是看在这半年小白都勤勤恳恳工作的份上,还是看在今天小白生日的份上,老板这次没搞什么大场面,夏至祭地这天风平浪静。
一些官员们暗自庆幸,一些官员们则是满眼遗憾,转头大家又都期待起今年的冬至祭天了。
随着夏至已过,第一批采到露天煤从山西送了过来,扶仙宫开始进入紧锣密鼓的追进度阶段。
耐火砖已经搭好了高炉,为了避免生铁硫磺含量过高,再把运来的煤加热到1000c做成焦炭,加好鼓风机,准备好石灰石溶剂和各种原材料,炼钢正式开始。
现在扶仙宫已经不仅只是鲁直五个兄弟了,他们不少叔伯和兄弟子侄都来了洛京,除了年纪小走不动和必须留在齐地的,连快八十的老太公都来了。
老太公也很想加入扶仙宫团队,但奈何他年纪太大,扶仙宫现在天天烧煤的,对老人家人体不好,鲁氏族人把他劝去洛阳学宫了,让老太公带着族里几个文化最好的去和其他学派吵架。
顺便一提,邹氏那边也是差不多,不过现在驿站和气象局都没铺开,邹密只写信让来一些家里最有才的进学宫,修史这可都是他们邹氏最有话语权的,不能不上。
现在的扶仙宫到处都是热火朝天,本来过了夏至就开始热,天天烧炉锻铁的,更热。
鲁本一手夹着铁块,一手拿起锤子哐哐锤,眼神专注极了。
他人才十五,算不得年轻力强的时候,就已经能做这样费时费力的工作很久都不休息一下,连旁边坐下来休息的少府老铁匠都眼神惊异的看着他——这,这人是生来就为打铁的?
小白夸道:“鲁本等了好几个月,总算是能到他一展身手的时候了。”
之前鲁氏五兄弟来各自说自己本领的时候,鲁本就说他擅长打铁。但那时候扶仙宫这里都还没到炼铁环节呢,就一直没他发挥的空间。
现在等到时候了,憋了很久的鲁本彻底放飞自我,拿起大锤锤个不停,别人打铁他在打,别人休息了他还在打,最后大家都累了坐在地上仰头看着他打。
这种身体素质超强,并且一心热爱打铁的人,小白愿称之为先天打铁圣体。
蜀地这会儿并不是天府之国,为了能快速去那儿完成几代人都没完成的事业,其他鲁氏子弟也纷纷撸起袖子,加入工匠之中,比他们还熟练的进行作业。
少府的工匠们都是世代为晋服务的,就算社会等级比较低,但一直被保护下来,该有的技术从以前传到现在一点不少。
自从看了一次这里倒腾什么新东西后,南维这少府令就把扶仙宫安全等级提到最高,还和小白商量了,从玄雍宫调拨一些卫兵来这里,将这里严密看管起来。
只有在这里才能造出来的工具全都锻造好,剩下的结实竹子什么的可以就地取材,鲁氏族人们兴奋不已,他们终于要去蜀地了。
和丞相口头打了个假条,拜托他看顾朝政和洛阳学宫那边,小白就要带着大批鲁氏族人和重要工具出发了。
少府的工匠们留在扶仙宫,技术已经实现,重山接下来会带着他们给一些旧武器进行升级,在开始试着高价造一些耐用的农具。
虽然不像上次直面胡人,但这次去的是蜀地,危险程度不比北方边境低,丞相坚持让他多带点人手。
于是之前跟着他一起去云中的原班人马再次整装,一行人就走了。
不同于上次还有百官相送,这次皇帝走的消息压根知道的人就不多,还是要开朝会的前一天,丞相才通知百官,说陛下去蜀地有事,留了诏书命丞相这段时间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