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在众人面前把拥有“先斩后奏”和“天子亲临”权力的佩剑给自己,是皇帝对自己能力和品行的莫大信任。
  有君如此,他也当为君尽心竭力,打理好蜀郡和百越诸国的一切。
  小白对着他一点头,带头上马,蜀地官员们纷纷拱手弯腰为君王送行。
  蹄声滚滚,二十来人就这么扬尘而去。
  送行的官员们直到马蹄声都听不见,才慢慢起身,大家好奇的目光都不住往柳珀手中的两仪剑看去。
  柳珀双手紧紧抓着剑,云淡风轻道:“嗯,这就是陛下曾亲斩燕王的那把剑。还请杨郡守为我寻个剑匣。”
  只看它天天在君王腰上挂着,白天到了时辰就拿出练剑,完全没想到这剑如此有名的杨珺:“我这命人去寻。”
  等下没人能摸摸吗,柳盐政!
  -
  柳珀:说了多少次不要叫我柳盐政,叫我柳将军,我左将军的官职又不是没了!
  小白:天子两仪剑,如孤亲临,先斩后奏,给要处理大麻烦的蜀地盐官的
  柳珀:叫我盐政就好,将军什么的,那都是多年前的事了。
  疯狂用眼睛和脑子记录素材,等着回去就写稿的刁无忌:记录,必须记录!
  地下的阿飘们:你赐给符节诏书印玺不行吗,为什么非要给剑。杀亲哥的剑给臣子来肃清地方,好微妙啊。
  地下的阿飘们不知道什么是戏曲,但就是感觉第五小白这家伙很能整活。
  潜鱼想起了一个可怕的事情:如果这剑以后都被他给臣子用来斩妨碍朝廷的奸佞了,那这注定名留青史的两仪剑,我作为第一个剑下亡魂,不就被盯上耻辱柱的耻辱柱了吗!
  老家的皇帝阿飘们:剧本你都拿了,就叫尚方宝剑啊,叫天子剑、晋王剑也行啊,为什么要叫两仪剑!
  后世抽卡手游神兵介绍——两仪剑,圣天子佩剑,五星圣器,对神s+,对人s+,对奸臣sss特攻击,装备此剑自动变成贤臣阵营,不受敌方贤臣攻击。
  第135章 忠诚
  七月份陛下刚出洛京的时候,洛京其他人没有丝毫察觉,只有丞相等少数几人心里担忧。
  等到朝野都知道陛下去了蜀郡,百官哗然。
  陛下,我们洛京到底哪里不好,您不能仗着自己是身体素质最好的天子,天天不在京城啊!
  抱怨完,百官们问丞相:那和陛下同去的都有谁啊,这次可不是着急去云中驱胡人了,咱陛下不会又是急行吧?
  丞相表示这倒没有,上次去云中带了多少人,这次就带了多少人,还加上鲁氏子弟以及一个硬要蹭过去的刁无忌而已,一大堆的东西,骑马加马车,赶路进程正常。
  百官这才反应过来,已经有些时日没瞧见刁无忌了,这小子居然也跟着陛下一起去了蜀地。
  不是,陛下的起居郎都没贴身跟过去,你为了史料的新鲜度,居然可以做到如此程度的吗!
  洛阳学宫每日整理文字的诸学派得知此事,看学宫里的鲁氏子弟脸色都不对了。
  好啊,你们鲁氏学派平时白天和我们天天吵,一个字从起源到最后的改新都争论不休,背后却一大批人都跟着陛下去了蜀郡。
  现在你们是朝中官位也有了,陛下身边亲信地位和宠爱也有了,还不放过洛阳学宫这点能让我们出头的平台。
  欺人太甚!
  那边的琅琊学派,姓邹的,说你呢,你们也是一样,都靠着齐王舅家的关系也在朝中有官了,能在太史局三天两头见到陛下,还跑来我们洛阳学宫,太贪了!
  本来看鲁氏被集火热闹的邹氏子弟也不干了,我们邹氏和鲁氏都是凭借才能被陛下一见选中的,你们这些人没本事开始玩嫉妒,活该这么多人还没几个陛下身边的亲信。
  今天的洛阳学宫也很热闹和平呢。
  八月份的时候,大家都习惯了陛下不在洛京,好在洛阳学宫每月初八的人才甄选活动有丞相代劳,留在洛京或者赶来洛京的士人没有失去这个面试机会。
  而那些收到了丞相信件,但是一开始并不愿意来的大贤名士,这时候也已听听闻洛阳学宫除改字以外,还会编纂各国字典和史书之事,都顾不得许多赶忙来到洛京。
  他们可以不搭理朝廷和新帝想改字的行为,但承载故国历史的旧字字典和史书,决不能假他人之手,万一就有人学术水平差或者夹带私货呢!
  参与,这事必须要参与。
  九月份,百官们每天都在想念陛下。
  陛下您还好吗,您在蜀郡如何了,想办的事办了吗,什么时候回来啊?
  不知道陛下去蜀郡是为了煮盐的百官们如此心态,无他,因为现在洛京几乎汇集整个晋的大贤名士,太难搞了。
  来到洛京的这些名人当然是为了参与后面的字典和史书编纂,弄这些就必须参与改字,可这改字的人选都已经定了,都是之前愿意来的大贤和他们弟子以及招贤令的能人,皇帝不在,谁也没权改他的定好的人选。
  再说了,这些人没官身但是也有薪酬拿,一日三餐都是陛下掏钱养的,加人进去这钱朝廷出吗?
  反正现在钱粮税收大权在手的大司农是不愿意的。
  三公什么想法百官不知道,但百官们心里是有气的。当初我们丞相好好写信请你们不来,现在知道自己错过什么了,早干什么去了。
  后入洛京的名士们也知道自己现在境地不妙,但编诸国史书这事他们真的不想放弃,只能厚着脸皮在洛京奔走。
  虽然他们之前不搭理丞相的信,但那不是他们清高,清高的学派是没法在诸国时代流传至今的。
  比如溧阳学派另一位大贤,御史中丞姚章和他师弟曹珮都要叫声师叔的人,当他来了洛京,这两人心里再腻歪也必须好好对待这位师叔。
  接待接了,住宿安排了,想进洛阳学宫也有每周定期开放的一天辩论日,师叔可以带弟子去看,参与也是可以的,但是想进学宫加入改字小组,不好意思,我们做不了主。
  诸如溧阳学派这样,一个学派好几位能人,但应邀来洛京的只有一个两个,现在又来人的情况并不少见。
  他们学派还算是比较和睦,有些学派不同山头理念不同,势如水火,现在为了加入洛阳学宫这事硬着头皮交际,闹出了不少笑话。
  原本洛阳学宫里并不和睦的诸人,在这些熟悉或陌生的新人来到洛京,并且也想加入洛阳学宫的工作以后,暂时放下手头争端,一致对外起来。
  什么,你们也想加入洛阳学宫,你们凭什么?我们顺应天时,顺应人和,应丞相邀约,面圣被陛下亲自定的工作,工作已经成功进展开了,你们这些不上道的人想中途进来分杯羹,早干什么去了?
  这边新人也不甘示弱,不同学派的我们就说学识,同一学派的我们就争理念,两边在洛阳学宫辩论台从白天吵到黑夜,出色的辩论内容都够个学派再多加个几页篇章了。
  联系旧友同门不成,去学宫想以学识压过他们也压不过去,百官们又表示他们不插手学宫的事,三公和穆王孙也不表态……
  这些新来洛京的人现在天天祈祷皇帝快点回京。
  听说现在洛阳学宫那些人就是和皇帝开了个会而已,他们当然认为自己不差,急需一次给皇帝展露自己才能的机会。
  数着日子,刚到十月,朝野就想着陛下应该这时候已经动身回洛京了。
  随着时间慢慢过去,他们每天都焦躁难安。
  怎么还没有快马来洛京,陛下您到底到哪儿了呀,快派人提前来个信啊,我们要开城门接您的。
  虽说这次不像去年,您凯旋而归,但我们就是要接,总不能陛下您快马去,快马回,一切都悄无声息吧?
  也不是不可能。
  百官们陡然一惊,想起来皇帝从来不按常理出牌,有可能还真的不想他们在城门接人。
  他不想要接,百官们也必须接,不能给那些无事的学者们炮轰他们不懂礼仪的机会。要知道那些人进不去洛阳学宫,和洛阳学宫里的人辩也没分出个高下,现在怨念可大了,一个不好就容易惹出事来。
  也有必要让那些新来的看看,他们大晋天子是多有帝王之姿的圣主。
  彼此这么一商量,最近被那些名士学者烦到不行还不能反击的百官们一起去找三公,我们不知道陛下什么时候回来,三公一定知道的吧?
  太尉,跟在陛下身边的刘德可是你的亲孙子;丞相,洛京西边的城池你应该都吩咐当地官员传信了吧;御史大夫,咱们不能给外人笑话百官的机会啊。
  孙子在身边也不知道帝王行踪的太尉:……
  有吩咐地方官但如果皇帝自己比信使都快那就没办法的丞相:……
  已经天天看洛阳学宫里外都不爽的御史大夫:……
  经商议,大家一致决定快马加鞭给西边的弘农县令去信,让他怎么样都要拦住皇帝,让他在弘农县接风洗尘休整一天,立刻来信洛京,提醒他们陛下什么时候回京。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